中国文学史简编 考研复习资料(5)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9-14


    《天问》是楚辞中一首奇特的诗歌。所谓“天问”,就是列举出历史和自然界一系列不可理解的现象,对天发问,探讨宇宙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道理。共有172个问题,大致次序是先问天地之形成,次问人事之兴衰,最后归结到楚国的现实政治,线索基本清楚。很能显示屈原的现实政治态度。使人感受到屈原那焦虑而急切的情感状态,感受到他的失望和愤懑,以及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
    《天问》以一个“曰”字领起,全诗几乎都由问句组成。简短而一问到底的句式,节奏明快而强烈,能有效地宣泄积蓄已久的激情,这是《天问》的特点。全诗基本上以四言句为主,间以少量的五言、六言、七言;四句为一组,每组一韵,也有极少数两组一韵。全诗显得整齐而不呆板,参差错落,奇崛生动。
    《招魂》是在怀王死后,屈原为招怀王之魂而作。全诗由引言、正文、乱辞 三部分组成,内容主要是以宏美的屋宇、奢华的服饰、艳丽的姬妾、精致的饮食 以及繁盛的舞乐,以招徠楚怀王的亡魂。诗中显示了丰富的想象力,采取了铺陈的手法,根据其地域方位特点,营造出或险恶阴森或华美豪奢的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十八.宋玉《九辩》(P121)
    《九辩》是宋玉的代表作,其内容主要是抒发他因不同流俗而被谗见疏、流离失所的悲哀,批判了楚国黑暗的现实政治。作品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对君王的忠诚和自己的怨苦,表现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其中对秋景的感人至深。开启了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九辩》显然继承了《离骚》的抒情传统,形成悲愤深沉之风格特征。
二十九、屈原对后世的影响(P122)
    屈原对后世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后世文人无不对屈原推崇备至。如李白诗云“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表达了对屈原的敬仰之情。可以概括为:1人格垂范。2骚体模式。3浪漫气质。4象征手法。(另外还有悲秋主题,汉赋之祖等)
三十、补:诗骚异同(仅供参考):
1《诗经》是群体创作,编者不详。《楚辞》是作家作品集,编者刘向。
2《诗经》是春秋中叶之前的作品,《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作品。
3《诗经》:现实主义。《楚辞》:浪漫主义。
4《诗经》:时代风格。中原文化。《楚辞》:地域色彩。楚地文明。
5《诗经》:四言,重章叠唱。《楚辞》:六言,兮字调。                                           
6《诗经》:质朴。民歌。《楚辞》:华丽,个性。
7《诗经》:赋比兴。借物抒情。《楚辞》:扩展比兴。从比兴到象征。
8《国风》:平民文学。《离骚》:贵族文学。
中国文学史简编(秦以后)
第一编 诗歌发展史
第一单元(第一册)
一、乐府诗(P188)
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乐府在西汉哀帝之前是朝廷常设的音乐管理部门,行政长官是乐府令。西汉乐府的扩充和发展是在武帝时期,乐府除了组织文人创作朝廷所用的歌诗外,还广泛搜集各地歌谣。许多民间歌谣在乐府演唱,得以流传下来。东汉管理音乐的机关也分属两个系统,一个是太予乐署,一个是黄门鼓吹署。东汉的乐府诗歌主要是由黄门鼓吹署搜集、演唱。魏晋时期,旧的乐府歌辞有的还在继续沿用,有相当数量的两汉乐府诗流传于朝廷内外。至梁沈约编纂《宋书》,其《乐志》收录两汉乐府诗尤多。北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把汉至唐的乐府诗搜集在一起,共分为12类,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歌谣辞中,而以相和歌辞数量最多。
二、汉代乐府民歌P189
(一)   内容:1反映现实创伤(《东门行》反抗。《妇病行》、《孤儿行》人间辛酸。)2表现爱情理想(《上邪》是爱的誓言。《孔雀东南飞》爱的幻灭。)3感叹人生无常(乐生恶死的愿望。《薤露》、《蒿里》。《薤露》“人死一去何时归”。)
(二)   艺术性(P193):1整体上“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2善于剪裁。3叙事诗的发展。(1)人物形象(2)详略得当。详于叙事,略写首尾,辅叙服饰。4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
三、《古诗十九首》P230
一内容:1离情别绪2闺思愁怨3人生失意(普遍情感,共鸣效应。)
二艺术:1情景交融:比兴、象征2意味隽永:含蓄,言有尽义无穷。3语言浅近自然4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第二单元(第二册)
四、建安风骨P33:
1是对建安文学整体风格的概括。慷慨悲凉。2代表人物:三曹七子。3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建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4“建安风骨”被后世的诗人们追慕着,成为反对淫靡柔弱诗风的一面旗帜。(P16)
五、正始之音(《咏怀诗》、嵇志清峻、《百一诗》)P34:
1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2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因而正始诗歌也体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风貌。3阮籍的《咏怀诗》充满苦闷、孤独的情绪。阮籍诗的风格隐约曲折,“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钟嵘《诗品》)。4嵇康的诗追求自然、高蹈独立,诗词锋爽利,语气清峻。刘勰《文心雕龙》评为:“嵇志清峻。”(《明诗》)5应璩是建安诗人应玚之弟,以《百一诗》闻名后世,其内容相当广泛,主旨是对曹爽的规劝。态度平和,正是儒家所提倡的温柔敦厚的风人之旨。语言质朴,以言事与说理见长,形象则有所不足。
六、太康诗风:代表人物。P42: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二十四友”。特色:1辞彩华丽,2描绘繁密,3多用偶句。

相关话题/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