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计史文字版 考研资料(5)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9-25





第三章  金碧辉煌一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设计
   
公元220年东汉王朝在农民起义风暴的冲击下士崩瓦解,继之而起延续三百余年的魏晋南北朝是长期分裂的时代。
战争频繁、社会动乱使经济遭受严重破坏,迫使中原的汉民族和周边地区少数民族大迁徙,在动乱和迁徙中各族人民的文化艺术交流融合,各民族工匠乞的辛勤劳动创造出绚丽多彩的工艺品。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陶瓷、漆器、印染织绣和金属工艺都得到了较大发展。无休止的战乱给民众带来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在统治阶级大力提倡下,外来的佛教迅速在中国传播。
佛教传入中国促进了与中外文化艺术包括设计艺术的交流。中原内地通过丝绸之路与域外交流,西方的工艺品和制作技术如金银器、玻璃制品等传入。
魏晋南北朝时代江南得到了开发。中外文化的交流、南北文化的交流、汉民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使得中国设计呈现出新的风貌
公元581年隋王朝统一中国,数十年时间便宣告灭亡,取而代之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强大王朝唐王朝。
公元907年唐王朝崩溃,此后数十年是分裂和动乱的五代十国时期。
唐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南北统一,疆域广阔,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发达,各民族往来密切,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
隋唐贵族重视设计,精美华丽的工艺制品不仅满足贵族政治礼仪、宗教活动和日常生活使用的需要,满足贵族富丽华贵的审美趣味,也适应弘扬封建王朝强大威力、炫耀文治武功的需要。
宫廷设立专门机构设计和制作工艺品,不少著名艺术家进入宫廷从事设计和制作。隋唐时代手工业发达,设计呈现出新的面貌。
陶瓷、染织、金银器、漆器、铜镜等工艺呈现造型精巧、色彩华丽、设计新颖活泼、品种丰富多彩的特色。
   金碧辉煌话隋唐”,精美华贵的唐代设计广泛吸收外来文化艺术的营养,继承秦汉时代和魏晋南北朝时代设计气势雄浑、风格多样的优秀传统,创造出具有封建社会盛期生气蓬勃的生命力量,对中国古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世界艺术设计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
五代设计承上启下,为宋元时代中国设计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1 建筑设计
佛教传入影晌了中国的设计。
寺庙,寺、塔和石窟寺等外来佛教建筑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组成部分。
塔是佛教最早兴起的地区南亚次大陆常见的建筑,传入中国以后,佛塔设计有了越来越多的本土特色,除楼阁式佛塔以外,尚有单层砖石塔和密檐多层砖塔。
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修建的河南登封嵩岳寺塔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塔高15层,形制雄健,曲线形成的外轮廓秀丽,为中国古代佛塔建筑设计的代表之作。
佛教传人中国,带来了依崖开凿建造石窟寺院的风气。石窟往往与木构或仿木构的寺院建筑结合在一起。因地面建筑多已毁坏,只保留了洞窟遗迹。

汉代开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沿着河西走廊,出玉门关、阳关,来到今天的新疆地区,古代称为西域。
佛教从南亚次大陆越过号称世界屋脊的帕米尔高原,沿着河西走廊进入中原。中国的石窟寺遗迹便大量分布在今新疆地区和河西走廊一带。
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被称为中国最著名的三大石窟群。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西郊约15 公里的武州山,建筑设计明显受到印度建筑的影响,反映佛教传入中国早期外来设计与本土设计尚未能充分融合的面貌。
莫高窟位于敦煌县东南20公里之呜沙山断崖上,开凿于符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一说开凿于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
从十六国、北朝、一,隋、唐、五代、宋、元,前后历经千余年。经自然和人为的毁损以及近代盗窃破坏,至今仍保存有从十六国至二元代洞窟492个,彩塑2400余躯,壁画45000余平方米,唐宋木构窟檐5 座。
敦煌艺术宝库为中国设计提供了无比丰富的资源。
隋唐时代国力强盛,隋唐设计影响了周边其它国家和地区。
隋唐建筑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具有新的创造,有着世界大都市气象的繁华的长安城影响了东亚各国的城市建设。
日本的古老都城平城京效仿唐长安城。唐代著名僧人鉴真来到日本京都,主持修造著名的唐招提寺建筑。隋唐建筑设计质朴恢宏,显示出中国传统社会盛期的时代精神。
隋唐统治者提倡佛教,建造了众多佛寺,寺塔的设计发生了较大变化。
南北朝时代寺院内殿塔并立的布局到隋唐逐渐演变为具有中国建筑特色的多重院落纵轴形制。
中国传统殿堂样式的大雄宝殿取代外来样式的佛塔成为寺院的中心建筑物。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约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 年),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大殿深阔各三间,单檐歇山顶,梁架、斗拱为唐代原物,殿内坛上的彩塑保留了唐代风貌。南禅寺大殿充分反映唐代建筑设计雄浑阔大的风格。
隋唐时代桥梁建筑设计有了新的成就。

河北省赵县安济桥为隋代工匠李春主持修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桥,历经1300多年的使用至今仍未大坏。桥长50.8米,宽9.6米,由28道净跨37.47米,厚1米的石拱券并列组合而成。
两端近桥墩处还各有两个小石券,使桥面坡度平缓,利于车马通行,又减少桥身自重和洪水冲击。
安济桥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设计的杰作,反映中国古代高超的桥梁建筑工程设计和修造技术。
    3.2 陶瓷设计
东汉晚期青瓷烧制技术日益成熟,青瓷制品进入民众日常生活之中。
瓷器逐渐取陶器、漆器、青铜器和金银器皿,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器物。
南北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窑系。
三国时期江南的东吴青瓷工艺发达。
越窑在今浙江上虞一带,历经东晋至南朝,烧瓷窑场遍及江南各地,产量及品种均较前代大为增加。
越窑生产的青瓷器物质量优良,胎质细密坚实,釉色均匀纯净,造型装饰颇出新意。
浙江绍兴出土的东吴永安二年(公元260 年)青瓷谷仓罐采用堆塑雕贴多种手法,在罐上堆出楼阙人物及各类禽兽,图形繁复,器身刻有“富且洋(祥),宜公卿,多子孙,寿命长,千秋万岁见未英(央)"等吉祥文字。(图3-2-1
不少青瓷器皿造型来自动物的形象或动物形象的变化,如羊形壶、熊尊、蛙形水盂、熊形灯、狮形烛台等。江苏南京清凉山吴墓出士青瓷羊作跪伏状,昂首张口,目光驯顺,体形肥壮可爱。背上端开一圆洞,过去认为是水滴,现多数研究者认为是烛台。古代“羊”常作为吉祥的象征,此件可能与此寓意有关。
将真实的动物形象与器物造型设计结合在一起,是中国传统设计的特色。
   
江苏宜兴周墓墩出土西晋时代青瓷兽形尊,造型如同渔人所用的渔篓,器底刻有“东州”二字。棕色胎,通体内外遍施青灰色釉,釉质细腻光洁,莹滋润。肩腹部两侧各塑三只横桥形耳,可穿系绳索以提携。腹壁堆塑含珠的有翼神兽。青瓷兽形尊奇妙地将器物的实用性予以观赏性的变化,是颇为成功的设计。

约公元一世纪以后佛教传入中国,影响了中国设计。
青瓷莲花尊以佛教艺术的莲花造型,饱满厚重,淡雅光亮的釉色使器物显得更加高雅。
河北景县北魏封氏墓出土的莲花尊利用堆塑、贴塗和雕刻等多种手法巧妙地塑造莲瓣仰俯结合,众多莲瓣伸卷,饰以飞天、宝相花、兽面、螭龙等,华美雅洁,体现出很高的设计和工艺水平。
河南上蔡南朝墓、江苏南京林山南梁墓、湖北武昌南齐墓中也发现与此形制相似的莲花尊。各地出士青瓷莲花尊反映出南北设计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北朝墓葬中发现不少北方瓷窑生产的青瓷、酱褐釉和黄釉瓷器。

众不少陶瓷工艺品反映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外设计文化、汉民族与少数民族设计文化的交流。
河南安阳北齐范粹墓出土的黄釉乐舞扁壶高约20厘米,造型模仿游牧民族马上驮放的皮质瓶袋,壶上塑造众多人物表演的胡人乐舞场景。舞者伴奏采用笛子、鼓和琵琶等乐器,形象生动。这种起源于中亚地区的舞蹈在中原被称为胡旋舞或胡腾舞。
自东汉晚期青瓷烧制成功、经过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完善和发展,瓷器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形成青、白瓷两大系统,历经各代不断发展,成为中国制瓷工艺最具影响的品类。

白瓷较青瓷出现晚,比青瓷的烧造技术要求高,不仅丰富了瓷器的品种,也为后世彩绘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隋唐时代北方磁窑烧制出品质优良的白瓷制品,隋代白瓷双腹龙柄瓷传瓶,
盘口,单颈,双腹,平底,口沿至肩捏=塑二龙形柄,龙头探入瓶口。通体施以白护胎釉,其上再施白釉。釉不挂满全身,腹下有垂釉流痕。瓶底刻有铭文“此传瓶有口”,由此得名传瓶。这种双龙联体白釉器是隋代瓷器独特的造型设计
青瓷在唐代陶瓷生产中仍占重要的地位,瓷窑遍布各地,越州等地烧造的越窑瓷器受到重视。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海棠式大碗是具有代表性的唐代越窑瓷器,设计和工艺已相当精湛。
(图唐青釉龙柄凤头壶高约4.1厘米,造型新奇,装饰华美。壶口制成别致的凤头,壶柄设计为弯曲的长龙,口沿、颈、腹、胫部由数组弦纹隔成不同的装饰区,分别饰以粗圆的联珠、忍冬、莲瓣、流云、人物、葡萄、宝相花等,繁缛华贵,既有传统风格又融汇外来样式,显示接受外来金银器设计影响的面貌。
南青北白",唐代青瓷生产以越窑为代表,白瓷生产以邢窑为代表。据文献记载,邢窑的窑址在今河北内邱。邢窑白瓷约初唐开始烧造,唐代中期已普及全国。
从邢窑出土瓷片考察,胎体坚致细腻而薄,釉色洁白而净,器形规整,为瓷器中之上品。
釉色晶莹如玉、扣之清脆有声的白瓷食器、水器和小型瓷塑颇受时人欢迎。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唐代白瓷长颈瓶制作精美,是唐代白瓷具有代表性的器物。
 
  南北各地出现了许多著名窑址,器物以生产的窑址命名。
今湖南铜官一带的长沙窑是著名的唐代民间窑址。工匠用毛笔蘸色料在瓷坯上写字画画,然后施上透明釉,入窑烧造成釉下彩画瓷。
长沙窑陶瓷多为青瓷上以褐彩或绿彩作装饰花纹,有的以斑点组成图案纹样,有的则以轻快奔放而简率的笔法勾绘花卉鸟兽及人物,虽寥寥数笔,形象却活泼生动,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气息。
黄釉褐彩贴花纹瓷水注为铜官窑产器,高约23厘米,喇叭形器口,颈部内收,腹部近球形,平底,注口短,把手呈弓形,左右双耳。注口及双耳下有褐釉贴花吹笛、舞蹈等人物形象,优美生动自然,具有一种民间工艺设计质朴的美感。
兴起唐代中期以后、俗称唐三彩的三彩釉陶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主要作为随葬器物。
唐三彩色彩绚丽,造型生动,通常以黄褐、绿、白三色釉组成,偶有蓝色釉,烧制中利用铅釉容易流动的特点,色釉间形成浓淡相融、淋漓斑斓的奇妙效果,绚丽美观。
西安盛唐鲜于庭诲墓出土骆驼胡人乐舞三彩俑高约66.5厘米,长42厘米,形制高大,生动再现出了当年丝绸之路中外交流的场景。
    3.3 漆器设计
魏晋南北朝时代漆器发现不多,却各具特色。
这一时期漆器出现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夹纻、斑漆和绿沉漆等新工艺。
夹纻漆器可追溯至战国两汉时期。制作方法为用泥先塑出器物的模型,然后用漆裱糊多层麻布,待干后去掉泥胎即成,改变了以往漆器木胎制作厚重的缺点,具有轻巧坚固的优点。
魏晋南北朝时代佛教盛行,举行法会时需要将佛像装在车上出行,称为“行像”,用夹纻法制作佛像最为适宜,从而推动了夹纻工艺的发展。
斑漆和绿沉漆标志漆艺调色技术新的发展。斑漆是由数种颜色的漆交混而产生斑纹的髹漆工艺,
绿沉漆则是一种深沉静穆的墨绿色装饰漆。
魏晋以前漆器多以红黑为主色,新的调色漆的出现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喜爱。
   安徽马鞍山吴朱然墓出土漆器种类丰富,彩画美观,其中彩绘童子对棍图漆盘为旋制木胎,浅腹,盘中心画童子在山前空地相对舞棒,周围衬托游鱼、莲蓬、水波纹和云龙纹,背面髹黑漆,边饰一周云龙纹,中央朱漆书“蜀郡作牢”四字,可能为来自著名漆器产地四川的作品。

相关话题/中国设计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