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考研复习材料(3)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3-29


① 环太平洋地震活动带    ②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活动带
③ 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    ④ 东非裂谷地震活动带
◆  中国地震区分布
1. 华北地区(含东北南部)   2.东南沿海地区    
3. 西北地区     4.西南地区     5.东北深震带
六、地壳的演变(一)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有绝对地质年代和相对地质年代两种。

1. 绝对地质年代(同位素地质年代)
  通过岩石或矿物中放射性同位素的测定,依据放射性元素的蜕变规律而计算出岩石的年龄,即距现在的年数。
  常用的测年方法有:
   U-Th-Pb(铀系法,铀-钍-铅)、 K-Ar(钾氩法)Rb-Sr(铷锶法
   14C(碳 14 同位素法)
2. 相对地质年代
根据生物的发展和岩层形成的顺序,而将地壳历史划分为相应的演化阶段,以确定岩石地层或地质事件的先后顺序(或新老关系)。不表示各个时代单位的长短。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依据有:地层层序法、地层(或岩石)接触关系法、标准古生物化石(或古生物群体)对比法等。 
#地质年代表##
第三章  大气与气候
第三节  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一、影响大气的水平运动
(一)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四种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动力)
地转偏向力(改变方向)
惯性离心力(改变方向)
摩擦力(减速、改变方向)
(二)自由大气中的空气运动
1. 地转风  指自由大气中空气作等速、直线水平运动。
地转风出现时,地转偏向力(A)与气压梯度力(G)平衡。
——地转风方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即平行于等压线。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南半球相反。此称为白贝罗风压定律。
2.  梯度风
◆ 自由大气中,当空气作曲线运动时,水平气压梯度力G、地转偏向力A和惯性离心力C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空气水平运动,称为梯度风。
    ◆ 在北半球,低压中,梯度风沿着等压线按逆时针方向吹;在高压中则相反,梯度风绕高压中心按顺时针吹。南半球的情况刚好相反。
    梯度风的风向,也遵从白贝罗风压定律,即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南半球则相反。
二、大气环流
★  大气环流是指大范围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行的综合现象。主要表现为全球行星风系、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等。
(一)全球环流
1.  全球气压带        7 个 纬向气压带
  ①  赤道低压带; ② 2个极地高压带③  2 个 副热带高压带 ④  2 个 副极地低 压带    2.  行星风系
行星风系是指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起伏等的影响,地面盛行风的全球性型式。
   行星风系主要包括三个盛行风带:
   ① 信风带         ② 西风带       ③ 极地东风带
3.    经向三圈环流
①  信风环流圈(Hadley环流)
   ②  中纬度环流圈(Ferrel环流)
   ③  极地环流圈

(二)季风环流◆  大陆与海洋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着季节变化而方向相反的风系,称为季风。季风是由于海洋与大陆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形成的大范围热力环流。
    ◆  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
(三)局地环流
由于局部环境如地形起伏、地表受热不均等而产生的小范围环流,叫局地环流,也称地方性风系。
    1.  海陆风       2.  山谷风        3.  焚风
三、主要天气系统
大气中引起天气变化的水平或垂直分布的各种尺度的运动系统,称为天气系统。
◆  天气过程
   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消亡及其相应的天气演变的全过程。
   ◆  天气形势
    天气系统的分布状况。天气形势分析是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
(一)气团与锋
气团及其分类
   气团是指在广大区域内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铅直稳定度等物理属性比较均匀的大块空气。其水平范围几百到几千公里,垂直范围几到十几公里。同一气团内部的水平温度梯度一般小于 1~2 ℃/100 km。
◆   气团形成的条件:
   ①  范围广阔、地表性质比较均匀的下垫面。
   ②  有利空气停滞和缓行的环流条件。
   地表温度和湿度状况决定了气团的大气属性。
◆  气团变性:当气团离开源地,其物理属性逐渐改变,这种过程就称为气团变性。日常所见的气团,大多属于变性气团。
●  气团的类型
①  地理分类法(地理位置和下垫面性质)
    按气团源地分成四个基本类型:冰洋气团、极地气团、热带气团、赤道气团。
    按气团源地的海陆位置,又把每一基本类型分为海洋气团和大陆气团。赤道气团源地是海洋,不再分海、陆型。
    ②  热力分类法
   凡是气团温度高于流经下垫面温度的,称为暖气团;相反,气团温度低于流经下垫面温度的,称为冷气团。
   一般,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是暖气团,反之为冷气团。
2.  锋及其分类
温度或密度差异很大的两个气团相遇时,在它们之间形成一个狭窄的过渡区域,称为锋。
    通常把锋看成是一个几何面,称为锋面,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锋面和锋线合称为锋。
锋的类型
根据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移动方向和结构可分为: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锢囚锋
  根据形成锋的气团源地可分为:
     冰洋锋         极   锋      赤道锋
3、锋面天气
锋面天气是指锋附近的云、降水、风等气象要素的分布状况。
     根据锋面性质,锋面天气可分为冷锋天气、暖锋天气、准静止锋天气和锢囚锋天气。
(二)气旋与反气旋
1. 气旋
   气旋是由锋面上或不同密度空气分界面上发生波动形成的,占有三度空间、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水平空气漩涡。
    北半球气旋空气按反时针方向自外围向中心运动。
    根据气旋产生的地理位置,可将其分为温带气旋和热带气旋两种类型。
温带气旋即锋面气旋,分布在中纬度地区。主要出现在东亚、北美、地中海等地区。
   热带气旋  是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的一种具有暖心结构的气旋性涡旋。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小于8级的热带气旋称热带低压;最大风力8~9级者称热带风暴, 10~11级者称强热带风暴,大于12级称为台风。
2. 反气旋
    指占有三度空间的,中心气压比四周高的大型空气涡旋。气流运动由中心向四周旋转运动,旋转方向为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其水平尺度比气旋大。
  ● 根据温压结构,反气旋可分为两类:
   冷性反气旋(冷高压)    暖性反气旋(暖高压)
   ● 根据反气旋的生成地区不同,还可分为:
   极地反气旋、温带反气旋、副热带反气旋等。
第四节  气候的形成
一、气候和气候系统
    (一)气候的概念
    气候是指某地区多年间大气的一般状态及其变化特征。它既反映平均情况,也反映极端情况,是各种天气现象的多年综合。它以稳定性高,空间尺度大,范畴广而区别于天气。
(二)气候系统
气候系统包括形成气候及其变化的特性和过程。
气候系统的特性包括:
热力学性质——气温、水温、冰温和地温
运动学特性——风、洋流及相应的垂直运动和冰块的运动
含水性——空气的含水量或湿度、云量和云中含水量、地下水、湖泊水位,雪的含水量,陆冰与海冰的含水量;
静力学特性——大气和海洋的压力和密度,空气成分、海水盐度,以及系统的几何边界和物理常数。
完整的气候系统的组成:
大气圈——是气候系统的主体,也是系统最易变化和最敏感的部分。
海洋——是气候系统的热量储存库,海洋热力和动力学惯性使它具有“低通滤波”的作用。
冰雪圈——包括全球的冰层和积雪,计有大陆冰盖、高山冰川、地面雪被、多年冻土、海冰、湖冰和河冰。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又对气候长期变化产生反馈,在地球热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陆面(岩石圈)——山脉、地表岩石、沉积物、土壤等
生物圈——地球生命物质构成的圈层。包括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空气、海洋和陆地生活的动物,以及人类本身。
二、气候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    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
太阳辐射是气候系统的能源,又是一切大气物理过程和现象形成的基本动力,在气候形成中起着主导作用。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气候季节交替,主要由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时空分布不均及其变化引起。而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受地理纬度制约,因此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是一种纬度因素。
(二)气候形成的环流因子
地表太阳辐射能量分布不均引起的大气环流是热量和水分的转移者,也是气团形成的基本原因。它促使不同性质气团发生移动,而气团的水平交换是不同地区气候形成及其变化的重要方式。因此,在不同纬度的不同环流形势下形成的气候类型也不相同。
1. 大气环流与热量输送和水分循环
    ●  大气环流导致的热量的纬向输送,缓和了赤道与极地的温度差异。
    ●  大气环流导致的热量的海陆输送,调节了海陆间的热量分布。
●    大气环流导致的水分循环,对全球的水分平衡有重要作用。
2.  大气环流与海温异常
海温变化存在着明显的年际震荡,最著名的事例,就是厄尔尼诺现象。
   ◆ 厄尔尼诺(El Nino)是西班牙语  “圣婴” 音译,原指每年圣诞节前后,沿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出现一股弱暖洋流,取代了沿岸原有冷海水的现象。现在,厄尔尼诺一词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海洋表层水温持续异常增温的现象(暖水事件)。
◆ 赤道地区大洋的东侧是下层冷海水上升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强烈的冷海水上翻,使得其海洋表层温度与赤道西太平洋地区的“暖地”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在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域的上空大气强烈下沉,赤道西太平洋印度尼西亚海洋大陆上空大气对流强烈,大气以上升为主,这样就形成一个闭合的东西向环流圈,称为沃克环流。
在正常情况下,赤道太平洋海面盛行赤道东风,而东南太平洋吹东南信风,大洋东侧表层的暖海水被吹送到西太平洋,其下层的冷海水则不断向上补充表层流失的暖海水,结果使西太平洋海平面上升,热量聚积。西太平洋海平面通常比东部高 40 cm,表层海水年平均温为29℃,而东部沿岸受下层上涌冷海水的影响,仅有24℃左右,东西两侧相差3~6℃。
厄尔尼诺现象◆ 当洋流运动异常或大气环流变化而导致赤道东风和东南信风减弱时,赤道太平洋海面西高东低的温度分布将会被破坏,赤道逆流增强,西太平洋温暖的海水向东延伸,从而使东太平洋补充表层的下层冷海水减少,表层海水温度上升,形成厄尔尼诺。

相关话题/自然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