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与练习题(适合王力版教材)(8)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4-09


6.论辩类,正面阐述自己观点的叫__;批驳别人论点的叫__。古代论辩文,常在文章前面使用_、_、_、_、_、_、_、_、_、_。
7.奏议这种文体先秦就已出现,起初叫作__。后来根据内容又可分为四种,即__、__、__、__。此外还有__、__和__,是奏议的附类。
8.序跋和赠序是两类不同的文体。书序放在书前的叫_,放在书后的叫_,又叫__。赠序是由古代__演变来的,到_代才正式形成一种文体。在体制上一般是__。
9.传状类的传是指__,状是指__,又称__、__、__、__;杂记类是指除__、__以外所有的记叙文。这类文体以__为主,兼有__和__。
10.辞赋是一种__体裁。辞指__及模仿__的作品。赋的远源是《__》。赋可分为四种,即__、__、__、__。骈文又称__、__,是在__影响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文体。它与散文相对,兴起于__,盛行于__,至唐更趋于严整。
二、名词解释:
1.文体    4.封事    7.檄文    10.箴铭    13.奏议     16.编年体
  2.诏令    5.劄子    8.行状    11.骚赋    14.文赋     17.纪传体
3.骈文    6.对策    9.颂赞    12.古赋    15.墓志铭   18.纪事本末体
三、按姚鼐的分类,下列文章各属哪一类:
1.《孟子》       5.段太尉逸事状       9.柳子厚墓志铭    13.答李翊书
2.《韩非子》     6.滕王阁序           10.荆轲赞        
3.艺文志序      7.陋室铭             11.黄冈竹楼记
4.论积贮疏      8.赤壁赋             12.祭十二郎文
四、指出下列作品属于何种文体(按姚鼐文体分类):
1.谏逐客书            3.前出师表          5.送薛存义序
2.答司马谏议书        4.游侠列传序        6.阿房宫赋
拾、古文今译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什么是直译?什么是意译?
2.  古文今译的具体方法有哪几项?哪一项是最基本的方法?
3.  古文今译常见的错误有哪几类?
4.  古文今译的要求是什么?哪两项是基本要求?
二、阅读下列原文和译文,译文如有错误请改正并说明属于哪方面的错误:
1.原文:(渔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
译文:渔人既然出来了,就得到了一条船,于是沿着来时的路(返回),一处一处地作了标记。到了武陵郡,找到太守,报告了这个(情况)。太守马上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前进方向的标记,找不到,没有再找到路。
2.原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不能病;脩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天论)
译文:大自然的运行有常规,不因为尧而存在,不因为桀而灭亡。用治理来适应它就吉祥,用动乱来适应它就凶险。加强农业生产并且节约用度,天就不能贫穷;生活给养完备并且按季节活动,天就不能生病;注意道德修养并且始终如一,天就不能降下灾祸。
3.原文: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楚国人想袭击宋国,派人先在澭水里树立标记。澭水突然涨水,楚国人不知道,顺着标记在夜晚徒步过河,淹死的人有一千多,军中惊骇的声音如同都邑里的房屋崩塌一样。以前他们先在澭水里树立标记的时候,(标记)可以引导涉水,现在水已变化涨了很多,楚国人还顺着标记涉水,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
4.原文: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邪?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文:我曾经探求古代仁人的心情,他们或许与(前面说的)两种情况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因外界事物而欣喜,也不因个人失意而悲伤。在朝廷做官,就为老百姓忧愁,退隐到民间,就替君主忧愁。这就是上进也忧愁,后退也忧愁。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不是这样的人,我和谁同道呢?
5.原文: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谏逐客书)
译文:物品不出产在秦国,但是值得宝爱的很多;士不出生在秦国,但愿意效忠的很多。现在驱逐客卿来资助敌国,损害百姓来使仇敌得到好处,对内自己虚弱而对外和诸侯国结下怨恨,这样来求得秦国没有危险,是得不到的。
6.原文: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天论)
译文:日月有时亏缺,刮风下雨不合时节,怪星偶然出现,这没有哪个时代不经常发生的。统治者贤明并且政治安定,这些(怪现象)同时发生也没有(什么)损害,统治者昏暗,政治险恶,那么这些怪现象,即使一次不发生,也没有益处。
7.原文: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许行)
译文:陈相来看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滕君倒确实是贤明的君主,虽然没听到过道理。贤明的人和人民一起耕种才吃饭;自己做饭吃,同时治理国家。如今滕国有储粮食的仓廪,存财物的府库,这是损害人民来奉养自己,怎么能得到贤人呢?”
三、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比较各词的译义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请思考原因是什么?
⑴ 为
1.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3.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五蠹)
4.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
5.  化而为鸟,其名为鲲。(北冥有鱼)
⑵ 以为
1.  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天论)
2.  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天论)
3.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韩信拜将)
4.  其观於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在(答李翊书)
⑶ 所以
1.  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韩信拜将)
2.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
3.  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察今)
⑷ 明
1.  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天论)
2.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劝学)
3.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四、翻译下列古文,译文如有错误请分析发生的原因 :
1.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赉盗粮”者也。(谏逐客书)
2.《筦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奸至悉也,故其蓄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厥?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论积贮疏)
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4.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曰:为富不仁,为仁不富矣。”(孟子•滕文公上)
拾壹、诗    律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
1.  什么是古体诗?什么是近体诗?近体诗的主要特点及其与古体诗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  什么是平仄?什么是粘对?什么是拗救?
3.  什么是三平调?什么是犯孤平?
4.  五言律诗平仄的基本格式是什么?怎样把它推演为七律的格式,推演之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5.  根据首句平仄推演五律、七律平仄格式的原则是什么?
6.  分析近体诗的平仄应采取什么步骤?
7.  什么是对仗?什么是工对、宽对?什么是借对?什么是流水对?
8.  近体诗(包括排律)在对仗上有什么要求?
二、根据下列平仄式,每种续写出十韵(即二十句),如发生错误则请分析原因 :
(甲)︱︱——︱           (乙)︱︱—— ︳︳—  
(丙)——— ︳︳          (丁) ——︱︱︱——
三、分析下列律诗的平仄,如有失粘、失对和拗救则请指出 :
(—表示平,︱表示仄, ① 或 ○ 表示平仄不拘;字下带点者为入声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春  望
王  勃                                        杜甫

相关话题/古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