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知识考研要点(13)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4-30


(3)在教育和科举方面,以“育才”为目的,改革科举,兴办学校。编纂并颁发《三经新义》作为太学、州县学校教材和科举应试的标准。
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行,都取得了一定成效:①如青苗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兼并之家对农民耕农的高利贷剥削;②农田水利法使水利勃兴,良田大增;③募役法使众多的农村居民免除差役,增加了农业劳动人手;④市易法多少限制了大商人利益,调节了市场,稳定了物价;方田均税法使部分农民减轻了一些负担;⑤置将法、保甲法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总之,王安石变法在发展生产,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方面收到了显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势。因此,可以说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1、北宋的土地占有形态如何?
北宋的土地分为官田和私田两种。官田包括“屯田”、“营田”、“职田”、“学田”等等,是朝廷直接控制的土地,数量不多。经营方式是募民耕种;分配方式“如民间主客之例”。私田是官僚地主及自耕农民所占之地,数量极多,系北宋的主要土地占有形态。
为了确保赋税来源,北宋政府将民户分为主户和客户。主户也叫税户,指占有土地、承担赋役的人家。按财产(主要是田地)多少分为五等。一、二等田地产业多,称为上户;四、五等田地产业少,称为下户(或贫下户);处于中间的三等户,称为中户。其中上户多豪强,包括“官户”、“形势户”、“门内形势户”、“无比户”等。客户指没有田园产业的人户,包括“佃客”、“旁户”、“庄客”等。
由于北宋政府“不抑兼并”,(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官僚、豪绅、史胥、寺观疯狂兼并土地,因而客户越来越多,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主户中的自耕农土地也越来越少。农民失去了土地,但“产去税存”负担依旧沉重,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往往陷入高利贷之手,生活十分悲惨。
2、北宋经济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北宋农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水利事业发展。治理黄河,整顿运河,兴建或修复八丈沟、捍海塘等工程。②生产技术改进。简车、龙骨车等先进工具相继出现;木谱、农器谱、农书、蚕书、茶书等总结农业生产的书籍问世;占城稻等优良作物品种得到交流。③荒地大都被开垦出来,且与山争田,与水争田,造了不少“圩田”、“淤田”、“沙田”、“架田”、“山田”。④粮食产量提高。一般年景,亩产米一石,福建两浙地区亩产达二至三石。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经济发展的规模比前代显著扩大,不仅工商业繁荣,打破了“坊”“市”界线,而且出现了早市、夜市和“瓦子(瓦肆)”。货币流通量大增,出现了“交子”。商税有时甚至超过了农业税。
1、金是怎样兴起的?
金是由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女真族是我国东北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十世纪初,女真人大都附属于契丹。其中居住在西南部编入契丹户籍的称为熟女真,居住在东北部不编入户籍(但属其管辖)的称为生女真。生女真人数最多,当时女真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十世纪末,生女真完颜部始祖函普被推为酋长。下传五代,石鲁始立系数(法制),经武装斗争,开始形成部落联盟。其后,乌古乃接受辽朝节义使官职,势力不断扩大。女真族生产发展、阶级分化。十一世纪末,女真受到宗主国辽的残酷剥削,但各部完全统一,社会稳定,生产发展,财富增加,兵源充足。为反抗辽朝的奴役和建立奴隶制国家奠定了基础。十二世纪初乌古乃的孙子阿骨打担任了女真部落联盟酋长。1114年,阿骨打起兵反辽。1115年元旦,阿骨打称皇帝,国号“大金”,都于按出虎水旁的会宁府(黑龙江省阿城县南)。
2、“靖康之难”是怎么回事?
“靖康之难”是金灭北宋的历史事件。靖康元年冬(1126)金军攻破东京(开封)。次年四月,金贵族于大肆勒索搜括后,俘徽、钦二帝和宗室后妃等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携法驾、仪仗、冠畈,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北去,东京城中官私蓄积为之一空,北宋灭亡。
1、岳飞是怎样抗金的?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南宋的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北宋末曾从军伐辽,后参加抗金斗争,以军功步入军官行列。1127年因上书反对黄潜善、汪伯彦的逃跑政策而被革职,又投河北招抚使张所,曾随杜充守卫汴京,在抗金战争中屡立战功。1130年初金军自黄天荡返回,岳飞当时驻军宜兴(今属江苏),袭击金军获胜,并收复建康,逐成为宋军独当一面的重要将领。他自奉节俭,他所率的“岳家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军队战斗力极强,战功显赫,使金人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慨叹。
从1133年(绍兴三)开始,南宋政府把从江州到江陵的沿江防务交与岳飞负责。此后,岳飞曾三次北伐伪齐政权和金国。1134年,岳飞率军进讨伪齐政权,收复了襄阳、信阳(今河南信阳)、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县)、郢、随六个州郡(牛皋就是这时拨归岳飞的)。岳飞升任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晋封武昌开国侯。1136年岳飞奉命北伐,收复长水县(今河南洛宁县西),军抵达蔡州境内。这次北伐最后也是因奉召班师回军鄂州。1140年,岳家军进驻颍昌,郾城一战,大败金兀术的主力,深感“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就在这时,高宗则一方面撤回东路驻军,一方面连下金牌命令岳飞班师,所收复的大片土地又被金军夺去。
绍兴十一年(1141)四月,宋高宗明令解除了岳飞、韩世忠等大将的兵权,任为枢密使和副使,明升暗降。宋廷为积极投降于金,扫除障碍,最后终于在1141年阴历年底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总之,岳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将领、民族英雄,他领导的抗金斗争,沉重打击了南侵的金军,为保南方人民的和平生活,免遭女真贵族的奴役和蹂躏做出了重大贡献。
2、南宋对金和战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南宋建立后,金贵族并没有放弃侵略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南宋统治集团分为投降派和抗战派。抗战派以李纲、宗泽、岳飞为代表。他们在人民群众抗金热潮的刺激下,从维护汉族地主政权的立场出发,主张抵抗,反对求和;投降派以黄潜善、汪伯颜、秦桧为代表,他们根本不顾国家民族利益,不听人民群众的呼声,一切只是为了保存其贵族集团的既得利益。和战两派,斗争激烈。宋高宗赵构对金人十分恐惧,称帝之后,最反对抗战派收失地、迎“二圣”之言,只欲偏居江南一隅,称臣纳贡;但当金人危及其统治时,他还要用抗战派保护自己的宝座。因而他采取对金和战的国策是:寻找一切机会,依靠投降派,同侵略者签订协议;当统治出现危机时,才用抗战派自卫。从中我们便不难理解南宋初期在军事斗争节节胜利中换来屈辱条约的原因,也不难理解南宋王朝成为我国历史上最软弱、无能的王朝的原因。
1、南宋经济状况如何?
南宋时期,由于广大军民抑制、打击了金朝侵略军,保卫了南宋的半壁河山,使长江流城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自唐宋以来高度发展的社会经济免受严重破坏。由于北方人民不甘忍受女真贵族的压迫奴役,大量南迁,一方面给南方补充大量劳动人手,另一方面,使南北方生产经验(技术)得到交流。由于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恢复、发展生产的措施,加之人民群众辛勤劳动,社会经济仍有所发展。南宋一代,水利兴修,超过北宋。垦田面积增大,注意精耕细作,产量有所提高,上等田亩收五、六石。经济作物种植范围扩大,出现了农产品,特别是粮食商品化的迹象,粮食贸易成为交易的大宗;采用货币折租形式者有所增加。
2、为什么说南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
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大体说来,盛唐时期南北方经济基本持平。安史之乱以后,北方经济再次受到严重破坏,至唐朝后期,已经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五代以后,北方人民迁居江南,补充了当地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调整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加之南方自然条件好,适合农业发展,对外贸易条件比北方优越。因此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当时南方地区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北方。江南地区掀起土地开发和利用的热潮,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此外,江南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也超过了北方。因此,可以说南宋时期,完成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1、宋代的“理学”是怎样兴起的?
理学最初是宋学中的一支,因突出围绕“理”的范畴讨论,而被称为理学,后又称“道学”。至南宋时期,理学逐渐兴盛。
理学的鼻祖为北宋中叶的周敦颐。程颢、程颐兄弟对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突出的作用。他们认为:理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是永恒存在的;理不仅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最高原则。三纲五常就是“理”的体现;理先于气(事物)而存在,理是第一性的等等。其著述有《二程遗书》。张载也是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但他的思想和程朱学派有很大的不同。他在《正蒙》中强调“气”,认为气是万物的本源,一切存在都是由物质性的气构成的。因此,张载的学说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南宋的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的思想,并利用了张载关于“气”的学说,建立了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著有《晦庵文集》及《朱子语类》等书,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当时著名的理学家还有陆九渊。他把儒家学说和佛教禅宗思想结合起来,提出“心即理也”的命题,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他认为伦理纲常是人所固有的本心,所以主张“存心”、“去欲”的修养方法。
2、《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样的史书?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用十九年时间主持编撰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294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资治通鉴》取材丰富,考证详密,史料的真实性胜过许多正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但该书的目的在于为统治者提供历史的经验及教训,所以大部分篇幅与历代治乱成败有关,而较少记载经济、文化等方面内容。
1、蒙古族是怎样兴起的?
“蒙古”本来只是蒙古草原上一个部落的名称,自从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之后,才成为蒙古各部的共同称谓。蒙古族的形成虽然是十三世纪初叶的事,但蒙古部在唐朝时即见于记载。相传蒙古部是苍狼和白鹿的后代,《旧唐书》称之为“蒙兀室韦”。这个部落曾隶属于室韦、突厥、回纥和鞑靼。最初,蒙古人也过着原始社会的生活,后来逐渐的进入奴隶社会。他们的经济生活仍然是以狩猎和游牧为主,直到十一、十二世纪时仍然过着“黑车白帐,随水草放牧”的生活。不过,阶级分化很明显,那颜是统治者,包括“汗”、“额毡”、“那颜”、“别乞”等,是奴隶主,“合兰”则是奴隶。到十二世纪初期,蒙古部分为一些小的部落,出现了那可儿和合剌除的对立,诸部之间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成吉思汗的曾祖合不勒统一尼伦部成为部落酋长。蒙古部也很快的发展起来。在部落战争中,蒙古部出现了一位杰出的人物,那就是铁木真。铁木真联合克烈部王罕和札答兰部的札木合击败塔塔儿等部,又与王罕击败札木合,1203年又击败王罕统一了蒙古各部。
2、成吉思汗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成吉思汗,蒙古开国君主。名铁木真,姓孛儿只斤,乞颜氏,蒙古人。生于蒙古贵族世家。少年时代投靠札木合,其后建立自己的斡鲁朵。十三翼之战,打败札木合。1196年,出兵助金,打败塔塔儿人。铁木真与王罕联兵攻打乃蛮部。在部落争战中利用矛盾,纵横捭阖,逐渐摆脱了对王罕的臣属地位。1201~1202年,与王罕联兵,与札木合联盟(塔塔儿、乃蛮等部落联盟)大战获胜。1202年,消灭了四部塔塔儿,占领了呼伦贝尔高原。1203年奇袭王罕牙帐,克烈部亡。1204年,消灭了乃蛮太阳汗的斡鲁朵,成为蒙古高原最大的统治者。

相关话题/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