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伟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考研大题整理(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1-25


5,周期性失业。尤其令经济学家关注的是“周期性失业”。它来自经济周期的循环波动。在复苏和繁荣阶段,各厂商争先扩充生产,就业人数普遍增加。在衰退和谷底阶段,由于社会需求不足,前景暗淡,各厂商又纷纷压缩生产,大量裁减雇员,形成令人头疼的失业大军。
6,隐蔽性失业。经济学家还经常提到“隐蔽性失业”。这是指表面上虽然有工作,但实际上对生产并没有作出贡献的劳动力。当经济中减少就业人员后而产量并没有下降时,就可以认为是存在着隐蔽性失业。
“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率而宁愿不工作。
六、简要评论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加尔布雷思称《通论》是“对社会经济政策最有影响的一本书”。
  思考题:“凯恩斯革命”的理论特点和意义是什么?
“凯恩斯革命”在理论上的特点主要是(1)注意到制度因素和不确定性对经济行为的决定性影响,因而否定了传统西方经济学说中的关于市场总是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的家丁。(2)注重短期分析,注重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决定问题,而不再强调长期分析和资源最优配置问题。(3)强调有效需求的决定性作用,否认相对价格变动在短期内蒂重要意义。(4)主张经济中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的统一,反对将其分裂的“二分法”。(5)否认经济中存在经常有效的自动调节机制,强调政府对经济加以干预和调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意义:
(1)客观上,凯恩斯的理论的确对20世纪20——3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状况做出了比较正确的分析。他能够比当时居于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家更为清晰的正视经济大萧条的现实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矛盾。
(2)他所提出的经济政策主张,至少为当时资本主义经济摆脱危机和困境,提供了一条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框架内比较现实和可行的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正视凯恩斯找到了有别于社会主义和传统新古典经济的、拯救资本主义经济的“第三条道路”。
(3)他不仅成为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而且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西方经济学的发展都直接或间接受到了凯恩斯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影响,而西方国家在经济政策的实践方面更是明显地打上了“凯恩斯革命”的烙印。
凯恩斯的理论和方法显然存在某些缺陷:强调了经济的宏观方面,却忽略料应有的微观基础;过多强调了心理因素的作用,忽略了对经济现实因素的深入分析;在特定情况下,对经济需求方面给与充分强调的同时,却没有注意到供给因素的主要性;过分注重短期分析,而没有涉及长期的问题;过分注重静态和比较静态分析,而没有涉及动态分析。
    凡此种种,造成凯恩斯理论在解释经济现实问题时,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引起了后来经济学家们对他在长时间内的较多批评。
第二章 新古典综合派
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的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的新的经济理论和方法体系为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学家普遍接受,逐渐成为了西方各国的“新经济学”。到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西方国家的经济学界中的“后凯恩斯经济学派”形成了两大主要的分支:一支是以美国经济学家为主的新古典综合派;另一支是以英国经济学家为主的新剑桥学派。
一、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特征和该学派的形成
(一)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新古典综合派最重要的奠基者是美国的保罗•萨缪尔森和阿尔文•汉森,其他主要代表人物詹姆斯•托宾、劳伦斯•克莱因、罗伯特•索洛、弗兰克•莫迪利阿尼、詹姆斯•米德以及阿瑟•奥肯等。
阿尔文•汉森早年是传统新古典经济学的信奉者,后来成为新古典综合派的先驱者,是美国著名的凯恩斯主义者、美国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设计师。
主要著作有:《充分复苏,还是停滞》;《经济政策和充分就业》。
保罗•萨缪尔森是新古典综合派最主要的代表和奠基人,1970年,由于它发展了静态和动态经济理论,提高了经济科学的定量分析水平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几乎在西方经济学的各个方面均有建树和发展。
  主要著作:《经济学》;《处于困境的自由资本主义》。
记得在大学刚开始学西方经济学时,教授推荐我们购买一本西方经济学家撰写的《经济学》,因为这本教材浅显而深刻,非常适合于初学者。这本书的作者就是美国经济学界的泰斗保罗•萨缪尔森———12月13日,这位影响世界的经济学家在家中辞世,享年94岁。
《纽约时报》随即刊登一篇近20000字的长文,称赞萨缪尔森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者”。对于美国和世界来说,萨缪尔森的成就都是辉煌的。可以说,他在某种程度上改写了现代西方经济学。
1970年,萨缪尔森就凭借对经济学理论的卓越贡献而荣膺诺贝尔经济学奖。当时诺贝尔评奖委员会说,“在提升经济学家理论的科学分析水平上,他(萨缪尔森)的贡献要超过当代其他任何一位经济学家,他事实上以简单语言重写了经济学理论的相当部分。”
思考题:新古典综合派是怎样形成?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二)新古典综合派的特征
  新古典综合派在经济理论上的最显著特征是,既在宏观方面接受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也在微观方面采用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该学派把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所主张的总需求所引起的“收入效应”,与传统的微观经济学所主张的价格变动所引起“替代效应”结合起来;把传统的市场自行调节机制与凯恩斯所主张政府干预机制结合起来;把新古典经济学所强调的货币政策与凯恩斯所强调的财政政策结合起来政策。
收入效应:
指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它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 具体来说就是当你在购买一种商品时,如果该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了,对于你来说,你的名义货币收入是固定不变的,但是价格下降后,你的实际购买力增强了,你就可以买得更多得该种商品.这种实际货币收入的提高,会改变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量,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这就是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概述:
  一种商品的名义价格(nominal price)发生变化后,将同时对商品的需求量发生两种影响:一种是因该种商品名义价格变化,而导致的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组合中,该商品与其他商品之间的替代,称为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另一种是在名义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因一种商品名义价格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实际收入变化,而导致的消费者所购商品总量的变化,称为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
(三)新古典学派的形成
   新古典学派的形成过程,其实就是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在美国传播和占据主流地位的过程。20世纪40-60年代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思想在欧美国家得到普遍传播和运用的时期,这一时期被称为“凯恩斯时代”。在这一时期里,美国取得了连续多年的经济持续增长。这似乎证明了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情况下,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和观点又开始重新逐步回到一些人的经济里观念中,并渗透到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中,与凯恩斯主义由相互对立转向共存与相互融合。新古典综合的理论体系就在此基础上形成和出现了。
  新古典综合派理论体系的最完整形式首先在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中得到了最典型的体现。
  在该书的《序言》中,萨缪尔森明确地宣布:在本书中,贯穿始终地中心议题是国民收入。他的这一工作在最终确立凯恩斯经济学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普及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并使之演变为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新古典经济学”就是把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同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综合”在一起。
新古典综合的核心思想是:只要采取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就可以避免经济萧条,使经济趋于充分就业;经济一旦实现了充分就业,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主要理论就可以重新使用,并将把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维持下去。
美国经济学家明斯基曾经指出:“新古典综合论认为主张实行积极的充分就业政策与一国经济具有自行趋于均衡的这种理论信念并行不悖”。
以萨缪尔森为主要代表的新古典综合理论,其“综合”的特征不仅表现为最初对凯恩斯理论和新古典理论的“综合”。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特征可以说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演变,不断扩大其“综合”对象的一种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总是试图将现存的主要经济理论“熔为一炉”。
二、“混合经济”的理论体系
(一)“混合经济”的含义
新古典综合派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传统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在实践上看,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既需要国家干预的经济作为其现实基础,也需要市场调节的经济作为其现实基础,换句话说,就是需要以“混合经济”作为其现实基础。
汉森是该学派的最早提倡者和前驱者。他在1941年发表的《财政政策和经济周期》中,较系统地解释了“混合经济”的含义。认为,从19世纪末期开始,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就开始逐渐变为私人经济和社会化经济并存的“公私混合经济”或者“双重经济”。这种“混合经济”具有双重的意义,即生产领域的“公私混合经济”(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并存)和收入与消费方面的“公私混合经济”(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和福利开支与私人收入及消费的存在)。
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也专门论述了“混合经济”的含义。认为,“混合经济”是指,国家机构和私人机构共同对经济实行控制,但是,其中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控制更为重要。现代混合经济国家的人民都要求他们的代议制政府采取各种经济政策,来维持高额的就业数量、旺盛的经济增长和稳定的物价水平。
萨缪尔森将“混合经济体制”的特征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1)强调政府的作用。政府在现代经济中具有日益扩大的作用。这可从三个方面来反映:①政府支出的数量增长;②国家对收入的再分配;③直接调剂经济生活。
(2)强调“垄断和竞争的混合制度”。他认为,在混合经济中,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主要并不是依靠“集权的中央法令所决定”,“它依靠的是市场与价格制度”。
总之,“混合经济”在实质上就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混合经济”的特点就是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同时,政府必须根据市场情况,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和干预经济生活,熨平经济波动,保证经济的均衡增长。
(二)“混合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
  新古典综合派所构造的凯恩斯的收入-支出模型就是有效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决定国民收入水平的是有效需求的水平,而不是供给的水平。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水平总是小于收入水平,由于资本边际效率的不稳定,利率便不能经常使储蓄和投资达到恰好相等的程度。所以,仅靠消费和自发的社会投资,便不能保证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在此种情况下,只有依靠政府刺激社会投资,才能弥补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
(三)经济增长理论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在二战以后日益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20世纪40年代,由哈罗德和多马相继提出的分析经济增长问题的模型。由于基本分析思路相同,因而被合称为哈罗德-多马模型。这一模型假定,一个经济只生产一种产品,而资本-产出比保持不变,同时,储蓄率、人口增长率保持不变,并且不存在技术进步和资本折旧。基本形式为G=s/v。式中,v为资本-产出比;s为储蓄率。模型表示,经济增长率与储蓄率成正比,与资本-产出成反比。哈罗德-多马模型得出的结论是,当实际经济增长等于资本家愿意的经济增长率并且等于人口增长率时,经济才能处于稳定增长状态,但同时认为,这一增长路径是——“刀锋”。
Y=S/K
Y:经济增长 S:储蓄转化的投资额 K:国民经济中的产出投入比率
索洛的新古典增长理论是现代增长理论的基石。索洛模型描述了一个完全竞争的经济,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增长引起产出的增长,而新古典生产函数决定了在劳动供给不变时,资本的边际产出递减。这一生产函数与储蓄率不变,人口增长率不变,技术进步不变的假设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一般动态均衡模型。
索洛模型强调资源的稀缺性,强调单纯物质资本积累带来的增长极限,在人口增长率不变和技术进步不变条件下的稳态零增长正是这一思想的的体现。
(四)经济周期理论
  新古典综合派在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乘数-加速数”理论为核心的经济周期理论模型。“乘数理论”主要是说明投资可使国民收入与就业倍增。“加速数原理”说明收入水平或消费需求的变动会引起投资量更为剧烈地变动。
三、新古典综合派基本的经济政策主张
思考题: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政策主张的基本倾向是怎样的?
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政策主张的核心是“需求管理”思想。“需求管理”就是指政府积极地采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对社会的总需求进行适时和适度的调节,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需求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投资、储蓄、消费、政府支出、税收、进口和出口这样一些经济变量。“需求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地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20世纪50年代,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政策主张主要表现为根据汉森的理论提出的补偿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汉森所说的补偿性财政政策是指,在经济萧条时,政府要扩大财政支出,降低税率,减少税收,实行赤字财政,以刺激社会总需求的扩大;在经济繁荣时期,政府要压缩财政支出,提高税率,增加税收,抑制社会的总需求,造成财政盈余,使两个时期的财政盈亏相互补偿。补偿性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经济萧条时期放松信用,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刺激投资及消费等社会总需求的扩大;在经济繁荣时期则紧缩信用,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息率,抑制投资及消费等社会需求。
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为了解决严重的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发症,新古典学派又提出了许多政策工具实现多种经济目标,即多种经济政策综合运用的策略。
(1)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松紧搭配”。
(2)实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微观化。
(3)采用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
收入政策是指通过工资和物价的指导线与管制政策,防止货币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以避免严重通货膨胀。
人力政策是指联邦政府推出的指导性与培育性的就业政策和劳工市场政策。
新古典综合派从20世纪70年代后第一个特点是,对其理论进行了频繁修改与综合其反对派的某些观点,以弥补其自身理论的不足。在20世纪80年代后,新凯恩斯学派影响日益扩大,新古典综合派的影响日渐减弱。
四、简要评论
新古典综合派作为一个主要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对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思想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和深入发展,对于美国经济在二战后高速发展,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该学派度凯恩斯经济思想的片面性和实用主义态度,导致了指导美国经济政策时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由于无法解释经济“滞胀”问题,导致了理论上的困境和走下坡路的开端。
第二篇   经济自由主义思潮下的经济学流派
第三章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
思考题:现代货币主义学派怎样形成?其主要代表人物?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也叫现代货币主义。它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学流派。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领袖和奠基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米尔顿•弗里德曼,其他主要代表人物有布伦纳、安德森等人。“现代货币主义”一词是由布伦纳在1968年7月发表的论文《货币和货币政策的作用》中提出的。
现代货币主义者的基本观念具有一致性:
(1)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本身具有内在的稳定性,会大致保持在充分就业水平。经济受到干扰后会自动回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失业率会自动恢复到“自然率”的水准;
(2)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也许会导致不同的通货膨胀率,但是任何货币供给增长率都可以同充分就业的均衡相配合,也就是说,充分就业的均衡可以处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
(3)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变动,在短期内会暂时改变实际的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但是,在长期中,这种实际效应等于零,因此,只剩下通货膨胀率的持续上升。
(4)反对积极的需求管理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主张长期的货币政策“规则”或事先宣布的“目标”。
自然率假说(natural rate hypothesis):卢卡斯在“自然失业率”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关于就业、产出、物价等经济变量存在着一种由政府政策支配的实际因素(如生产、技术等)决定的自然水平的理论观点。
自然率主要是指自然失业率。根据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长期而言,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尽管短期内,经济政策能够使得实际失业率不同于自然失业率。它是货币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新古典主要的重要基本假设。“自然率”的存在使货币政策的作用只有在造成非预期的通货膨胀时才能奏效。“自然率假说”从理论上论述了政策作用的有限性,为理性预期学说确立了重要的理论前提。
一、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思想渊源和基本观点
思考题: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思想渊源是什么?
1976年,米尔顿•弗里德曼因其对消费分析、货币历史和理论方面的成就,并且由于证明了稳定政策的复杂性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主要著作:《实证经济学文选》、《消费函数理论》、《货币稳定方案》。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思想渊源是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的核心论点是: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是由一国的货币数量决定的,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例变化,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变化。
  货币数量论思想的萌芽最早出现于古罗马时代,但是,货币数量论的创始人被认为是法国重商主义者——博丹。
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凯默尔和费雪提出了“现金交易数量说”,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和庇古提出了“现金余额数量说”。
费雪1911年在其《货币购买力》一书,提出了以“交易方程式”为代表的著名的现金交易数量说。其“交易方程式”为:
P=MV/T或者MV=PT
其中,P为社会物价水平,M为货币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T为社会总交易量。
 费雪认为在货币的流通速度与社会商品和劳务量不变的条件下,物价水平是随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现金交易数量说”成为米尔顿•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主义思想的直接来源之一。
 马歇尔从人们手中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的角度来分析货币与物价水平的关系,提出了“现金余额数量说”。1917年,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庇古在马歇尔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剑桥方程式”: 
M=kPy
式中的M表示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数量,Py表示以货币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k表示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数量与以货币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可以看出,两个方程式所反映的基本观点——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例变化——是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交易方程式”强调货币在支付过程中的作用(货币供应量的作用),“剑桥方程式”则强调人们手中持有现金的作用(货币需求量的作用)。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也对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产生了相当影响。凯恩斯提出了M/P=K(y)+L(r)的实际货币需求函数。其中,M为名义货币量,P为一般物价水平,M/P表示实际货币供应量;K(y)为产生于交易动机和预防性动机的实际货币需求量,这个数量大致上是实际收入的一个稳定的增函数,y为实际国民收入水平;L(r)为产生于交易动机的实际货币需求量,这个数量是利率的减函数,也就是说与利率r成反方向变化。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在结构上形成了米尔顿•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的基本框架的来源。
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另一个最直接的理论来源是20世纪30年代前后形成的早期芝加哥学派的经济理论。芝加哥学派的主要特点是:(1)继承货币数量说的传统,重视货币理论的研究;(2)主张经济自由主义,鼓吹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思考题:现代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
按照弗里德曼的看法,“现代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如下:
(1)货币数量的增长率同名义收入增长率有着保持一致的关系,如果货币数量增长很快,名义收入也会增长很快,反之亦然。货币流通速度尽管可以改变,但是完全可以预测。
(2)货币数量增长的变化对收入发生影响和作用需要一段时间,即有一个时间的滞后过程。
(3)货币量变化只在短期内影响产量,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增长率只影响价格,产量则是由一系列实际因素(如产业结构、节俭程度等)决定的。
(4)通货膨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就是说,如果货币数量的增长快于产量的增加,就会发生通货膨胀;如果政府开支是通过印发货币或银行信贷取得的,并且导致货币数量增长率超过了产量增长率,那么,政府的财政政策就是通货膨胀政策。
(5)货币数量变化并不会直接影响收入,它最先影响的是人们的资产选择行为。这种行为使得现有资产(债券、股票、房地产、其他实物资本)的价格上升(货币数量增加时),利息率下降,鼓励了人们扩大开支,最终导致产量和收入增加。
(6)货币数量增长加速时,起初会降低利率,但是,由于它使人们增加开支,刺激了价格的上涨,引起了借贷需求的增加,又会促使利率上升。货币数量和利率之间这种步调不一致的变化表明,利率不是制定货币政策的好向导。
(7)货币政策是十分重要的,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重要的是控制货币数量,并应该避免数量的变化率大幅度地摇摆,明智的政策是让货币数量在一定时期内按照某种规则稳定地增加。
二、经济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理论
     以弗里德曼为主要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并不仅仅是一种货币理论,它也体现着一种经济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和主张。弗里德曼认为,经济自由主义由来已久,但是,它所主张的经济自由主义是一种“新自由主义”。
    弗里德曼认为,“市场经济的理想模式是:在这种经济中,个人是作为追求其自身利益的本人而行事的。如果有谁是作为别人的代理人而行事,那么,它是在自愿的、双方同意的基础上这样做的。”他认为,人们关心和追求自己的私利是最基本的出发点。
     在自由交换的市场活动中,价格充当着有效地协调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弗里德曼认为,价格的具体作用主要表现在传递信息、“刺激效应”和分配收入这三个密切联系的方面。如果没有外来干预(主要是来自政府干预),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市场将会体现出最好的资源配置效率来。
弗里德曼所赞成的经济自由主义,既不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特不是完全像凯恩斯主义者所主张的那样的国家和政府干预。他认为,现实中“不存在任何完全纯粹地制度,每一制度都是某种类似混合制度的东西:一方面:包括指令性因素,而另一方面,却又主要地依赖于自愿合作。问题在于一种比例问题,在于将指令性因素降至最小,而且,在引入指令性因素的地方,在于在实现人们所追求的生产效率目标以外的其他目标的同时,以一种尽可能小地妨碍市场运行方式来实现这种指令性因素最小化。”

相关话题/西方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