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习题集》  郭成金 尹德明 主编(5)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1-29


10.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有何区别与联系★
⑴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主要区别
光合作用以CO2、H2O为原料,而呼吸作用 以O2、淀粉、己糖等有机物为原料。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己糖、蔗糖、淀粉等有机物,而呼吸作用的产物是CO2和H2O等。
光合作用把光能依次转化为电能、活跃化学能和稳定化学能,是贮藏能量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是把稳定化学能转化为活跃化学能,是释放能量的过程。
在光合作用中进行光合磷酸化反应,把光能转变为ATP和NADPH;在呼吸作用中进行氧化磷酸化反应,把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成ATP.
光合作用发生的部位是在绿色细胞的叶绿体中,只在光下发生;而呼吸作用发生在所有生活细胞的线粒体细胞质中,无论在光下暗处随时都在进行。
光合作用H2O的氢主要转至NADP+,形成NADPH+H+;呼吸作用中的氢主要转至NAD+,形成NADH+H+。
⑵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
两个代谢过程互为原料与产物,如光合作用释放的可供呼吸作用利用,而呼吸作用释放的也可被光合作用所同 化;光合作用的卡尔文循环与呼吸作用的戊糖磷酸途径基本上是正反对应的关系,它们有多种相同的中间产物(如等)催化诸糖之间相互转换的酶也是类同的。
在能量代谢方面光合作用中供光合磷酸化产生所需的和供产生所需的,与呼吸作用所需的和是相同的,它们可以通用。
11.生长旺盛部位与成熟组织或器官在呼吸效率上有何差异?
呼吸效率是指每消耗葡萄糖 可合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克数。生长旺盛部位,即生理活性高的部位如幼根幼茎幼果等,呼吸作用所产生的能量和中间产物,大多数用来合成供细胞 生长的如蛋白质核酸纤维素磷脂等生物大分子物质,因而呼吸效率很高。而在生长活动已停止的成熟组织或器官内,呼吸作用所产生的能量和中间产和很少用于合成生物大分子物质,而主要是用于维持细胞活性,其中相当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掉,因而呼吸效率低。
12.如何协调温度湿度及气体商的关系来做好果蔬的贮藏?
果实蔬菜的贮藏过程中,重要的问题是延迟其完熟。其措施有:
降低温度,降低呼吸速率,推迟呼吸跃变的发生。
调节气体成分,降低周围环境中氧气的浓度,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或充氮气。这样也可以抑制果实中乙烯的产生,推迟呼吸跃变的发生,并降低其产生的强度。
控制湿度。果蔬是含水量很高的食品,为了保持它们的新鲜,贮藏环境必须保湿,多数果蔬适宜贮藏的相对温度为。
根据上述情况,在贮藏果蔬时要协调好温度湿度及气体的关系。如番茄装箱后用塑料布密封,抽去空气,充以氮气,把氧浓度降至,在以上温度放置,能使 番茄贮藏个月以上。甘薯块根贮藏期如温度超 过,会引起发芽和病害,低于又会受寒害,如果将贮藏温度调为,相对湿度控制为,则能安全贮藏至第二 年春天播种。苹果和大多数 蔬菜若用塑料纸(袋)保湿,置冷库或冰箱中,能贮藏很长时间。
13.呼吸作用与谷物种子贮藏的关系如何?
种子呼吸速率受其含水量的影响很大。一般油料种子含水量在,淀粉种子含水量在时,种子中原生质处于凝胶状态,呼吸酶活性低,呼吸极微弱,可以安全贮藏,此时的含水量称之为安全含水量。超过安全含水量时,呼吸作用就显著增强。其原因是,种子含水量增高后,原生质由凝胶转变成溶胶,自由水含量升高,呼吸酶活性大增强,呼吸也就增强。呼吸旺盛,不仅会引起大量贮藏物质的消耗,而且由于呼吸作用的散热提高了粮食的变质,使种子丧失发芽力和食用价值。
为了做到种子的安全贮藏,应做到以下几点:
严格控制进仓时种子的含水量不得超过安全含水量。
注意库房的干燥和通风降温。
控制库房内空气成分。如适当增高二氧化碳含量或充入氮气,降低氧的含量。
用磷化氢等药剂灭菌,抑制微生物的活动。
 14.三羧酸循环★
定义: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彻底氧化分解的循环途径。由于这个循环反应最初生成物是柠檬酸等含有三个羧基的有机酸,所以称之为三羧酸循环,也称为柠檬酸循环,这个循环是英国生物化学家H。KREBS发现的所以又名KREBS循环。TCA循环的起始底物是乙酰COA不仅是糖代谢的中间产物,也是脂肪酸和某些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因此,TCA循环是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类物质的共同氧化途径。
在TCA循环中,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为CO2和水,同时生成ATP和NADH及FADH2,所以循环是需氧生物体内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的主要途径,也是需氧生物获取能量的最有效途径。
TCA循环可通过代谢中间产物与其它多条代谢途径发生联系,所以说,TCA循环是需氧生物体内的多种物质的代谢枢纽。
三羧酸循环的特点和生理意义
1 在TAC循环中底物(含丙酮酸)脱下5对氢原子,其中4对氢在丙酮酸、异柠檬酸、@-酮戊二酸脱酸和苹果酸氧化时用以还原NAD+,一对氢在琥珀酸氧化时用以还原FDA.
生成的NADH和FADH2,经呼吸链H+和电子传给O2生成H2O,同时偶联氧化磷酸化生成ATP。此外,有琥珀酰COA形成琥珀酸时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因而,TCA循环是生物体利用糖或其他物质氧化获得能量的有效途径。
2.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使两个硫原子进入循环。在两次脱羧反应中,两个硫原子以CO2的形式离开循环,加上丙酮酸脱酸反应中释放的CO2,这就是有氧呼吸释放CO2的来源。TCA循环中释放的CO2中的氧,不是直接来自于空气中的氧,而是来自被氧化的底物和水中的氧。
3在每次循环中消耗2分子H2O。一分子用于柠檬酸的合成,另一分子用于延胡索酸加水生成苹果酸。水的加入相当于向中间产物中注如氧原子,促进了还原性碳原子的氧化。
4 TCA循环中并没有分子氧的直接参与,但该循环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因为另有氧的存在,才能使NAD+和FDA在线粒体中再生,否则TCA循环就会受阻。
5 该循环既是糖、脂肪、蛋白质彻底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径;又可通过代谢中间产物与其他代谢途径发生联系和相互转变。
 15.戊糖磷酸途径★
定义:葡萄糖在细胞质内直接氧化分解,并以戊糖磷酸为重要中间产物的有氧呼吸途径。又称己糖磷酸途径(HMP)或己糖磷酸支路(PPP)
(一)    戊糖磷酸途径的化学历程
戊糖磷酸途径是指葡萄糖在细胞质内直接氧化脱羧,并以戊糖磷酸为重要中间产物的有氧呼吸途径。该途径可分为两个阶段
1. 葡萄糖氧化脱羧阶段
(1)    脱羧反应
(2)    水解反应
(3)    脱氢脱羧反应
2.分子重组阶段
(二)    戊糖磷酸的途径的特点和生理意义★
1. PPP是葡萄糖直接氧化分解的生化途径,每氧化1分子葡萄糖可产生12分子的NADPHH和H+ 有较高的能量转化效率。
2. 该途径中生成的NADPH在脂肪酸、固醇等的生物合成、非光合作用细胞磷酸盐、亚硝酸盐的还原以及氨的同化、丙酮酸羧化还原成苹果酸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3. 该途径中的一些中间产物是许多重要有机物质生物合成的原料,如RU5P和R5U是合成核苷酸的原料。E4P和EMP中的PEP可合成莽草酸,经莽草酸途径可合成芳香族氨基酸,还可合成与植物生长、抗病性有关的生长素、木质素、绿原素、咖啡酸等。
4. 该途径分子重组阶段形成的丙糖、丁糖、戊糖、己糖和庚糖的磷酸酯以及酶类与卡尔文循环的中间产物和酶相同,因而戊糖磷酸途径和光合作用可以联系起来。蛋白质合成与EMP-TCA相联系。
5. PPP在许多植物中普遍存在,特别是在植物感病、受伤、干旱时,该途径可占全部呼吸的50﹪以上。当EMP—TCAC途径受阻时,PPP则可代替正常的有氧呼吸。
16.生物氧化与电子传递链★
生物氧化:多种有机物质存在生物体的氧化反应均属生物氧化,主要的生物氧化过程是发生在线粒体内的—传递氢和电子的氧化还原过程。生物氧化与体外的非生物氧化或燃烧的化学本质是相同的,都是脱氢失去电子或与氧直接化合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然而,生物氧化是在细胞内、常温、常压近于中性PH和有水的环境中,在一酸酶作用下进行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释放的能量可储存在高能化合物(ATP、GTP)中以满足集体需能生理过程的需要。
呼吸链的概念和组成呼吸链即呼吸电子传递链,指线粒体内膜上有呼吸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轨道。其作用是将呼吸中间产物脱下的电子和质子传递给氧。呼吸链传递体传递电子的顺序是:代谢物-------NAD+------FAD-----UQ-------细胞质系统---O2。
17.氧化磷酸化
(一)    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及类型
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自由能,使ATP形成ATP的方式有两种,即底物水平的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
1. 底物水平磷酸化 指底物脱氢(或脱水),其分子内部所含的能量重新分布,即可生成某些高能中间代谢物,再通过酶促磷酸基团转移反应直接偶联ATP的生成。
2 .氧化磷酸化 在线粒体内膜上电子经电子传递链给分子氧生成水,并偶联ADP和P生成ATP的过程。它是需氧生物生物氧化生成ATP的主要方式。
(二)    氧化磷酸化的机理★
氧化磷酸化的机理有多种假说,如化学偶联学说、结构偶联学说和化学渗透学说。
18抗氧呼吸
    定义:对氰化物不敏感的那一部分,抗氰呼吸可以在某些条件下与电子传递交替运行,因此,这一呼吸支路又称为交替途径。由于这条途径产生ATP少而产生的热量很多,故又称生热呼吸。
抗氰呼吸的生理意义
1.    放热增温;2.促进植物开花;3.种子萌发。


第六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与运输

生物大分子蛋白质、脂肪、核酸等基本是从光合产物衍生的,此过程经历了物质的吸收形成、转化、运输。它是一连续调控的过程。并且有它们的运输通道;分配规律;信号的转导物质等。
一.    名词解释
乙醛酸循环(glyoxylic acid cycle,GAC)植物细胞内脂肪酸氧化分解为乙酰CoA之后在乙醛酸体(glyoxysome)生成琥珀酸、乙醛酸和苹果酸;此琥珀酸可用于合成糖,乙醛酸循环是通过圆球体、乙醛酸体、线粒体完成的(潘-三-P-152)。乙醛酸循环的进行需要两种特殊酶即异柠檬酸酶和苹果酸合成酶。★
植物各种有机物代谢的相互联系的关键中间产物
糖类、脂肪、蛋白质、核酸之间可以互相转变。而戊糖、葡萄糖、丙糖磷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乙酰辅酶A、α-酮戊二酸和草酰乙酸等中间产物(包括PEP、赤藓糖-4-磷酸,甲羟戊酸(MVA)异戊二烯等),在各大生物分子物质代谢之间的转变过程中起着枢纽作用。糖代谢是整个代谢中心。见P-126
★次生代谢产物(secondary  metabolites)或称次级产物(secondary plant product),它是由糖类等有机物代谢衍生出来的物质。它贮存于液泡或细胞壁中,其主要特征是代谢的终产物,除了极少数外,大部分不再参加代谢活动。其功能有的是植物生命活动必需的,如激素类、色素类;有的是细胞的结构物质如木质素、纤维素、果胶质及蜡质等;有的则能产生色香味,吸引昆虫或动物来传粉和传播种子,亦有防御天敌的作用;对于人类或其它动植物而言,有的则为药物或工农业原料。
植物的次级产物主要可分为3大类,即萜类、酚类、含氮次级产物。它们的基本前体物质是乙酰CoA、丙酮酸、α酮戊二酸、草酰乙酸、莽草酸、丙二酸、甲羟戊酸(MVA)、3-磷酸甘油酸等为糖类,proteins、脂肪、核酸等相互转化中间产物。
★植物的次级产物主要底物和主要5大代谢途径
萜类:以异戊二酸为基本单位。酚类:以PPP途径的D-赤藓糖和EMP中PEP及TCA环中的乙酰CoA为原料。含氮次级化合物:原料-甘油、天冬氨酸、鸟氨酸等。木质素:原料苯丙氨酸和酪氨酸。
莽草酸途径、丙二酸途径、甲羟戊酸途径、甲基赤藓醇磷酸途径等。
源(source)即代谢源(metabolic source),是产生或提供同化物的器官或组织,如功能叶、萌发种子的子叶或胚乳。
库(sink)即代谢库(metabolic poll, metabolic sink),是指消耗或积累同化物的器官或组织,如正在生长的根、茎、果实和种子等。
源与库的关系 植物的源库是对立统一体,二者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变的。源是库的供应者,而库对源具有调节作用。源强,会为库提供更多的光合产物,并控制输出的蔗糖浓度、时间以及装载蔗糖进入韧皮部的数量;而库强,则能调节源中蔗糖输出速率和输出方向。一般来讲,源强有利于库强潜势的发挥,库强则有利于源强的维持。★
短距离运输系统 它包括细胞内和细胞器间物质的跨膜运输系统,以及胞间运输系统即质外体运输系统和共质体运输系统。
长距离运输系统 它指的是植物体内维管束物质运输系统。一般有四部分组成,即以导管为中心,富有纤维组织的木质部;以导管为中心,周围有薄壁组织伴联的韧皮部;穿插与包围木质部和韧皮部的多种细胞;维管束鞘。
共质体运输(symplastic transport)物质通过胞间连丝的运输称为共质体运输。被运输的物质有质膜保护,不易流失于体外;原生质黏度大,运输阻力较大。运输的速度受胞间连丝的状态所控制。共质体运输对糖类具有选择性(主动的);可逆浓度梯度进行;耗能过程。
质外体运输(apoplastic transport)物质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的运输称为质外体运输。被运输的物质没有质膜保护,易流失于体外;液流阻力较小,物质的运输快,并受外力影响。质外体运输只运输蔗糖;是被动的顺浓度梯度进行;只是被SE-CC主动吸收。
P蛋白(phloem protein)即韧皮蛋白,位于筛管的内壁,当韧皮部组织受到损伤时,P蛋白在筛孔周围累积并形成凝胶,堵塞筛孔以维持其他部位筛管的正压力,同时减少韧皮部内运输的同化物的外流。★
胼胝质(callose)它是一种以β-1,3-键连接的葡聚糖。正常条件下,在筛板的表面或筛孔的周围只有少量的胼胝质沉积。当植物受到外界刺激时,筛管分子会迅速生成胼胝质,并沉积在筛板表面或堵塞筛孔,一维持其他部位筛管的正常物质运输。★
转移细胞(transfer cells)亦称传递细胞。是在共质体-质外体交替运输过程中起吸收和转运物质的某些特化薄壁细胞。它们典型的结构特点是细胞壁及质膜内突生长,形成许多多褶突起,扩大了质膜的表面积,从而增加溶质内外转运的面积,能有效的促进囊泡的吞并,加速物质的分泌或吸收。★
比集转运速率(specific mass transfer rate, SMTR) 单位时间、单位韧皮部或筛管横切面积上所转运的干物质的数量(g.cm-2.h-1)。
韧皮部装载(phloem loading)同化物从合成部位通过共质体或质外体的运输进入筛管的过程。
韧皮部卸出(phloem loading)同化物从筛管分子—伴胞复合体进入库细胞的过程。
空种皮技术(empty seed coat technique, empty-ovule technique)切除部分豆荚壳和远种脐端的半粒种子,并去除另半粒种子的胚性组织,制成空种皮杯,再空种皮杯中放入4%琼脂或含有EDTA溶液的棉球,收集空种皮杯中的分泌物,此技术就叫空种皮技术。短时间内,空种皮杯内韧皮部汁液的收集量与种子实际生长量相仿,此法适用于研究豆科植物同化物的韧皮部卸出。
源—库单位 (source-sink unit)  在同化物供求上有对应关系的源与库以及它们之间的输导组织合称为源—库单位。
源强(source strength)和库强(sink strength)   源强是指源器官同化物形成和输出的能力;库强是指库器官接纳和转化同化物的能力。
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并简述其主要功能
    SE-CC  筛管分子--伴胞(sieve element-companion cell)复合体,筛管通常与伴胞配对,组成筛管分子--伴胞复合体。源和库端的SE--CC是同化物装载和卸出场所
茎和叶柄等处中的筛管是同化物长距离运输的通道。
SMTR  比集转运速率(specific mass transfer rate),单位时间单位韧皮部或筛管横切面上所运转的干物质的量。用其来衡量同化物运输快慢与数量(g.cm-2.h-1)。
PCNBS 对氯汞苯黄酸(parachloro-mercuribenzene sulfonate),质外体运输抑制剂。
TPT  磷酸丙糖转运器(triose phosphate translocator),为叶绿体内被膜上的一种转运蛋白。因可输入输出磷酸、磷酸丙糖、磷酸甘油酸等磷化合物,故称磷酸转运器(Pi-trabslocator, PT)。如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通过TPT从叶绿提中运出一个磷酸丙糖进入细胞质的同时,也从细胞质向叶绿体运进一个磷酸,这种通过TPT相互间的穿梭转化磷化合物的方式,既把PI运进叶绿体,又把光和产物与能量运出叶绿体。
FBPase  果糖-1,6-二磷酸脂酶(fructose-1,6-bisphosphate phosphatase),
三、问答题
1. 如何证明高等植物的同化物长距离运输是通过韧皮部途径的 ?
答:可用以下实验证明同化物的运输途径是由韧皮部担任的:
(1)环割试验 剥去树干(枝)上的一圈树皮(内有韧皮部),这样阻断了叶片形成的光合同化物的向下运输,而导致环割上端韧皮部组织,因光合同化物几积累而膨大,环割下端的韧皮部组织因得不到光合同化物而最终死亡。
(2)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让叶片同化CO2,数分钟后将叶柄切下并固定,对叶柄横切面进行发射性自显影,可看出带有CO2标记的光合同化物位于韧皮部。
2. 维管束系统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具有哪些功能?★
(1)物质长距离运输的通道 一般情况下水和无机营养由木质部输送,同化物由韧皮部输送。其中,韧皮部最基本的功能是在源端把同化物装入筛管,在库端把同化物卸至生长细胞贮藏细胞,以及提供同化物长距离运输的通道。
(2)信息物质传递的通道  如根部合成的细胞分裂素和ABA等可通过木质部运至地上部分,而茎端合成的生长素则通过韧皮部向下极性运输。植物受环境刺激后产生的电波也主要在维管束中传播。
(3)两通道间的物质交换 木质部和韧皮部通过侧向运输可相互间运送水分和养分。如筛管中的膨压变化就是由于导管与筛管间发生水分交流引起的。
(4)对同化物的吸收和分泌  这不仅发生在源、库端,在运输途中也能与周围组织发生物质交换。
(5)对同化物的加工和储存  在维管束中的某些薄壁细胞内,可将运输中也能与周围组织发生物质交换。
(6)外源化学物质以及病毒等传播的通道  外源化学物质以及病毒等可通过筛管传播,另外筛管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防卫机制。
(7)植物体的机械支撑  植物的长高、加粗与维管束有密切关系,若树木没有木质部形成的心材,就不能长至几米几十米甚至100多米的高度。
 3. 你认为韧皮部运输机理的研究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韧皮部运输机理的研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韧皮部运输的速度和方向
(2)韧皮部运输的动力
(3)同化物从叶肉细胞进入筛管(装载)的机理和调节。
(4)同化物在筛管中运输的机理。
(5)同化物从筛管向库细胞释放(卸出)的机理和调节。
(6)影响上述这些过程的因素等。
4. 如何理解蔗糖是高等植物韧皮部光合同化物运输的主要形式?
答: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⑴蔗糖是非还原糖,化学性质比还原糖稳定。
⑵蔗糖水解时能产生相对高的自由能。
⑶蔗糖分子小,移动性大。运输速率高,适合进行长距离的韧皮部运输。
5. 试述同化物韧皮部装载的途径。★
同化物从周围的叶肉细胞转运进韧皮部SE-CC复合体的过程中存在着两种装载途径:
质外体装载途径 光合细胞输出的蔗糖进入质外体后通过位于SE-CC复合体质膜上的蔗糖载体逆浓度梯度进入伴胞,最后进入筛管的过程。
共质体装载途径  光合细胞输出的蔗糖通过胞间连丝顺蔗糖浓度梯度进入伴胞或中间细胞,最后进入筛管的过程。
6. 如何判别同化物韧皮部装载是通过质外体途径还是通过共质体途径?
可根据以下实验进行判断:
若叶片SE-CC复合体与周围薄壁细胞间无胞间连丝连接,即表明同化物韧皮部装载是通过质外体途径;若SE-CC复合体与与周围薄壁细胞间存在胞间连丝连接,即表明同化物韧皮部装载可能是通过共质体途径。
若SE-CC复合体内的蔗糖浓度明显高出周围叶肉细胞中的蔗糖浓度,则表明同化物韧皮部装载可能是通过质外体途径,反之装载是通过共质体途径。
若叶片饲喂14CO2,若被合成的14C蔗糖大量存在于质外体,即表明同化物韧皮部装载是通过质外体途径,反之装载是通过共质体途径。
用代谢抑制剂或缺氧处理,若能抑制SE-CC复合体对蔗糖的吸收,则表明同化物韧皮部装载是通过质外体途径,反之装载是通过共质体途径。
用质外体运输抑制PCMBS (对氯汞磺酸)处理,如能抑制SECC复合体对蔗糖的吸收,表明同化物韧皮部装载是通过质外体途径,如果同化物的韧皮部装载对PCMBS不敏感,表明是通过共质体途径。
将不能透过膜的染料如荧光黄注入叶肉细胞,若经过一段时间后可检测到筛管分子中存在这些染料,说明同化物韧皮部装载是通过共质体装载途径的
7. 简述同化物从韧皮部卸出的途径。★
答:韧皮部卸出的途径有两条:
(1)共质体途径 如正在生长发育的叶片和根系,同化物经共质体途径卸出的,即蔗糖通过胞间连丝沿蔗糖浓度梯度从SE-CC复合体释放到库细胞中。
(2)质外体途径 在SE-CC复合体与库细胞不存在胞间连丝的器官或组织(如甜菜的块根、甘蔗的茎及种子和果实等)中,其韧皮部同化物卸出是通过质外体途径进行的。在这些组织的SE-CC复合体中的蔗糖只能通过扩散作用或通过膜上的载体进入质外体空间,然后直接进入库细胞,或降解成单糖后进入库细胞。
8. 简述压力流学说的要点和实验证据。★
答:
(1)压力流学说的要点为:1930年明希(E.Münch)提出了关于解释植物韧皮部同化物运输机理的压力流学说,其基本论点是,同化物在筛管内是随液流而流动,而液流的流动是由输导系统两端的膨压差引起的。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进步,经过补充完,善新压力流学说认为:
A.同化物在筛管内运输是由源、库两侧SE-CC复合体内渗透作用所形成的压力梯度所驱动的。
B.压力梯度的形成则是由于源端光合同化物不断向SE-CC复合体进行装载。库端同化物不断从SECC复合体卸出,以及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水分的不断再循环所致。
C.只要源端光合同化物的韧皮部装载和库端光合同化物的卸出过程不断进行,源、库间就能维持一定的压力梯度,在此梯度下,光合同化物可源源不断的由源端向库端运输。
(2)根据压力流学说,韧皮部的运输应具有如下特点:
①    各种溶质以相似的速度被运输。
②    在一个筛管中运输是单方向的。
③    筛板的筛孔是畅通的。
④    在筛管的源端与库端之间必须有足够大的压力梯度 。
⑤    装载与卸出过程需要能量,而在运输途中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3)现有实验结果大多支持压力流学说,主要证据有:
①    以14CO2或11CO2 作脉冲标记的实验表明,在单一筛管分子,同化物运输是单向的
②    改进固定材料和制片技术,用电镜观察,可发现筛板的筛孔是开放的。
③    用昆虫吻针法可测定到筛管具有正压力;源库间具有压力差。
④    用实验表明源的装载和库的卸出与代谢有关,装载和卸出能被呼吸抑制剂抑制。而长距离运输受呼吸抑制剂的影响不大;而茎或叶柄中的伴胞胞质稀,细胞体积比筛细胞小。就此也可能推测装载与卸出过程需要能量,而长距离运输的途中只需要少量能量。
9. 试述光合细胞中蔗糖合成途径和主要调节酶。
答:㈠ 蔗糖合成途径 。蔗糖的合成是在细胞质内进行的。光合中间产物磷酸丙糖通过叶绿体被膜上的磷酸丙糖转运器进入细胞质。在细胞质中,磷酸二羟丙酮(DHAP)在磷酸丙糖异构酶作用下转化为磷酸甘油醛(GAP),DHAP和GAP处于平衡状态,两者在醛缩酶催化下形成果糖二磷酸。位上的磷酸被果糖二磷酸酯酶水解而形成果糖磷酸。在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和磷酸葡萄糖变位酶作用下,形成葡萄糖磷酸和葡萄糖磷酸。和由焦磷酸化酶催化下合成
⑵主要调节酶:
①    FBP,催化下列反应:F1, 6BP+H2O-→F6P+Pi
②    SPS,催化下列反应:UDPG+F6P-→S6P+UDP+H+
SPS是蔗糖合成途径中另一个重要的调节酶。

相关话题/植物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