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习题集》  郭成金 尹德明 主编(8)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1-29


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把植物体上的生活器官、组织块或细胞离体下来进行人工培养,在适宜的条件下,同样有生长、分化乃至发育或再生成完整植株的技术过程称为植物组织培养。广义的植物组织培养,包括整株试管苗的培养、器官培养、组织培养、愈伤组织培养、胚胎培养、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细胞杂交、种质保藏以及试管受精和微体嫁接等。★
植物组织培养主要是异养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无菌、离体及环境条件可控制。
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生产实践意义:可以进行无性快速繁殖、可以进行单倍体育种、可以进行突变体的选育、可以进行生物制品和药物的提取、可以进行种质库和基因库的保藏、可以进行无毒苗的培育、可以进行工厂化生产。
细胞克隆(cell clone):  克隆源于希腊文,原意是指幼苗或嫩枝以无性繁殖或者营养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组成的种群,细胞克隆就是指体细胞的无性繁殖系。克隆细胞与母体有完全相同的基因。
外植体(explant):   用于离体培养进行无性繁殖的各种植物材料。包括工作培养用的器官、组织或其切段、细胞以及原生质体等,将培养的组织切段移入新的培养基时,其也可称为外植体。★
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   将植物个体上已经分化的组织、细胞等离体下来,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回复’到具有分生组织细胞一般特征的过程为之脱分化。脱分化的细胞与一般分生组织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其细胞的倍性可能被打乱,细胞排列结构性差,今后的发育方向不同,但一般形成成愈伤组织,也可能产生胚状体等。★
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   由处于脱分化状态的愈伤组织或细胞再度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最终再生成植株的过程。愈伤组织的再分化通常可发生两种类型,一类是器官发生型,分化根、茎、叶、花等器官,另一类是胚状体发生型,分化出类似于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胚胎结构——胚状体。★
胚状体(embryoid):   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由无性繁殖产生的具有合子胚性质的胚状物称为胚状体,又称体细胞胚或体胚。胚状体同样有合子胚类似的发育过程,即原胚期、球型胚期、心型胚期、鱼雷型胚期以及叶胚期。胚状体由于具有根、茎两个极性结构,因此可一次性再生出完整植株。★
人工种子(artificial seeds):  植物组织培养产生的胚状体、芽体及小鳞茎等包裹在含有养分的胶囊内,这种具有种子的功能,并可直接播种于大田的颗粒称为人工种子,又称为人造种子或超级种子。一般由体细胞胚、人工胚乳、人工种皮三部分组成。这一术语是由著名植物组织培养学家-林繁(Linfan)1970年首次提出的。★
植物极性(polarrity):植物形态学两端或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两个极端,各具有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上梯度差异称之植物的极性。极性一旦建立,难于逆转。如扦插的枝条,无论正插条还是倒插条,通常是形态学的下端长根,形态学的上端长枝叶。极性是植物分化中的一个基本现象。极性是生命体的一个重要的特性。★
生长大周期(grand period of growth):   植物器官或整株植物的生长速度表现出“慢—快-慢”的基本规律,即开始时生长缓慢,以后逐渐加快,然后又减慢以至停止。这种生长全过程称为生长大周期。★
生长曲线(growth curve):   以植物体积、干重、高度、表面积、细胞数或蛋白质含量等参数对时间作图得到的曲线。生长曲线表示植物在生长周期中的生长变化趋势,典型的有限生长曲线呈“S”型。
温周期现象(thermoperiodicity):   植株或器官的生长速率随昼夜温度变化而发生有规律变化的现象。
生物钟(biological clock):   生命活动中有内源性节奏的周期变化现象。亦称生理钟。由于这种内源性节奏的周期接近24小时,因此有称为近似昼夜节奏。生物钟的基本特征是内生节奏,较为稳定;周期长度近似地球上的昼夜节奏;节奏的引起必有一种信号;这种周期长度基本上对温度不敏感。★
根冠比(root top ratio, R/T):   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干重或鲜重的比值,它能反映植物的生长状况以及环境条件对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的不同影响。
顶端优势(apical dominance):   植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而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
协调最适温度    能使植株生长最健壮的温度。协调最适温度通常要比生长最适温度低。
向性运动(tropic movement):  植物器官对环境因素的单方向刺激所引起的定向运动。根据刺激因素的种类可将其分为向光性、向重性、向触性和向化性等。并规定对着刺激方向运动的为“正”运动,背着刺激方向运动的为“负”运动。所有的向性运动都是生长运动,都是由于器官不均等生长引起的。
感性运动(nastic movement):  无一定方向的外界因素均匀作用于植株或某些器官所引起的运动。感性运动多数属膨压运动,即由细胞膨压变化所导致的。常见的感性运动有感夜性(nyctinasty)、感震性(seismonsdty)和感温性(themonassty)。
PPB早前期带(preprophase band),在细胞分裂即将开始时,微管有序地沿质膜内侧环绕而成带状聚集的结构。它决定细胞的分裂部位与分裂面。
RGR相对生长速率(rerative growth rate),在单位时间内植株或器官的增量占原有植株或器官数量的比值。RGR可作为植株生长能力的指标。
LAR叶面积比(leaf area ratio),是总叶面积除以植株干重的商。LAR代表了植物光合组织与呼吸组织之比。
NAR净同化率(net assimilation rate),为单位叶面积单位时间内的干物质增量。NAR代表实际的光合效率。
㈢  问答题
1. 试述生长、分化和发育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答:生长、分化和发育的相互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三者的区别
①生长是量的变化,是发育的基础。
②分化是质的变化,分化是在一定量上的变化,是发育的基础。
③发育则是时间有序和空间巧妙设计的量变和质变,它依生长分化为前提。
⑵三者的联系
    ①发育包含了生长和分化,如花的发育,包含花原基的分化和花器官各部分的生长;果实的发育包括了果实部分的生长和分化等。这是因为发育只有在生长和分化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没有营养物质的积累,细胞的增殖、营养体的分化和生长,就没有花和果实的发育
       ②生长和分化又受发育的制约,植物的某些部位的生长和分化往往要在通过一定的发展阶段后才能开始。如水稻幼穗的分化和生长必须通过光周期的发育阶段之后才能开始。
2. 微管是如何控制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
(1)早在细胞分裂开始前,微管沿质膜内侧环核成带状聚集成早前期带,早前期带的位置决定了细胞的分裂部位与分裂面(子细胞的细胞板与母细胞相结合的位置与早前期带早先所在的位置相一致)。
(2)在细胞分裂中,有丝分裂器-纺缍体是由微管组成的,它与染色体的着丝点相连,并牵引染色体单体移向两极。
(3)成膜体的扩展、细胞板的形成也有微管的参与,因为组成成膜体的囊泡在赤道板上排列与移动都由微管控制。
(4)细胞的生长和形状与组成细胞壁的纤维素微丝的取向和沉积有关,而纤维素微纤丝的取向又由周质微管决定,周质微管排列在质膜内侧,像轨道一样引导着合成纤维素微纤丝的复合体在膜中移动,从而控制微纤丝沉积的方向。
3. 细胞的分化受哪些因素控制?
   ⑴遗传基因的表达,细胞分化是有相同基因的细胞有着不同蛋白质产物的表达结果.基因表达要经过两个过程,即转录与翻译.然而在细胞分化的基因表达控制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上,因此,细胞分化的本质就是不同类型的细胞专一激活了某些特定基因,再使它转录成特定的mRNA的过程。
⑵细胞极性 极性是细胞分化的前提,细胞极性的建立会引发不均等的分裂,使两个单细胞的大小和内含物不等,由此引起分裂细胞的分化.
⑶ 环境条件 光照温度、营养、pH、离子、电势、以及地球的引力等环境条件都影响细胞的分化,如短日照处理,可诱导菊花提前开花;低温处理,能使小麦通过春化而进入幼穗分化,对作物多施氮肥,则能使其延迟开花。
(4)植物激素 植物激素能诱导细胞的分化,如    蔗糖一定时,IAA有诱导维管组织分化的作用;改变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可改变愈伤组织的分化方向是向根、向芽、还是向胚状体分化等。
4. 试述植物组织培养的意义以及组织培养的一般步骤?
(1)植物组织培养的意义
①    组织培养是研究植物生长和分化规律的重要手段。组织培养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培养的植株再生器官或植株的技术,可以在不受植株体的其他部位干扰下研究被培养部分生长和分化的规律,并可以用各种培养条件影响它们的发育进程。因此组织培养已成为研究植物细胞组织生长分化以及器官形态建成规律不可缺少的手段,有力的推动了生物科学中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学、形态学等学科的进展。
②    组织培养是开展生物工程的基本技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基因转移和基因重组技术,使用生物工程改良作物品种的希望正在变为现实。
③    组织培养应用广泛 目前,国际植物组织培养可以进行无性系的快速繁殖、可以进行无病毒种苗繁育、可以进行人工种子的制作、可以进行单倍体育种,得纯合系植株、可以进行突变体的选育、可以进行种质保存、可以进行药用植物和次生物质的工业化生产等方面的应用。
(2)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步骤:★
培养基制备→无菌培养物的建立→愈伤组织的诱导→诱导芽的分化或体细胞胚的发生(胚状体可以一次成苗)→诱导根的分化→试管苗的锻炼→试管苗移栽→工厂化生产等。
5. 试述种子萌发的三个阶段,以及各阶段的代谢特点★
    答: 根据萌发过程中种子吸水量,即种子鲜重增加量的“快—慢—快”的特点,可把种子萌发分为三个阶段
⑴吸胀吸水阶段
 依赖原生胶体吸胀作用的物理吸水。此阶段的吸水与种子代谢无关。无论种子是否休眠,是否有生活力,同样都能吸水,但吸水量不同。通过吸胀吸水,活种子中的原生质胶体由凝胶状态转变为溶胶状态,使那些原在干种子中的结构被破坏的细胞器和不活化的高分子得以伸展与修复,表现出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⑵缓慢吸水阶段---生理生化变化阶段 ★
 经阶段I的快速吸水,原生质的水合程度趋向饱和;细胞膨压增加,阻碍了细胞的进一步吸水;再则,种子的体积膨胀受种皮的束缚,因而种子吸胀后在突破种皮前,有一个吸水暂停或速度变慢的阶段。主要表现为内部物质和能量的变化。A物质变化①各细胞器活性增强,如线粒体、核糖体、乙醛酸体等;②有关酶的活化和新的蛋白质的形成。随着细胞水合程度的增加,酶蛋白恢复活性,如β-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肽酶等。同时,细胞中某些基因开始表达,转录成mRNA。于是,“新生”的mRNA与原有“储备”的mRNA开始翻译与萌发有关的蛋白质,如α-淀粉酶、异柠檬酸酶、苹果酸合成酶、光敏色素等。③子叶或胚乳中的三大贮藏物质开始分解,转变成简单的可溶性化合物,如淀粉被分解为葡萄糖;脂肪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包括部分核酸被分解为核苷酸和核苷。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则进一步被转化为可运输的酰胺、蔗糖等化合物。这些可溶性的分解物运入胚后,一方面给胚的发育提供了营养,另一方面也降低胚细胞的水势,提高了胚细胞的吸水能力。④植物激素的变化,生长素由束缚态转变为自由态,赤霉素和CTK的含量与活性都有提高。B能量的变化 与此同时,呼吸作用强烈。先是无氧呼吸,后为有氧呼吸,EMP、TCA、PPP活跃。ATP爆发式增加;EC(energy charge)提高,能荷大于0.5。
 ⑶生长吸水阶段
 在贮藏物质转运的基础上,胚根、胚芽中的核酸、蛋白质等原生质的组成成分合成旺盛,细胞吸水加强。胚细胞的生长与分裂引起了种子外观可见的萌动。当胚根突破种皮后,有氧呼吸加强,新生器官生长加快,表现为种子的(渗透)吸水和鲜重的持续增加。
6. 简述植物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相关性。在生产上如何调节植物的根冠比?★
答: 植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处在不同的环境中,两者之间有维管束的联络,存在着营养物质与信息物质的大量交换。根部的活动和生长有赖于地上部分所提供的光合产物、生长素、维生素等;而地上部分的生长和活动则需要根系提供水分矿质氮素以及根中合成的植物激素(CTK、GA、ABA)、氨基酸等。另外,根冠间进行着信息交流。如在水分亏缺时,根系快速合成并通过木质部蒸腾流将(逆境信号)运输到地上部分,调节地上部分的生理活动。如缩小气孔开放,抑制叶的分化与扩展,以减少蒸腾来增强对干旱的适应性。叶片的水分状况信号 ,如细胞膨压以及叶片中合成的化学信号物质也可传递到根部,影响根的生长与生理功能。因此,植物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具有相关性。一般来说,根系生长良好,其上部分的枝叶也较茂盛;同样,地上部分生长良好,也会促进根系的生长。生产上通过降低地下水位,增施磷钾肥,中耕松土,使用三碘苯甲酸、整形素、矮壮素、缩节胺等生长抑制剂或生长延缓剂等措施来 加大植物的根冠比;而通过增施氮肥,提高地下水位,使用油菜素内酯等生长促进剂等措施来降低根冠比。此外,运用修剪与整枝等技术也可调节根冠比。
7. 产生顶端优势的可能原因是什么?举出实践中利用或抑制顶端优势的个例子。
⑴产生顶端优势的原因有多种假说用来解释,但一般都认为顶端优势与营养物质的供应和内源激素的调控有关。
①“营养”假说 认为顶芽是一个营养库,它在胚中就形成,发育早,输导组织也较发达,能优先获得营养而生长,侧芽则由于相对养分缺乏而被抑制。
②”激素抑制”假说  认为顶端优势是由于生长素对侧芽的抑制作用而产生的。植物顶端形成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下运到侧芽,侧芽对生长素比顶芽敏感而使生长受抑制。
③营养转移假说 认为生长素既能调节生长,又能控制代谢物的定向运转,植物顶端是生长素的合成部位,高浓度的使其保持为生长活动中心和物质交换中心,将营养物质调运至茎端,因而不利侧芽的生长。
④细胞分裂素假说 认为细胞分裂素能促进侧芽出现,解除顶端优势。已知生长素可影响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的含量与分布。顶芽中含有高浓度的生长素,其一方面可促使由根部合成的细胞分裂素更多地运向顶端;另一方面,影响侧芽中细胞分裂素的代谢或转变。
⑤原发优势假说 认为器官发育的先后顺序可以决定各器官间的优势顺序,即先发育的器官的生长可以抑制后发育器官的生长。顶端合成并且向外运出的生长素可以抑制侧芽中生长素的运出,从而抑制侧芽生长。
多种假说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认为顶端是信号源。这信号源就是由顶端产生并极性向下运输的生长素,它直接或间接地调节着其它激素营养物质的合成运输与分配,从而促进顶端生长而侧芽的生长。
⑵顶端优势的应用
①利用和保持植株顶端优势如麻类、向日葵、烟草、玉米、高粱等作物以及用材树木,需控制侧枝生长,促使主茎强壮挺直。
②消除顶端优势如棉花打顶、整枝、瓜类掐蔓、果树修剪等可调节营养生长,合理分配养分;花卉打顶去蕾,可控制花的数量和大小;茶树栽培中弯下主枝可长出更多侧枝,从而增加茶叶产量;绿篱修剪可促进侧芽生长,而形成密集灌丛状;苗木移栽时的伤根或断根,则可促进侧根生长;使用三碘苯甲酸可抑制大豆顶端优势,促进腋芽成花,提高结荚率;对多种果树有克服顶端优势、促进侧芽萌发的效果。
8.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关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协调以达到栽培目的?
答: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⑴依赖关系 生殖生长需要以营养生长为基础,花芽必须在一定的营养生长的基础上才分化。生殖器官生长所需的养料,大部分是由营养器官供应的,营养器官生长不好,生殖器官自然也不会好。
⑵对立关系 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不协调,则造成对立,表现在:营养生长过旺,会影响到生殖器官的形成和发育;生殖生长的进行会抑制营养生长。
在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方面,生产上积累了很多经验。例如加强肥水管理,防止营养器官的早衰;或者控制水分和氮肥的使用,不使营养器官生长过旺;在果树生产中,适当疏花疏果,使营养上收支平衡,并有积余,以便年年丰产,消除大小年。对于以营养器官为收获物的植物,如茶树、桑树、麻类及叶菜类,则可通过供应充足的水分、增施氮肥,摘除花芽、解除春化等措施来促进营养器官的生长,而抑制生殖器官的生长。
9. 根据表植物生理学中的测定数据,试计算玉米的相对生长速率、净同化率和叶面积比
答:据王忠主编《植物生理学》8-5表的数据计算:
相对生长率
净同化率
叶面积比
10. 试述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答: ⑴间接作用即为光合作用对生长的作用。由于植物必须在较强的光强下生长一定的时间才能合成足够的光合产物供生长需要,所以说,光合作用对光能的需要是一种“高能反应”。
⑵直接作用指光对植物形态建成的作用只需短时间、较弱的光照就能满足,因此,光形态建成对光的需要是一种低能反应。
光对植物生长的直接作用在以下几方面:
①影响种子萌发 需光种子的萌发受光光照的促进,而需暗种子的萌发则受光抑制。
②黄化苗的转绿植物 在黑暗中生长呈黄化,表现出茎叶淡黄、茎叶细长叶小而不伸展等状态。若给黄化植株照光,就能使茎叶逐渐转绿,这主要是叶绿素和叶绿体的形成需在光下形成。
③控制植物的形态叶的厚度和大小,茎的高矮分枝的多少、长度、根冠比等都与光照强弱和光质有关。如能使核酸分子结构破坏,多种蛋白质变性,氧化,细胞的分裂与伸长受阻,从而使植株矮化,叶面积减小。
④日照时数影响植物生长与休眠绝大多数多年生植物都是长日照条件下促进生长、短日照条件诱导休眠。
⑤与植物的运动有关如向光性,即植物器官对受单方向光照射所引起的弯曲生长现象,通常茎叶有正向光性,而根有负向光性。另外,气孔运动以及一些豆科植物叶片的昼开夜合等都受光的调节。
12. 试述植物向光性和根向重性运动的机理。
答: ⑴向光性机理对于植物向光性的机理有两种学说。
①生长素学说认为向光性反应是由于生长素浓度的差异分布引起的。光照下,生长素自顶端向背光侧运输,使背侧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度高于向光侧,而生长较快,导致茎叶向光弯曲。
②生长抑制物质学说认为向光性反应并非是背光侧含量大于向光侧所致,而是由于向光侧的生长抑制物质多于背光侧,向光侧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生长抑制剂抑制生长的原因可能是妨碍了与受体结合,减少诱导与生长有关的的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另外,生长抑制物质可能阻止表皮细胞 中微管的排列,引起器官的不均衡伸长。
⑵向重性机理生长素学说认为,植物的向重性生长是由于重力诱导对生力敏感的器官内生长素不对称分布使器官两侧的差异生长而引起的。按照这个假说,生长素是植物的重力效应物,在平放的根内,由于向地一侧浓度过高而抑制根的下侧生长,以致根向地弯曲 。根中感受重力最敏感的部位是根冠,根冠的柱细胞中含有淀粉体。一般认为柱细胞中的淀粉体具有感受与传递重力信息的功能。其可能过程如下:
①根由垂直改为水平后,柱细胞下部的淀粉体随重力方向沉降。
②淀粉体的沉降触及内质网,使从内质网释放。
③Ca2+在胞质内与结合成复合体。
④Ca2+复合体激活质膜。
⑤活化的ATPase把Ca2+和IAA从不同通道运出柱细胞,并向根尖运输,从而引起生长素的不对称分布。
13. 根据图阐述环境因素、遗传信息、功能代谢对植物生长发育的控制。
答: 植物生命活动中的功能代谢主要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物质运输和信息传导,其中的生化反应主要在细胞和细胞器中进行。在这些功能代谢的基础上就表现出生长、分化和发育。生长、分化和发育可表现在细胞、 组织、器官以及整株等不同水平上。生长、分化和发育一方面受到遗传信息表达即由蛋白质的控制,另一方面也受到水、肥、气、热、光、pH值、激素等化学物质及其它生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因为植物的生长、分化和发育是遗传信息在内外条件作用下,在时间、空间上的有序表达的结果。遗传信息的表达和环境因素既可直接影响植物生长、分化和发育的过程,又可通过影响功能代谢的速率来调节生长、分化和发育的进程。
以植物的花发育为例,花发育包括花原基的分化和花器官各部分的生长。花原基的分化通常在植株有一定的低温和光照诱导成花基因表达后才能分化。而花器官的生长又离不开根系对水分矿质的吸收,离不开叶片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物质,离不开输导组织对物质运输和信号的传导以及花器官本身的呼吸作用和物质代谢等,而这些发育和生理过程又都是受遗传信息和环境条件控制的。
14. 图8-2(《植物生理学》教材图8-35)为测定植物动作电位和传递速度的示意图。
将测定电极点插入植株,参比电极插入根周围土壤或盆钵中,两电极间电位变化用精密毫伏计测定并由记录仪记录,记录仪灵敏度为100mv.cm-1,a与b处的动作电位峰高均为1cm,在b处测定到动作电位峰比a处测定到的动作电位峰迟1s,请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动作电位与传递速度。
15. 根据表数据8-2《植物生理学》教材图8-10,绘制生长曲线以及生长速率曲线图。
16.极性在生产上的实际意义
在插枝或嫁接时,必须考虑到形态学两端生理上的差异,勿搞颠倒,以免影响成活率。但从观赏学角度看,可创造出奇特的景观。
17.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
他也称细胞编程性死亡,也叫细胞凋亡(apoptosis)源自古希腊语。
细胞凋亡现象最早是Kerr在1965观察到的,1972年重新命名。它是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由细胞特定基因控制的,它从细胞DNA降解为特征,无明显细胞溶解通过主动的生化过程的细胞自杀现象。
细胞坏死(necrosis):它是受一种或多种极端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病性刺激引起的下互解过程。
18.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机制
    他可分为3个阶段:A启动阶段:包括细胞死亡信号的产生和传导主要有DNA损伤应激信号的产生及死亡受体的活化;B效应阶段;主要包括导致程序性死亡细胞原生质体解体的蛋白酶系统,即caspase的活化和线立体透性的改变;C降解清楚阶段:包括caspase对死亡底物降解,染色体DNA片段化,最后被吸收转变为死亡细胞的组分。



第十一章   植物的生殖生理
一.名词解释
花熟状态(ripeness to flower state)植物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期后,具有能感受环境条件而诱导开花的生理状态被称为花熟状态。花熟状态是植物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的生理学标志。而第一个花芽的分化则是作为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形态学标志。★
春化作用(vernalization)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叫春化作用。一般冬小麦等冬性禾谷类作物和某些二年生植物以及一些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开花都需要经过春化作用。★
春化处理(vernalization)对萌动的种子或幼苗进行人为的低温处理,使之完成春化作用促进成花的措施称为春化处理。
解除春化(devernalization)在植物春化过程结束之前,将植物放到较高的温度下生长,低温的效果会被减弱或消除,这种现象称为去春化作用或解除春化。
再春化作用(revernalization)大多数去春化的植物返回到低温下,又可重新进行春化,而且低温的效应是可以累加的,这种解除春化后再进行春化的现象称再春化作用。
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sm)自然界一昼夜间的光暗相对长度称为光周期。这种昼夜的相对长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反应叫做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花、休眠和落叶,以及鳞茎、块茎、球茎的形成,都受日照长度调节,即都存在光周期现象。但其中研究得最多的是植物成花的光周期诱导。★
长日植物(long-day plant, LDP)在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达到一定时数才能成花的植物。如延长光照或在暗期进行短期照光可促进或提早开花,相反,如延长黑暗则推迟开花或不能成花。典型的长日照植物有天仙子、小麦等。

相关话题/植物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