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国史)考研基础知识辅导(8)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2-23


4、《辛丑条约》
清政府向各国赔款4.5亿两,本息共计9.8亿两;在北京设立“使馆区”,清廷向各国赔礼道歉;惩办在义和团运动中与帝国主义作对的官吏;拆毁大沽炮台,允许从北京、天津到山海关的主要地区驻扎外国军队。
中国的主权几乎丧失殆尽。《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二、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历年真题
《天朝田亩制度》(北师大2000),《资政新篇》(北师大2001),东南互保(北师大2002),1854-1861年太平军与湘军争夺天京上游的主要阶段及战局特征(南大2003),《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评价(北师大1999)。
考点详解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1、爆发原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社会矛盾、自然灾害
2、简要经过
(1)领导核心集团的形成。拜上帝会。
(2)金田起义
(3)建都天京
(4)北伐西征
(5)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洪秀全、杨秀清等人革命进取心减退,追求享受,严格规定等级秩序,越来越脱离群众。1856年8月,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万岁"。洪秀全表面答应,暗中密令韦昌辉、石达开等回京商量对策。9月1日深夜,韦昌辉带兵包围东王府,杀死杨秀清及其全家,还残杀杨秀清部下两万多人。石达开赶回天京,责备韦昌辉滥杀,后又逃出天京。韦昌辉又围攻天王府,妄图加害洪秀全。韦昌辉的滥杀引起天京军民的愤慨,在洪秀全领导下,天京军民处死了韦昌辉。韦昌辉死后,石达开回到天京,洪秀全任命分为"提理政务",但对他又有疑忌,封自己哥哥洪仁发和洪仁达为王,参预政事,以牵制石达开。1857年10月,石达开带领太平军五、六万人"负气出走",走上同太平天国分裂的道路。经过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力量严重削弱。
3、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1)失败的原因
第一,外部原因: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第二,内部原因:领导这场运动的是农民阶级,局限性。
第三,内部原因:太平天国的领导者经不起考验,在战略上犯了严重的错误。
(2)历史意义
第一,把历代农民战争推向了最高峰。第二,动摇了统治中国二百余年的清王朝的统治。第三,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第四,太平天国运动对亚洲各国也有很大影响。
(二)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
1、永安建制
2、《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起义军的纲领性文件。这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全面的农民革命纲领和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主要内容:①土地纲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②理想社会蓝图。寓兵于农、兵民合一、守土乡官。
《天朝田亩制度》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历代农民在革命斗争中提出过的"平均"、"均贫富"、"等贵贱"的思想,表现了农民群众对封建土地制度的深恶痛绝,和大胆否定的革命精神。但是,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不可能使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违反社会发展规律。这个文件还表现出尊卑贵贱的封建等级观念。《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封建落后性,这个矛盾是由农民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决定的。
3、《资政新篇》
(1)内容
政治方面:权归于一,上下通情
经济方面:效法资本主义,发展工矿企业和发明专利
文化和社会改革方面:设学馆医院、改革文风
外交方面:与外国平等往来
(2)评价
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具有一定进步意义,它给后人但是《资政新篇》却缺乏实现的社会条件和阶级基础。
(三)义和团运动
1、兴起的原因
2、扶清灭洋
多数义和拳组织皆用为反帝斗争的口号。这个口号鲜明地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对于动员和吸引更多的人参加义和团的斗争有一定作用。主要含义是扶保中国,而不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扶清的提法,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农民群众对清朝统治者施展阴谋手段的警觉。灭洋的提法,说明义和团运动存在笼统排外思想。扶清灭洋的口号,不是农民群众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给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带来一定消极作用。
3、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1)失败原因:联合镇压、无统一领导核心、无正确纲领、笼统排外
(2)历史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打乱了封建统治秩序,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反殖民地斗争的发展。

三、晚清政局
历年真题
总理衙门(北师大1999),轮船招商局(北大2005),福州船政学堂(北大2003),洋务运动(北师大2004),预备立宪(北师大2001),简述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的性质和特点(北大2004),辛酉政变后清政府外交政策的演变(北大2003),试述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南大2001)。
考点详解
(一)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1、湘军
中国晚清时期曾国藩以湘乡练勇为基础,在湖南创建的一支军队。镇压太平天国的清军主力。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后,声势愈大。曾国藩为避免清廷的疑虑,又因湘军暮气日深,大量裁撤直系部队,以后,左宗棠平定新疆虽也利用湘军,但湘军已不是国家的主要军队。
2、淮军
李鸿章组建的地方武装,镇压太平军的又一支反动地主武装,是李鸿章赖以起家的政治资本,淮系军阀集团,后被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取代。
3、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地方实力派迅速崛起,中央集权开始下移,“外重内轻”的局面开始出现。改变了常备军为绿营兵的状况,开始出现“兵为将有”的现象。清朝统治集团中满、汉力量的对比逐渐改变。
(二)洋务运动
中国清政府于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引进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并相应地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某些政府机构等多方面的活动。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中央和地方一部分当权的官僚在严重的"内忧外患"形势下所采取的"自强"措施。1856~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清政府面临太平天国和英法联军的双重威胁,在内外交困中,决定首先把"心腹之害"的太平天国和捻军镇压下去,而后再设法抵御被认为是"肢体之患"的外国侵略。为此,它开始实行"自强新政",主要内容是引进和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首先是军事技术,以对外国侵略者妥协退让的策略,争取其军事上的支援,加强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军事力量。当时主张办洋务的一批贵族和官僚,被称为洋务派。其中主要人物,在中央有奕、桂良、文祥,在地方官僚中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了适应形势需要,1861年清政府成立了以奕为首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办理外交事务为主,同时办理以自强、求富为内容的洋务活动。
1、主要内容
2、两大阶段:自强阶段;求富阶段。
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4、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特点及其作用
封建性、依赖性、买办性、一定的资本主义成分
5、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特点及其作用
封建性、垄断性、腐败性
6、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顽固派的阻挠
(2)西方列强的阻挠
(3)洋务派的局限
7、总理衙门
1861年1月20日,咸丰帝批准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衙门分英、俄、法、美四股。总理衙门下设南、北洋通商大臣。总理衙门最初主持外交与通商事务,后来扩大管理办工厂、修铁路、开矿山、办学校、派留学生等,权力越来越大,成为清政府的重要决策机构。总理衙门首任事务大臣均为清朝贵族,且与外国侵略者关系密切,使总理衙门实际成为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的总枢纽,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一个重要表现。1901年,据《辛丑条约》第12款规定,改为外务部,仍位列六部之首。
(三)清末新政
1、背景
2、主要内容:
官制改革、兵制改革、实业改革、学制改革;
3、作用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有利条件,扩大了“新学”的传播,涌现出一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国也开始出现了新式军队。但总的说来,新政并没有从根本上挽救清朝灭亡的命运。
(四)、清政府自救改革中的新旧思想冲突
1、中体西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是封建主义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结合的产物,具有思想启蒙的意义。
2、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
3、戊戌变法时期顽固派、洋务派与维新派之间的争论

四、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
历年真题
严复(北大2003),张謇(北师大2003)
考点详解
(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1)投资主体与工业布局
(2)企业规模与产业结构
(3)双重压迫与发展困境
3、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发展原因:挽救民族危机,政府的限制放宽、市场的扩大
(2)局限性:帝国主义的制约、封建主义的制约
4、20世纪初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发展原因:侵略加深、奖励实业、民间运动
(2)发展特点:工业布局、生产规模、对抗合作
(二)西学东渐与中西文化冲突
1、内容
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在这段时期中,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媒介与窗口。
2、西学东渐的四个阶段:1811-1842、1843-1860、1860-1900、1900-1911
(三)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清教育改革
1、科举制度
2、钦定学堂章程

五、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
历年真题
《校邠庐抗议》(北大2003),公车上书(南大2003),百日维新(北师大200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北大2005),评价晚清立宪派(北大2001),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评析(北师大2005),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史实,试论资产阶级在近代中国的历史特征和作用(北师大1999),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为例,分析改革与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南大2003)。
考点详解
(一)维新变法思潮
1、康有为的变法理论
(1)新学伪经考:1891年。论证了东汉以来古文经书都是“伪经”,是刘歆为迎合王莽篡夺西汉政权制造舆论而伪造出来的。目的为维新变法扫清思想障碍。
(2)孔子改制考:1898年,宣传孔子的托古改制的思想。证明自己的变法主张是孔子改革思想的真正继承者。制止顽固派的阻挠。
2、严复
(二)戊戌变法
1、重要报刊
(1)中外纪闻
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之后不久,创办了《万国公报》。北京强学会成立以后,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梁启超、汪大燮为主笔。发刊一个月零五天,即遭封禁,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刊物,在中国近代政治史、新闻史上有一定地位。
(2)时务报
清末维新派的报刊,旬刊。在上海创刊。由汪康年任经理,梁启超任主笔。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数月间行销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百日维新”中,康有为想利用《时务报》进一步推动变法,乃通过光绪帝宣布改《时务报》为官报,并派自己督办《时务官报》。
2、变法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
1898年,康有为所上奏折。陈述了当前的危急形势,列举了世界上一些国家因守旧而灭亡的惨剧,请求皇帝实行变法。
3、百日维新
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始,至9月21日发生政变止,是戊戌变法实施时期,历时一百零三天,故称"百日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有:经济上,中央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各省设商务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发展,提倡商办各种实业,私人兴办后工厂,兴办商会、农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预算;政治上,允许上书言事,改定律例,澄清吏治;文化上,设中小学和京师大学堂,设翻译局,创办报馆,改革科举,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3、失败的原因
(1)主观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2)客观原因:力量对比悬殊
4、失败的历史意义
(1)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2)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促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立宪运动
1、立宪思想兴起的原因:维新派变为立宪派、立宪法、设议院;国内立宪派的社会基础;日俄战争日本的胜利
2、钦定宪法大纲
1908年中国清政府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共计23条,由“君上大权”和“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构成。君主的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人民的合法权利和政治地位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宪法大纲的形式得到一定程度的承认。
3、皇族内阁:表明立宪运动完全失败。
4、资政院:1910年正式成立,为召开国会预作准备。不是完全的立法机构。
(四)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的内容
孙中山所倡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纲领。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简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基本内容是: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指出封建的社会政治制度剥夺了人权,必须经由“国民革命”的途径推翻封建帝制,代之以“民主立宪”的共和制度。当中国革命历程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时,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帮助,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新的革命阶段的进步性,并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思想基础。
评价
(五)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1、背景
2、主要内容:要不要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要不要改变封建的土地制度。
3、评价:揭露了改良派为清政府统治辩护的真实面目,进一步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高潮做好了舆论准备。
(六)从兴中会到武昌起义
1、兴中会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进步华侨的支持下,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兴中会是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会员有一百多人。当时参加兴中会的有华侨工商界人士二十多人,其中有孙眉(孙中山的哥哥)、邓荫南、何宽等人。据统计,华侨人数占可查的全部兴中会成员的78%,因此孙中山把华侨称为“革命之母”。兴中会以救国为目的,孙中山在会员秘密入会誓词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表明兴中会以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宗旨。兴中会成立后,数月之内会员增至百余人。第二年2月21日,孙中山又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会,对外用“乾亨行”名义作掩护,杨衢云被选为会长。
2、同盟会: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东京成立、三民主义的纲领,《民报》机关报。资产阶级的组织形式和选举原则,组织多次起义,后改组为国民党。
3、黄花岗起义
准备最为充分、动员人力和投人财力最多的一次起义。但是,由于革命队伍内部没有形成统一的思想和行动,在起义的紧要关头不能齐心协力,只有黄兴一路抓军奋战,结果导致失败。失去了许多优秀分子,给革命力量造成了巨大损失。
4、革命派武装反清活动的失败原因:领导不力、没有建立根据地、忽视群众
5、武昌起义:1911年,共进会、文学社。熊秉坤。
(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组成临时参议院、颁布临时约法。颁布了一系列法令。
2、临时约法
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要求,进一步传播了民主共和的革命思想。它虽没能制止袁世凯窃权独裁,但对于动员社会舆论、防止封建帝制在中国复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二次革命
是孙中山企图挽回辛亥革命的失败而发动的一次革命斗争,目的是要推翻袁世凯,重新恢复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权。1913年初,宋教仁准备组织内阁。袁世凯为阻止国民党执政,派人于暗杀宋教仁。不久,宋案真相大白,孙中山动员起兵讨袁。袁世凯与五国银行团达成善后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李烈钧于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拉开了二次革命的序幕,江苏等地也相继独立,加入讨袁行列。袁世凯靠帝国主义的支持,很快把讨袁军打败“二次革命”失败了。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1、失败原因
(1)资产阶级革命派未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2)资产阶级革命派未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无法充分发动和依靠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农民。
(3)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组织松散,内部派系纷杂。
(4)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真正建立和掌握自己的革命武装,缺乏通过长期武装斗争去夺取政权的决心和勇气,因此,不得不向掌握反动武装的袁世凯迁就和妥协。
2、历史意义
(1)推翻了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
(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3)使民主主义思潮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4)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5)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但是历史证明阶级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六、北洋政局与社会革命
历年真题
戴季陶(南大2002),试评五四新文化运动(北师大1999),古德诺(南大2003),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北师大1999),简述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与破裂(北大2003),简述《湖南农民运动调查报告》发表时的情况及其主要内容(北大2004),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统考2007)。
考点详解
(一)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统治
1、民国初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1)形成原因:国内、国际
(2)主要派系
2、二十一条
(1)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或租借他国。
(2)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商业及开矿等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99年为限。
(3)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
(4)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
(5)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
3、府院之争:
以黎为首的总统府与以段为首的国务院的斗争。1917年3月在中国是否参战问题上,段在日本支持下要参战,黎在美国支持不参战。后黎免去了段的职务,并请强勋调停,又引起了张勋复辟.
4、张勋复辟:
1917年7月中国清代废帝溥仪在北京复辟12天的事件。1917年因是否解散国会问题,黎元洪和段祺瑞发生争端。黎元洪被迫召张勋入京调解。张勋便带领军队入京拥溥仪登极,恢复清末官制。消息传出,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要求讨伐张勋。段祺瑞借助全国反对复辟的声势和日本政府的财政支援,讨伐张勋。段祺瑞重新执政。
5、直皖战争:武力统一与和平统一、反段联盟、直奉两系控制北京
(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1、白朗起义:1912年起义,公民讨贼军,逐走袁世凯、设立完美政府,被镇压失败
2、护国运动:
3、护法运动: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开国会,1917年7月,孙中山树起护法大旗.9月1日,非常国会举行大元帅选举会,孙中山当选为陆海军大元帅护法。但实权却掌握在西南军阀手中,使得军政府变成了军阀政府。孙中山看到了军阀的本质,深深懂得不可能依靠军阀达到护法的目的。1918年5月4日孙中山愤而辞职,护法运动宣告失败。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发展的原因
(1)一战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2)北洋政府的鼓励
(3)实业救国
(4)抵制日货
2、主要企业与代表人物
(四)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影响
包括“五四”前的启蒙运动和“五四”后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时间从1915年《新青年》创刊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出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以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民主政治;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迷信,提倡科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新文化运动。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学说和进化论思想,其性质仍属旧民主主义。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广泛传播,已是为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共和国作舆论准备,其性质属于新民主主义了。
2、中国近代史上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1)19世纪末的戊戌维新运动
(2)1905-1907年的革命派同改良派的论战
(3)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
(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原因:工人阶级的发展和壮大、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
2、过程:《新青年》,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六)五四运动
(1)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
(2)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组织上和思想上做了准备。
(4)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人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成立的条件及历史意义
外部条件:十月革命与共产国际
内部条件: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共产主义小组
历史意义:(1)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
(2)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主要机关,1921年8月11日在上海成立。出版机关报《劳动周刊》,1922年8月,由上海迁至北京,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总部主任为邓中夏。1923年“二七”惨案后,又由北京迁回上海。1925年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完成其历史使命。
3、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3年,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
目的:争取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
主要领导人:张国焘、罗章龙。
“二七惨案”。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标志着中国工人运动从改善生活的经济斗争转变为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的新阶段。二七惨案发生以后,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了低潮。
(八)第一次国共合作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
(1)必然性:当时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2)可能性:第一次国共合作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3)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4)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适应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客观要求,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必然产物。
2、新三民主义
孙中山在1924年1月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对外主张;对内主张。
民权主义主张:
民生主义两原则:
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民主义,它克服了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和彻底的反封建纲领、特别是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纲领的根本弱点。它的政治原则和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基本上是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

相关话题/中国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考研历史学(中国史)各校历年真题分布
    历年考研真题分析 (一)中国史部分 一 中国历史的开端 1氏族公社(河南大学2001年) 2母系氏族社会(06年北大) 3良渚文化(05年 人大) 4良渚文化(南京大学2001年) 5良渚文化(东北师范大学2001年) 6二里头文化 (兰州大学2001) 7二里头文化(06年 西北大学) 8红山文化(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 9禅让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3
  • 西南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史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南开大学2004年考研真题-中国史学是与史学理论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史
    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历史系中国史考研试题中国史(含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一、名词解释红山文化 轮台诏 子口税 驿传 法币 高校院系调整***(记不太清楚了) 业发展四十条(这个也不太清楚)二、简答题1、两税法的内容和评价2、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社会史论战3、比较1954、1975、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史(含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中国史(含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一、名词解释 红山文化 轮台诏 子口税 驿传 法币 高校院系调整***(记不太清楚了) 业发展四十条(这个也不太清楚) 二、简答题 1、两税法的内容和评价 2、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社会史论战 3、比较1954、1975、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异同 三、论述题 1、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中国史学史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中国史学史
    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中国史学史考研试题适用于: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56分)《汉纪》 六家二体 《新五代史》 《资治通鉴纲目》《廿二史札记》 《宋书》 袁枢 二、简答题:(每题22分,共44分)1、列举十部有关少数民族的史著。2、简述黄遵宪史学。三、简答题(任选一题,50分)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华中科技大学2002年考研真题-中国史文学批评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2016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真题
    2016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真题 一、名词解释(10分8,共80分) 1.《盐铁论》 2.庆历新政 3.头下军州 4.棉花革命 5.京师同文馆 6.科玄之争 7.《实业计划》 8.三反五反运动 二、材料分析题(25分3,共75分) 1.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今请远田轮台,欲起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18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 文选精要06
    《汉书志食货志上》译文 《尚书洪范》篇论述先王治理国家的八项政务,一是农业生产,二是工商贸易。农业生产说的是要种植好的五谷作为粮食;工商贸易说的是适宜穿的布和丝织品及用的金银铜铁铅龟壳贝壳钱币等,由于有这些东西,老百姓赖以生财牟利,互通有无。二者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11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 文选精要03
    内容分析 《史记货殖列传》重视社会生产活动,认为政治上的治乱兴衰与社会经济情况密切相联;社会经济活动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主张发展工商业,倾向于经济放任改革,反对人为干涉。 《太史公自序》曰: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之于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作《货殖列传》。这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11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 文选精要08
    《党锢列传》译文孔子说:人性本来都相接近,习染不同才渐渐区别。说的是人的好恶本来相同,只是变化的途径不同罢了。约束意念行为就不放纵,玩物成癖志向就会丧失。因此圣人引导人修养性情,控制约束人的放纵,谨慎选择他结交的人物,节制他的偏爱。虽然人情事物有种种区别,内容形成也不相同,但是说到陶冶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11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 文选精要10
    【译文】宦者列传序《周易》说:上天垂示法象,圣人效法它。天上有四颗宦星,在帝座星的旁边,因此《周礼》设宦官,也以之充数。阍者守王宫中门之禁,寺人掌守女宫之戒命。《周礼》还说:王的卧室有内侍五人。《月令》记载说:隆冬时季,命令主管宦者的官吏检查门闾,谨守门户的开闭。《诗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11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 文选精要14
    【译文】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11
  •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史考研 文选精要13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