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分析:
第一部分:电视艺术概念
一.电视艺术定义
n 张凤铸:电视艺术是博取广纳、自成一体,具有独立品格的新兴艺术。电视艺术是电视的派生物,主要指电视屏幕上播出的运用电视艺术手段塑造审美对象(形象)的各类文艺节目。它一方面继承了母体的先天条件——电子技术的先进性给它带来了传播方式的广泛性、敏捷性和表现手段的丰富性。另一方面,借鉴电影、戏剧、音乐等姐妹艺术,带来了声画的可溶性和艺术技巧的多样性。
n 苗棣:根据艺术的常规定义,为使接受者获得审美愉悦而创作(制作)出来的东西是艺术品,这种创作本身就是艺术创作,因此电视节目中的一部分(且比重很大)是艺术作品。电视中与审美相关的内容及其表现手段传播方式和接受方式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质,完全可以被看作是一门独特的艺术。电视艺术具有即时传真的特性,是综合艺术、大众艺术。
n 高鑫: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造型为传播方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目的屏幕艺术形态。
二.电视艺术基本特性
n 张凤铸:逼真性与假定性统一;兼容性和选择性统一;大社会与小家庭结合。
n 苗棣:①即时传真。即时传真的基本特性使电视艺术具备三个基本功能:通过图像和伴音系统实现对外部世界的完美再现,即时传达艺术信息,直接传达——复现其他门类的艺术作品(后两点是电视与电影和其他艺术相比最具特色的地方),一次传播使电视难以反复欣赏品味,新奇取胜平庸浅薄,线性流动难被细品,被动接受节奏难握,艺术批评事后诸葛;②综合性。苏联学者把电视的综合性称为“珂拉支现象”,指电视节目可以弄成一堆互不相干的内容的大杂烩。电视艺术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的综合,视觉效果与听觉效果的综合,形式美与叙事美的综合,多重艺术门类的综合;③大众性。关于电视艺术的大众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问 题 |
说 明 |
大众艺术 |
工业社会产生的大众群体的文化伴生物,是一种娱乐的艺术。大众艺术始终作为商品被制作出来,初衷在于追求利润、取悦受众,而大规模复制所采用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导致标准化与扼杀个性。 |
电视为什么是大众艺术 |
电视在节目制作、传播和接受方式上的特点使它特别适合成为大众文化的载体;电视运作机制及电视传播电视接受的基本特性决定电视带有大众文化色彩;在成本压力下,当今电视组织有向商业化靠拢的趋势。 |
大众艺术的积极意义 |
精神产品极大丰富,群众喜闻乐见,慰藉心灵、提高素质、满足需要。 |
大众艺术的消极意义 |
媚俗,工业化生产导致缺乏创作个性,标准模式。 |
媚俗 |
媚俗就是过分迁就迎合受众。为了短期的商业效益,而不惜牺牲崇高和责任。在“眼球经济”的招摇下,影视艺术的娱乐化、名人猎奇、商业炒作、隐私曝光等低俗的、恶俗的、庸俗的低趣味的媚俗现象大行其道,更可怕的是人们已经习以为常。媚俗就是把受众的心理体验压缩在了一个狭隘、浅薄的表层空间,使艺术失去了原有的深刻理性和美感,使受众失去思想的震撼和心灵的深度。远离了崇高和责任,媚俗便成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大众需要通俗却不需要庸俗,需要刚健质朴的中国风骨,需要真正的经典,来滋养心灵,涵养人生。 |
如何克服媚俗倾向 |
在体制内自行突破+寻求机制本身的突破。 |
大众的通俗艺术是否必然低级 |
不是。只要有天才的、真诚的艺术创作,在通俗形式下可以包涵高尚的气质和深刻的内涵,如传统通俗艺术;各时代都是低劣作品占多数,高雅艺术也存在垃圾。 |
电视艺术是不是当代艺术的主流 |
不是。数量上占主流,形式上继承了更多的现实主义传统,但致命弱点是缺乏经典和深刻,只有自身突破才能成为真正主流。 |
日常化审美 |
是我们这个工业化和技术化的时代所独有的一种审美方式,它不仅在量的方面表现为当今审美方式的主流,而且在本质上是现代工业和现代科技所造就的现代生活和现代精神在审美方式上的反映。 |
n 高鑫:兼容性(艺术科学与艺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诸多艺术元素、多种艺术手段的兼容);
多样性(题材、类别、形式、风格、结构的多样性);
参与性(电视的传播共性、特殊审美心理、特殊表达方式决定);
当代性(真实展现中国社会现实、向历史文化的深层开掘、揭示人们心理结构的嬗变)
三.电视艺术的范围
(见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电视文艺及电视类型作品
一.电视文艺
n 概念:以先进的电子传输技术为传播手段,以电视独特声画造型为表现形式,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对各类文艺作品进行加工、综合、创造,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目的特殊屏幕艺术形态。
n 特性:政治性、娱乐性、参与性、纪实性、时尚性。(关玲《知行轨迹》)
n 主要节目类型: 电视剧、电视文学、电视艺术片、综艺节目、电视音乐/戏曲/评书/舞蹈节目、音乐电视。
二.各类型作品的概念及创作规律
1. 电视综艺节目
n 概念:充分调动电子技术手段,对各种文艺样式进行二度创作,既保留有原有文艺形态的艺术价值,又充分发挥电子创作的特殊艺术功能,给观众提供文化娱乐审美享受的电视节目形态。(高鑫)
n 创作规律:有机性(整体大于局部之和)、兼容性(集欣赏、娱乐、知识、信息、审美于一体)
n 分类:见下表
类 型 |
概 念 |
类型代表 |
电视综艺晚会 |
以现场直播的技术手段、文艺晚会的艺术样式,通过电子技术手段的制作,对各种文艺节目进行再创作,经过节目主持人的组织和串联,将文艺与娱乐融为一体,给观众以综合审美享受的电视节目形态。 |
春节联欢晚会 |
电视文艺节目 |
围绕一个中心或主题,选择地编排文艺节目,经过电子技术手段的二度创作,构成充分电视化的,独立完整的电视艺术作品,给观众以多样化和整体感的审美享受的电视节目形态。 |
|
电视综艺栏目 |
以栏目化的形式出现,通过电视栏目主持人的主持串联,将诸多电视文艺样式组合在一起,通过电视杂志化的艺术处理,给观众以文化娱乐和审美享受的电视形态。 |
|
n 对象性电视栏目:窄受众型的电视栏目,栏目的定位是面向特定的受众群体的,如《大风车》。
n 流行节目类型:
类型 |
概 念 |
类型代表 |
备注 |
游戏娱乐节目 |
泛指内容上以趣味性、娱乐性、知识性为主,形式上突出参与性、游戏性而非艺术表演性的综合娱乐节目,观众的参与比其他类型的节目更具普遍性和动作性,即参与人数多、参与面广,一般带有紧张有趣的的竞技性和对抗性。 |
《快乐大本营》(湖南卫视)《欢乐总动员》(BTV) |
主持人素质 |
益智博彩类节目 |
|
《开心辞典》 《幸运52》 (CCTV) |
|
真人秀节目 |
|
|
|
情感类节目 |
以亲情、友情、爱情、诚信、道义、责任、矛盾、冲突等为主题,展示普通人的生存状态、聚焦普通人的情感故事,弘扬人世间的真善美。在叙述上借鉴了故事片的叙述模式,沿袭着起因、经过、高潮、结局这一叙述范式,在节目的播出过程中形成了观众的思维习惯与心理期待。普通群众+曲折故事+开放式结局的组合,过去时再现+现在时讲述的表现形式,讲究悬念设置、矛盾冲突、细节展示的叙事策略都增强了节目的戏剧效果。此外,婉约悠扬的背景音乐、充满生活化气息的演播室、柔和的灯光、大方简约的舞台布景都契合了情感故事的讲述与人物心境的表达。贯穿其中的主线就是“展示普通百姓风采、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用理性、法律化解情感冲突,打造一个至真、至善、至美的温情世界”。这一主张与诉求同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与任务遥相呼应,不谋而合。 |
《讲述》 (CCTV-10) 《真情》 (湖南卫视) |
角色定位偏差 题材选择边缘化 |
栏目剧 |
电视栏目剧是根据现实生活题材创造的、组织群众表演的,以栏目形式播出的故事剧。(李彩英)其特性是:以栏目的方式来生产、制作、播出;具备电视栏目的基本特征,如有主持人、相对的板块化;由演员扮演的讲故事的节目形态。(周涌) |
《雾都夜话》 (重庆卫视) 《星夜故事秀》(BTV) |
低俗化 |
2. 电视艺术片/纪录片
n 电视纪录片:客观地、真实地记录自然和社会生活现象的一种电视片样式。
n 电视艺术片:将文学、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等艺术形态融合在一起,运用电视的声画语言(如语言、动作、光线、构图、色彩、节奏、音响等视听元素)或塑造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或营造抽象美的艺术意境,生动地、艺术化地展现历史、社会、生活、人物,抒发创作者强烈的情感寄寓,以期感人、娱人、启迪人的独立的电视节目片种。简言之,是按照编创人员的主观审美理念,用丰富的情感性和文学性塑造的,具有鲜明艺术风格的专题片片种。
n 电视艺术片的特征:表现题材专题性、手法主观性、风格艺术性(声画+构思)、主题情感性、语言文学性
n 电视艺术片与其他电视文艺样式的比较:
电视艺术片VS电视纪录片 |
||
相同点 |
内容:反映历史社会生活或人物事件现象 |
|
形式:自成一体的独立电视片,有完整结构 |
||
手段:声画手段对素材再创作 |
||
不同点 |
纪录片: 真实再现——生活真实——写实——素描 |
|
电视艺术片:艺术化表现——艺术真实——写意——国画 |
||
电视艺术片VS其他电视文艺节目 |
||
|
电视艺术片 |
文艺节目 |
节目样式 |
独立完整的片种 |
很多文艺节目连缀,各自相对独立 |
内容 |
统一制作、主题、思想风格 |
一个栏目中编排多种不同艺术形态,不同风格内容 |
n 电视艺术片的主要类型:
类型 |
利用手段 |
内容题材 |
目的 |
艺术创作特征 |
代表作 |
电视风光风情艺术片 |
电 视 的 技 术 与 艺 术 手 段 |
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风土人情 |
抒发创作者强烈主观感情,体现深刻哲思 |
视觉选择 思想升华 情感抒发 |
刘郎《西藏的诱惑》 |
电视音乐舞蹈艺术片 |
展现歌舞艺术的美(以音乐或舞蹈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段) |
为观众提供审美愉悦和享受 |
形象化再现 动感时空 |
《梦》《溯》 《黄河神韵》 |
|
电视文献艺术片 |
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 历史文献资料 |
抒发创作者思想感情 |
人之镜 心之桥 灵之舞 |
《杨开慧》 《百年恩来》 |
|
电视文化艺术片 |
历史、人文、艺术或其他领域中的内容为主要载体 |
展现中国哲、文、美等文化内涵、蕴涵浓重文化意味 |
鲜明文学为本,视听元素和谐 主题文哲探索,启智悦心美感 多样风格存在发展 |
刘郎《苏园六纪》《江南》 |
3. 电视戏曲节目(电视舞蹈、电视评书、电视音乐等均可借鉴于此)
n 内涵:指运用电视的技术手段,突破戏曲的时空局限,适当采用实景以及镜头组接艺术来表现戏曲艺术、反映戏曲文化现象的一种电视文艺形式。
n 外延:一切用电视来表现的戏曲艺术、文化、信息。
n 功能:宣传戏曲动态,介绍戏曲文化;举办电视竞赛,组织评奖活动;录制珍贵资料,探索结合形式,组织研究评论。
n 现有形态:电视戏曲栏目、电视戏曲专题片、戏曲电视剧、电视戏曲综艺(戏歌、晚会、MTV等)
4. 电视剧
n 基本特征:视听叙事、虚构叙事、连续叙事
n 电视剧的分类:
类 别 |
概 念 |
艺术特点 |
创作特征 |
电视短剧、小品 |
按标准化规定,电视短剧长度为30分钟,电视小品长度为15分钟。但一般认为长度(单集)少于30分钟的电视剧都统称为电视短剧。电视短剧能比较全面地运用戏剧元素进行叙事,完整情节结构、重视人物形象塑造。电视小品则情节十分简单,甚至没有相对完整的情节,更注重意境传达或生活哲理的阐明。 |
短平快、映问题蕴哲理、简明快富情趣、春风化雨朴素动人 |
题材典型、主题提炼、细节、剪裁 |
电视单本剧 |
是指长度为1到3集(每集长约45分钟)的电视剧样式。 |
反映现实、整体性、实验性 |
人物关系、人物塑造、结构封闭多样(戏剧、电影、小说、散文、电视式) |
电视系列剧 |
分集播出,几个主要人物贯穿全剧,故事却不连贯。每一集都是一个独立的完整故事,集与集之间并没有情节上的必然联系。 |
连贯与独立(人物背景风格连贯、统一主题思想)人物面具化、通俗与类型 |
人物设置(剧情、互补、受众)、结构(整开局半) |
电视连续剧 |
是指长度在三集以上、分集播出,且主要人物和情节具有连贯性的电视剧样式。 |
庞大的时空构架、时间和人物连续、广阔社会生活场景与丰富的思想内涵 |
选材不大不小、结构局部开放整体闭合、悬念求新多变、命运人情渲染、总体统一每集有一个故事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