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私人整理版(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3-24

       《击鼓》《君子于役》

(七)  恋爱婚姻诗:《国风》《诗经》中成就最高的是婚恋爱情诗。

幽会相恋:《召南 野有死麕》《邶风 静女》

社会约束:《将仲子》“可畏”

迷惘感伤、求之不得——含蓄微妙:《月出》★《蒹葭》《汉广》

★ 一切艺术风格非无由而成,尤于文学未自觉之时,含蓄委曲乃情感压抑之结果。为后世含蓄风格之源头。

       弃妇诗:《邶风 谷风》《氓》 叙事脉络清晰。末尾有道德训诫意味。“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其他:《溱洧》《摽有梅》《狡童》《褰裳》《桃夭》《风雨》《女曰鸡鸣》

(八)  人生哲理诗:《国风》

《隰有苌楚》:

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人生忧患识字始)

隰有苌楚,猗傩其华。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无外在牵累)

隰有苌楚,猗傩其实。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

《魏风 园有桃》淡泊,不求闻达,被误解。“干愁漫解坐自累,与众异趣谁相亲”也。

★《王风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悲叹西周沦亡,抑或忧周室将陨,抑或行旅者诉忧伤。

★ 家国哀思,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诗经》的特色和影响:

   农业社会,宗法制度为核心,维护集体礼义,需要稳定,抑制个性。

 

(一)特色影响:

1.抒情诗为主。情感真实真挚,不同阶层不同视角不同生活。

   荷马史诗,奠定西方叙事传统;★《诗经》奠定中国文学抒情传统。

2.现实性、日常性。

3.政治道德色彩:基于社会公认道德立场,维护现有秩序,抑制个人欲望。《相鼠》两面观。(抨击荒淫乎?阻碍个性乎?)

   后世曲解并加以强化,概括为“美刺”,变成儒家道德教材。

   两面观:①纠正文学过度游戏唯美,保有社会功能;

           ②妨害多样化,抑制感情自由表达。

4.抒情方式:两种:坦率直白或含蓄委婉。

           表达个人情感:克制、平和。“激烈”者:背倚集体力量斥责少数“坏人”。厌战、爱恋,多表现为“忧伤”,★开创汉诗抒忧伤之情之传统。委婉曲折、含蓄隽永。

 

(二)语言、表现手法:

1.句式:四言为主。后世主要被★韵文文体继承。

2.重章复沓,一唱三叹:歌谣中多见,“雅”“颂”中罕有。强化感情抒发,民歌形式。《黍离》《芣苢》《君子于役》《将仲子》《蒹葭》《关雎》等。后世罕见,现代歌曲却常见,古今相通。

3.双声叠韵叠字:大抵形容词也,曲折幽隐、清新美丽。关关(叠字)、窈窕(叠韵)、辗转(叠韵)、参差(双声)。

 

4.用韵:从容音节之中,宛转宫商之外。

 

5.赋比兴:★★★

 

 朱熹: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集传》)

 

宋代李仲蒙:从“情”“物”关系角度解说,突出“诗缘情”特点。

    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尽物者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者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

 

①赋:

A. 一般陈述。

B. 铺排陈述。《七月》,史诗亦铺陈。★影响汉赋。

②比:比喻也。

A. 一般性比喻。《硕人》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B.整首用比。《硕鼠》以大老鼠比之。《鹤鸣》一系列物象比喻人才。

③兴:汉诗特有。兴者,起也。

一首诗或一章诗开头,发端也,起初无实际意义,思绪无端漂移也。

俟后,兼有比喻、象征、烘托意义。

★  《桃夭》,桃花美丽,可视为实笔。亦可视为虚笔,喻新娘美丽也。又起烘托气氛之用。微妙而灵活,含蓄委婉有韵致。特殊味道。影响后世。

 

 

第三章 多姿多彩的先秦散文

 

时代背景:

经济:平王东迁后,生产工具进步(铁器),政治经济改革(初税亩),诸侯国经济实力增强。

政治:东迁后,王朝衰微,诸侯争霸。

文化: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私学纷起。百家争鸣。

 

一、历史散文:

《尚书》记言,《春秋》记事,官史也。

《左传》《国语》:非严格意义之官史。

《战国策》:私人著作。

 此过程:愈后期,官方色彩愈弱(“士”乃“四民”之一),“记事”“记言”界限愈不明,文学成分愈彰。

 

(一)《尚书》:我国最古老的文章汇编。

上古之书也。记言为主之古史。原称《书》,汉代始称《尚书》。秦火后,书绝。

今文《尚书》:汉初,经师伏生所传,隶书写定。

古文《尚书》:武帝时,古文字书写,亡佚。晋人伪造,《十三经注疏》之《古文尚书》,晋人传本也。

清孙星衍摒弃伪作,著《尚书今古文注疏》。

体例:训、誓、命、诰。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古奥迂涩,佶屈聱牙。

 

《商书》之《盘庚》篇: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生动。

 

(二)《逸周书》:本名《周书》。

东晋郭璞注《尔雅》引用它始称《逸周书》,唐人李善注《文选》亦沿此称。

被视为《尚书》余篇或逸篇。存六十篇。

文字表现:异乎《尚书》,接近春秋战国史家文。恐为春秋战国人据史料编纂,非一时一人之作。

 

(三)铭文:铭刻于青铜器,史料价值显著。现于商,备于周。周铭多记战功、赏赐、讼断。

           文多简,往往数十字。偶有长篇,亦仅数百字耳。多为散文,偶现韵文。

 

(四)《春秋》:编年体史书之祖。

      鲁之编年史。经孔子修订。新闻标题式(纲目式)。“断烂朝报”(王安石语)。

二百四十二年间历史。

      春秋笔法:寓褒贬于记事。微言大义。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维护统一。如:“郑伯克段于鄢”之“克”。

      ★对后世之影响:史家:修史有明确倾向性。

                      文人:遣词简洁而意蕴深刻。(矫枉过正则文意晦涩)

 

(五)《左传》:★★★

 

  《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古文春秋左氏传》。配合《春秋》之编年史也。(解经书也)

  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阐述《春秋》之“传”。

          

《左传》:古文。述“史”。《公》《榖》:今文。阐释“微言大义”。

           《左传》是史家,《公》《榖》是经学。(《朱子语类》)

            晋代王接:《左传》……自是一家书,不主为“经”发。

            经今文学派:孔子是托古改制之政治家,《春秋》是改制之器。“微言大义”乃书之魂。

            经古文学派:孔子是史学家。“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春秋》价值在于史。

 

  作者:战国初年或稍后熟知历史掌故者。记事多《春秋》十三年。(一说“十七年”)

 

  思想:鲜明政治道德倾向,近于儒家,强调等级秩序、宗法伦理、长幼尊卑,亦有“民本”思想。“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诸子百家亦有“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之来源:诸侯兼并,需财需兵。民者,赋兵之源,有北地广人稀,国无疆界,民任徙无约,得民之利甚乎得疆。

 

        作者之儒家“准则”贯乎全书终始,褒贬判然。一国之主不可逞一己私欲,当着眼国家长远利益。战争频仍,却以道义之曲直释之,言“正义之师必胜”。然春秋无义战也,故书中评述,常显迂腐。如“退避三舍”,“君退臣犯,曲在彼矣”。

 

★★★《左传》:“情韵并美,文采照耀”(清人刘大櫆之《论文偶记》)

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述性作品。

其文学成就如下:

 

1.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叙事能力发展惊人)

  叙事委曲详尽、形象生动,甚至带有小说戏剧色彩。

  鲜有流水账式叙述,

 

  例:A.《郑伯克段于鄢》:庄公寤生,惊姜氏(昏聩),爱共叔段。段逾制备兵,密谋于姜,欲起事。祭仲、公子吕忧之,谏于公,公淡然(工于心计、阴险也)。伺机灭之。颖考叔(机智如斯)献策“遂而相见”(极富漫画意味,讽刺,虚伪)。仅五百字,述严酷复杂历史事件生动活化如剧本。

 

     B.《郑败宋师获华元》:述战事简练,述战前战后数件趣事生动有趣。

宋之狂狡倒戟出郑人于井,反受俘。

华元战前杀羊食士,舍其御羊斟,遂御其车入郑师,使败。

 

2.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

 

不卑王侯,善驭战机之曹刿;

  机智勇敢之爱国商人弦高;

  忠耿暴躁之先轸;爱民机智之晏婴;为证贤明郑子产;

  虚伪狡诈之郑庄公;残暴昏庸之晋灵公。

 

  例:A.《景公欲更晏子之宅》:齐景公以晏子之宅近市欲更之,晏子辞,言近市得利,识踊贵屦贱,以之说景公省于刑也。

      

      B.《晋灵公不君》:台上弹人,杀宰夫,二度欲杀进谏之赵盾。

 

 《左传》不仅能写出人物某方面性格,且能写多侧面,甚至性格发展。

 

 例:《晋公子重耳之亡》:详述重耳十九年流亡所历。由“以戈逐子犯”之贪图安逸贵公子,成长为一代政治家。(从容应对楚王,自囚请罪于怀嬴,合理处置寺人披、竖头须、介之推事件)

 

3.  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写战争尤佳。显著的文学因素。有虚拟,却别于小

说戏剧,虚拟依附于历史,为表现历史及历史观念服务。然亦有追求“故事趣味”之潜意识在作用。)

 

战争:大国争霸之背景下,远因近因,各国关系组合变化、战前策划、外交手段、交锋

过程及影响,娓娓述来,一丝不紊。

 

例:《晋楚城濮之战》:楚犯宋,告急于晋。晋使宋赂秦齐,分宋之友邦曹卫之田与宋,

以间二者,使秦齐纵晋伐楚。又叙子玉之妄,宋国君臣心之匪齐。叙战事,缕述虎皮

蒙马、二旆退敌、曳柴伪遁,伏兵夹击,速败之。(战争场面描写简洁生动)

 

细节描写:

 

例:《秦晋殽之战》:秦欲袭远伐郑,蹇叔阻之,弗听,哭师。王孙满观师谓之非礼必

败,商人弦高犒师,郑人辞秦之杞子三人,秦灭滑而还,晋伐之(晋文公方殁),获

三将,襄公从文嬴之言释之,先轸唾朝(生动之细节也),追之,不返。秦伯逆师自

悔。

 

4.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深入对方内心,把握其心理,言辞端正,不卑不亢之词多矣。

 

     例:《烛之武退秦师》:瓦解秦晋大国联盟,世界外交史上较早运用地缘政治学之范例。

          

        《秦晋殽之战》:弦高犒师。孟明舟中辞晋。

 

 

    要之,故事情节、人物描写乃小说戏剧之基本要素。汉文学之小说戏剧出现极迟,然文

学因素早已借历史著作母胎而孕育。《左传》是第一部包含丰富的小说戏剧之文学因素的历

史著作,直接影响了《战国策》《史记》,形成了我国文史结合之传统。此传统为后世小说戏

剧提供写作经验与材料。★★★

 

 

(六)、《国语》:我国现存首部国别史。

   记言为主,涉及八国,亦有记事成分。

   非完整体系,仅有选择性录个别事件。《齐语》主要写管仲相齐;《晋语》主要写重耳之经历;《吴语》《越语》主要写吴越争霸。

   语言质朴平实,然各篇风格各异。“周鲁多平衍,晋楚多尖颖,吴越多姿放”(清崔述《洙泗考信录》)故有人揣度《国语》非出一人之手。

   其作者相传为左丘明,当不实。又有人称《左传》为《春秋内传》,《国语》为《春秋外传》(韦昭《国语解 叙》)。此种称呼不确切,其不传《春秋》甚明。作者不可考。

   思想倾向近于《左传》,然不及其鲜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个别精彩部分:(详于《左传》)

  例:“骊姬之难”:骊姬将害申生,谋于优施。优施宴里克,席间起舞而歌,暗示之。里克夜召优施,诘之实情,言己中立。(里克之怯懦自私、优施骊姬之阴毒毕现)

 

(七)、《战国策》:国别史也。

杂记东周、西周及各国事。无完整体系,相互独立。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

以策士游说活动为中心,敷载谋臣策士纵横捭阖斗争及策谋说辞。载纵横家言论事迹多。

西汉刘向整理编订,定为现名。大抵认为非一时一人之作。

“増饰非实”处甚多,史学价值低,文学价值高。

 

思想观念:与主流思想判然有别。

①  以势相争,以智谋相夺。策士以智谋权,苏秦,书中以欣赏笔调叙出。受压抑之平民心理。

②  尊重策士之个人尊严和个人作用。

③  讴歌侠烈之士,如荆轲。重义轻利,情感激烈,平民意味之道德观。

  

      要之,《战国策》体现了时代思想之变化。体现出战国游士、侠烈之士这类处于统治集团和庶民之间,特殊而较为自由之人的思想特征。不完全为了维护统治。

 

文学价值:

 

1.  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例:“苏秦说秦惠王连横以争天下”:铺叙西北东南四方向,次说秦国国富兵强,以称帝前景诱之。

  

   “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地势、军备、人力和富庶各方面。尤以说临淄繁华一段,极尽夸饰之能事。

 

不仅作用于理智,又且作用于情感,有煽动性。铺排夸张,词藻绚丽,气势丰沛。

★对辞赋产生发展巨大影响。

 

2.  善于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例:《触龙说赵太后》:赵遭秦侵,求救于齐,齐遇质太后之子长安君。太后弗许。触龙见后,问之以起居,为子谋职,论“爱子”,言后偏燕后,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动之,说其出长安君为质,太后许。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比美于徐公,其妻私之,其妾畏之,其客欲有求于其,故出言不实。邹忌以此讽齐王纳谏也。

 

3.摹绘人物、形貌毕肖。最传神者,策士也。

 

  

例:苏秦:说秦,败,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刺骨读书。说赵,事成,父母郊迎,妻侧目倾耳,嫂匍伏。(苏秦之为富贵活现矣)

 

   “冯谖客孟尝君”:自荐于孟尝君,自言无好无能,三才弹铗而歌,赴薛收责,为之“市

义”。孟尝君失势归薛,薛民亲之。谖赴魏,使魏重金延之,骇齐王,复其相位。谖复为

之谋,请立宗庙。“狡兔三窟”是也。(谖:有胆略、优策略、有手段,恃才傲物,特立

独行)

 

   《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荆轲者,烈士也。

    它者如义不帝秦之鲁仲连等。

 

4.引譬设喻,善用寓言。(然则首用“寓言”者当为诸子散文)

 

  设喻: 例:《庄辛说楚襄王》:蜻蛉—黄雀—黄鹄—蔡侯被楚王诱杀。

      

        “孟尝君将入秦”:苏秦阻之,譬之以东国之桃梗、西岸之土偶。

 

  寓言: 例:狡兔三窟、唇亡齿寒、轻于鸿毛重于泰山、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狐假虎威、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南辕北辙、抱薪救火、危于累卵。

 

 

   要之,《战国策》背离正统思想,显现出战国之思想活跃。其对语言艺术之重视,有承上

启下之用。秦汉政论散文、汉代辞赋,皆受其“铺排夸饰”“辞采华丽”之影响;《史记》

描绘人物亦在其基础上发展。★★★

 

 

三、诸子散文:

由简约而繁复,愈后期,篇幅愈宏大、组织愈严密、逻辑性愈强。

春秋末——战国初:《老子》《论语》《墨子》(论说文基本规模)

战国中期:《孟子》《庄子》(长篇大论,浓厚的文学色彩)

战国后期:《荀子》《韩非子》(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透透彻,说理文之高峰也)

 

(一)《老子》

   此书当为其后学所记。

1.  形象化之说理。

2.  语句上韵散结合。

 

(二)《论语》:语录体论集。

   孔子在政治上属于“改良性”人物。希望借助周礼重建有序之政治制度。反对残暴统治,提出“仁者爱人”,讲究实际,“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所论问题大抵是关于现实生活和伦理道德范畴的。实用。主“仁”倡“礼”。

   《论语》乃语录体散文,接近口语,明白易懂。

汉代,《论语》出现三种本子:《齐论语》(出自齐国学者)、《鲁论语》(出自鲁国学者)、《古论语》(出自孔子故宅夹壁)。《齐论》《古论》俱亡佚,今存之《论语》乃《鲁论语》。

《论语》能够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表现其形象性格。

 

例:《子路篇》:子路问孔子,若卫君要他执政,先做何事。孔子答曰“正名”,子路言其迂,孔子阐述“正名”之道理。(子路之直率鲁莽性格跃然纸上)

 

  《子路、曾皙、冉有、公孙华侍坐》:子路之坦白直率,冉有公孙华之谦虚谨慎,曾皙之潇洒不羁。(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比较对照中显四人性格不同)

 

   隐者长沮、桀溺等,与孔子形成对比。

 

(三)《墨子》: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之始。

儒墨并称“显学”。西汉后衰微。

此书作者,一般认为是墨子之弟子。

墨家思想之“十条五类”纲领: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尊天、事鬼;兼爱、非攻。 (“兼爱非攻”乃墨子思想之核心。)

《墨子》之特点:

1.  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

 

例:《非攻》

 

诸子散文:

《庄子》

关键词:三言、想象、寓言、深邃。

今存者,郭象注本。《内篇》(自作)《外篇》《杂篇》(此二者后学作)。

★名解:三言。

总特点:深邃思想美妙艺术表现之结合。(深邃思想贯穿于接连不断之寓言中)(浑圆的机体)

分点说明:

1.       异彩纷呈之故事情节:梦蝶、解牛、病心、舐痔结驷、触蛮之争、鼓盆

2.       想象诡谲:北冥有鱼

3.       行文空灵飘忽:寓言迭出、跳跃式承接。《秋水》:七则寓言。“意出尘外、怪生笔端”“似断非断、似续非续、似复非复,只见云气空濛,往反纸上“。

4.       人物形象:“藐姑射之山”。短语传神。

5.       细腻描写:如浅井之蛙。

6.       谐趣讥刺:舐痔结驷、鸱得腐鼠、触蛮之争。犀利尖刻。

 

精读篇目:

《逍遥游》:无所待而游乎无穷。泯灭矛盾,精神绝对自由。

北冥之鱼——大知小知、大年小年——列子御风。

“至人无己(惠子庄子对话,大瓠无用,樗无用。以无用为大用)、神人无功(肩吾、连叔对话—藐姑射之山,宋人资章甫适越)、圣人无名(许由不受天下,不越俎代庖)”  

 

《养生主》:超然物外、顺乎自然。

生有涯,知无涯。—庖丁解牛—公文轩见右师介—泽雉不蕲畜樊中—秦失吊老聃—薪火相传

 

《胠箧》:绝圣弃知。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田氏代齐”

 

《秋水》:相对主义认识论。河伯北海若对话。

“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

“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年不可举,时不可止;消息盈虚,终则有始”、“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无以人灭天”。

 

《荀子》

关键词:比喻、赋篇、佹诗。

隆礼重法。

成熟说理散文。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就某一论题深思明辩,发挥透彻而已。《劝学》《性恶》

长于比喻。《劝学》

《荀子·赋篇》:礼、知、云、蚕、针。五篇说理文赋。汉代人将荀、屈视为“赋”之始祖,然以“赋”名篇者唯荀子。四言、叶韵,问答形式,影响西汉咏物言理小赋。


相关话题/古代文学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论述题题库 第一章 上古文学 一、名词解释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5
  • 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文学考研723考研试题(中国古代文学史+现当代文学史)
    北师大2017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75分) 一、论述题(共20分) 《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请以《诗经》具体作品为例,解释兴观群怨的意义。 二、材料题(共35分) 相 思 ① 【唐】王维 红豆②生南国,春③来发几④枝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1
  • 南开大学2017-1998古代文学史考研真题
    1998中国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共24分,每小题4分) 1. 台阁体 2. 乐府诗 3. 竹林七贤 4. 《录鬼薄》 5. 话本 6. 谴责小说 二、简答题(共36分,每小题6分) 1. 何谓建安风骨? 2. 何谓诗六艺? 3. 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与主要主张。 4. 词和散曲在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8
  • 苏州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互见法 性灵说 沈宋 鸣凤记 正始体 《论小说与群治关系》  《桨声灯影里的秦准河》二、简答题1、为何将《庄》《骚》并称?2、西昆集有什么特征?3、《聊斋志异》在情节的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4、关于《清忠谱》的三、论述题结合具体作品,论述建安风骨唐宋词的文体特征鲁迅对于《儒林外史》的评价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文学史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山东大学2001年考研真题-古代文学史
    一、填空1、屈原《九章》各篇的创作年代大概以()为最早2、贾谊著文章五十八篇,由()编为《新书》3、《古诗十九首》以外的“古诗”还有不少散见于《文选》和《》等书4、()是“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文心雕龙·才略》称他为“七子之冠冕”5、“检书烧烛短,()”6、“文章合为时而著,()”7、《玄怪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山东大学2002年考研真题-古代文学史
    一、填空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汉书·艺文志》以“(缘事而发)”的概括准确指出了汉乐府诗歌强烈的现实性3、以《咏史》组诗奠定其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六朝诗人是(左思)4、庾信《寄王琳》诗云:“(玉关道路远 ),(金陵信使疏)。独下千行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山东大学2001年考研真题-古代文学史
    2001年古代文学史一、填空1、屈原《九章》各篇的创作年代大概以()为最早2、贾谊著文章五十八篇,由()编为《新书》3、《古诗十九首》以外的“古诗”还有不少散见于《文选》和《》等书4、()是“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文心雕龙·才略》称他为“七子之冠冕”5、“检书烧烛短,()”6、“文章合为时而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山东大学2001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文学史
    2001年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填空1、《墨子》一书也是弟子所记,故多称()2、《吕氏春秋》是秦统一前的作品,它分八览、六论、十二纪,故后世又称为()3、汉武帝时代,在淮南王刘安那里,也形成了一个辞赋和散文创作的中心。可惜刘安的赋今也不传,他的辞赋也仅存有小山的()一篇4、南朝民歌主要是产生于建业和荆州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文学史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题之二十> 招生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代文学> 考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史> 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25分,每题5分)> 1、南社> 2、一捧雪> 3、冯惟敏> 4、阅微草堂笔记> 5、宝剑记> 二、简答题(15分)> 简评“发乎情,止乎礼义”。> 三、详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考研真题-中国古代文学史
    > 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题之六> 招生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 考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史> 试题> 一、 解释名词(每题6分,共30分)> 1、《洛阳伽蓝记》 2、大历十才予 3、花间词人 4、诚斋体> 5、临川四梦>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析希腊神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笔记(袁行霈)
    文学考研重点 第一章上古文学 一、基本知识 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6
  • 2016年山西大学研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题(网友版)
    山西大学2016中古史考研真题B卷名词解释共和行政北方六镇武宗灭佛新学伪经考国粹派农业学大寨(还有俩个想不起来了,欢迎大家补充)简答1,简述古文运动内容及影响2,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内涵句读题1,关于安史之乱的内容及影响2,评价李鸿章1马关条约签订时中日谈判态度2结合材料评价李鸿章3把马关条约签订责任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
  • 中国文学史 填空题整理(上) 古代文学史 考研资料
    中国文学史 填空题整理(上) 古代文学史 考研资料 1~3章 目录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神话 第二章 《诗经》 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绪 论 第一章 秦汉政论散文 第二章 汉代辞赋 第三章 秦汉叙 ...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 2017-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