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后世影响:杜甫“听猿实下三声泪”,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二)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内容:洛阳城内外五个区域四十个大的佛寺以及北魏都城洛阳四十年政治大事、交通、市井、民俗、传说、异闻,以及人物传记。主要写洛阳诸寺兴废。
记述了都城变迁,国家政经今昔变化,有历史意义和史料价值。
文体:历史笔记,写景状物散文。
名篇:☆《永宁寺》——九层浮图之建筑结构工艺,国家盛况,西域僧之赞叹。被火焚毁,火三月不灭,周年犹有烟气,有人云于海中见浮图。繁华失去和美的消亡的悲哀,盛衰之慨,北魏盛极而衰的哀思。
价值和特色:
1. 记录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不仅是客观记述,也有议论,暴露批判王侯的穷奢极欲,记载不少志怪、佛教故事,保存了社会经济文化史料。
2. 句法整齐,时有四六骈句,骈散结合,典丽清拔。
★★★对后世散文、传记、小说的发展有相当影响。
(三)赋:受两汉魏晋影响更多。婉语讽谏,体物写志,赋风质朴。
由南入北的作家:兼有南赋精工鲜丽和北赋高亢悲凉之长。
☆庾信《哀江南赋》。不减精工而格调苍凉。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家世际遇、梁之兴亡,抒情咏史,熔于一炉,情深而辞工,用典密而切,音韵谐而畅。
隋及初唐诗歌
一、隋代:南北诗风相互影响,合而不同。
1.隋诗:
作者:北齐北周旧臣(卢思道、杨素、薛道衡(《昔昔盐》);南朝文人。
隋文帝:南北诗风同时并存,甚至在同一作家的作品中表现出来。
隋炀帝:重文采,偏向南朝。堆砌无生气,隋炀帝本人诗作较佳。
抒情→娱乐、咏物、宫廷生活琐事→贵族文学末路。
2.隋文:骈体走入困境,散体尚未振起。
★李谔《上隋高帝革文华书》,企图已政治力量改革浮靡文风,收效甚微。
二、贞观诗坛:南北诗风合而未融。
1.唐初:太宗及身边南北方文人掌管诗坛。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魏征《隋书》)
令狐德棻:调远、旨深、理当、辞巧。
题材:咏怀言志、咏史→新变:模仿六朝声律辞采,宫廷化、贵族化。
代表诗人:杨师道、李百药。北方文人,模仿南朝,较少合而未融之弊病。
三、上官仪之☆“上官体”:绮错婉媚,六对、八对,整体意象配置。承上启下也。宫廷文学。
高度纯属写景技巧,洗削了南朝诗的浮艳雕琢。属对工切清丽婉转,自铸新词以状物色。
追求声辞形式美。
“落叶飘蝉影,平流写雁行”。
四、☆初唐四杰:王杨(五律)卢骆(歌行)。自觉变革文风→刚健骨气。
1.★★★七言歌行:七言古诗和骈赋相互渗透和融合之产物,亦吸收了南朝乐府蝉联句式及近体诗之对偶声律。工丽整炼而又婉转流走。五七言为主,杂三言,有流动感。少束缚。
卢骆之歌行:宫廷→市井,情思壮大,气势丰沛。抒情议论,参差错落,骨气刚健。不平之鸣。
宫廷诗人咏物颂美→★★独抒怀抱之慷慨多气。
例:卢照邻《长安古意》:感慨世道变迁及一己之湮没。以汉赋的大开大合笔法驾驭清新流畅之语言。以散行骈,转韵用蝉联法,叠字、俗语虚词。
卢照邻《行路难》:“人生贵贱无终始,倏忽须臾难久恃”。沧海桑田,人生哲理,强烈抒情。
骆宾王《帝京篇》:长安之壮伟,评古说今。浓烈感情贯注于对历史人生之思索中。
2.★五言律:渐趋成熟。杨炯五律尤佳。情绪稳定,自负昂扬,★羁旅送别、边塞诗,格调壮大。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从军行》。
书生意气、激扬文字,亦有南朝余风,难免雕琢繁缛之弊。
五、黏对法之确立、近体诗之成熟:
1. ☆馆阁体:高宗、武后时期,进士科勃兴。入朝做官之者分题赋咏和寓直酬唱之作乃“馆阁体”,题材沿旧而诗艺大进,近体诗定型之第一步。
2. ☆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
杜审言之五律首先达到较高水准,超过杨炯。如《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
3.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回忌声病、约句准篇。
★★★确立黏对律—— 一联之内轻重悉异,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平仄相黏,贯穿全篇。
律诗之定名: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系铭序》,定名由自沈宋。
★★★黏对律确立之意义:完成由永明四声律到唐诗平仄律之过渡,易于识记掌握;具有推导和连类而及之作用,是可推而广之的声律法则。
五言律定型→中宗景龙年间,★★★七言律定型。
佳作:五律——宋之问《度大庾岭》、《渡汉江》;
七律之样板——沈佺期《遥同杜员外郎审言过岭》。
六、陈子昂:复古——风骨兴寄、干预现实之政治色彩、诗美理想。盛唐诗歌到来的序曲。
代表作:《感遇诗》三十八首。
1.复归风雅:政治色彩明显。“乐羊为魏将”篇。恢复风雅比兴美刺传统。
2.述怀言志:“本为贵公子”篇。昂扬壮大、梗概多气,直接建安,表现形式受阮籍影响。
又如《登幽州台歌》:伟大孤独感。孤傲之气。
3.个性风采、诗风改革自觉:壮伟之情、豪侠之气。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提出风雅兴寄及诗美理想。
① 首度将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联系起来,追踪建安风骨,寄托济世的功业理想、人生意气,和宫廷诗风划清界限;(从诗歌审美特征考虑,非政教)
② 诗美理想:“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壮大昂扬,亦追求声律辞采,健康而美丽。
七、纯美意境之创造:为盛唐诗歌之到来做准备。取法南朝乐府,青春之惆怅,生命之礼赞。
☆“吴中四士”——张若虚、包融、贺知章、张旭。
1.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长篇歌行。诗情画意,宇宙奥秘,人生哲理融于一体。情景交融,玲珑剔透无迹可寻之意境创造。从优美到忧伤。
2.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由落花起兴,生命意识之觉醒,青春伤感,兴象鲜明韵味悠长。
真切生命体验,诗情画意,美的兴象,浓烈情思氛围,空明纯美之诗境。
盛唐诗:兴象玲珑、不可凑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