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构词能力强,一般都是一个词根构成,这些词根成了词汇中孳生新词的基干。
二、 词的词汇意义
1、词的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注意区分)
语法意义:指词进入语法组合中由语法结构赋予的词汇意义之外的意义。
词汇意义:指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他们对这种现实的主观评价。
2、词义(词汇意义):词的理性意义+附加色彩意义
三、 词义的概括性
词义是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词义的抽象过程(鲸鱼不是鱼)
2、词义的一般性
“苹果”的例子
“谢幕”的例子
不经过这一由繁到简的过程,词义无法形成,词也无法成为交际的筹码。专业词也有概括性。
3、词义的模糊性(由概括性引起的)
经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它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源于所指事物),本身界限不清,模糊性正是思维模糊性的反映。
另:4、词义的全民性
现象是有阶级性,但反映这些现象的词义都是全民的,没有阶级性
语言是组成人类社会的要素之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而不是阶级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4、词义的民族性(特别注意)
指一个词的意义要受到语言的词义系统的制约,形成词义的民族特色,它体现在不同民族语言中用来指称同一对象的词义往往不完全重合这一点上,根本在于语言的民族性。
第二节 词义的聚合
一、 单义和多义(注意区分)
单义词:一个词的意义只概括反映某一类现实现象。
多义词:一个词的意义概括反映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注意与同音词的区分)
1、词义的发展与多义词的产生
1)本义和派生义(引申义、比喻义)——历时(注意区分)
本义:有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的意义,一个词的本义只有一个,是与文字字形所反映的最初的造字意符相符合的义项。
派生义: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
2)基本义——共时
就是词在共时层面上的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
2、词义派生(引申)的基础:事物之间的联系所体现的共同特征。
3、词义派生的途径——引申(注意两个途径的区分,特别是给出具体例子,指出哪个是隐喻,哪个是换喻)
1)隐喻: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相似性
2)换喻: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关联性(借代)
二、 同义词——声音不同而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
三、 反义词——意义相矛盾、对立的词
第三节 词义的组合
一、 词语的搭配
1、词义的概括性和使用的具体性
2、词语搭配的限制
1)语法规则:
2)语义条件:
3)语音限制:
3、特定语言或方言的语言的系统性问题
4、词语搭配的习惯性
5、词义搭配还涉及词的各种附加色彩和修辞色彩
二、 词义与环境
1)狭义的语境
2)广义的语境
第五章 语法
第一节语法和语法单位
一、 语法规则
1、语言结构
1)结构成分:音义结合体:如语素、词、短语、句子(注意概念和图表)
2)结构方式:成分与成分的组合。
2、语法单位的内涵:即语法系统的组成成分,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语言成分能以同样的意义,在别的地方重复使用的都是语言单位。
3、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重点)
1)组合规则:语法单位组合起来的规则,链条、现实的,存在于话语中。
2)聚合规则:语法单位的归类和变化的规则,仓库,潜在地存在于人脑中
二、 语法单位:句子、词组、词、语素四级
语素的分类(重点)
1)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
2)根据语素所含音节(多用于汉语语素的分类)
单音节词
双音节词
多音节词
第四节 组合规则
一、 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词法)
二、 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类型及其他(句法)(按语法意义划分)
1、1)主谓——反映陈述对象和陈述内容的关系(话题和意义)
1、2)述宾——反映动作(述语)和受动作支配的事物(宾语)的关系
1、3)述补——在述语的后面,加上表示述语程度、结果、趋向的分(补语)
1、4)偏正——反映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1、5)联合——结构成分可以是两项或两项以上,语法是平等的。
2、 其他结构(注意分类标准不一)
1)连谓结构
2)递系(兼语)结构
3)同位结构
4)介宾结构
5)方位结构
6)数量结构和指量结构
7)助词结构
三、 语法结构的意义和形式
(一)区分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详见第四章)
(二)语法形式——体现特定语法意义的方式
(三)语法手段——提供语法形式的手段
1、选词:这里不是指词义上的相配,而是指进入组合的词在语法上的词类相配,进入语法结构的词首先要在语法的词类聚合中进行选择。
2、词序:词选出来后必须按照一定的次序加以排列,汉语主前谓后的述前宾后,各种语言是述宾结构的两项位置是句法结构的重要标志。
3、虚词和词形变化——是词和词组的黏合剂
1)虚词:是汉语中除了词序以外的重要组合手段
2)词形变化:在有变格、变位等词形变化的语言里,词要组成结构,往往要通过词形变化来实现。具体结合的时候,需要哪个变化形式,必须到形态的聚合中去找,人们通过语法形式判断语法意义,判断语法结构。
四、 组合的层次性
两种歧义:两个工厂的工人
烤红薯
五、 组合的递归性
1、内涵:指反复使用相同的结构规则造成无穷短语或句子的语法手段(书:正因为语法的组合一层套一层,所以相同的规则可以反复使用不致于造成结构上的混乱。)
2、递归的主要类型
1)套合:(同功能替换)
2)连接:同功能联合
3)递归性是语言结构的重要属性
正因为语法结构有递归性,我们才可以用有限的规则去支配相对有限的词构造出数量上无限多,长度无限制的句子。
任何语言的语法规则豆油递归性——这就是语言最基本的属性功能。动物的语言没有该功能,如果语言没有递归性,就没有办法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第五节 聚合规则
一、 词类
1、语法的聚合:语法单位的分类规则和变化规则
分类规则:语言里的词要按语法作用的不同而n\v\a等词性
变化规则:在好多语言里,n/v又各有格位等变化
3、词类的分类标准
1)语义标准
2)形态标准
3)语法标准——最基本的标准
《A》 词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
句法成分:主谓宾定状补等成分,它们是句子结构里的组合位置,每个位置上可能出现的词要到有关的聚合里去选择(造词)这个聚合就是词类
《B》 与其他词的组合能力
《C》 词所具有的表类别作用的功能(语法意义)
词类——是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能起的作用,就是词的句法功能分出的类
4、词的主要类别:实词与虚词
5、不同语言的词类系统的差异及共性
差异:1)汉语中词类和句法成分的关系较复杂,同一词类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词在语法方面呈现多功能性,反之,同一种句子成分又可以由几类词充当——汉语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注意与印欧语系相区分)
3)印欧语系中的语言多有丰富的词性变化,可按功能分,也可按形式分,可汉语只能按功能分。
相同:1)最主要的划分标准:语法功能
3)主要分为实虚 n a v
不同:词的类是一种层级体系,每一级对组合的特性聚合成各级小类,各种语言中,v是最副扎的词类。
Eg:英语中动词与汉语的动词分类
6、兼类问题——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分属良种以上的词性,而意义又互相联系的词。
7、划分词类的重要性
——概括句法格式,发现组合规则所不可缺少的一环
8、词类的典型成员及非典型成员
1)名词性短语
2)谓词性短语
A、 动词性短语(这里的动词中包括形容词 所以形容词性短语也在此中)B、形容词性短语
4、介词性短语
二、 形态——1、同一个词在造句时因其句法位置不同而发生的不同变化,也叫词性变化,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
3、 形态变化的几种形式
1、附加词尾:最常见
2、内部屈折:也叫语音交替——通过词内部词根中的语音的变化构成语法形式,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
3、异根:用不同的词根表示同一个词不同的语法意义,是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形式的语法手段。
4、规则变化与不规则变化
5、换粉词类的形态原则及其局限性
1)形态原则:在有形态变化的,词性变化是词的组合结构所要求的,而俄语这样的语言里,词不繁盛变化就不能进入组合结构。词形变化综合反映词的句法功能,因此,也完全可作为划分词类的原则。
2)局限性:有时形态不充分或和句法功能发生矛盾,词类还得按句法功能来定
三、 语法范畴——1、是对语法意义进行分类抽象而得到的类
3、狭义的语法范畴和广义的语法范畴(重点)
1)狭义:词法范畴(与某类词有关的语法范畴)
由词的形态变化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的聚合(综合性手段)
2)广义的理解(句法范畴):词类也是一种语法范畴,因为每种词类都是语法意义及其表达手段的统一体。词类是把整类的词加以概括而得出的词法范畴,有人把它叫做一般语法范畴或分类性语法范畴,更广义的说,表现在短语、句子等大于词的单位中的语法范畴(句法范畴)也是客观存在的。
4、常见的语法范畴(词法范畴)
性:
数
格
体
时
人称
态
(补充)语气、情态
级
第六节 变换
一、 变换和句型
1、句法系统内部不同句法格式之间的关联性
变换:就是用不同句法格式之间有规则的变化,揭示相关格式之间的关系
句式变换:也叫变换分式,就是运用增加、删除、换位等手段,变更结构模式,把一种句式变换成另一种句式,以弄清句法意义适应表达上的需要。
2、不同句式之间的变换
1)肯定句、否定句
2)主动句、被动句
3)陈述句、疑问句
4)陈述句、祈使句
3、变换的主要手段
1)移位
2)添加/增加成分
3)删除(省略)成分
4)替换(替代)
二、 变换和句法同义(揭示不同格式之间的相同的语法意义)
1、句法同义(同义异构)
几个句法(书: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详尽的结构意义(语法意义、隐性意义)
注意:显形意义
A、 一种隐性意义可用几种句法形式表现
eg我们消灭了敌人
B、 述语+宾语 这个显性意义,也可用多种隐性意义来表现
注意:语义角色的概念——根据谓词与变元之间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变元分成若干个类型,这个变元的类型一般称为“语义角色”
2、处在同义关系中的格式之间的变换
我打破了被子
(1) 主动句:
(2) 被动句
(3) 话题句
(4) 把字句
(5) 受事主语句
3、变换的作用
表示同一结构意义的各个句式形成一个聚合,他们可以按一定规则互相变换
1)变换把结构意义相同句式联系在一起,显示出他们之间互相沟通的关系
2)它打破了鼓励地研究一个个句式的局限,开阔了研究句法的视野
3)实践意义:学习语言的人用它扩大联系造句的范围,掌握成套的句式。
使用语言的人也可以在有变换关系的句式中挑选合适的局势提高表达的效能
4、基本句式和派生句式及其推导规则
基本句式:中性的,对语境要求不高的,与语法的基本语序基本吻合。
三、 变换和句法多义(结实相同格式内部不同的语法意义)
1、句法多义(同构异义)+——同一句法格式表示不同的结构意义(语法意义/隐性意义)
同构:用词相同,词序相同,结构层次相同(有时候结构关系相同)
eg:1)通知的人还没有来
3)采购的东西还没有来
4)the shooting of the hunters was terrible.
5)台上坐着主席团
6)台上唱着戏
2、变换分析的作用
1)解释不同句式之间的结构意义的关联(同义异构)
2)有效地分化歧义局势(由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同构异义)
3)有助于辨析句法意义辨析句法意义之间的细致差别,将语法研究引向深入。
4)实践意义(参考前面)
5、常见的句法歧义现象
1)一种线性序列,两种组合层次
2)一种线性序列,一种组合层次,多种句法关系
3)一种线性序列,一种组合层次,一种句法关系,多种深层意义(语义关系)
6、句法分析方法的演进
1)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配价分析——语义指向分析——认知分析
第七节 语言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
一、 主要的语言结构类型(重点)
根据语法结构特点分,把世界上的语言分成孤立、黏着、屈折、复综语
特点1、孤立语:
1)缺少词形变化
2)词序很重要,不能随便更动
3)虚词的作用很重要
4)复合词多派生词少
3、屈折语:屈折:指词的内部的语音形式的变化,又叫内部屈折。
1)有丰富的词形变化
2)一个变词语素可以同时表示好几种语法意义
3)词根词尾结合得很紧密
4、黏着语
1)无内部曲折,只有词尾变化,表示语法意义
2)每个变词语素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每种语法意义总有一个变词语素来表示,多种语法意义要用多个变词与素来表示。
3)词根和变词语素的结合并不紧密,两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变词语好象是附着词根上的
5、复综语
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黏着语。
一个词往往由好几个与素编插粘合而成 一个词往往构成一个句子
记忆的歌谣
(05)孤立彝壮苗汉 俄得屈折英法简
黏土维朝芬兰 复综多见印弟安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
一、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性质)(重点)
1、文字有自行、字音、字义三个方面。文字是用形借音达义的,字音,字义和语素、词等单位的音义一致。而字形则是文字所有的。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形,每个字必须能读出音来,这是文字的本质
2、文字的系统性: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3、文字与语言的关系(03)文字是斤毫里微 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1)适应性: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所以每种文字都必须适应自己语言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音特点,语言的特点制约着文字的特点。
2)文字和语言没有必然的联系
4、文字的全民性
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
一、 造字方法发展的三个阶段:表音——音意——表音
1)表意字:是由记事图画发展而来的,包括象形字 会意字
2)意音文字::人们认识到字形和语音之间的联系后,就直接借用一个同音的表意字来记录语言中的一个词,或者在一个表意字的旁边加注读音,因而出现了意音文字)
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古老文字体系 :圣书字 钉头字 玛雅文 汉字
3)表音文字
记录语言中的音节的文字就是音节文字
从表音到表音位是文字造字方法的总趋势
文字体系的发展过程
几时图画——意音文字体系——纯表音文字体系(音位文字体系、音节文字体系)
造字方法只有表意表音两中,意音文字只不过是二者的结合
关于汉字性质的两种认识
1、汉字是象形文字或表意文字(不准确的说法)
2、汉字是与素音节文字或语词音节文字(为何会有这两种说法)
第三节 书面语
一、 口语和书面语(重点)
(05)1、书面语的内涵:书面语是用文字记载下来供看的语言,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使听说的语言符号西变成“看”的语言符号系统
书面语和文字的关系:书面语是语言问题,不是文字的问题
文字是书面语的书写工具,是体现书面语的物质形式,正像语音是体现口语的物质形式一样,没有文字就没有书面语。
口语:凭口耳进行焦急的口头形式——“听”“说”的符号系统
3、书面语与口语的关系
1)联系:A、口语是第一性的,是书面语得以产生的基础和源泉,书面语是第二性的,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是口语的加工形式。口语又是书面语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书面语的发展变化总要落后与口语
B、 没有书面语,仍可以有口语
2)分工:两者基本一致,但由于使用条件不同,而在表现风格上也有差异,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风格变体。
口语:具有简短明快,通俗自然的特点
书面语:具有语句雅正,结构严密的特点
第七章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第一节 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一、 (04/06)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发展原因)
外部因素:社会因素(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内部因素:语言内部组成成分之间相互关系的调整(具体的演变方式)
1、语言变化的必然性:1)社会的发展和交际关系的不断调整
3)语言的根本属性,人类最重要的焦急工具,是社会成员之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
2、(书p174)1)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愈来愈复杂,这些都会向焦急提出新的要求,推动语言不断丰富词汇改进语法
2、语言系统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与语言的发展(发展方式)
1、语言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1)语言系统各组成成分间相互呈现一种平衡性,稳定性
2)语言系统中各组成成分间在发展过程中的互相协调:连锁反应,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其中某一种因素发生变化,破坏了原有的平衡,那么系统的有关部分会重新调整相互关系,达到新的平衡。
二、(01.02.03.05复试99)语言发展的特点与一般规律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
(一)语言发展的渐变性:稳定和变化的对立统一
1语言是社会每个成员日常使用的交际工具,这种语言焦急的根本要求是语言保持稳定,不能突变(交际本身的要求,保持稳定)
2语言符号及其构造规则的约定俗成性:语言不会突变
(二)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p178_188
1、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发展的不平衡性
2、在一个组成部分内部各要素间的发展也不平衡
3、同一语言现象在不同地区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也可以不一样(时间性和地域性)它在有的地区不变,有的地区这样变,有的地区那样变,因而产生了地狱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差别。
3、同一语言现象在不同语言社团中也可以发展得不平衡。
总之:这两点使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能满足新的交际需要,又能维持稳定的基础,保证焦急的顺利进行。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
一、 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语言分化为不同的方言是社会分化的伴随现象,按差异是语言演变不平衡现象的重要体现。这种不平衡是指在不同语言社团中进展演变快慢不同,是语言演变在语言外进展的不平衡。
1、言语社团:由于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阶层等的不同而形成的特定的交际群体,社会方言是言语社团的标志。
2、社会分化的地域性:地域方言和亲属方言
二、(01.02.05)1、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等防满的人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的一些便宜,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3、特点
在语言、词汇、语法等方面均有体现,但最明显的还是一部分用词的不同。
(隐语)黑话:有排他性,拒绝其他语言社团的人了解,其他社会方言可以被全民语言吸收。
4、语言的风格变异
因交际环境(严肃、正式、聚会、日常生活)和交际对象的差异而在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四、 地域方言——1、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发展不平衡性在不同地域上的反映)
2、地域方言的语言成分差异
主要表现在语音上,这是划分方言的主要依据,词汇上也有不少差别语法的差别较小
3、次方言和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