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332教育综合(2011年改为333)真题
一、名词解释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学校教育 2.教育目的 3.讲授法
4.学记 5.道尔顿制 6.元知论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3.教师劳动的特点 4.影响学习的动机
三、分析论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 0分)
1.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
2.朱子读书法极其当代意义
3.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评述
4.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 名词解释
1.学校制度 2.课程标准 3.智育
4.分组教学 5.陶冶 6.技能
二 、简述
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2.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3.教室的素养 4.培养集体的方法
三 、论述
1.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3.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4.联系实际谈谈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 2.教育目的 3.分组教学
4.讲授法 5.陶冶 6.技能
二、简答题
1. 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2. 培养集体的方法
3. 教师劳动的特点
4.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三、论述题
1. 人的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学意义
2.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3. 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4. 联系实际论述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华中师大教育硕士2013年真题
一、单选(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研究教育现象 B、解决教育问题 C、揭示教育规律 D、总结教育经验
2、“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D )
A、涂尔干 B、克伯屈 C、杜威 D、梅伊曼
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C )
A、遗传 B、教育 C、环境 D、人的主观能动性
4、学生运用知识的主要目的在于( D )
A、引起求知欲 B、理解知识 C、巩固知识 D、形成技能技巧
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运用在教育中是强调( A )
A、因材施教 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C、理论联系实际 D、在集体中教育
6、唐代“六学二馆”是指( C )
A、地方官学 B、图书馆 C、中央官学 D、私学
7、中国儒家经典四书( D )
A、《大学》《中庸》《孝经》《论语》 B、《论语》《孟子》《诗经》《尚书》
C、《大学》《中庸》《论语》《春秋》 D、《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8、由维新派创立的学校( B )
A、京师同文馆 B、万木草堂 C、爱国学社 D、南洋公学
9、提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哲学王的教育家是( C )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夸美纽斯
10、近代欧洲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A )
A、卢梭 B、洛克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11、个体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将新的刺激整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A )
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整合
12、根据佛洛依德的个性发展理论,男孩出现恋母情结的阶段是(B )
A.肛门期 B.器官期 C、潜伏期 D、生殖期
13、最早提出中间变量的概念,将S-R变成S-O-R的心理学家是(D )
A、华生 B、斯金纳 C、苛勒 D、托尔曼
14、观察者因看到榜样收到强化而简介收到的强化成为( D )
A.一级强化 B.自我强化 C.部分强化 D、替代强化
15、“教育应该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从而带动儿童的发展”这一观点的理论基础是( A )
A、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B、列昂节夫的学习活动理论
C、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D、艾里克森的个性发展阶段理论
二、名词解释(共20分)
1、体育
2、程序性知识
3、形成性评价(形成性知识)
4、 白板说
三、简答
1.教育的文化功能
2. 朱子读书法
3.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
4.教师的教育素质
四、论述
1.举例说明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的要求
2.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体系
3.加纳德的多元智力理论及教育意义
2014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一、选择
1. 教育学研究对象制约教育时也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是
2.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3.学校的工作中心
4. 活动课程提出者
5. 平民教育家
6.国防教育法
7. 自我效能感的提出者布卢姆的教育目标认知情感?
8.社会契约原则是柯尔伯格的哪个阶段
二、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
2.教育制度
3.苏格拉底方法
4.元认知
三、简答
1. 现代教育的生态文明
2.德育途径
3.蔡元培的教育方针
4. 心理健康的标准
四、论述
1. 联系中小学实际论述处理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
2.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和当代社会价值
3.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异同
2015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2、活动课程
3、修养
4、学园
5、心理发展
二、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含义及意义
2、简述直观性教学原则及要求
3、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4、简述梁启超的思想
5、简述活动性课程意义(简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三、论述题
1.论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
2.论述德育过程中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课程
3.论述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4.实验教育学评述
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2.讲授法
3.道尔顿制
4.先行组织者
二、简答
1.教育任务
2.培养班集体方法
3.恽代英教育思想
4.学习动机强化理论
三、论述
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信意行过程;
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当代价值;
3.心智技能培养方法。
2017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选择题(30)
1.最早把“教”与“育”联系起来的人是(孟子)
2.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教育)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是指(心求通而未得之状)
4.在我国被称为“人民教育家”的是(陶行知)
5.教学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6.形式教育论认为学校教育的作用是(发展人的智力)
7.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应该(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p.s.答案大概是这样表述的
8.教育心理学化的提出者(裴斯泰洛齐)
9.道德认知理论的提出者是(柯尔伯格)
10.成就动机理论提出者(阿特金森)
二.名词解释(20)
1.美育
2.学在官府
3.谈话法
4.发现学习
三.简答题(40)
1.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
2.启发性原则的原则和要求
3.蒙台梭利方法
4.品德不良的含义和类型
四.论述题(60)
1.个体的能动性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2.中国书院的发展及其特点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及解析
一、名词解释
1.【参考答案】 教育目的是指培养人的质量要求,亦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它主要回答两个问题:—是规定教育“为谁培养人”;二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前者是关于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后者是关于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目的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2. 【参考答案】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它是中小学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方法。讲授法可以分为讲读、讲述、讲解和讲演。运用讲授法的要求有: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②要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③要讲究语言艺术。
3. 【参考答案】 道尔顿制是美国教育学家帕克赫斯特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立的一种个别教学制度,其教育方法以“道尔顿实验室计划”命名,一般简称“道尔顿制”或“道尔顿计划”。帕克赫斯特提出:第一,在学校里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学习”,学生用“公约”的形式确定自己应完成的各项学习任务,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学;第二,将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仪器,供学生学习之用;第三,各作业室配有该科教师一人负责指导学生;第四,同时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道尔顿制两个重要原则是自由与合作,既强调儿童自由学习,养成独立工作的能力,又强调合作精神的形成,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4. 【参考答案】 先行组织者策略:奥苏贝尔认为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班集体是通过开展集体活动逐步形成起来的,因为只有在为实现集体的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系列。的教学策略,即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水平和综合水平,并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通过呈现“组织者”,给学习者己知的东西与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设一道知识之桥,使他们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先行组织者包括陈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
二、简答
1. 【参考答案】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教育学的任务主要有三:一是揭示教育的规律。即揭示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外部诸事物之间的本质性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阐明教育的各种规律。二是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即对纷繁复杂的教育问题提供超越日常习俗认识和传统理论认识的新解释,促进教育知识的增长。三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即通过对教育规律的揭示和教育问题的解释,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依据,进而成为沟通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
2. 【参考答案】 (1)确定集体的目标
目标是集体的发展方向和动力。培养集体首先要使集体明确奋斗的目标。集体的目标应当由班主任同班干部或全班同学一道讨论确定。但对一个新生班或后进班来说,班主任则应果断地不容置疑地提出要求作为集体必须实现的目标。集体的目标一般包括:近期的,如搞好课堂纪律;中期的,如成为优秀班;远期的,如每个学生都成为全面发展的好学生。目标的提出应当由易到难,实现一个目标后,立即又提出一个要求更高的目标,以推动集体不断向前发展。
(2)健全组织、培养干部以形成集体核心
培养集体必须注意健全集体的组织与功能,使它能正常开展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这里的关键是要做好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工作。在领导一个新班时,班主任不宜急于配齐班干部,可先指定临时负责人抓工作。经过一段时期了解,待积极分子有所涌现之后,再通过委派或选举产生班干部。干部一旦产生就要注意严格要求和培养、提高。班主任对班干部不可偏爱和护短,以免助长他们的缺点、错误,导致干群对立和班的不团结;要教育他们谦虚谨慎,认真负责,不断提高修养水平和工作能力,以身作则,团结全班同学一道前进,充分发挥集体的核心作用。
(3)有计划地开展集体活动
班集体是通过开展集体活动逐步形成起来的,因为只有在为实现集体的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系列活动中,全班学生才能充分交往、互相了解、建立友谊,为形成集体奠定情感基础,才能健全班的组织机构及其功能,更好地分工协作,把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形成集体的核心,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个人与集体、班与学校、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舆论。班主任在确定班的奋斗目标后,应制订集体活动计划,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引导集体朝气蓬勃地向前发展。
(4)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只有在集体中形成了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班风,集体才能识别是非、善恶、美丑,扶正抑邪,发扬集体的优点、抵制不良思想作风的侵蚀,才能使集体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成为教育的主体。这两者是一个坚强集体的重要标志。班主任应经常注意组织学生学习政治理论、道德规范,提高他们的认识;并坚持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思想行为,为形成正确舆论打下思想基础。特别是在处理班上一些涉及原则问题而学生又未能正确认识的事件时,班主任要善于抓住时机,通过积极的思想斗争,分清是非,以推动正确舆论的形成。
3. 【参考答案】
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出色的活动家和理论家、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同时也是一位教育理论的探索者和教育改革者。 论教育功能:认为教育是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但反对教育救国论,以社会需要来决定教育。 论教育目的:培养国家的主人翁。一要贯彻自主自治的教育,独立思想,独立行动,使其自尊,使其自信;二要练习团体生活;三要培养为民众服务的人;四要重视群众生活的修养。
4. 【参考答案】 由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联结主义心理学家用S-R的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剌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加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按此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因此,如果在学习活动中能合理地增加正强化,利用负强化,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善他们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 三、论述
1. 【参考答案】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而学生的品德包含了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所以德育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1)德育要有全面性,促进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开展德育活动时,应该注意全面性,兼顾知情意行各要素,不能厚此薄彼,有所偏废。学校德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道德敏感性和道德行动力量,任何德育模式,都不能忽视这些基本方面。我们对学生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使儿童品德中的知情意行四者相辅相成、全面而和谐地得到发展,不可把四者割裂,以致对某些因素有所偏废,损害了其整体功能。
(2)德育具有多端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强调知、情、意、行的整体和谐,不等于说任何一次德育活动,或是对任何一个学生的道德教育,都必须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程序机械地进行。恰恰相反,开展德育既可以从知或情的培养入手,也可以从意或行的锻炼开始,可以有多种开端,具有多开端性。因为,在品德的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五个因素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有的在先,有的在后,有的快,有的慢,有的较稳定,有的常反复;而且,每个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也存在个别差异,表现出来的品德面貌或品德问题不尽相同。这就要求针对品德结构中诸因素发展不平衡的状况,灵活处理,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3)德育要有针对性,对知、情、意、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道德的知情意行各有不同的特点,对它们的培养不能一概而论,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来进行。例如,学生道德认识的获得与提高,可以通过讲解、阅读、谈话与讨论等方法来实现,但是,用这些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信念则多半难收成效。而培养情感必须通过交往、关爱、沟通、熏陶与震撼等方式,才能使学生的认同、感动、感激或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学生只有经过连续不断的培育与感悟,他们的感情才会深厚起来。虽然提高认识、培养情感有助于学生行为的养成,但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还必须经过活动、训练与较长的社会实践。何况不同年龄特征的青少年学生又有不同的特点,在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时又要对他们区别对待。
2.【参考答案】 生活教育理论作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在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思想影响下,充分考虑中国的教育国情,提出了这一理论。
(1)生活教育的理论内涵 ①生活即教育——本体论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什么是“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生活教育与生倶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由上可知,“生活即教育”主张包含这样几层意思:一是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教育;二是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三是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与教育是同一过程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相一致,通过生活来进行,以满足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四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五是“生活即教育”是终身教育,是与人共始终的教育。
②社会即学校——领域论
首先,“社会即学校”是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在陶行知看来,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即主张以人民大众的生活场所为教育的场所,让整个社会都成为人民大众的学校。
其次,“学校即社会”是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主张,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对象、内容和作用,让人民大众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是要以生活作为学校的中心内容;反对的是脱离社会生活的“死学校”,而不是主张取消学校。
③教学做合一——教学论“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教学做合一”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结合陶行知的整个思想,“教学做合一”包含以下要点:
第一,“教学做合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手脑双挥”,将传统教育下相互割裂的“劳力”和“劳心”联结起来;
第二,“教学做合一”是因为“行是知之始”,即“做”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身临其境,动手尝试,才有真知,才有创新;
第三,“教学做合一”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有教先学”是指教人者先教自己,为教而学;“有学有教”即会者教人学,能者教人做,只要有学识、有能力的人都可以教别人;
第四,“教学做合一”还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主张“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教师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由被动受教的地位向自觉主动学习地位的转变。
“教学做合一”反对的是不顾学的教,不顾做的教学。生活教育理论是对学校与社会隔绝、书本与生活脱节、劳心与劳力分离的传统教育的反动,提倡的是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和创造的教育。
(2)生活教育对当前教育的价值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为基础,以生活和教育的辩证关系为基本矛盾展开的。这种教育要培养的是一种实际动手能力强,自觉追求真理,喜欢探索的人。生活教育提醒我们将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将书本知识与社会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
其次,生活教育论中强调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学生和教师之间以“做”为中介,达到教与学合一,师与生合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活动能够展开而发生转换,这种师生观念,教学观念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生活教育论的当代价值还体现在:生活中随处存在可以学习的东西,要拓宽我们的课程资源,教科书不应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不能只会死读书本上的知识,而不问寻生活中的学习机会。
最后生活教学论对当代的价值体现在:我们教学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和活动空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与活动的主人,探索个性的学习方法。
3. 【参考答案】 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分为内部指导策略和刺激指导策略。
内部指导策略是指,以内部信息为指导而达到目标的策略,内部信息存储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指导问题解决的操作顺序或模式。它又可分为:(1)目标递归策略:将目标记在脑子里,整个过程都是在大脑中进行的,不必使用外界的任何信息和线索。(2)模式策略:没有目标,只有若干解决问题的方案,按特定的模式循序渐进进行,不必记忆目标和步骤就可解决问题。
刺激指导策略是指,根据当前情景和刺激条件,决定下一步骤如何进行。可以分为两类一一知觉策略和机械记忆策略。知觉策略:在智力操作中,不必记住目标,随时根据感官提供的外界信息调整操作步骤。机械记忆策略:在智力操作之前,将智力操作的一系列步骤死记硬背下来,然后按记忆的程序进行操作。
2010-2017华中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8-09-04
相关话题/教育综合
2015-2017内蒙古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2015年内蒙古师范大学专业硕士《教育综合333》考研真题 《教育学教育史》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教育制度 2、教学策略 3、课程设计 4、《学记》 5、《大教学论》 6、《爱弥儿》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教学的任务。 2、老师劳动的特点。 3、孔子关于德育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9-042017-2012山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制度 2、教育内容 3、教育目的 4、教学监控能力 5、亲社会行为 6、学习动机 7、德育原则 8、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 二、简答 1、简述物理环境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2、简述学习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9-042010-2017山东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2.教学3.教育制度4.学校管理5.最近发展区6.精细加工策略 二、简答 1.简要回答《大学》中三纲领,八条目的内容及其含义。 2.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特征。 3.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 4.简要分析罗杰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9-042012-2017上海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2012年上海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2.教学 3.京师大学堂 4.苏格拉底方法 5.五育并举 6.德育过程 二.简答 1.教学评价的原则 2.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 3.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4.问题的类型并举例说明 三.论述 1.结合课程改革,探讨教师专业素养的问题。 2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9-042012-2016深圳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深圳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学校教育制度 2.隐性课程 3.西南联合大学 4.七艺 5.英国公学 6.观察学习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3.简述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9-042010-2017陕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 2.5分,共20分) 1.教学评价 2.创新教育 3.校本课程 4.成就动机 5.稷下学宫 6.定势 7.实科中学 8.泛智论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他是教育学派的代表。 2.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9-042014-2017沈阳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2014沈阳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 一、名词解释(共6题,每题5分,合计30分) 1.个体发展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教育中介系统 4.有教无类 5.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6.课程标准 二、简答题:(共4题,每题10分,合计40分) 1.简述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 2.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主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9-042013-2017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四川师大2013年教育学综合(333)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2、合作学习 3、教学相长 4、苏格拉底法 5、多元智力 6、学习动机 二、简述: 1、孔丘的教学思想 2、几种代表性的教育起源理论 3、影响创造性学习的因素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张 三、论述题: 1、教育的社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9-042010-2017首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 2.苏格拉底法 3.心理发展 4.致良知 5.1922年新学制 6.1944年《教育法》 二、简答题 1.试述创造性的心理结构及培养过程。 2.试述教学的任务与过程。 3.试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4.试述德育的内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9-042010-2017苏州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苏州大学2010年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综合333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人的发展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3、终身教育 4、元认知 5、骑士教育 6、有教无类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教师角色的冲突有哪些?如何解决? 2、比较孟子与荀子人性观及他们对教育的作用的认识。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9-042010-2017年天津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2010年天津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2.课程 3.守恒 4.成就动机 5.苏格拉底方法 6.《1988年教育改革法》 二、简答题 1.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2.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 3.简述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主要内容 4.简述宋朝历史上三次著名的兴学运动 三、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9-04东北师范大学2017-2010教育综合333考研真题带详细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332教育综合真题 教育心理 一、简答 1.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 二、论述题 2.什么是创造性?如何对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培养? 中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论语 2、蔡元培 二、试分析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外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理想国》 2、终身教育 二、论述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9-04河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心理学复习笔记手写版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8-30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试题
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333 教育综合考研试题 一、简答: 1、新中国教育目的的精神 2、校本课程极其意义 3、班杜拉观察学习的应用价值 二、论述: 1、如何提高识记与复习的效果 2、综合课程极其意义 资料一: 1、从教育与个人,教育与社会关系出发论述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2、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8-30333教育综合考研完整笔记
333教育综合考研完整笔记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1、 教育学的任务(名解):教育学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学艺术和教育价值,并指导教学实践。 第二章 教育质的规定性 1、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 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作用 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