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考研复习重点
(下册)
第九章 政策过程与正常分析方法
第一节 政策过程
一、政策议程建立
(一)政策问题的确认
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那些带有普遍性和公共性的社会问题和公共问题
(二)建立议程的途径
1.外在发动型;2.政治动员型;3.内在发动型
二、政策方案的形成
制定方案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信息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预见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三、政策决定
政策合法化包括:决策者权力合法化;政策决策程序合法化;政策内容合法化
四、政策执行
(一)政策执行的主体和对象:
1.各级政府部门;2.立法与司法机构;3.中介组织;4.社区组织
(二)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
1.政策决定因素:政策的合法性;政策的合理性;政策的可行性
2.政策资源因素:指政策执行过程中所必须的各种主观和客观条件
3.政策环境因素:指除政策执行机构自身外的社会和自然因素的总和
五、政策评估
1.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
2.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3.事前评估和时候评估
第二节 政策分析的方法
一、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二、专门的分析方法
过程方法、实体方法、逻辑实证法、计量经济方法、后实证主义方法、参与主义路径、规范性描述方法、意识形态方法、历史方法
. 第十章 政府公共关系与行政沟通、行政协调
第一节 政府公共关系
一、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和特征
(一)政府公共关系的含义
政府公共关系特指政府在施政过程中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相互了解、 理解、信任与合作的一种管理活动。行政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学的一般理论在政务活动中的具体运用。
从静态上看,行政公共关系主要指发生在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的行为及状态。从动态上看,行政公共关 系即政府机构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沟通活动。从管理角度看,行政公共关系是一种管理职能,即对政府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行为和状态进行管理,或者说,是对政府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传播沟通的目标、对象、媒介、资源、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进行管理,以提高政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争取公众对政府工作的认同、理解和支持,最终达成政府目标。
(二)政府公共关系的特征
1.主体的权威性。相比较企业、社团等公共关系主体来说,行政公关的主体都更具有权威性。这种权威性来源于政府所拥有的公共权力。
2.对象的复杂性。行政公共关系的对象,即行政管理工作中信息沟通与传播的公众对象,包括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两个方面。
3.传播的优越性。(1)政府的组织传播严密有效。(2)政府控制着大众传播媒介,把握着国内社会舆论的绝对主导权。(3)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政务的推行使政府网络公关成为可能。
4.目标的独特性。行政公共关系目标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促进公众的认知。政府是一个国家或 地区的权威管理组织,通常以强制性的权力贯彻路线、方针、政策。(2)提高政府的美誉度。政府对本国公众而言,几乎不存在知名度的问题,政府公共关系的 主要任务是不断完善政府的美誉度。(3)政府开展公关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提高社会效益,其价值追求表现为公共取向,而企业和其他许多社会组织一般都是以本组织利益为取向。
二、政府公共关系在中国
(一)我国行政公共关系发展的动力
1.经济市场化是行政公共关系发展的基础。市场经济要求政府职能重新定位,重构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重新理 顺政企关系。
2.政治民主化为行政公共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政府需要进行公共关系活动,向公众表明它以实现公民权利及其所体现的利益为目的并具有足够的施政能力;让公众了解政府权力运作的正当性和适当性,使其相信政府行使权力不会侵害公民合法权益;让公众了解政府承担社会管理责任的积极性,使其相信政府行使权力的目的在于增进公民福祉;使公众意识到政府对公众的尊重和公众有能力监督与制约政府。
3.行政改革的突破是我国行政公共关系发展的直接动力。政府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建设专业化的行政管理队伍,逐步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行政改革提 出了许多对策性建议,这些措施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包含着政府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社会化的趋势,也显示出行政管理的新内涵。
(二)我国推行政府公共关系的意义
1.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2.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3.有利于维护转型期社会秩序的稳定。
4.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国际形象。
三、政府公共关系的任务
(一)把握公众舆论,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舆论是社会上相当数量的人对一定社会问题所发表的意见的总和。行政公共关系部门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了解舆论;引导舆论;纠正舆论和完善舆论。
(二)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满足公众知情权,争取公众了解和支持。
(三)开展社会沟通,建立完善有效的渠道,缩短公众与政府的距离从思想层次看,社会越开放,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沟通越显得重要,只有树立强烈的沟通意识,才会有自觉沟通的行为。从行为层次看,要坚持开展一些卓有成效的社会沟通活动:(1)社会协商对话。(2)公众咨询活动。(3)政府机构开放接待日。(4)推动政府上网工程的建设。
(四)多办实事,协调内部外部关系,创造“人和"的行政环境政府要创造“人和”的行政环境,从外部来讲,关键是多为人民办实事,兴利除害,使群众满意。
四、政府公共关系实务举要
(一)民意测验政府的每项事关民生的重大政策或措施出台之前,都应该通过民意测验了解公众的基本态度和意见,为决策提供更充实可靠的根据。
(二)信访工作政府的信访工作部门在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政府公共关系作用。
(三)政府信息公开与办事公开。
(四)新闻发布。建立和完善政府发言人制度;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内容。
(五)拓宽社会沟通渠道。社会协商对话;公众议政活动;公众投票公决。
(六)危机事件处理 。所谓危机事件,这里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域内危及政府职能运行、社会生活和群众利益的重大事件。危机事件有非人为事件和人为事件两大类型。对政府来说,国内国际社会出现的重大纠纷或冲突都可以成为危机事件。危机事件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而且会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
(七)政府形象管理。政府形象是公众心目中对政府的政策表现、公务员的言行所形成的总体印象和评价,也是政府组织的外部风貌、内部特征以及全部活动状况在社会公众心目中产生的心理反应。
第二节 行政沟通
一、行政沟通及其含义
行政沟通即行政信息沟通,指的是行政体系与外界环境之间,行政体系内部各部门之间、层次之间、人员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和通道传递思想、观点、情感、交流情报信息,以期达到相互了解、支持与合作,谋求行政体系和谐有序运转的一种管理行为或过程。这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行政沟通实质上就是信息的传递和处理过程,包括输入、分类、筛选、储存、使用、输出、反馈等环节;
2.行政沟通把行政过程看成是一个系统,而系统中的信息沟通则是其神经;
3.行政沟通要达到的目的是统一思想;
4.行政沟通过程包含有沟通信息的发送者、接受者、传送信息者、传送渠道和传送环境等五个因素。
二、行政沟通内容:行政信息
(一)沟通的内容与行政活动
1.行政信息是整个行政活动的基本元素,也是重要的软资源;
2.行政信息是科学决策的依据;
3.行政信息是确保行执行顺利推行的重要前提。
(二)不同层次的沟通内容对行政过程的影响
1.上层信息多是指令性的,如命令、指示、决议、通报、通告等。因此沟通内容应明白清楚,用词、定性和目的明确。
2.中层信息是指中层领导为贯彻上层指令制定各种措施和实施办法。这层信息多属执行性质,内容应紧密联系实际,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基层信息包含社会环境中的各种情况,如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人民的呼声、各种批评和建议等。由于基层信息多是反映情况和问题的,作为决策依据之一,其内容必须真是和全面,言之有据、言之有理。
三、沟通渠道:质量与选择
1.沟通渠道的容量和长度
沟通渠道容量是指渠道能传递的信息量,或是渠道传递转播源发出信息的能力。渠道长度是指从传播源到对象之间的距离,它是沟通所耗时间与速度的乘积。
2.行政过程中的沟通渠道选择
行政信息由于内容的特殊性,哪些可公开传播,哪些不能公开传播,哪些要在时机成熟时才能传播,这是涉及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重大问题,必须对传播渠道进行选择。
四、沟通对象:受众心里与状态分析
(一)信任度与认同感:一般受众心理状态分析
1.影响受众接受行政信息的因素很多,入传播者的方式方法、受众者自身的素质等。但从受众者心里来看,首先有对传播者信任度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在行政沟通中有一个政府形象问题。
2.其次是受众对传播内容的认同感。
(二)主动性和积极性:双向不对称沟通模式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五、沟通效果对行政过程的影响
沟通效果是既是沟通质量的体现,也是行政过程是否连续和达到预期目标的必不可少的标准。从宏观上看,行政沟通的效果直接受制于思想观念、行政体制与传播手段。
第三节 行 政 协 调
一、行政协调的概念和作用
(一)行政协调的概念
行政协调是指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协调,是行政主体为达到一定的行政目标而引导行政组织、部门、人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与配合关系,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
(二)行政协调的作用行政协调能够保证行政过程的稳定,正常发挥行政功能,提高行政效益。行政协调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三点:
1.有利于增强行政凝聚力。一个组织是否具有生命力,取决于其集体向心力和聚合力的程度。
2.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有效的行政协调,可以节省金钱,减少浪费,使人、财、物等资源的利用得以适当调节,特别在防止和处理不正常竞争中对资源的开发纠纷和无序开发的现象,乃至急功近利破坏资源的现象,行政协调都有特殊的作用。
3.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行政协调使有关规章制度相互配套,各项政策、计划、法规,使其互不抵触,使行政组织对重要的事情处理都有合法程序;同时通过对行政系统内外多重要素的综合调控,遏制或减少了系统内部上行、下行、平行各组织单元之间的摩擦、冲突等损耗因素,这本身就是一个减少内耗的过程。另一方面,行政协调沟通内外,融洽环境,使行政过程更多的为外界群众所了解、关心,这对行政实施成本的降低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行政协调与行政管理过程
对政府这一个大型的、复杂的组织来说,要维持行政组织的高效运作,更有必要在行政管理全过程中贯穿行政协调。
(一)政府组织的内部分工和政府行为的合作性首先决定了行政协调的必要性
(二)行政决策的实施需要持续不断的行政协调
(三)行政管理程序离不开领导,领导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协调
三、行政协调的主要模式和基本原则
(一)行政协调的主要模式
1.内部协调模式
2.外部协调模式
3.纵向协调模式
4.横向协调模式
(二)行政协调的基本原则
在行政协调的各种不同的协调模式中,也要遵循一些共同的基本原则:1.坚持统筹全局。2.坚持分层运作。3.坚持动态协调。4.注意非平衡因素的影响。
四、行政协调技术举要
在实际操作中,行政协调的具体技术多种多样,在此主要介绍以下几种:1.主体合流法。2.中间数法。3.冷处理与热处理法。4.当面表态法。5.谈心法。6.跟踪处理法。
协调人采取的对策大致有三类:(1)因故变换责任人而扯皮的,要及时使责任衔接,向新的责任人重申一切要求,切实 解决遗留问题;(2)因政策变化而出现扯皮的,要把工作做在前头,做到治标与治本相结合 ,在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的同时,还要做好宣传教育;(3)因有关人员违章、违纪、违法等使工作走样、变形而扯皮的,要按章、照纪、依法予以处理。
第十一章 行政伦理
第一节 行政伦理概述
一、行政伦理概念、构成及其功能
伦理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的信念来维系,表现为对善恶对立的心里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行政伦理是以行政系统为主体或者以行政管理者为主体,是针对行政行为和政治活动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
(一)行政伦理的构成:一是观念形态,即伦理意识;二是实践形态,就是以一定的伦理原则为指导的行政行为;三是作为观念与实践的结合形态或中介,指社会的行政伦理评价和教育活动。
(二)行政伦理的功能。
1.引导功能:行政伦理使行政系统中的群体有明确的正义目标,大家同心同德为这一目标努力奋斗;行政伦理为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相结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具体形式。
2.规范功能:以善恶意识来认识、评价和把握行政过程中担任行政角色行政行为,通过外在的舆论和内心的信念的体验以及一定的制度约束,形成强大的规范场,引导和约束行政系统的运行和行镇管理者的行政行为,即通过伦理规范限定行政活动的范围、行为模式,使行政过程趋于程序化、规范化。
3.维系功能:行政伦理是赢得民心和民意的重要砝码,从某种程度上它直接影响着统治的稳固和国家的兴衰。
4.选择功能:行政认知、行政责任、行政良心、行政价值目标等,是影响行政选择的基本环节。
(中介功能、规范与约束功能、教育与塑造功能、保证与激励功能、国家认同和民心凝聚功能)
二、行政伦理发展趋势
1.从控制导向转化为服务导向
2.从效率导向转化为公正导向
3.确立合作和信任的新型整合机制
4.在工具研究中引入价值角度
5.在治理变革上谋求德治与法制结合
第二节 行政伦理的结果与内容:组织论理与个人伦理
一、行政组织论理
1.程序公正的基本准则。程序公正非常重要,是公共伦理的核心。当代行政组织程序设计,不能仅考虑个人控制、效率追求,而要更多考虑公共目的。
2.民主责任的伦理导向。现代政府不但是责任政府,但更重要的是民主政府。
3.行政组织信任从构成上讲,行政组织信任包括行政组织间、行政组织与公务员间、行政组织与公民的信任。信任构成现代西方崛起和发达的伦理道德基础。信任能降低交易成本。
二、行政人员伦理
行政人员伦理就是公务员的行为规范伦理,它是行政伦理的关机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主观与客观、美德与公德、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第三节 行政伦理的基本问题:责任及其履行
第四节 当代中国行政伦理
第十二章 行政法治
第七章 行 政 立 法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新时期党和国家重要的治国方针。依法行政是依法治 国的重要基础。行政立法就是要确保宪法、法律和法规的顺利实施,实现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目标。
第一 行政立法概述
一、行政立法的概念
(一)什么是行政立法
行政立法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简言之为行政机关立法。
(二)行政立法的特征
狭义的行政立法行为是行政权作用的一种表现方式,是就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与相对人所 形成的关系结构来说的。与其对应的有行政执法行为、行政司法行为。它有别于立法机关( 即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行为和其他行政行为。
二、行政立法的必要性
行政立法的必要性由行政管理的性质决定。行政立法是我国的主要立法活动。它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既要依法保护公民、法人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又要维护行政机关的权威和保证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合法权力,对于健全国家立法制度,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一)行政立法是政府“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标志
(二)行政立法是实现民主与法制的统一,法与权的统一,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的要求
(三)行政立法是进一步加强政权建设、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理顺各级政府部门之间关系的需要
三、行政立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行政立法的基本原则
1.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2.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3.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4.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
5.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二)行政立法的要求
1.制定行政管理规范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并旨在执行宪法、法律。
2.行政立法不仅应符合法律的字面含义,而且要符合法律的目的。
3.享有行政立法权的行政机关立法必须在各自的权限内进行。
4.行政法规、规章的制定必须遵守法定程序和形式。
5.坚持稳定性和适应性的统一。
6.坚持计划性与科学性相结合。
第二节 行政立法体制
一、行政立法体制概述
所谓体制,一般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及其相应机构设置的系统或体系。立法体制,是指有关国家机关立法的体系及其立法权限的划分。行政立法体制则指国家行政立法的体制及其立法权限的划分。它是整个国家立法体制的一部分。一个国家的立法体制,通常是由该国的宪法及有关组织法规定的。
(一)国务院立法(制定行政法规)
(二)国务院各部委立法
(三)地方行政机关立法(制定地方行政规章)
二、行政立法权限的划分
(一)行政立法权限划分的含义
行政立法权限的划分,是关于行政机关立法权项的明确规定,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与国家行政机关之间的立法权限划分和享有行政立法权的国家行政机关之间,主要是指国务院与国务院各部委之间、国务院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立法权限划分。亦即哪些事项应由哪级机关制定、颁布法规。换句话说,哪些事项应由法律来规定,哪些事项应由其他形式的法规、规章来规定。
(二)国家权力机关的行政立法权限
1.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立法权项。
2.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权限。
(三)国务院的行政立法权限
(四)国务院各部门的行政立法权限
(五)地方人民政府的立法权限
第三节 行政立法的程序及效力
一、行政立法的程序
(一)行政立法程序的概念
行政立法程序,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的规定,制定、修改和废止行政法规或规章的活动程序,是行政立法行为合法成立的必要程序条件。它是行政行为程序的一种类型,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立法程序比较,其特点是简便、灵活、讲求效率。这是因为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的组织形式和议事规则有别,是行政活动自身特性的要求
(二)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的程序
(三)行政规章的制定程序
(四)行政立法的备案程序
二、行政立法的效力
(一)行政立法效力的概念
行政立法的效力,是指行政法规、规章的法律效力。行政法规、规章本身不是法律,但一经制定、发布,就具有与法律相同的效力。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1.指行政法规、规章的拘束力和强制执行力,即必须遵守,若有违反都应追究相应的法律 责任。
2.指行政法规的适用力,即适用范围,也称效力范围。
(二)行政立法的效力等级
行政法规、规章的法律效力,同它在我国法律体系的地位是相应的。我国的法律体系是由各类规范性文件组成的。它们在法律体系中分别处于不同的地位:
1.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处于最高的法律地位。
2.基本法律(如刑法、民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3.一般法律,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通过。基本法律和一般法律都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二者的区别在于制定机关不同,其法律效力等级,前者应当高于后者。
4.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发布或经国务院批准发布,其法律地位低于宪法和法律,高于行政规章。
5.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6.行政规章(中央行政规章、地方行政规章)。
(三)行政立法的适用范围
行政立法的适用范围,包括时间、空间方面的适用范围和对人的适用范围三个方面。简言之,是时间效力、空间(地域)效力、对人的效力。行政法规、规章的效力范围明确了,才能正确适用,发挥其效力作用。
第十三章 行 政 监 督
第一节 行政监督概述
一、行政监督的概念
(一)行政监督的含义及其特征
行政监督,是指对行政的监督,即行政法制监督。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特设的行政机关进行的监督,如监察部门、审计机关和会计系统实施的监督等;司法机关实施的监督和政党、各种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及社会舆论的监督。行政监督的特征:
1.监督对象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和行政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
2.监督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国家特设的行政机关、政党、社团组织和人民群众等。
3.监督性质是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一种法制监督。有两方面的含义:
(1)主体享有的监督权是法律赋予的,要严格依法定程序进行。(2)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活动中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监督,重点是执法监督。
4.监督的目的在于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合理行政,改善和强化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推进廉政建设。
(二)行政监督的分类
1.以监督的主体来划分,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具有监督权限的主体分别有国家各级权力机关、司法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具有隶属关系的行政机关、行政系统内特设的监督机关(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政党、各种社会组织、人民群众和各种新闻传播媒介等,从而构成不同主体的监督。
2.从监督的对象看,分别是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的监督和对行政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的监督。
3.以监督的内容为标准,有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的监督和对行政行为的合理性的监督两种。
4.从监督的方向上体察,则可分为纵向监督、横向监督和双向监督。
5.以监督的时间阶段来划分,行政监督分别有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6.从监督的目的和方法上来划分,还可分为积极性的监督和消极性的监督。
二、行政监督的意义和作用
(一)行政监督有利于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确保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
(二)行政监督有助于激励行政工作人员成为人民勤务员,即社会公仆
(三)加强行政监督是发展民主政治、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四)完善和执行行政监督是惩治腐败、克服官僚主义、推进廉政建设的必要措施
(五)加强行政监督有助于支持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法定权力,保障宪法、法律、法规实施。
三、我国行政监督的历史概况
(一)古代中国的行政监督
(二)近代中国行政监督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督
第二节 我国现行行政监督制度
一、行政监督的内容及其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行政监督的内容
(二)行政监督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学考研复习重点下册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3
相关话题/行政管理学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学考研复习重点上册
行政管理学考研复习重点 上册) (上册) 第一章 行政和行政管理学 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对象、 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对象、内容和特点 一、什么是行政 (一) 行政是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 广义上,把国家机关和非国家机关,如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乃至私人组织中的计划、 决策、协调、人事、后勤庶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夏书章《行政管理学》(第6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一章 导 论 1.1 复习笔记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章 行政环境 2.1 复习笔记 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章 行政职能 3.1 复习笔记 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章 行政组织 4.1 复习笔记 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章 行政领导 5.1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2019年东华大学629行政管理学考研初试大纲
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目编号:629 科目名称:行政管理学一、考试总体要求行政管理学是行政管理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行政环境、行政职能、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领导、行政立法、行政文化、财务行政、行政决策与行政目标、行政执行行政信息与行政咨询、行政公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山东大学2019年811行政管理学考研大纲
811行政管理学一、考试目的行政管理学是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测试。将根据考生的成绩,按照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全面衡量,择优选取,进入复试。二、考试要求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全面地理解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科学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行政管理学演变的脉络,熟悉行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吉林大学2012行政管理学 考研真题
2012年行政管理学 简述题(每题15分,共10题) 1.为什么说新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发展的新阶段; 2.结合我国行政实践简述经济环境对我国行政系统的影响; 3.请简述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必要性; 4.现代组织理论的内容、特点; 5.简述在职能转变前提下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6.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标准; 7.简述行政伦理的功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8西北工业大学2013《行政管理学》回忆版考研真题
西北工业大学2013研究生入学初试《行政管理学》回忆版真题 一. 名词解释 行政监督 行政立法 行政决策 行政伦理 二. 简答题 1. 简述行政决策的运行机制 2. 如何建立健康的行政网络环境使之促进行政管理的发展 3. 政府公共关系的具体职能 4. 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内容 三. 论述题 1. 行政监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4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考研行政管理学夏书章考研资料整理
行政管理学 1.行政管理和行政管理学 1)行政的概念---这本书所讲的行政管理,则主要是指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在执行法定职能及其具体运作的过程中,对于所经历的程序、环节,以及所处理的事项和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2)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第一,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行政机关),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5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考研行政管理学补充考纲资料行政伦理
第十一章 行政伦理 考纲: 1)行政伦理的发展背景、定义、功能; 2)行政伦理的结构和内容; 3)当代行政伦理的基本问题,规范构建与行为约束。 行政伦理是关于调整国家公务员与社会、行政机构之间、国家公务员之间,以及行政机构之间相互关系的行政行为规范的综合。这一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5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考研行政管理学夏书章据考纲整理的资料
行政管理学第一章 导论1.行政管理和行政管理学1)行政的概念;2015辨析2)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对象;2012 2014辨析3)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内容;4)行政管理学研究的方法。2.行政管理学在中西方的发展1)行政管理学在西方国家的兴起;2013辨析2)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趋势;3)行政管理学在中国的重建和发展;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5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行政管理学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华南理工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行政管理学
华南理工大学2007年考研专业课试卷行政管理学上传的附件fd2c7fd3c2e508851ee1743bdfaed04e.rar(6.68KB)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行政管理学
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考研专业课试卷行政管理学上传的附件d028599670806dc3e5fbd5e559a71e69.rar(426.13KB)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行政管理学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南开大学2004年考研真题-行政管理学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苏州大学2004年考研真题-行政管理学
1.选择题 2.名词解释: 1公平理论 2 职位说明书 3 道斯矩阵 3.简答: 1 什么是"人才评价中心"极其作用 2 前馈控制的作用 3 组织的含义 4论述: 1 如何理解途径--目标理论 2试评价"传统非预算控制法"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