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选笔记考研必备(11)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3
黄宗羲搜集各家文集语录,分总别派,撰成本书。卷首列《师说》,上起明初方孝孺,下止明末许孚远,评介了明朝二十五人的思想要点和行为得失,实为说明全书的断案标准。接着区分门户,按出现早晚,列十九学案,以王学为中心,开始叙述王学的先驱和朱学的传人,立崇仁(吴与弼)、白沙(陈献章)、河东(薛瑄)、三原(王恕)等四学案,计九卷;继以姚江学案为首,以三十三卷篇幅述评王守仁的学术思想及王学的传播和分派;再立诸儒学案十五卷,分叙摇摆于程朱和陆王之间的学者,而以个人为主;最后立东林、蕺山两学案,计五卷,表彰与宦官斗争的东林“清议”,以及作者的本师、以身殉明的刘宗周。每介绍一学派,先叙它的渊源流别,概括要旨,然后列举该派代表人物,各立小传,略述一生经历,择录重要言论,提示学术思想特点而加以评论。
本书将搜集到的有关明代三百年学术流派的材料进行分类排比。由于系统比较清楚,结构比较严密,纲目和主次的关系处理得很有逻辑性,在材料的整理上高过了前人;同时,作者对各派原著都做过直接研究,因为叙述各派学术思想,简明扼要,选材比较精审而有代表性。作者处理材料的态度也相当严肃。他的见解倾向于王学,但书中对程朱的拥护者时有好评,对包括王守仁在内的王学各派也时有非难。书中不仅介绍受到明朝统治者尊奉的正统派名儒,而且很注意下层社会的思想家,例如对灶丁出身的王艮、樵夫出身的朱恕、陶匠出身的韩乐吾、农民出身的夏叟等人,并未因为他们的学术思想被正统派目为邪说而忽视。这就使读者在了解整个明代学术思想演变发展的时候,可以少点门户之见。也正因为这样,本书才能成为后人研究明代学术思想的一部最重要的史籍。
《明儒学案》的写作,始于清康熙八年(一六六九),完成于康熙十五年,前后历时八年。本书版本有:一、乾隆四年郑氏二老阁本;二、《四库全书》本;三、《四部备要》本;四、世界书局《四朝学案》本(附有人名索引)。
《明儒学案•凡例》,叙述本书大旨和编写体例。但作者显然认为,读者所需要的,不应该只是书中的具体内容,而应该从中学到做学问的切实功夫。《凡例》强调对前人贵在抓住其学说要领,对自己则贵在独立思考而求创见,这就使它不同于那种八股式的例言。
一、学案体史书的特征和来历
学案体是专门记述学术思想史的一种体裁,采用这种体裁撰写的史书,叫作学案体史书。学案体史书一方面特别重视学术流派的划分和师弟子的传承关系,另一方面注意凸现学者本人的概况和独特之处,一般包括学者传记、言行录、著作摘要、他人评论等。
在学案体史书正式形成之前,我国已经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学术史著述。
一是汇编在诸子自家著作中的专题论文,如《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韩非子•显学》、《吕氏春秋•序意》等,这些专题论文评述各派学说的异同短长,可以视之为学术史的原始状态。
二是纪传体正史中的有关传论,如《史记》中的《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老子韩非列传》,《汉书》中的《儒林传》等。这些传记记载思想家、经学家的生平事迹和学术贡献,可以视之为学术史的初级形态。
三是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藏书目录、史志目录和私人藏书目录。例如刘歆《七略》、《隋书•经籍志》、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等,这些目录专书不仅登载各个领域的古今图书,而是运用总序、大序和小序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可以视之为学术史的渐进现象。
四是南宋以后陆续出现的理学史专著,例如朱熹的《伊洛渊源录》、明末周汝登的《圣学宗传》、孙奇逢的《理学宗传》等,这些理学史专著记载本学派的传授系统和学说宗旨,可以视之为学术史的独立形态。步入独立形态的宋明理学史专著,分门立户,各有遗漏,甚或驳杂不纯,还有待于彻底改进、全面提高,而完成这一使命的,正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浙东史学领袖黄宗羲。黄氏以《明儒学案》凌空而起,标志着古代学术史已由独立形态跨入了完备形态。
二、《明儒学案》的独到之处
《明儒学案》六十二卷,由黄宗羲在康熙十五年(1676)完成,既是一部明代学术思想史,又是学案体史书的开山之作,这部开山之作的独到之处在于:
(甲)体例严密明晰、别开生面,从全书结构看,按照学术宗旨和传授系统,对明朝二百多名学者分宗别派,予以通体组织。首先以《师说》开篇,评价明初至明末二十五名学派创始人或先驱者的思想要点和行为得失,构成全书总论。总论之下,分立十九学案,按三个时期、四大部分来安排。初期第一部分共立四学案,首列传授程朱之学的《崇仁》(吴与弼)、《河东》(薛瑄)两学案,《河东学案》之后,附列别派的《三原学案》(王恕),再以另成一支的方式重列传授陆九渊之学的《白沙学案》(陈献章)。
中期第二部分共立十学案,以姚江(王守仁)为主,以王氏心学的分支或别派为辅。
在中期和后期之间,另立诸儒学案,统括不属于上述十四学案的重要学者,组成第三部分。
后期和后期之间分立东林(顾宪成)、蕺心(刘宗周)两学案。
以上是全书的整体结构。
从编写方法来看,每一学案,先用小序作概括性的说明,小序之下,依次胪列本学案的代表人物,每位人物先立小传,然后摘录足以显示本人学术思想特点的著作或语录,再适当予以评论。
《明儒学案》的全书结构和每学案的编写方法是浑然一体的,前者类聚群分,脉络清楚,后者点面兼顾,层次井然,二者结合,使全书纲与目之间,主与从之间颇具逻辑性。所谓学案体,就是这样别开生面地被创造出来的。
(乙)内容完整系统、简明扼要
《明儒学案》经过精心组织,从客观上展现了明朝二百七十多年学术思想的发展历程,反映了王守仁心学的正统地位和整个社会思潮的全貌,揭示了各个学派之间的相互对立与影响。与此同时,又从微观上点明了每一学派的思想宗旨和学术特点,叙述了每一学派内部每一家的生平经历、论学要旨以及师承关系,显示了每一派各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样一来,就使全书的内容既完整系统,又简明扼要。
(丙)破除门户之见,客观如实评述
《明儒学案》不仅重视正统派明儒,而且注意到各个层次上确有造诣的思想家,其中哪怕是"一偏之见"、"相反之论"也兼收并蓄,做到是"是非互见,得失两存"。
《明儒学案》记述各派各家的学术思想,完全以他们的著作言论和一些行事为转移,既不因袭他人的成见,也不任意发挥自己的主观臆测。
以上两点,是《明儒学案》迥异于依门傍户之作,这实际上是黄宗羲政治民主思想和实事求是精神在学术研究上的反映。
三、学案体史书的粗具规模
《明儒学案》成书后,黄宗羲又撰写《宋元学案》,未编成而赉志以殁,由其子黄百家和高足全祖望续写竣工。此后,继作或仿作不断问世,使学案体史书粗具规模,主要包括:
《两汉三国学案》十一卷,晚清唐晏撰,按儒家经典编排,每经之下区分派别,每派学者以师承关系或时代先后为序,既有传记,又有经说。
《宋元学案》一百卷,黄氏父子和全祖望合撰,共立九十一学案,记述宋元学者两千多人。
《明儒学案》六十二卷。
《清儒学案》二零八卷,近代徐世昌延揽门客吴廷燮等撰,立正案和诸儒学案两大类属,记述清代学者一千一百六十九人。以上三书合称四朝学案。
《汉学师承记》八卷、《宋学渊源记》二卷,清江藩撰,八卷之书记同一时期内与汉学家对立的理学家。
《国朝学案小识》十五卷,清唐鉴撰,记清代御用理学家。
选文:
1、串讲
2、重点词句:周海门 陶石篑 点以一二字
3、翻译
《明儒学案•凡例》译文
从过去到现在关于理学方面的专著,前有周汝登的《圣学宗传》,近有孙奇逢的《理学宗传》。二书罗列各家学说很完备,但陶望龄在给焦竑的书信中说:“周汝登自己认为身居山麓江畔,见闻狭窄孤陋,曾经希望广泛搜集书面资料和口头资料,增补所遗漏的部分,不敢就说这本书已经是定型的著作了。”况且各个理学家自己有自己的宗旨,而周汝登持守发挥禅宗学说,搅和金银铜铁铸成一器,这是周汝登本人的宗旨,不是各个理学家的宗旨啊。孙奇逢混杂收录,不做进一步的审察区分,书中评判注解所涉及的地方,不一定就抓住了各家学说的要领,而他的所见所闻也如同周汝登一样。研习者观看我这本书,然后会知道周汝登、孙奇逢两家的疏漏简略。
大抵某个人的学说具有宗旨,是这个人独树一帜的地方,也是研习者研习这些学说得以入门的地方。世界上的道理无穷无尽。如果不用一两个基本概念来限定,怎么能统括那些无穷的道理而使它掌握在我手中!所以宣讲个人学说却无宗旨,即使具有独到见解,也是一团没有头绪的乱丝呀。研习者不能抓住这些人学说的宗旨,即使阅读他的著作,也像张骞首次来到大夏,摸不清月氏对西汉的真实意图。我这部《明儒学案》,区分各家学说的宗旨,像拿灯照影一样。杜牧曾说过:弹丸在方盘中滚动,横着滚、斜着滚、转着滚、直着滚,滚到哪里停住了,不能全部猜得到,但肯定可以知道的是,弹丸不能滚到方盘外面去。宗旨大概也像这样罢了。
我曾说过,明朝的文章和业绩,都赶不上前代。唯独在理学方面,都是前代所无法比拟的。细枝末节,全都辨别得清清楚楚,的确能阐发出先儒所未曾阐发出的东西。二程、朱熹排斥佛教,虽然说法很多,总是停留在表面上,对佛教中越貌似有理而越淆乱经义的那些理论,终究还是指不出来。明儒却在最细微的地方,使佛教连逃遁的影子都没有了。陶望龄也指出过:“如果拿见解来说,当代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在很大范围内有超过先儒的。”这与我的说法不谋而合。
常常见到编辑先儒语录的人,只是汇聚摘抄好多条,却不知道什么叫作取舍的标准和用意。先儒们一身的思想宗旨不曾经透露出来,怎么能够看出他们的学术总值呢?我这部《明儒学案》,全从先儒的全集中抽取要点、探求宗旨,未曾袭用前人的旧有专著。
儒家学者做学问,和佛教禅宗五派一定要把本派分别上推到青源、南岳不同。孔夫子已经什么都学,周敦颐不靠传授就使理学肇兴,陆九渊没有师承也自成一家。然而在此过程中,从二程到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经过数百年之后,还一直奉守本派创始人和集大成者所确立的宗旨。这决不是像佛教禅宗那样附会源流才罢休。因而我这部《明儒学案》,依据传授系统,分成各个学派。那些异学突起的人,以及不像异学突起者那样显光的人,统统列入诸儒学案。
做学问的原则是:以各个人独立探讨确有所得为真学问。凡属依傍或因袭他人,照样子画葫芦的,不是随大流的书呆子,就是抄缮经书的行业。我这部《明儒学案》所编列的,既有志向极端化的独立见解,也有完全相反的观点。研习者对于他们的不同之处,正应当注意加以理会,所谓本原相同而分支各异呀!用水知水,哪里算得上是学问?
胡大时跟随朱熹求学,朱熹让他研读《孟子》。有一天朱熹问胡大时:《孟子》中“至于心就偏偏没有相同之处吗?”这句话是指何而言?胡大时用“所见”二字解答。朱熹认为不对,并且批评他读书粗心大意,不认真思考。胡大时下来后苦苦思考,因而得了病,朱熹这才告诉他。古人对于求学的人,不轻易传授点拨达到这种地步,大概是想让他自有所得呀。即便是佛教,也最忌讳道破真意了,一道破真意,人们就像拿光亮照黑影一样做游戏了。我这部《明儒学案》,不免内容庞杂凌乱,研习者读过后只是增加一些见识,不去研究原著,自有所得,那么我反而因为这部书而对天下后世犯下罪过了。
本书搜罗很广泛,但一个人所见所闻很有限,还有待于继续访求,即便是我曾经看到而又遗失的,如朱布衣的《语录》、韩苑洛、南大吉、穆孔晖、范环诸人的文集,都不曾收采进来,海内肩负学术文化的传播的重任的人,别舍不得指教我。这不是后学我一个人所能完成的事情啊!
思考题:
1、阅读一部有关明代思想史的著作,了解其基本发展脉络。
2、翻译本文第一、二两段。
3、《明儒学案凡例》与黄宗羲的“学有宗旨说”和“学贵自得论”
参考书:
1、侯外庐《宋明理学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2、王育济《理学•实学•朴学》,山东友谊出版社1993年版。
3、陈鼓应、辛冠洁、葛荣晋《明清实学简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4、萧 父、许苏民《明清启蒙学术流变》,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二六、《日知录》
重点:
《日知录》的写作特点和顾炎武的思想特征。
难点:
《日知录》的思想特征。
解题:
《日知录》,三十二卷,明末清初顾炎武撰,我国封建社会后期著名的读书笔记。
顾炎武从三十岁以后,开始写作读书笔记。有所收获就记下来,有不对的再修改,发现前人已有的就删去,积累三十多年,乃成一书。因为《论语》记子夏有“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等语,所以取名叫《日知录》。
顾炎武前曾因友人多求抄写,患不能给,遂于康熙九年(1670年)先刻《日知录》八卷(后附《谲觚十事》)行世,世称符山堂初刻本。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顾炎武去世,其弟子潘耒从其家求得《日知录》全部手稿,经再三校勘,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刻于闽中,是为遂初堂刻本。此本计三十二卷,文字多于八卷本约五倍。但由于潘耒惩于当时文字之祸,不得不对原稿中大量“违碍”之处进行删改,“所刊落者有全章,有全节,有数行,自余删句换字,不可遽数”(详见黄侃《日知录校记序》)。潘耒是顾炎武入室弟子,自己删总比让官府删要好得多,所以潘氏的功劳仍不可没。所幸当时还有手抄本暗自流传于世,给后人恢复原书本来面目提供了机会。
至乾隆六十年(1795年)又有据遂初堂重刊本,末附《日知录之余》二卷。另外还有乾隆时巾箱本、皇清经解本,这些在版本上都没有什么重要价值。
及至道光年间,青年学者黄汝成以遂初堂本为底本,参以阎若璩、沈彤、钱大昕、杨宁四家校本,成《日知录集释》三十二卷。复得《日知录》“原写本”,并参以陈訏(宋斋陈氏)、张惟赤(南曲张氏)、蘧园孙氏(名佚)、楷庵杨氏(名佚)等校语,成《日知录刊误》二卷。后又得陆筠(匏尊陆氏)校本,作《续刊误》二卷。这样,虽然黄汝成也不敢用“原写本”中的违碍文字补改潘氏遂初堂本,但毫无疑问,他的《集释》和《刊误》给世人提供了《日知录》的最精善之本。至于黄氏在《集释》中收录了道光以前九十余位学者对《日知录》的研究成果,更使他稳坐潘耒之后顾氏功臣的第二把交椅。《日知录集释》以道光十四年嘉定黄氏西溪草庐重刊本为最善。
黄侃的《日知录校记》一卷,使本书在《集释》之后在版本上得到了一个突破。潘耒惧于文字狱,不得不删改原文;黄汝成虽然得到了原写本,也无法据以恢复本来面目,这样,《日知录》的原作思想必然受到极大损害。黄侃在民国间从张继手里得到雍正间《日知录》抄本,据以对校《集释》,补正数百处,近万字,恢复了湮没二百余年的《日知录》本来面目,不能说不是一件大快事。
《日知录》今本共存笔记一○一九条,清末又发现残稿《日知录之余》四卷一一○条,近人黄侃又据清雍正间旧抄本辑补数条,总计有一千三百条以上。各条字数没有限制,写法也不一样。
今本内容,据潘耒的意见,可分为八类: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艺文。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作者则以为应当分为十五类。其实,《日知录》除少量涉及语言文学、天文数学等问题的条目而外,大量篇幅都在讨论历史问题,以及研究历史所需的文献学、沿革地理和方法论等基本功夫。书中所谈经义,重点也在于探讨古文献的实际历史内容,而较少空洞的道德说教。因此,如果说本书主要是一部史学著作,那将是恰当的。
明亡的惨痛,当时的士大夫多归罪于明朝王学末流的空疏与狂妄,顾炎武比黄宗羲更加激烈,在《日知录》中,他反复痛骂王阳明一派只会说空话,比魏晋清谈为祸更烈。书中说古道今,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的问题,显示出他确实想找到救治社会弊病的良方。
《宋世风俗》,选自《日知录》卷十三。原题下收笔记六条,这里节录的是二、四两条。顾炎武把两宋官场风气日趋腐败,归罪于王安石变法,无疑是找错了原因。但他指出大量投机钻营之徒,借拥护新政之名谋取私利,并博得宋神宗、王安石的信用,是这场改革失败的一大原因,则应该说有相当的道理。
选文:
1、串讲
2、重点词句:干进 驯至 纳节
3、翻译
思考题:
1、 选读《日知录》其它部分篇目。
2、 顾炎武对宋代风俗走向的分析是否全面客观
参考书:
1、王育济《理学•实学•朴学》,山东友谊出版社1993年版。
2、陈鼓应、辛冠洁、葛荣晋《明清实学简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3、萧 父 许苏民《明清启蒙学术流变》,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二七、《读通鉴论》
重点:
史论体史作的特征和王夫之的思想特征。
难点:
王夫之思想的现实根据。
解题:
《读通鉴论》,三十卷,明末清初王夫之撰,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史论名著。
我国封建时代的学者,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为了表达自己对现实政治的理解和建议,每每从事历史的研究和总结,尤喜用史论形式发挥自己的政治理论。王夫之生在明末清初,他给自己规定了治史的目的,就是着重明了历史的得失成败,以为认识和改造现实的借鉴。他同黄宗羲、顾炎武一样,推寻明亡清兴的秘密,以为祸始于明代王学末流的空言误国,但他也反对脱离实际的其它一切理论,要求治学就是要“知治知乱”,作“力行求治之资”。他就是抱着这样的目的,在康熙二十六年(一六八七)完成了《读通鉴论》和《宋论》的撰述。
本书评论秦史一卷,两汉史八卷,三国史一卷,两晋史四卷,南北朝史四卷,隋史一卷,唐史八卷,五代史三卷。每卷据《通鉴》所列帝王系统分为若干篇,每篇择这一时期数件史实加以评论,对史实的具体过程都略而不载。卷末附《叙论》四篇,集中陈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主导观点。
王夫之在哲学上服膺北宋的张载。张载论“气”在“理”先、“道”不离“器”的学说,尤使他心醉。《读通鉴论》中贯穿着“无其器则无其道”的观点,强调治道只存在于时变中间,没有离开历史变化而永久不变之道。他关于古与今、史与论等相互关系的见解,关于区别借鉴与附会的界限、如何探究客观历史实际等问题的思考,则无疑超过了包括黄宗羲、顾炎武在内的同时代的史学家。
出于经世致用的目的,王夫之选择评论批判的历史实例,都是针对明末清初各种社会政治问题而发,处处表现了他的特殊见解。值得注意的还有王夫之对历史进化的朴素见解。长期流亡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历,使王夫之产生一种认识,那就是《思问录》所说的,人类是禽兽变的,现代人是野蛮人变的。他用这种朴素进化论去观察文明史,就不但敢于承认历史在变,而且承认它朝着“日新”的方向在变。因而,他以为郡县制代替“封建制”是“势之所趋”,后世学者认定三代比秦、汉以后好、“封建”比郡县好的争辩为“无益之论”(卷一秦始皇)。
《读通鉴论》和王夫之的其它著作,在他生前都未能刊行。直到清道光初,才由他的六世孙承佺搜集整理;道光二十年(一八四○),他的七世孙世全开始在湘潭雕版付印,但不久版毁于太平天国革命。同治初,曾国荃在南京重刻成五十八种。现通行本《读通鉴论》是一九三○年上海太平洋书店据王氏守遗经书屋刊本、曾刻本、浏阳刘氏补刻本及长沙等坊间散刻本,并依王夫之手稿参订综合排印的《船山遗书》本。另商务印书馆、世界书局也都有据《船山遗书》本的排印本。
《唐用回纥以诛安史》,选自《读通鉴论》卷二三唐肃宗。标题是编者加的。作者假定读者都已熟知所论问题的具体历史过程而直接发表自己关于它的看法,这是古代史论的写作惯例。本篇通过对唐宋统治者借援少数民族武装几种不同情况的比较,指出唐肃宗借用回纥兵马以助平安史叛乱,属于不该借而又必须借的类型。所以出现这种“失策”,只能归罪唐玄宗父子的主观指导错误。
重点词句:胥仰鼻息 夷考其时 厉阶
思考题:1、选读《读通鉴论》、《宋论》,并写一篇心得。
2、比较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主要区别。
二八、《读史方舆纪要》
重点:《读史方舆纪要》的思想特点。
难点:顾祖禹的思想的时代背景。
解题:《读史方舆纪要》,一百三十卷,明末清初顾祖禹撰。清初的历史沿革地理名著。顾祖禹和前人研究地理沿革的最大不同处,就是他非常注意“切实用”。显然,作者属于明清之际主张“经世致用”那一派学者之林。正因如此,作者研究历史地理,主要是用军事史家的眼光看问题。本书首列历代州域形势,凡九卷,仿朱熹《通鉴纲目》的体例,自撰纲要,再为作注。次以明代两京(直隶、江南)十三布政司(省)的行政区划为单位,分别叙述,凡一百十四卷。都先冠以总序,次附地图,再次为正文。再次六卷总述山川、漕河和海道。最后一卷记载分野。本书意在从地理形势的角度,总结历代军事行动胜负得失的经验教训,所以本书有别于其他封建书生谈兵之作,不仅是历史沿革地理的名著,也是军事地理史的巨制。同时,作者态度严谨,对以往那些专著袭伪踵谬、名实乖错的地方,一一根据正史考订修正,并且重视实地调查访问。顾祖禹在书中把明亡归咎于当事者不明山川形势,过于强调地理环境的决定性影响;对于农民起义,抱着传统的敌视态度。同时所论仅至明嘉靖朝,以后则语焉不详,对当世则绝口不提;而全书的着眼点只在山川险要、战守形势,对各地区的经济、物产、人口、风俗等很少注意。
本书由于作者对清朝抱着明显的不合作态度,所以很受当时统治者的排斥。乾隆中修《四库全书》,馆中虽采进本书数种版本,但始终没有被列入《全书》之中。直到嘉庆十六年,本书才由四川敷文阁龙氏刻出全稿。敷文阁本由彭元瑞校定,较为精审。一九五五年中华书局曾据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排印本重印,尚可供参考。
《元代州域形势》,节选自《读史方舆纪要》卷八。《历代州域形势》类似全书总论。如果注意到元朝同清朝一样,也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又同明朝一样,也是被农民起义推翻的王朝,那么,对于作者在这篇关于元朝政治地理的总论中间,为什么一面详细记录元末农民起义的地理分布,一面却在遣词造句时表示对各路义军的贬斥,就不难理解了。 重点词句:韩林儿 毛贵 白不信
思考题:对照元末农民起义的分布图阅读本文。
《元代州域形势》的史料价值
二九、《文史通义》
重点:章学诚史学思想的特点。
难点:章学诚史学思想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地位。
解题:《文史通义》,《章氏遗书》本编为九卷,清章学诚撰。它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继《史通》以后的又一部史学理论专著。
章学诚生活在考据学和理学(宋学)仍被统治者尊为学术正宗的乾嘉时代。这两种学风都是非常脱离现实的。为了矫正这两种学风,他从乾隆三十七年(一七七二)开始撰写《文史通义》;历时二十四年,到嘉庆元年(一七九六)方才部分刊行。
《章氏遗书》本《文史通义》分内外篇两部分。《内篇》六卷,五十篇(缺其中《士习》一篇),有若干篇(如《易教》、《书教》等)又分上、中、下三篇或上、下二篇,少数篇又附录一、二篇。多数是论史学,兼及经学、文学的理论探讨。《外篇》三卷,七十篇,其中《史学例议》篇分上、下,《杂说》分上、中、下三篇。主要是书序、跋文及与师友子弟论文史书等杂著。议论广泛,作者关于史学的许多重要理论,都包括在内。因为全书内容包罗广泛,不专谈史,所以命名为《文史通义》。《文史通义》所阐述的史学理论的核心,是它开宗明义所提出的“六经皆史”说(《内篇》一《易教》上)。关于经、史关系问题,唐宋明清不少学者都曾讨论过,但将这类见解体系化,并试图进行全面论证的,则是章学诚。同时,他所说的“史”专指“史学”,而“史学”的特点在于具有“史意”,即《春秋》笔削之“义”,而“史意”的特点在于“切人事”,因此必有“经世”之用,“史学所已经世,固非空言著述也。”(《内篇》五《浙东学术》)。
相关话题/历史
周晓虹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笔记
《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 周晓虹 上海人民出版社 导论:西方社会学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构架 人性与社会秩序,尤其是这两者因现代性的出现而发生的剧烈变化,是社会学的研究主题。社会学的宏观与微观传统研究重心放在人性还是社会秩序。 人们划分社会学理论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ldqu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2019年考研《历史学》真题
历史学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2-31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考研题库【历年真题+指定教材课后习题+章节题库】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9种电子书、1种题库。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考研真题[电子书]中国人民大学633历史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免费下载]2.指定教材配套题库[电子书]李侃《中国近代史》(第4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2-22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历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1994年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通史考研真题1995年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通史考研真题1996年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通史考研真题1997年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通史考研真题1998年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通史考研真题1999年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通史考研真题2000年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2-222019考研历史学提分技巧 史料分析题与论述题
在考研复习的最后阶段,同学们除了要对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和巩固之外,了解一些答题的技巧和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历史学考试中,史料分析题和论述题所占的分值比例最大,因此,在最后的复习中,考生应该进一步了解这两种题型的考查特点和答题技巧,在此给大家提出如下建议: 一、史料分析题 1、阅读方法 ...历史学考研招生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2-052019考研历史学冲刺提分答题技巧 单项选择题
1。审题 尤其要注意答题项(答案所指的内容和项目)及条件限定语(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的审查。下面我们以真题为例进行说明: 十六国时期建立政权最多的民族是(D)A。氐 B。匈奴 C。羌 D。鲜卑。 此题对答题项的审查比较重要,要注意是最多,而不是最少。如错认为最少,就可能将C ...历史学考研招生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2-052019年历史学基础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题 二、简答题 三、材料分析题 四、论述题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第一编 中国古代史 第二编 中国近现代史 第三编 世界古代史 第四编 世界近现代史第三部分 模拟试题及详解 历史学基础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历史学基础考研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内容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历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2003年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世界通史考研真题2004年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世界通史考研真题2005年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世界通史考研真题2006年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世界通史考研真题2013年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世界通史考研真题(回忆版)2013年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世界通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答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2019考研最后一个月历史学遭遇复习瓶颈怎么办
考研已到最后一个月的冲刺阶段,可以说是最紧张的时刻了,如何能够把握好这个月,进行最后的冲刺复习,非常关键。有很多同学的专业课复习在这一时期进入了一个瓶颈,且总感觉时间不够用,不知道该如何进行真正的冲刺复习,在此给大家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调整好心态、放松心情 越是到考研最后阶段,心态的问题愈显重 ...历史学考研招生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282019年复旦大学742历史地理基础考研大纲
742历史地理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范围一、内容说明考试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历史地理专业知识第二部分:历史学基础(中国历史)第三部分:地理学基础(自然地理)其中,第一部分为所有考生必考,第二、第三部分,考生根据自己的本科专业背景选考两者之一。二、内容范围第一部分:历史地理学专业知识【必考】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2019年重庆交通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考研考试大纲
重庆交通大学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建筑历史与理论》考试大纲考试总体要求:(一)建筑历史与理论硕士学位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备进行建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所要求的专业水平.(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本考试是一种测试应试者综合专业能力的评估性考试。考试范围包括考生应具备的中外建筑历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2019年东华大学630新闻传播理论与历史考研初试大纲
2019年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科目编号:630 科目名称:新闻传播理论与历史一、考试总体要求主要考察考生对新闻传播学科基本概念、原理和历史的掌握程度和基本素养。要求考生系统运用新闻学理论、传播学理论及中国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前沿进行案例分析并发现与解决问题。考试内容包括新闻学基础理论、传播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2019历史学考研大纲解析:未变
2019年考研历史学新大纲已经发布,老师在拿到2019考研大纲时,与2018考研大纲仔细比对了一番,比对发现:2019考研历史学大纲没有任何变化。试卷的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近现代史,分值分别为30%、20%、20%、30%。题型为选择题、名词解释、史料分析题、论述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2019年历史学考研大纲原文
2019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历史学基础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历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所掌握的历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历史学学科优秀本科生所能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山东大学2019年660历史综合考研大纲
660-历史综合大纲历史综合考试的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所掌握的历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利于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考查目标包括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掌握基本理论,能科学地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了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