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笔记(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9
第七章 记忆
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
记忆过程的三个环节:
(1):识记:是指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
(2):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
(3):再认或回忆:是指在不同的条件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
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把它在有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称为回忆,过去所经历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把他们加以确认的过程,称之为再认。
从信息加工上的观点来看,记忆是人及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识记),贮存(保持)和抽取(再认和回忆)的过程。
二、记忆的种类
1、形象记忆:是指个人以感知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特点:鲜明、生动、直观。
2、情景记忆:是指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3、语义记忆:是指个人对各种有组织的内容的记忆。
语义记忆是以语词所概括的对事物的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
4、情绪记忆:是指个人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情绪记忆的性质和强度的变化,是由过去引起情绪,情感体验的事物与主体当前的需要的关系所决定的。
5、运动记忆:是指个人以过去经历身体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三、记忆的生理机制
1、记忆机能定位学说
该理论认为:在大脑皮层存在着视觉记忆的视觉中枢,听觉记忆的听觉中枢,语言记忆的评语中枢和运动记忆的运动中枢。
潘菲尔德认为记忆与大脑皮层的额叶和颞叶密切相关;科恩发现给患者脑的不同部位以电击会产生各种影响记忆的情况。他推断,言语记忆可能储存在大脑左半球,形象记忆的信息可能储存在大脑右半球。
2、记忆的整体机能学说
该理论认为:记忆是一种整合的心理现象,在大脑中并不存在单纯的记忆中枢。美国心理学家拉希莱通过实验发现,动物记忆学习的成绩与破坏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有关系不大,而与大脑皮层被操作部位的大小有关,在于面积越大,对记忆学习的影响越大,记忆丧失越严重。因此,他认为:记忆的保持并不依赖于大脑皮层的精细结构部位,而是与广泛神经细胞活动有关,是整个大脑皮的机能。
3、记忆分子学说
该理论认为:记忆经验是由神经元内的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神经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是借助(RNA)传递遗传信息的机制。通过学习,能改变与之有关的神经内部(RNA)的细微结构变化。
把抑制RNA产生的化学物质注入到动物脑内,会使动物的记忆学习能力明显减退或完全消失。如把能促进RNA产生的化学物质注入动物脑内,则提高动物的学习能力,这说明RNA的变化是个体学习和记忆的生物基础。
第二节 记忆过程
一、识记
识记是指一个人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
1、识记的种类
(1):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
第一:无意识记是指没有明确的识记目的,不需要任何有助于识记的方法,也不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识记。
第二:有意识记:是指具有明确的识记目的,运用一定的有助于识记的方法,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识记。
有意识记比无意识记显得更重要。有意识记的任务对识记的效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由于活动任务明确,识记活动都集中于这个任务上,就能够引起人的更为复杂的智力活动和调动其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2)、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
第一:意义识记:指通过理解材料的意义,把握材料内容的识记。
意义识记是建立在一定智力水平上的记忆,其基本条件是要求识记者对识记材料的理解和进行思维加工。
一个人意义识记的全面性,精确性,牢固性及迅速有效性,主要是依赖主体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的程度。
意义识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识记材料本身是否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联系;二是识记者本人所具有的知识经验及思维活动的水平。
只有当学习材料被纳入到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系统之中,学习材料才容易被记住。
第二:机械识记:是指只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和表面形式,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
机械识记的特点是基本上不去理解材料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是按照材料的时空顺序进行逐字逐句的识记,所说的死记硬背就是指机械识记。
从学习的效果来看,机械识记不如意义识记,但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
2、影响识记的因素
(1):识记的目的:目的不同,学习者在识记材料时的组织会有所不同,这亲会影响识记的效果。
(2):学习态度:
(3):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识记的效果受识记材料的性质,数量和难易程度的影响。一般说来,成人对文字材料识记较好,儿童对直观的材料常优于文字材料。
如果识记材料是较容易的一般是开始时较快,后来逐渐放慢(疲劳效应),成一减曲线;如果识记较难懂的材料,常在开始时较慢,后来逐渐回忆,成一加速曲线。
(4):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
为了理解识记的材料,应该先对材料进行分析,把它的基本观点,论点,论据以及逻辑结构标示出来,然后以自己的语言把它们概括而准确地表述出来,对材料的识记就比较容易了。
(5):识记方法
识记方法一般分为:整体识记法;部分识记法和综合识记法。
第一:整体识记法:是将识记材料整篇阅读直到成诵为止;
第二:部分识记法:是将识记材料一段一段总计到分段成诵时再合并成整篇成诵;
第三:综合识记法:是将整体和局部材料相结合,即先进行整体识记再进行部分识记,最后再进行整体识记直到成诵。
(6):主体的情绪状态
主体的情绪好坏,心情愉快与否影响对材料的识记。一般情况下,主体情绪状态好,心情愉快时识记效果好,且不易遗忘。这是因为识记的内容与积极的情绪相联系,二者之间形成了暂时神经联系,因此容易被激发。
二、保持
保持是人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贮存和巩固的过程。
1、保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的过去的经验及对未来的期望都会对保持过程不断发生影响。
(1):保持的内容在质的方面发生变化的特征一般表现为:
记忆内容中不甚重要的细节部分趋于消失,而主要内容及显著的特征能较好地保持,从而使记忆内容简略,概括和合理。另一方面,记忆内容中的某些特点和线索有选择地被保留下来,同时增添某些特征,使记忆内容成为较易理解的事物。
记忆的内容的质的变化,常常受到个人的知识经验,心向,动机等因素的影响。
如英国心理学家巴特莱特的图画变绘方法测验记忆质变实验;卡密克尔的图形-名称实验等表明人的心理定势对记忆的保持有重要的影响。
(2):保持的内容在量的方面的变化会显示出记忆恢复现象
记忆恢复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主全学习后过几天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要高的记忆现象。
记忆恢复现象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巴拉德在1913年发现的。
研究表明:记忆恢复现象,儿童比成人更为普遍,学习较难的材料比学习较容易的材料表现得更为明显;学习程度较低时比学习纯熟时更容易出现。记忆恢复的内容大部分处于学习材料的中间部分,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抑制积累的作用,影响即刻回忆的成绩,经过充分休息后,抑制得到解除,因此回忆成绩有所上升。但是抑制积累作用不会持续数天那么长的时间。
见图:巴拉德的记忆恢复曲线
2、保持量的测量
(1):再认法:在测量时,把数量相等的识记内容和没有识记的材料混合在一起,以随机的方式向被试呈现,要求被试把识记过的材料和没有识记的的材料区分开来。保持量的经验公式为:
保持量=(认对数-认错数)/呈现材料的总数*100%
(2):回忆法:在测量中,被试原来学习过的材料不呈现在其面前,要求他们复述或默写下来。
回忆法的保持量计算公式为:
保持量=正确回忆的项目数/原来识记的项目数*100%
(3)再学法:又称为节省法。在测量中,当被试不能把已熟记的材料完全无误地回忆出来时,要求被试把原来学习材料重学或再记,直到达到原来的标准。然后根据初学和再学的次数和时间来计算被试的保持量,即用再现或和重学比初学所节省的时间或次数来计算保持量:
再学法的计算公式为:
保持量=(初学次数或时间-再学次数或时间)/初学次数或时间*100%
(4):重构法:又称为重建法。在测量中,要求被试再现学习刺激次序,实施方法是,先在被试呈现按一定顺序排列的若干刺激,呈现后把这些刺激打乱,置于被试前要求被试按原来的刺激顺序重建。重构的成绩主要是以排对的顺序数来记分。
3、保持的动态变化
记忆内容和数量上最明显的动态变化现象是遗忘。
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信息提取失败或提取错误)
遗忘可分为暂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两种。
暂时性遗忘:是指已转入记忆中的内容一进不能提取,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恢复。
永久性遗忘:是指遗忘的材料不经重新学习不能再行恢复的现象。
(1)、艾宾浩斯的遗忘(保持)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H,艾宾浩斯以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以自己为被试进行了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了下列遗忘曲线:
b=100K/(logt)c+k 或 b/v=k/(logt)c
b 为保存量,t 为时距(分钟),V=100-b=遗忘量;c和k 为常数(近似估计值k=1.84,c=1.25)
公式表明:保存量或遗忘量的比值与时距的对数成正比。
艾宾浩斯的保持曲线表明:学习后的不同时间时,保存量是不同的,即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在识记后的短时间里,遗忘较多,较快;以后保持量渐趋稳定地下降,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表明了遗忘变量与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遗忘是时间的函数。揭示了人类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戴维斯和莫尔也认为:保存量的多少要视材料的性质,即保持曲线的形状是以学习材料的性质为转移的,有意义的材料和无意义的学习材料的保持曲线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2)、影响保持的因素
第一:时间对保持的影响;
第二:识记材料的性质对保持的影响;
第三:识记材料的意义对保持的影响;
人们对有意义的材料,重要的,符合人们的需要能引起人们的兴趣的材料遗忘最慢,保持最好。
第四:识记材料的数量对保持的影响;
一般来说,识记越多,遗忘也越多。
第五:学习程度对保持的影响;
学习程度: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正确反应所能达到的程度;一般来说,学习程度越高,遗忘就越少,但过度学习达150%时保持的效果最佳。
过度学习:是指学习后的巩固水平超过其刚能背诵的程度。
我国心理学实验表明:33%的学习程度,遗忘为57.3%;100%的学习程度,遗忘为35.2%,150%的学习程度,遗忘为18.1%;超过150%的学习程度,保持的效果并不能继续上升。
第六: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对保持的影响
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不一样,遗忘的情况也不一样。一般是材料中的首尾内容容易记住,不易遗忘,而中间部分材料则很容易遗忘。
(3)、遗忘的原因
第一:记忆痕迹衰退说
该学说主要强调生理活动对记忆痕迹的影响,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来看,记忆痕迹是人在感知思维,情绪和动作等活动时大脑皮层上有关部位所形成的暂神经联系,联系形成后会在神经组织中留下一定的痕迹,痕迹的保持就是记忆。在有关刺激的作用下,会激活痕迹,使暂时神经联系恢复,保持在人脑中的过去经验便以回忆或再认的方式再现出来。有些没有受到强化的痕迹便随着时间的消逝而逐渐造成遗忘。
第二:干扰抑制说
干扰抑制说认为蹴是由于在产回忆之间受到其它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这些干扰,记忆就能恢复。
干扰抑制说的最初研究是睡眠对记忆的影响。詹金斯和达伦巴希的实验表明:睡眠的被试比学习后继续活动的回忆成绩要好,说明蹴不是由于时间的流逝而自然衰退的,而是在清醒状态下,大脑活动的继续活动,即日常活动干扰了对原先学习材料的回忆。
干扰抑制说的最明显的证据是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是指先前的学习与记忆对后继的学习与记忆的干扰作用。
实验证明:前摄抑制作用的程度随先前学习材料的数量增加而增加,也随保持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倒摄抑制:是指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的学习与记忆的干扰作用。
第三:动机性遗忘说
该学说又称为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某种动机的压抑作用所致。弗洛伊德认为人们常常压抑早年生活中痛苦的记忆以免因为这种记忆可能会引起的焦虑或不安。实验表明:人们对不愉快的事件的回忆明显少于对愉快事件的回忆。如果能消除人的压抑回忆的原因,消除记忆材料(或事件)与消极情绪之间联系,遗忘现象就能被克服。
(4)、复习
根据遗忘发展的规律,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及时复习:复习具有强化联系的作用,使即将消失的微弱的痕迹重新强化而综合症晚清晰并在得到巩固。复习还能促进理解,使学习内容条理化,系统化。通过及时的复习将它们纳入到个人的认知结构中而长久保存。
第二: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一般说来,识有意义的材料时,最初识记时间应该相对集中,以后间隔可逐渐延长;机械识记的材料和技能学习,分散练习优越性较明显。对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应该集中学习,相反在学习材料较难,缺乏兴趣及容易疲劳的情况下,则以分散为宜。
第三: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
在识记材料没有完全被记住之前就要积极试图回忆,当回忆不起来时再阅读,这样容易记忆,保持的时间长,错误也少。
第四:复习多样化
复习方法的多样化,使人感到新颖,容易引起学习的积极性,单调的复习容易使人产生消极的情绪和疲劳。
第五:活动有助于记忆
把识记对象成为人的活动对对象或活动的结果时,可以激发人的活动的积极性,记忆效果会明显提高。
三、再认
再认是记忆的第三个环节之一,是指经验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感到熟悉并能识别确认的过程。
1、人的再认过程可以视为知觉分析和记忆检索的连续加工的统一体。人在识别某一对象时,一方面要对它进行知觉分析,同时还要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即检索或撮记忆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知觉到的事物的各种特征单元进行对照比较,经过多层次的连续检验,最后才完成再认,这种通过逐层检验达到对事物再认的程序,称为“初级知觉和记忆程序”简称EPAM程序。
可见,在再认过程中包含着知觉,回忆,比较,验证等系列的认知活动。
2、再认的速度和准确性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条件:
(1):一是对事物识记的巩固程度保持巩固,再认就容易;
(2):二是当前事物与以前经验过的事物的相似程度。
3、错误的再认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种是不能再认,即对以前经验过的事物完全不能认出;一种是错误的再认。由于识记不巩固,不精确,原有的联系消失或受到干扰,把没有知觉过的事物错认为经验过的事物,造成了“张冠李戴”。
4、再认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根据有无目的任务和是否有意志努力,把再认分为无意再认和有意再认。
无意再认: 又称为不随意再认,是指当再认的事物明确清晰完整或与经验中保持的内容一致,几乎是无意识的自动的在极短的时间内的再认。
有意再认:又称为随意再认,是指当再认的事物不够明确,清晰,完整或与经验中保持的内容不一致时,需要意志努力或追记来进行识别或确认。
(2):根据再认内容的范围和程度,把再认分为完全再认和不完全再认,
完全再认:是指对重新出现在面前的的的全面确认,包括开春内容及其之间的内在关系。
不完全再认:是指不能达到完全再认的程度和范围。
四、回忆
回忆是指过去经验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在头脑中重新出现并加以确认的过程。
1、回忆可分为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
有意回忆:是指有预定目的,有意识地搜索和复现过去形成的映象,有时需要作出一定的意志努力的回忆。
无意回忆:是指没有明确的回忆意图和目的, 映象是按照联想原则自然而然地被提取或复现。
直接回忆:是指由面前的事物直接唤起了脑中已有的经验。
间接回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联想才能唤起已有的经验,这种回忆需要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实现。2、回忆是人脑中暂时神经联系的恢复,一种经常是和多种有关的经验联系着的,不同的联系可以互相促进,回忆起需要的经验 ,也会相互干扰,使需要回忆的内容不能很快地重现。
当多种联系相互干扰时,回忆的时间就会延长。这是因为:当大脑皮层上的相关线索区域发生兴奋,其周边邻近区域就会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抑制作用可能一时回忆不起所需要的经验,此时若暂停回忆,使大脑皮层相应区域的兴奋性降低,由于正诱导的作用,使周围邻近区域的兴奋性提高,所需要的经验就可能较容易地在大脑中重现。
3、回忆常常是以联想的形式出现
(1):联想:是指在空间和时间上同时出现或相继出现,在外部特征和意义上相似或相反的事物,反映在人脑中建立联系并留下痕迹,以后当某事物出现,就会在头脑中引起与之联系的另一事物。
(2):联想可分为简单联想和复杂联想
简单联想:指的是接近,对比和类似是有脑对事物外部关系的联想;
复杂联想:对原因与结果,部分与整体,类与种,让与次等事物内部关系的联想属于复杂联想。
第一:接近联想:是指由一种经验想到在时间和空间上与之相近的另一种经验;
第二:对比联想:是指由一种经验想到与之相反性质的另一种经验;
第三:类似联想:是指由一种经验想到与之相似性质或特点的另一种经验;
第四:因果联想:是指由一种经验想到与之有内在关系的结果的另一种经验。
第三节 记忆系统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操作或加工即进行编码、贮存,以后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提取的过程。
对输入的信息的编码相当于识记,对操作或加工过的信息的贮存相当于保持;已贮存的信息进行提取使之恢复相应于回忆或再认。对已贮存的信息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提取或提取错误即为遗忘。
如下图所示: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
一般把记忆系统分为三种:感觉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长时记忆系统
上图表示:外界刺激信息通过感觉器官,对刺激信息的物理特征进行登记,即感觉记忆系统(也称为瞬时记忆系统),信息在此保持时间一般不超过2秒钟。其中一部分信息由于没有受到注意,便很快衰减丧失;另一部分信息受到注意或模式识别,被编码或转换进入短时记忆系统,如果信息特别强烈,也可直接进入记忆系统保持起来,进入短时记忆系统的那部分信息如果得到复述(及时强化),便进入长时记忆系统永久保存。
如果没有得到复述(强化作用),就会逐渐衰减以至丧失。短时记忆系统主要是对信息进行加工操作,其信息主要来自感觉记忆(也称为瞬时记忆)。也可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记忆中贮存的信息只有进入短时记忆才能被有意识地加工。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一部分由于受到干扰,消退等作用而丧失,另一部分则被永久地保存,在需要时被提取出来而进行加工。
一、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是指感觉性刺激作用后仍在脑中继续短暂地保持其映象的记忆,是人类记忆信息加工的第一个阶段。
1、感觉记忆的特点
第一:进入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完全依据它所具有的物理特征,编码,并以感知的顺序被登记,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尼赛尔把它称之为映象记忆。
第二:进入感觉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暂
图画记忆保持的时间约1秒左右,声像记忆虽超过1秒,但不会超过4秒,它为感觉记忆保持高度效能提供了基本条件。
第三:感觉记记忆的容量由感受器的解剖生理特点所决定,几乎进行感觉记忆的信息都能被登记。
2、感觉记忆中的信息贮存
(1):视觉登记
视觉登记又称为图像记忆或图像贮存,是指当作用于眼睛的图像刺激消失后,视像在视觉通道皮登记并保留瞬间的记忆。
在记忆中,有一个独立的感觉记忆系统存在的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波林于1960年进行的图像记忆研究证实的。
斯波林创造了“部分报告法”技术。他用速示器以50毫秒时间呈现一张上面有随机排列的几个辅音字母的卡片,字母分上,中,下三行,每行4个字母,在视觉刺激刚刚终止后,马上向被试发出随机排列的高,中,低音调中的一种,要求被试在听到高音信号时,就立即报告最上面的一行字母,听到中音后就报告中间一行字母,听到低音后就报告最低一行字母。
结果表明:如果发出的音调信号恰好在字母移去以后,被试能够正确地报告出任何一个指定行列字母 中的平均数是76%。斯波林认为:过去认为知觉,注意或记忆的范围是4-5个项目并没有反映出最初信息贮存的容量,而只是在映象消失之前能够提取出来的,转入到下一记忆中系统的项目数。
被试保持在头脑中的字母总数就是12*76%=9.12个字母。
(2):听觉登记
听觉登记又称为声像记忆,是指听觉主对刺激信息的瞬间保持。
1972年,达尔文,特维和克劳德进行了更接近斯波林的实验。实验中通过双声道的立体声耳机向被试呈现一信息群,由三个混合的随机数字和字母组成,每组三个项目,被试听到的是三个项目组成的三列声音。如给左耳输入的是“B”和“8”,同时给右耳输入的是“F”和“8”。被试主观体验是从左耳听到B,右耳听到F,而数字8似乎来自头部正中(其实来自又耳),这样就出现了“三耳人”。在应用部分报告法实验时,被试面前的屏幕上的左、中、右出现光条,当见到光条报告左耳项目,看到右光条报告右声道项目,见到中光条报告全声道项目。结果表明部分报告法所回忆的项目优于全部报告法。
二、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指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的加工编码的记忆。短时记忆又称为操作记忆或工作记忆。
1、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之后的高一级的加工水平阶段。
适时记忆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第一: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的保持时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一般只有5-20秒,最长不超过1分钟。
复述是指为了把一定限量的信息保持在记忆中的一种内部语言,信息是按被算术时相关联的形态贮存起来的。
第二: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
短时记忆的容量又称为记忆广度,指信息暂出现后被试所能呈现的最大量。研究表明,人类记忆广度为7+-2,亦即5-9个项目,其平均数为7,它不分种族文化,是一般成人的短时记忆的平均值。
美国心理学家米勒认为:如果人在主观上对材料加以组织,再编码,那么记忆中的信息容量可以扩大。因此,他提出了“组块”的概念。
组块:是指将若干单位联合成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信息加工的记忆单元。因此,组块又称为意义单元。
记忆的广度(容量)受主体原有知识经验的影响,它是以主体主观的意义单元数量计算,而不是材料学习材料本身的客观特征计算。人们可以运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知识和经验),把小意义的单元组合成大意义单元,从而扩大和增加记忆广度。这种依靠主体经验(知识)把分离的小意义单元组合成大意义单元的心理活动的加工处理过程称为意义单元组群。
第三: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的时间既短又易受到干扰。当有新信息插入,即阻止了复述,原有信息就全很快消失,而且不能再恢复。
对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复述是使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2、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编码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采用言语听觉形式编码,少数的是视觉的或语义编码。
编码:是指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适合于记忆贮存。短时记忆中信息提取的两种主要途径:一是顺序系列检索,即信息相继地从记忆系统中提取出来检索。一是平行同步检索,即信息被同时地从记忆系统中提取出来检索。
三、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在人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以称为永久记忆。
1、长时记忆的特点
第一:长时记忆的容量无限,它可以贮存一个人对世界认识的知识,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库。
第二: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长久,它可以按时、日、月、年及至终身计算,在理论上认为是永久存在的。
相关话题/普通心理学
三人行最新彭聃玲普通心理学习题详解
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2020年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818普通心理学[专业硕士]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11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电子书]2020年心理学(基本理论)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免费下载]说明:本考试科目近年真题不能提供。2.指定教材视频讲解[电子书]彭聃龄《普通心理学》【教材精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2017考研普通心理学:其他感觉
其他感觉 ESP=Extra-sensory perception1.皮肤感觉触压觉:非均匀分布的压力在皮肤上引起的感觉,分为触觉和压觉两种。人能分辨皮肤上两个点的最小距离较两点辨别阈限。触觉:外界刺激接触皮肤表面,使皮肤轻微变形压觉:明显变形(什么狗屁定义)温度觉: ...心理学考研招生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32017考研普通心理学:听觉
1.听觉刺激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它由物体振动产生。声波的物理性质包括频率、振幅和波形,而这三种特性反应到听觉上就是音调、音响和音色。人耳能接受的振动频率为16Hz-20000Hz,而1000Hz-4000Hz是人耳最敏感的区域。2.听觉的生理机制耳的构造和功能:人耳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 ...心理学考研招生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32017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觉概述
1.知觉的含义知觉:感官得到的外部世界的信息经过头脑加工,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知觉过程包含:觉察、分辨和确认,它以感觉作为基础,但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加和。2.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自下而上的加工(数据驱动):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行加工自上而下的加工(概念驱动) ...心理学考研招生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32017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性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这种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的过程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当注意指向某种事物的时候,这种事物便能成为知觉的对象,而其他事物便成为知觉的背景。人们的知觉是由对象及其背景的 ...心理学考研招生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32017考研普通心理学:空间知觉
1.形状知觉形状知觉是视觉、触觉、动觉协同活动的结果。主观轮廓表明,当视野中出现了不完整因素时,视觉系统倾向于把它们完整起来,变成比较简单、稳定、正规化的图形。主观轮廓:当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图形组织塬则:邻近性、相似性、对称性、良好连续、共同命运、封闭 ...心理学考研招生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32017考研普通心理学: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我们知觉到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额叶在时间知觉中起重要作用)有四种具体形式:对时间的分辨、对时间的确认、对时间的预测、对持续时间的估量。时间知觉的依据:根据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根据有机体的各种节律性活动;借助计时工具。影响知觉的因素:感觉通道性质听觉>触觉>视觉数 ...心理学考研招生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3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笔记完美加强版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笔记完美加强版 第一编绪论 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想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4中山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普通心理学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西南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普通心理学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考研真题-普通心理学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Johannes Müller倡导学说,以此学说解释由不同感官产生不同感觉之现象,为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以中央沟为界,躯体运动区位于,躯体感觉区位于。 3.人类可见光谱的范围为,其计算单位我们现在通常翻译为。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考研真题-普通心理学
招生专业:普通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考试科目:普通心理学 一、解释下列术语(3’×10,共30分) 1.感应性 2.不应期 3.诱因 4.感觉的适应性 5.定势 6.知觉的恒常性 7.近因效应 8.发散性思维 9.功能固着 10.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 二、简要说明下列问题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