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1
8
思路: 先要说明社会变迁是什么,然后说明社会变迁包含哪些内容或方面。 35、文化传播是怎样引发社会变迁的? 思路:先要回答任何社会都有其自身的文化,然后说明在社会变迁中,内外文化,新旧文化必然会相互碰撞,这就是文化传播。 36、结合实际阐述如何理解社会现代化的概念? 思路: 一是要结合实际,二是要阐述对社会现代化的几种不同理解,以便于更好地理解认识这个概念。 37、结合实际论述我国社会现代化的特征和问题。 思路:先要说明社会现代化的特征是什么,有哪些,然后,针对这些特征阐述其问题。 38、结合实际谈谈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所面临的问题。 思路: 这又是一道结合实际的题,首先要说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必然具有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特性。然后再结合我国实际说说具体 所面临的问题。 39、社会工作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思路:主要把社会工作的三个基本特点说清楚就可以。 40、社会工作的对象是哪些人? 思路:要说明社会工作的对象是谁,他们这些人的特点是什么,就可以。 41、社会保障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思路:先要解释社会保障的概念,然后再说明它在各国中的不同解释。 42、谈谈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哪些? 思路: 要把社会工作的内容尽可能地说全面,并把每项工作说清楚就可以。 43、结合实际谈谈怎样开展好社会工作? 思路:回答怎样开展好社会工作,实际上就是要回答出社会工作的方法和程序。 44、结合实际谈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与意义。 思路:要结合实际,只有结合实际才能谈出它的作用与意义。要想说明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与意义,就要从社会保障制度的性质来谈, 谈出为什么会有社会保障制度,它有什么作用,这些就是它的意义所在。 45、简述社会问题的破坏性和集群性。 思路:解题的基本思路:这道题问的是社会问题中的破坏性和集群性这两个基本特征,你只要把我们课堂上讲的社会问题的破坏性和集 群性的基本特征、影响是什么,主要的表现如何,说清楚就可以了。 46、研究社会问题的主要理论有哪些? 思路:这道题问的十分明确,就是问你研究社会问题的主要理论,因此,你只要把研究社会问题的四种理论是什么,它们是怎么说的, 讲清楚就可以了。 47、怎样看待社会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思路: 问你怎样看待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社会问题。回答这个问题时,一是要回答问社会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什么。二是要谈出你 怎样看待它们。因此,你要结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把社会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讲清楚。实际上也就是谈谈社会问题的普遍性和特 殊性之间的相互关联。 48、结合实际谈谈我国的人口问题是如何影响社会运行和发展的? 思路:这道题是一道结合实际的题,这要求你在学习时,意中国的人口大致情况,以便于可以结合实际加以论述,你首先要知道我国现 在的人口问题是什么?它的基本情况。然后,再根据我国现代的人口问题和情况,结合社会学的社会运行和发展理论展开人口问题与社 会运行和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论述。也可能你对人口最新的统计数字并不十分清楚,但是,你要知道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例如:我国人 口数量多,质量比较差,文盲半文盲比例比较多,老龄化等。 49、结合实际谈谈我国的环境问题,你认为怎样才能根治环境问题? 思路: 这道也是一道结合实际的问题,首先你要知道我国的环境 问题是什么,有什么影响?然后,再结合这些问题论述怎样根治它们。 50、结合实际谈谈社会问题对社会运行与发展的影响。 思路:这道题也是一道结合实际的题,社会学之所以被人们认识,并广泛地学习利用,就是因为它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回答这道 题,注意一是要结合实际,你需要举出一个社会问题实例,然后结合这个实例来谈;二是要用社会学的运行理论去谈这些问题对它的影 响。 51、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请解释说明。 答:社会化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促进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完美的自我观念。个性是个体的基本精神面貌,自我是个性的核 心内容,它们是社会化的产物,对个体的社会活动起着决定作用。经过社会化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个性和自我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符合社 会价值标准,只有符合社会价值标准,个体才能顺利进入社会,其行为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同。因而,遵循社会价值规范,培养完美的自 我观念是社会化的重要内容;第二,内化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未经社会化的生物意义上的个体,通过社会化掌握社会群体的生活 方式,将社会价值体系和社会规范内化,形成符合社会文化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方式,成为承接社会文化和延续社会文化的一个载体; 第三,掌握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社会化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角色,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特定的责任、权利和 义务。 个体要承担和胜任某一社会角色, 就必须学习一定的基本生活技能和某些专业技能, 并在学习和掌握的过程中培养对角色的理解。 52、社会角色的扮演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才能扮演社会角色? 答:角色扮演包括三个阶段:对角色的期望,即角色扮演者了解社会或他人对角色的要求和期望;对角色的领悟,即角色扮演者自己对 角色的理解;对角色的实践,即角色扮演者扮演角色。要实现对角色的扮演,角色扮演者必需首先具备布景和道具,布景和道具不仅是 角色扮演必需的物质条件,而且是角色的标志,证明了角色的有效性。很好地设计布景和道具是成功扮演角色是重要条件;其次角色扮 演者需要适当的衣着、仪表与言谈举止,衣着和仪表是人们识别和承认角色的外在标志,言谈举止是角色内在品质的体现,是人们识别 角色的主要依据。因而,适当的衣着、仪表和言谈举止是成功扮演角色的重要内容。最后需要台前台后的区别表演与社会角色表现上的 配合。台前表演是表演者正式展示给观众的内容,是有序的、得体的,而台后表演则是台前表演的准备,是不愿让观众看见的内容,所 以在角色扮演中,一般应防止观众到台后来。另外,一个社会角色的成功扮演还需其他社会角色的积极配合。 53 什么是群体凝聚力?如何分析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各种因素? 答:群体凝聚力也称群体内聚力,将指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群体凝聚力的形成有三个层次:人 际吸引、成员对群体规范的遵从、成员认同群体目标并将群体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可见,群体凝聚力的形成和凝聚力的强弱的 最主要影响因素,是成员对群体的认知程度、认同程度和群体自身所具有的吸引力。就成员个人而言,群体对其凝聚力的大小可从以下 三方面分析:其一,群体自身对成员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成员是否感受到这种吸引力;其二,成员与群体间的利益关系是否遵循了互惠性 原则,保持一致;其三,群体的关系结构是否具备一致性和互补性,即成员能否在群体中寻找到与自身志向、爱好、观念、信仰等相一 9
致的伙伴,或别的成员能否与该成员在性格、气质和能力等方面形成一定的互补。另外,影响群体凝聚力的还有环境因素,表现在群体 外部冲突所形成的压力。当一个内部凝聚力较弱的群体,遇到来自外部激烈冲突的巨大压力时,凝聚力会大大增强。 54、什么是组织中的非正式结构?它对于组织成员和组织活动有何影响? 答:非正式结构是指未经明确规定而从组织成员的活动及相互作用中自发产生的关系形式。非正式结构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成员对于情感 的需求,而在互动中结成正式结构之外的具有共同兴趣、爱好和利益的利益群体。这种在组织正式结构中的非正式的利益群体,一方面 能够使组织成员获得认同和情绪上的支持,在工作中得到帮助,从而使成员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而且,它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使在结 构上缺乏一定灵活性的正式组织应付外界环境的突变。但另一方面,当非正式结构的利益和目标与正式结构不一致或发生冲突时,非正 式结构会有碍组织的正常运行。 55、如何分析和理解我国现阶段存在的社会分层现象? 答:我国目前的社会分层与资本主义的社会分层有本质的区别。表现在:在我国废除私有制后,社会各阶层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人民内部 矛盾,不再带有阶级对抗的色彩;由于消灭了私有制基础上的根本的不平等,我国社会中的社会垂直差距大大缩小,整个社会的平等程 度高出资本主义社会; 由于不存在根本利益的对立, 社会各阶层之间关系呈现出功能互补性, 总趋势是日益接近, 社会结构日益一体化。 但我们不能就此认为我国是一个完全平等的社会,事实上,我国目前社会仍存在着不平等现象。以机会均等原则为分析尺度,主要有以 下几种不平等:首先,由于用于保障机会均等的制度、措施、规则的不完善,使机会均等原则无法实现或遭到破坏,这是机会均等未能 实施而产生的不平等。其次,人们在享有相等机会的前提条件上存在着差距,在行使自身权利的手段上存在差别,从而产生事实上的不 平等。总之,制度、规则的不完善,社会差别的存在以及机会均等原则自身的性质都有可能造成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不平等.
三、社会学概论习题及解答
1、简述社会学的性质与特征。 答: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的社会科学。其特征有整体性、综合性、广泛性、就用性、多样性、开放性、阶级性、敏感性、国度性、宏观 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2、简述社会学研究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 答:首先,社会学这门学科还比较年轻,资料的积聚和理论的概括都未达到成熟阶段。各国大都在从事“本土社会学”的研究。因此, 社会学家在解决社会学研究什么的问题时,不得不受其影响,产生各种“独特”的意见。再次,社会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各派社会学 家往往只能涉猎其中某些领域,如此各种意见表达各异,甚至有很大的分歧。最后,由于学科的深化,学者们的认识发生变化,会不断 地对前人的研究加以修正,也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表述。 3、简述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答:社会学不同于历史唯物主义,但二者又不是对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学起着指导作用,它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上去观察、分析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而社会学的积 极发展及其科学研究成果,将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成为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一个源泉。 4、联系实际,试述社会学的教育功能。 答: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学所提供的科学的社会知识,实际上是现代国家的公共常识, 社会学的教育功能主要有: (1) 了解自己。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在该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正确 的理想和人生价值。(2) 职业准备。社会学可以为人们提供就业或职业选择的社会知识和性能。(3) 日常决策。社会学观点和知识能够 帮助人们对所面临的日常生活问题和机遇,作出比较合理的决定,使个人在事业中获得更大的成功。(4) 正确对待变革中的世界。社会 学从社会整体角度观察问题的方法,有助于人们树立整体观念,把变革中的世界的脉搏,保持清醒的头脑。 5、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有哪些?各自的社会学思想是什么? 答:(1) 孔德,其思想主要包括研究方法,认为必需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三阶段法则;科学层次;社会静力学和 社会动力学。(2) 斯宾塞:其主要理论有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3) 涂尔干:他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社会事实,并认为 个人应服从社会,社会必须制约个人的需求。并注重功能分析。 (4) 韦伯:他主张解释性社会学,合理性是其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并 提出了理想类型和科层制。(5)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 6、韦伯的“理想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答:(1) 它作为理智上构造的概念工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因而与经验事实不同。(2) 它作为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又是在 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的概括和抽象,因此它具有使自己离开现实而又以此起到认识现实的作用。 7、论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 答: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基础上,有分析地借鉴西方社会学合理的范畴、概念、观点和方法,紧密结 合中国的历史与现状开展社会研究,为中国革命事业造就人才,为制定中国革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科学的根据。中国革命的知识 分子将社会学看作是改造中国社会的一种武器,而不是根本上维护现存社会秩序的社会改良,出现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家如李 大钊、李达等,他们在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得过程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解放后特别是 1979 年以后,中国社会学以马克思主 义为指导逐渐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逐渐发扬光大。 8、试比较社会学三种不同传统的理论特征。 答:在社会学上,从一开始就有三种截然不同的研究传统,一种是以孔德(A.Comte)、斯宾塞(H.Spencer)等社会学创始者为代表,并经 古典社会学的代表人物涂尔干(E.Durkheim)发展后日趋成熟, 他们认为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之间并无本质的区别,它们遵循着同样的方 法论准则,都可以用普遍的因果律加以说明。因此,在方法论取向上,坚持社会科学应以自然科学为标准模式,建立统一的知识体系, 并由此开创了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传统,且在很长时期里成为社会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主流。另一种是以韦伯(M.Weber)等 古典社会学家为代表,认为社会现象有其独特的性质和规律,绝不能盲目效仿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科学,而应确立自己独特的研究 方法。因此,韦伯将社会学的任务规定为试图对社会行动做出解释性理解,并由此形成了人文的、理解的社会学研究传统,且从 19 世 纪下半叶开始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批评与抨击。第三种则是由马克思(K.Marx)开创的批判主义社会学研究传统,认为 社会学理论知识的主要任务和作用就在于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性检视,其基本特征就是不断强调社会学理论批判的、革命的性质,强调理 论和理论家在改造、变革现实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反对那种旨在维护、修补现存社会结构的单纯解释性的“科学”研究和把现代工业社 会的既定现实当作合法的做法。 9、简要评价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及其影响。 答:结构功能主义在 50 年代美国的社会学中曾占主导地位。其代表人物还有 K.戴维斯、M.J.利维、N.J.斯梅尔塞等社会学家。结构功 能主义的研究涉及面很广,包括社会理论探讨、经验研究和历史研究,其学术观点涉及人类学与政治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并对现代化理 论有很大影响。从 60 年代中期开始,结构功能主义受到相当多的批评,其中有的直接针对它的功能逻辑前提,特别是对它采用唯意志 论和目的论的解释方式,即把系统各组成部分存在的原因归之于对系统整体产生的有益后果,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还批评它只强调社会 10
整合,忽视社会冲突,不能合理地解释社会变迁。 10、简述达伦多夫社会冲突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达伦多夫则认为,社会现实有两张面孔,一张是稳定、和谐与共识,另一张是变迁、冲突和强制。社会学不仅需要一种和谐的社会模 型,同样需要一种冲突的社会模型。为此,社会学必须走出帕森斯所建构的均衡与和谐的“乌托邦”,建立起一般性冲突理论。在《工 业社会中的阶级和阶级冲突》 (1957)中, 达伦多夫主要吸取了韦伯关于权威和权力的理论, 以此为基础建立其阶级和冲突理论。 他认为, 社会组织不是寻求均衡的社会系统,而是强制性协调联合体。社会组织内部的各种不同位置具有不同量的权威和权力。社会结构中固有 的这种不平等权威的分布,使社会分化为统治和被统治两大彼此对立的准群体。在一定条件下,准群体组织表现为明显的利益群体,并 作为集体行动者投入公开的群体冲突,从而导致社会组织内部权威和权力的再分配,社会暂时趋于稳定与和谐。但权威的再分配同时也 是新的统治和被统治角色的制度化过程。和谐中潜伏着冲突的危机,一旦时机成熟,社会成员就会重新组织起来,进入另一轮争夺权力 的冲突。社会现实是冲突与和谐的循环过程,而“权力和抵制的辩证法乃是历史的推动力”。 13、试比较柯林斯与早期冲突理论的主要区别。 答:早期冲突论者只是对结构功能主义进行补充和修正,认为秩序理论和冲突理论同是有用的理论工具。柯林斯认为,社会冲突是社会 生活的中心过程,仅仅提出一种补充性“冲突理论”不足以说明这一过程,必须建立一门以冲突为主题的社会学。早期冲突论者主要关 注宏观社会结构问题,并把社会结构视作外在于个人的强制性力量。柯林斯则认为,社会结构是行动者的互动模式,是在行动者不断地 创造和再创造中产生并得以持续的。对宏观社会结构的理解不能脱离建构这些结构的行动者。他吸取了现象学和民俗学方法论的研究成 果,力图为宏观社会学奠定微观基础。与早期冲突论者注重理论和意识形态问题不同,柯林斯强调必须建立假说—演绎的命题系统,并 从经验上加以验证。唯有如此,才能使冲突社会学真正成为一门说明性科学。柯林斯为冲突问题的研究打下了新的基础,标志着狭义上 的“冲突理论”作为一个流派已经式微。 14、简述符号互动理论的方法论特点。 答:符号互动论者倾向于自然主义的、描述性的和解释性的方法论,偏爱参与观察、生活史研究、人种史、不透明的被脉络化了的互动 片断或行为标本等方法,强调研究过程,而不是研究固定的、静止的、结构的属性;必须研究真实的社会情境,而不是通过运用实验设 计或调查研究来构成人造情境。符号互动论者不运用正式的数据搜集法和数据分析法,而代之以概括性的和一般的方法论的指令,这些 指令要求对被调查的对象采取“尊重”态度。布鲁默曾声称,这种研究需要或至少应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考察”,调查 者着重了解他想要研究的社会情境的第一手资料。目的是把在其中生活的人们所理解、所适应的世界照样描绘出来,主要用参加者的语 言来表达。第二阶段,即“检验”阶段。研究者集中注意环境中的“分析因素”,这些因素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观察才可能获得。对于 多数符号互动论者说来,这一阶段在辨认、描述和解释基本的社会过程如社会化、整合、协商时已开始了。 15、何为社会调查方法和社会实验方法? 答:社会调查方法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社会现象和社会情况进行考察、搜集、整理、分析有关资料,并对其作出解释的 一系列手段和程序的总称。社会实验方法是在已有社会理论或假设的引导下,按照实验设计的模型,有控制地设置某些条件和变量,直 接观察、计录、分析这一研究对象前后变化的一套办法和程序。 16、社会学研究方法分为哪些层次?各有何作用? 答: 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一般包括社会调查方法、 社会实践方法和社会统计方法三大部分内容。 社会调查方法是人们有目的、 有计划、 有步骤地对社会现象和社会情况进行考察、搜集、整理、分析有关资料,并对其作出解释的一系列手段程序的总称。社会实验方法是在 已有社会理论或假设的引导下,按照实验设计的模型,有控制地设置某些条件和变量,直接观察、计录、分析这一研究对象前后变化的 一套办法和程序。它有简化和纯化社会复杂现象的作用。 17、试比较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的区别。 答:社会唯名论来源于中世纪欧洲经验派哲学的非正统派唯名论。它否认一般的客观实在性,否认概念的客观内容,认为只有个别事物 才是真实存在的。社会唯名论认为,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而社会唯实论来源于中世纪欧洲经验派哲学的正统 派唯实论。社会唯实论者把社会看成是超越人类个体的客观存在物。社会先于个人存在并且事先规定了个人的存在,是一种交互作用的 实在,有集体意识和集体的。 18、简述人文主义方法论的主要特征。 答:人文主义方法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反对把自然科学方法运用于社会科学。认为自然科学是 探寻自然界的一般规律,而社会科学则是说明社会中的个别具体事物的联系,它具有不可重复性,也没有一般规律。(2)反对社会唯实 论,主张社会唯名论。认为社会由个人组成,社会活动由个人行动所决定,个人行动由个人动机、行为规范和价值关系决定。主张社会 科学首先要研究个人行为动机与社会规范,反对实证主义社会学把社会生活看成是一些无个性的社会事实或社会结构的相互作用。 (3) 认为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应该着重于分析社会整体的因素,找出它的成分,说明整体与成分的关系。在分析各社会有机体时强调作分类研 究,说明其个别的功能,反对实证主义把社会学研究归结为只对各种社会现象作整体说明。(4)认为社会科学的主要方法是以描述性 的历史方法说明社会现象,反对在社会科学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概括性规律方法。(5)认为考察主体的认识能力是主要的认识方法,而 实证主义的所谓客观事实是由主体的认识能力产生的,社会科学知识是主观的和相对的。 19、简述个体社会化的主要方法与途径。 答:(1)家庭教育。家庭在社会结构中是一个独特的社会化场所。童年期是人的一生中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而在童年期家庭担负着主要 的社会化责任。家庭中的亲情关系,言传身教,从语言、情感、角色、技能、经验与规范等各个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从出 生时起,就在具有各族、阶级、宗教、地区等特征的家庭中获得了一种地位,所有这些特征都对儿童以后的社会化产生重要的影响。(2) 学校教育。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人们(尤其是儿童和青年)系统传授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知识与技能的机构。当儿童 进入学龄期以后,学校的影响逐渐上升到首要地位,成为最重要的社会化途径。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学校使儿童学会许多新的知识。 学校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取得社会成就的愿望,为学生提供与更多的同伴以及成年人相处的经验与机会,使学生步入社会后 能够更加自如地迎接各种挑战。学校还有独特的地位、角色、亚文化、价值标准、传统,甚至仪式或礼节。学校里的主属关系很明显, 校长或主任有权决定学校里的大事,学生要听教师的话,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形成一种尊重权威、遵守秩序的观念。(3)社会群体内部影 响。社会群体可能是同辈群体,也可能是阶级集团或一定的社区、工作单位。同辈人中的同学、同乡具有许多相同的思想感情与语言习 惯,要相互交往中容易彼此交流社会知识与处世经验等。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处于不同的阶级地位,有着不同的利益与要求,从而形成 了迥然有别的价值标准、规范、心理、思想、习惯与气质。在社区内,人们通过一系列频繁的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习惯、 心理。对许多人来说,工作是生活的主要内容,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工作单位中度过的,不同的工作单位以多种形式影响着人们的社 会化。(4)大众传播工具。在现代社会里,大众传播是十分重要的社会化手段。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网 络等迅速地向人们大量提供有关社会事件与社会变革的各种住处使人们开阔视野,看到一些自己无法亲身经历的情景,很快地学到各种 知识与规范。 20、简述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1
答:(1)教导有关生产与生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家庭开始,照顾婴儿到教给儿童吃饭穿衣的生活自理能力,继而教给青少年自谋生 活的职业技能。特别是在小农经济时期,家庭是生产单位,又是进行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工业社会里,生产活动从家庭中分离出来, 人的社会化途径主要通过学校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科学文化的基本知识教育,以及在就业单位如工厂、企业等不同岗位上,再接受职 业技能训练。(2)教导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之一。社会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与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 一种信念、习惯与传统,用来约束个人的行为,调整个人与个人,团体与团体,个人、团体与社会整体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这是实现 人的社会化的另一项重要内容。(3)树立生活目标,确立人生理想。人总是为着一定的理想而生活的。社会通过各种途径指导人们树立 正确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从而达到社会整合的目的。(4)培养社会角色。社会化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符合于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成员, 在社会结构大厦的各个五一节充当适宜于各自身份、地位的角色。 21、简述角色集的基本内涵。 答:角色集是指一组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角色集包括两种情况: (1)多种角色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如一个人同时承担着母亲、医生、主任、工会会员、兼职教授等多种角色。它主要强调一个人的内 部关系。(2)不同角色的承担者由于特定的角色关系而联结在一起。如在医院里,医生、护士、病人、病人家属等聚合在一起形成角 色集。 22、简述角色冲突及其类型。 答:角色冲突就是指在角色之间或内部发生矛盾、对立,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的过程。角色冲突有两类,一是在不同承担者之间 的冲突,如夫妻冲突、婆媳冲突等。它常是由角色利益上的对立、角色期望的差别以及偏离角色规范等原因引起的。一是在角色承担者 自身内民生的冲突。这又有几种不同情况:首先,当一个人所承担的多种社会角色同时对他提出要求,使他难以胜任并在时间与精力上 出现紧张感,亦称“角色紧张”。其次,当一个人所承担的几种角色间出现了行为规范互不相容的情况时,也会发生角色冲突。 23、 简述初级群体的主要特征。 答:初级群体的特征主要是:(1)面对面的互动。这是初级群体产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如果离开直接的交往与合作,就不可能形 成个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就无初级群体可言。(2)有限定的群体规模。初级群体通常是小型群体。人员相对少是彼此能够有足够机会接 触和交往的重要保证。(3)不能完全替代的人与人之间的特殊关系。这是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即社会组织的明显区别之一。个人在初级 群体里扮演多种角色,参加各种活动,表现其全部个性。这样人与人之间便形成一种不可替代的特殊关系,如有意外的缺员或置换便会 引起群体的震荡和不安。(4)靠习俗伦理维持的群体控制。初级群体不存在正式的社会控制手段,而依赖于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 非强制性的因素。初级群体如果企图诉诸于法律的强制手段,便标志该初级群体的衰落或发生由初级关系向次级关系的转变。 24、 简述家庭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答:家庭的主要类型有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和特殊家庭。核心家庭是指由一对夫妻及其未成年子女或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主干家庭是指由一对夫妻与其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联合家庭是指由父母和几个已婚子女以及孙子女组成的家庭。特殊的家庭主 要包括残缺家庭、断代家庭、单身家庭等家庭形式。 25、有关社会群体的看法,在社会学上有哪些主要不同观点? 答: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社会群体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家庭、乡村、城市、政党、国家乃至人类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会 结合。二是认为社会群体仅仅是指人际关系亲密的初级群体或小群体,如家庭、邻里、朋友群体等。三是既不同意将社会群体这一概念 的定义定得过于宽泛,也不赞成将它的定义定得过于狭小,即不能将社会群体完全等同于小群体。而是认为社会群体是人们通过一定的 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具体单位。 26、社会群体有哪些主要类型? 答:依照不同的标准,社会群体划分为不同的类型:①按照群体内的人际关系,可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即社会组织。②按照群体的 规模可分为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前者通常指社会组织,后者指小群体。③按照群体成员个人的归属感可划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④按 照其他特征,将社会群体分为参照群体和相遇群体。 27、简述社会社会组织是人们为了合理有效地达到特定的目标,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结构较为严密的制度化的次级社会群体。 答:其特征主要有:①特定的组织目标。②一定数量的固定成员。③制度化的组织结构。④普遍化的行动规范。组织的内涵及其特征。 28、如何认识社会组织的结构?传统的组织形式与现代的组织形式各有哪些具体的结构形态? 社会组织结构就是组织按照实现目标的需要划分其系统内的各种组成部分,并使它们间相互协调的一切方式的总和。组织结构是由其目 标和任务决定的,同时,结构体现着关系,它是组织各个部分间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的形式。再者,组织结构包含着分化与整 合两个方面,分化是指将组织工作分解为各个任务,整合是指将这些任务协调起来。传统的组织结构形式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参 谋制、直线职能参谋制。现代组织结构形式有:事业部制结构、矩阵制、多维立体结构。 29、组织中为什么能存在着非正式的群体结构? 因为组织中的个人并不始终是以组织角色来行动的“组织人”,而是具有多方需求和具有丰富个性的“社会人”,个人的那些丰富的心 理和社会需求在组织的正式结构中是不能得到完全满足的,因而必然结成各类非正式群体来满足其需要。 30、“X”理论和“Y”理论各有什么优劣? 答:“X”理论指的是一种专制型的管理,其优点是效率高,成员对组织有着强烈的依赖感。其缺点是成员失去了个性,工作积极性不 高,成员缺乏创造性。 “Y”理论指的是人道的、帮助型的管理。其优点是每一个人都能发挥其能力,工作氛围比较轻松,管理比较民主。其缺点是组织松散, 凝聚力不强。 31.简述社区研究的主要意义。 答:无论是对于一个社区本身或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社区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整个社会是由一个个或大或小的社区所组成的。任何一 个社区就是一个规模不等的具体的小社会,是整个大社会的不同程度的缩影。从一定意义上说,社区研究是研究整个社会的起点。同整 个大社会相比,社区则显得具体可感,易于把握。一般地说,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个个具体的社区里进行的。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 一些现象必然会在各个社区里有所表现。社区研究是社会研究的具体化。人们通过社区研究对社会进行典型调查,从微知著,研究和探讨 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及同类社区的共同特点。通过社区研究,人们还可以了解某一社区的地方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和建设。 32、简述社区的本质性特征。 答:社区的本质特征是:(1)有一个以地域组织起来的人口;(2)其中的人口或多或少扎根于它所占用的土地上;(3)其中的人口 中各个分子生活于相互依存的关系之中;(4)具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 33、简要评价城市化模式中的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模式。 答: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模式就是在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周围建立起许多卫星城,形成广阔的经济增长地带,以此来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城 市化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但是,城市规模过大,容易引起用地困难、住房紧张、资源短缺、变频拥挤、环境 质量下降等“城市病”。该模式的优越性在亚洲国家表现得特别突出。亚洲国家人口密度大,资源有限,更适合于发展大城市和超大城 12
相关话题/社会学概论
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考研资料之一:社会学概论的讲义
社会学概论复习指南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社会学的孕育产生 社会思想古已有之,但是作为学科的社会学却只有16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孔德使用社会学这个术语,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考研资料之二: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复习题
第一编 社会运行概述 第一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 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 孔德提出,社会学术语,区别于思辨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社会条件: A.18、19世纪西方的两次大革命:1789,法国政治大革命(思想大革命)。18世纪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的产业革命。 B.西方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西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央民族大学考研社会学概论笔记
第一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社会学研究对象 社会思想古已有之,但是作为学科的社会学却只有16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孔德使用社会学这个术语,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11中山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社会学概论和理论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考研真题-社会学概论
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考研专业课试卷社会学概论上传的附件a9a7bdb5c6a5cc4f4fde60b435c9c9f5.rar(191.20KB)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福州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社会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1.角色集2.社会地位3.社会现代化4.社会运行5.社会解体6.初级群体7.社会流动8.规范真空二、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1.社会的功能是什么? 2.虚拟社区有哪些特征?3.科层制作为现代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具有哪些特征?4.简述社会学理解社会化的三个角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考研真题-社会学概论和社会学史
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社会学概论和社会学史考研试题招生专业: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考试科目:社会学概论和社会学史考试时间:1月27日上午考题编号:322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贫困文化论2、文化丛3、社会资本4、参照群体5、“维模”(帕森斯)6、“潜功能”(默顿)7、“前台与后台”(戈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考研真题-社会学概论和社会学史
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社会学概论和社会学史考研试题招生专业:社会学、人类学考试科目:社会学概论和社会学史考试时间:1月14日上午考题编号:322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象征符号2、文化资本3、去个性化4、合作5、“法理权威”(韦波)6、“行动系统”(帕森斯)7、“印象管理”(戈夫曼)8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社会学概论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中山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社会学概论和理论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哈尔滨工业大学2000年考研真题-社会学概论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1、文化模式 2、社会角色 3、初级群体 4、组织目标 5、生活方式 6、集合行为 7、社会控制 8、社会工作二、简答题1、简析社会化在个人与社会相互关系中的作用2、简析“符号互动理论”3、简述社会角色失调的几种情况三、论述题1、联系实际谈谈合理社会流动的意义2、运用研究社会问题的有关理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哈尔滨工业大学2002年考研真题-社会学概论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1、角色内冲突 2、初级群体 3、非正式结构 4、文化堕距 5、社区 6、社会整合二、解答下列各题1、社会流动类型并举例说明2、社会分层与方法并举例说明3、社会学研究社会化的三种角度4、科层制与家长制的比较三、论述(三选二)1、《社会学概论新修》的作者认为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命题是“社会良性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中山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社会学概论与理论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中山大学2003年考研真题-社会学概论与理论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中山大学2004年考研真题-社会学概论与理论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