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老子》)五千言是简括而有韵的理论文。
《老子》的版本:自汉朝以后,通行的《老子》各种版本,都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故又称《老子》为《道德经》。一九七三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甲、乙两种《老子》帛书,都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这和《韩非子》中的《解老》、《喻老》两篇解说《老子》的文章,都是先《德》经而后《道》经相合。可见帛书《老子》的经文顺序,比较符合《老子》一书的本来面目。
老子的思想:
- 主张绝圣弃智,忘情寡欲,无为而治。
- 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有矛盾的对立面,而且会互相转化(朴素辩证观点)。
- 痛斥残酷的剥削者为“盗夸”。
- 认识到人民在英勇斗争中的力量和牺牲精神。
- 但他的政治思想却是倒退到“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乌托邦,反映了一部分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无可奈何的消极幻想。
(二)庄子(名周) 苟全性命、不求闻达,也符合庄子敝屣富贵、淡薄利禄的隐士思想。
《庄子》:共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内篇7,外篇15,杂篇11。内篇是庄子自己作的,外篇和杂篇则是庄子的门徒或后学作。
庄子的思想:
1.庄子是一个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哲学家。既不满现实,又无法反抗它,就不得不走隐居遗世的道路,一方面议君相,讥儒墨,甘贫贱而肆其志;一方面否定一切,齐万物,一死生,泯是非得丧,以追求内心的调和、精神的胜利而自我麻醉。
2.他是一个悲观绝望的厌世主义者,处世态度就是玩世不恭,随俗浮沉。
3.他的放荡不羁,蔑视礼法和权贵,对统治者不合作,在特定历史时期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4.书中常有抨击当时社会的言论,认为圣知仁义只是供统治者利用的工具。这些都是极为深刻的见解。
庄子的散文特点:
一、浪漫主义:1.首先是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因此想象奇幻,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2.许多哲学思想和政治观点都是通过故事人物的问答方式来表现的,人物的形象常常描写得极为生动。3.接受民间寓言故事的影响,逻辑思维的理论文更加形象化。
二、善用譬喻。不但譬喻多,而且运用灵活。(章学诚说:“战国之文深于比兴,即其深于取象者也。”)《庄子》一书,“寓言十九”。寓言是作为譬喻之用的。
三、文中多用韵,声调铿锵,使读者有和谐的节奏感。
四、总之,《庄子》一书,特别是内篇,有时像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有时像万斛源泉,随地涌出,汪洋恣肆,机趣横生,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第三节 荀子 韩非子
(一)荀子(名况,又称荀卿)——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大的一个代表人物。《荀子》有三十二篇。
荀子的思想:1.政治主张:与孟子有同有不同。尊王道,举贤能,与孟子同;兼称霸力,法后王,与孟子异。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反映当时人民的要求。2.哲学上唯物主义观点:《天论》指出“天行有常”本是一种自然规律,不迷信天道鬼神,而强调人事的重要性。3.学问博通,对过去学者多所批评,生于战国纵横之世,长于论辩,故其文多长篇大论。
《荀子》的特点:1.长于论辩,发挥尽致、畅所欲言。大抵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2.《劝学篇》用譬喻重叠构成,辞采缤纷,而且通篇用排偶句法,也是荀子散文的特点。3.他的赋以四言韵语为主,亦杂有散文形式,很像谜语,乃战国“隐书”一体,采用民歌的形式。(《成相》《赋篇》)
(二)韩非子——战国后期法家。
思想:任法术而尚功利,信赏必罚,排斥仁爱。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有一定进步意义。
《韩非子》(55篇)散文的特点:1.锋芒锐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2.分析能力最强3.利用大量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以便说明问题。4.《主道》、《扬权》二篇全部用韵,而后者多四言。
第四节先秦诸子散文的影响
1.儒家和道家的影响:
A.儒家入世精神是积极的,但维护封建秩序的说教却有不良的影响;道家对待现实的态度是消极的,但不肯同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清高”思想,在一定历史时期也有一些好影响。
B.就诗家看,儒家——现实主义(杜甫);道家——浪漫主义(李白)。
2.先秦诸子散文对后世散文发展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法家——)贾谊、晁错等的政论文;《论语》——)扬雄的《法言》,王通的《中说》;老庄之学——)嵇康、阮籍纵谈名理大畅玄风、东晋孙绰.许询.桓玄.庾阐诸人之作“皆平典似《道德论》”形成南朝散文的特色。
3.影响了唐宋以来的古文家(韩愈、苏洵、王安石等)。
第五章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楚辞
第一节 楚辞的名称和来源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三百篇以后的一种新诗体。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从此以后,“楚辞”就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
“楚辞”VS汉赋:
区别:1.体裁上,前者是诗歌,后者是押韵的散文,它们的句法形式、结构组织、押韵规律都是两种不同的范畴。2.音乐的关系上,虽然都是不歌而诵,但汉赋同音乐的距离比“楚辞”更远些。由于联系:汉赋是直接受“楚辞”的影响发展起来的文体,在习惯上汉代人多以辞赋并称。也有称楚辞为“骚”(诗经为“风”)。
“楚辞”产生诸因素:
1.南北合流的文化传统是“楚辞”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2.楚国民歌的影响,有的歌词每隔一句的末尾用一个语助词,如“兮”、“思”之类,后来成为《楚辞》的主要形式。3.楚国民间的巫歌的影响。如:《离骚》的巫咸降神,《招魂》的巫阳下招,以及《楚辞》中凡诗人自我形象的塑造和高贵品德的象征,如高冠长佩,荷衣蕙纕,乃至丰富的神话故事的运用等。4.楚国地方音乐的影响。5.楚国方言的影响。楚国的方言有特殊的意义,也有特殊的音调。
第二节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
屈原(名平)的思想——爱国思想及“美政”理想:要使祖国独立富强,以至统一长期分裂的中国,达到所谓唐虞三代之治。其具体主张不外举贤授能和修明法度。本质是反对贵族的传统特权,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屈原的作品:《离骚》、《九歌》(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远游》、《卜居》、《渔父》二十五篇(《大招》《招魂》作者问题有争议)。
- 离骚 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
《离骚》篇名的意义:
- 词义说:1.司马迁引淮南王说:“离骚者,犹离忧也。”2.班固解为遭忧。3.王逸解为别愁,离别的忧愁。
- 音乐说:游国恩推论“离骚”本为楚国乐曲名“劳商”,本是双音词,在古音可以通转,商声就是哀思之音,“离骚”就是离别、感伤的歌曲。
《离骚》的思想内容:
1、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思想和政治理想,以及革新政治的主张:“举贤而授能兮(不分贵贱选用贤能来治理国家),循绳墨而不颇(修明法度,严格按法度办事)。”
2、表现诗人对实现这一崇高理想的热烈追求和不懈的斗争。前一部分是对已往历史的回溯,后一部分是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3. 反映了楚国政治舞台上进步与反动两种势力的尖锐斗争,暴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腐朽和反动势力的嚣张拔扈,表现了诗人热爱进步、憎恶黑暗的光辉峻洁的人格。
《离骚》艺术特色:
一、浪漫主义:
1.是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作品,是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
2.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表现了《离骚》的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
3.大量地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A.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形象编织幻想的境界。
B。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
二、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依诗取兴,引类比喻”)。
1.《诗经》的比兴大都比较单纯,用以起兴和比喻的事物还是独立存在的客体;《离骚》的比兴却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具有象征的性质。如上述以香草象征诗人的高洁便是。
2.《诗经》中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中的片断,《离骚》则在长篇巨制中以系统的一个接一个的比兴表现了它的内容。
三、篇幅宏伟,具有了故事情节的成分,波澜起伏,百转千回,把诗人长期的斗争经历和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形式上,把民歌形式和散文笔法结合起来,把诗句加长,构成巨篇,既有利于包纳丰富的内容,又有力地表现了奔腾澎湃的感情。
五、语言十分精炼,并大量地吸收了楚国的方言,虚字也运用得十分灵活,又常以状词冠于句首,造句也颇有特点。
六、除内心独白,还设为主客问答,又有大段的铺张描写,绘声绘色,对后来辞赋有很大影响。
第四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
(一)《九章》(包括九篇诗歌) 内容:屈原两次放逐中的经历、处境和苦闷悲愤心情的反映,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群小的无比痛恨。包括:《惜诵》、《抽思》、《哀郢》(诗人久放的痛苦和对祖国危亡的忧虑)、《涉江》、《橘颂》(表面咏物实是诗人的自赞)、《怀沙》、《惜往日》(最后一首述志诗)、《思美人》、《悲回风》。
《抽思》(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愿径逝而未得兮,魂识路之营营。)《哀郢》(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涉江》(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怀沙》(玄文处幽兮,矇瞍谓之不章;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凰在笯兮,鸡鹜翔舞。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夫惟党人之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
《九章》的特点:1.强烈的政治性,强烈的抒情意味。2.幻想夸张的手法较少,主要是使用直接倾泻和反复吟咏的方法来表现其奔放的激情,具有更强的现实性。3.语言十分华美,富于表现力。4.形式上散而不乱,跌宕有致,语气随着诗人感情的起伏而变化。5.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浓厚的抒情成分完美地结合(主要特色)。
(二)《天问》是对自然、社会的现象和事物所发生的疑问,从中可见诗人思想的博大和探索真理的精神。基本上是四言诗,通篇全用诘问语气,然参差错落,灵活变化,并不觉得单调。
(三)《招魂》最突出的特点:每隔一句用一个“些”字(楚国巫觋禁咒语的旧习)做语尾。
主旨:1.旧说宋玉招屈原。2.屈原招怀王。3.他自己招自己(得到认可)。寄托他对故乡的热爱和依恋,甚至流露了重返故都再得进用的愿望。
艺术特色:铺叙丰富(影响汉赋),想象奇特,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四)《九歌》(11篇)在民间祀神乐歌的基础上,为朝廷举行大规模祀典所创作的祭歌,并取古代乐歌为名。
内容:《礼魂》是送神之曲,《东皇太一》、《云中君》、《东君》三篇写人们对神的热烈祀赞,《湘君》、《湘夫人》、《山鬼》三篇写神与神、人与神相爱,《大司命》、《少司命》和《河伯》或写愿结相知、顷刻别离的悲愁,或写同游九河、是暮忘归的快乐。《国殇》是一首追悼为国牺牲的将士的挽歌,是《九歌》中风格突出的一首。
艺术:1.充满浪漫气息,想象优美而丰富,和民歌有血缘关系。2.韵味隽永,语言精美,善于把周围景物、环境气氛、人物容貌动作的描绘和内心感情的抒写完美地统一起来。
《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余。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第五节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 爱国主义精神对后世的影响。贾谊《吊屈原赋》表达崇敬,司马迁以“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的精神鞭策自己,李白“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杜甫“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灵活的新体裁——楚辞,是诗歌形体的一次解放。文学创作: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积极浪漫主义:大胆幻想和夸张的手法。
- 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中极力推崇楚辞,称为战国时代的“风”、“雅”,“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第六节 宋玉
宋玉是屈原以后著名的楚辞作家,作品《九辩》。
思想内容:作者抒发自己落拓不偶的悲愁和不平,一定程度上也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艺术:不是以直接倾泻诗人内心的激情来感染读者,而是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抒发自己浓厚的感情,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进一步开拓了诗的意境,提高了诗歌的表情达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