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一些用来拓展知识面的小点(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3



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为了真正地塑造好典型,就需要“真实地再现典型

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42.唐代司空图提出的“韵味说”。
143.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强调了艺术创作中情随景迁的现象。
144.刘勰《文心雕龙》:“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145.南朝画家宗炳:《画山水序》,认为画山水时应当“应目会心”,达到“万

趣融其神思”。
146.宗白华:《美学与意境》,《艺境》。
147.梅:高洁;兰:静逸;竹:坚贞;菊:孤傲。(四君子)。
148.王夫之:“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

景,景中情。”“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故曰,景者情之景,情者之情也”。
149.郑板桥常以诗、书、画三者统一于画面,《风竹图》画面上的题诗清楚表明

了他的精神追求:“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

一叶总是情。”
150.伊塞尔:“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
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
151.科林伍德:英国著名学者。“我们所倾听的音乐并不是听到的声音,而是由

听者的想象力用各种方式加以修补过的那种声音,其它艺术‘也是如此’。”
152.丰子恺:《艺术修养基础》一书中,专门论述了各个艺术门类的不同鉴赏方

法。
153.鲁迅:“但看别人的作品,也很有难处,就是经验不同,即不能心心相印…

…”。
154.郭沫若:谈《离骚》。少时:“不曾感得甚么”,成人后:“称道屈原是我

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天才的作者。”
155.郁达夫:“文艺鉴赏的偏爱价值,完全是一种文艺鉴赏者的主观的价值……

但在爱好文艺的鉴赏者中,却是很普通的一种心理”。
156.皮亚杰: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代表。
157.布洛: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提出“距离说”,认为审美感发形成的原因,在

于主体对客体保持了“心理距离”,就是排除实用的或功利的考虑。用一种纯粹

的审美心境欣赏对象。
158.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最先运用实验方法来研究的高级心理活动,他研

究了联想形成的过程及其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创立了现代联想主义心理学。
159.列夫•托尔斯泰:“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感情

。”
160.夏夫兹博里:17世纪英国美学家:“眼睛——看到形状,耳朵——听到声音

,就立刻认识到美,秀雅与和谐。”
161.普列汉诺夫:“一件艺术品,不论使用的手段是形象或声音,总是对我们的

直觉能力发生作用,而不是对我们的逻辑能力发生作用,因此,当我们看见一件

艺术品,我们身上只产生了是否有益于社会的考虑,这样的作品就不会有审美的

快感”。
162.克罗齐:意大利近代美学家。宣扬“直觉说”,认为直觉就是表现,就是艺

术,就是一切。根本否定了理念、想象等美感中的作用。
163.鲁迅:认为美感的特殊性的确表现为直接性,但这种直觉能力中也潜伏着理

智性和功能性。“……倘不伏着功用,那事物也就不见得美了。”
164.费尔巴哈:甚到认为“画家也是音乐家,因为,他不仅描绘出可见的对象物

给他的眼睛所造成的印象,而且,也描绘出给他的耳朵所造成的印象,我们不仅

观赏其景色,而且,也听到牧人的吹奏,听到泉水在流,听到树叶在颤动”。
165.鲁迅:“文学虽然有普遍性,但因读者的体验不同而有变化,读者倘若没有

类似的体验,它也就失去了效力。”
166.马斯洛: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高峰体验”是人在自我实现的

创造过程中产生的最激荡人心的时刻……。
167.康德:认为想象力“它有本领,能从真正的自然界所呈供的素材里创造出另

一个想象的自然界”。
168.宗白华在论述艺术的境界时指出:“从直观感相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

到最高灵境的启示,可以有三个层次。”他认为,只有达到了最高的艺术境界才

能“即使心灵和宇宙深化,又使心灵和宇宙深化。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

宙的深境”。
169.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170.韦勒克:美国当代著名文艺批评家。《20世纪世界文学百科全书》。
171.艾布拉姆斯:“批评四要素”范式理论。
172.克里格:《批评理论》。
173.普希金:“批评是提示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和缺点的科学”。
174.阿•托尔斯泰:批评家在应该是广大读者群众在艺术上的成长,要求和创造

热情的一个最理想的表达者。
175.郭沫若认为“批评也是天才的创作。”他说:“文艺是发明的事业。文艺是

无之中创出有。批评是在砂中寻出金。”批评家的批评在文艺的世界中赞美发明

的天才,也正自赞美发现的天才。
176.陆机:西晋人:《文赋》是用赋体写成的文论,其中的“观古今于须臾,抚

四海于一瞬”。
177.维特鲁威:古罗马建筑师。提出了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即:实用、坚固、

美观。
178.鲍列夫:苏联美学家。《美学》
179.计成:明朝崇祯年间。园林家。《园冶》,总结了我国园林艺术的经验,其

中的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借景等篇,对于造园的理论及技术都有详细的

阐述,特别强调建筑园林应当九分设计,一分施工。也就是要通过独特的艺术构

思,精心构筑成耐人寻呸的形式。
180.宋代米芾:称它自己是“刷”字,称蔡襄是“勒”学,黄庭坚是“描”字,

苏轼是“画”字,形象地概括了不同的用笔方法。
181宗白华:“中国的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

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
182.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
183.乔•洛蒂:意大利摄影家。《周恩莱》
184.卡希:加拿大摄影家。《二次大战时的邱吉尔》。
185.亚里士多德:“画家所画的人物应比原来的人更美”。
186.罗丹:“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因为性格就是外部

真实所表现于内在的真实,就是人的面目,姿势和动作,天空的色调和地平线,

所表现的灵魂、感情和思想。”“美,就是性格和表现”。
187.黑格尔:“艺术作品比起任何未经心灵渗透的自然产品需更高一层。例如一

幅风景更是根据艺术家的情感和所见描绘出来的,因此,这样出自心灵的作品就

要高于本来的自然风景”。
188.卓菲娅•丽茨:波兰当代著名音乐理论家。《论音乐的特殊性》。
189.科林伍德:英国艺术理论家的艺术原理:“任何表演者都是他所表演的艺术

作品的合作者”。
190.朱光潜:“节奏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和生理的统一。”
191.马塞尔•马尔丹:法国电影理论家。《电影语言》。
192.英国著名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


193.汉代文学家杨雄:“书者,心画也”。
194.帕拉第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建筑师。“美产生于形式,产生于整体和多个

部分的协调”。
195.顾恺之:东晋人:“以形写神”和“迁想妙得”。
196.谢赫:“气韵生动”。
197.唐代画论家张彦远解释“气韵生动”,是运用形似与神似的结合来解释的,

并将绘画创作总结为:“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198.“六朝三杰”:东晋的顾恺之,南朝宋的陆探微和梁的张僧繇。
199.元代四大家:元代山水画家,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
200.明代四大家:吴门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
201.四大名僧:明末清初的“石涛、八大山人、石谿、弘仁”。
202.乔托:雕塑家和画家,欧洲绘画之父和现实主义画派的鼻祖代表作:《信德

的拟人像》、《哀悼基督》。
203.东晋:戴逵父子,中国佛像雕塑的奠基人。
204.杨惠之:唐代雕塑大师。被称为“塑圣”,与吴道子齐名。
205.罗丹:称“米洛斯的阿芙洛狄特”为古代的神品,“美就是性格和表现”。
206.南宋梁楷的《太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
207.音乐三要素:旋律(音乐的灵魂)、节奏(体现音乐时间)、和声(体现音

乐空间)。
208.布梭尼:新古典主义音乐代表。意大利人。
209.芭蕾艺术学派:意大利学派、法国学派、俄罗斯学派。
210.印度:古典舞。
211.印尼:巴厘舞。
212.日本:盆舞。
213.斯里兰卡:象舞。
214.墨西哥:踢踏舞。
215.波兰:玛祖卡。
216.交际舞:起源于欧洲,生活舞蹈的一种。
217.《毛诗序》:强调了音乐与舞蹈在抒发情感方面具有特殊力量。即:“情动

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

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218.歌以叙志,舞以宣情。
219.玛丽•魏格曼:德国现代舞蹈家指出:“舞蹈属于一种表演艺术,舞蹈的舞

台现实,有赖于合格的解释者,即舞蹈表演家。”
220.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被称为“古典三大著名小提琴协奏曲之

一”。
221.吴晓邦认为,构成舞蹈的三要素就是表情、节奏和构图。
222.人们常把剧本、演员和观众称作戏剧艺术三要素。
22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体验派(苏联戏剧家)。
布莱希特戏剧体系:表演派(德国戏剧家)。
224.三大古老的戏剧艺术: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
225.京剧流派:“谭派”(谭鑫培)、“麒派”(周信芳)、“盖派”(盖叫天

)。
226.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惠生、尚小云。”
227.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228.豫剧代表人:常香玉。作品《花木兰》、《秦香莲》。
229.评剧:秋凤霞《刘巧儿》、小白玉霜《秦香莲》。
230.电影:由蒙太奇、画面、声音等构成。集中体现为银幕造型。
231.一般认为,美国19世纪诗人惠特曼是自由诗的创始者,他的代表作是诗集《

草叶集》。
232.夏衍的《包身工》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报告文学创作成熟的标志。
233.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百年孤独》采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

马孔多镇一百多年的兴衰历史。
234.《毛诗序》中讲:“诗者,志之所在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形

于言。”
235.狄德罗强调,“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
236.冈察洛夫:俄国作家。“单是一个结构,即大厦的构造,就足以耗完作者的

全部智力活动。”
237.“黑色幽默”代表作品:美国当代小说家库尔特•冯尼格的代表作品《第五

号屠场》。
238.审美感兴的创造性:审美感兴都趋向于新形式、新意蕴的发现与创造。尤其

是,审美感兴的结果总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这正是

“创造”的本质。首称表现在审美感兴是对感性世界的发现。其次在于审美感兴

创造一个独特的东西——意象。

1.鲍姆加通:1750年提出美学。定义为:美是感性认识的科学。
2.谢林:“艺术哲学”。
3.费舍尔:于1846年至1857年发表《A sthetik或美的科学》,把“Aesthetica

”最后敲定下来。
4.费希纳:实验美学的鼻祖。采用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
5.托马斯•阿奎那:非理性主义美学代表。
6.里普斯:移情说。
7.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美学。
8.叔本华、尼采:唯意志论。
9.席勒:人本主义游戏说。
10.斯宾塞:生物学游戏说。
11.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普列汉诺夫:现实主义美学。
12.杜威:“艺术即经验”。
13.伽达默尔:阐释学美学。
14.尧斯:接受理论。
15.杜夫海纳:《美学和艺术科学主潮》。指出美学多学科、跨学科、超学科。
16.马克斯•韦伯:把社会学列入美学。
17.弗洛伊德:讨论艺术创造时,把心理学列入美学。
18.吉尔伯特说:二十世纪美学的一个突出倾向就是专门性。
19.托马斯•芒罗把美学中对美的形式进行描述性研究的学科称为审美形态学,

或称艺术形态学。
20.阿诺德《文化与混乱》。
21.司马迁:“意有所郁结”而“发愤之所为作也”,“人贫则反本”。
22.韩愈:“仁义之人,其言蔼如。”“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
23.托马斯•阿奎那:中世纪意大利,他认为美有三个要素:完整、和谐、鲜明


24.中国古代美学理论:元气论、意象说、意境说、审美心胸论。
25.意境说的精髓,就是“境生于象外”。
26.游戏说,首先由康德提出来的,代表:席勒、达尔文、斯宾塞。
27.丹纳:著名的种族、环境和时代三因素学说。
28.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

super-ego)三部分。
29.荣格:深层心理学。提出“集体无意识。”
30.清代刘熙载(1813-1883)写的《艺概》,他直接给“艺”下了定义:“艺

者,道之形也。”
31.《尚书》提出“诗言志,歌咏言。”
32.荀子在其《乐论》中说:“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
33.中国艺术史上,关系到艺术的审美性质的命题有:①畅神说(画);②“缘

情”说(诗);③“发愤”说和“不平则鸣”说(散文);④“散怀抱”说(书

法);⑤“记情事”说(小说);⑥“感物化气”说(音乐)。
34.王夫之:“摄兴观群怨于一炉,锤为风雅之合调。”我们认为是对艺术的精

神性和情感性的最好定义。
35.老子说:“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

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足以为用。”
36.赫拉克利特:“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37.费尔巴哈说:“每个行星都有自己的太阳。”
38.卡西尔说:“如果我们说,两个画家都在画‘相同的’景色,那就是在非常

不适合地描述我们的经验。从艺术的观点来看,这样一种假的相同性完全是由错

觉产生的。”
39.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
40.王夫之说:“‘诗言志,歌咏言’。非志即为诗,言即为歌也。或可以兴,

或不可以兴,其枢机在此。”可以不可以“兴”,成了区分诗(艺术)和非诗(

非艺术)的最根本的标准。
41.萨特:《论意象》。意象“并非是一个物”,而“是属于某种事物的意识。


42.中国古典美学认为,“情”“景”的统一乃是审美意象的基本结构。
43.中国古典美学强调,对于审美意象来说,“情”和“景”是不可分离的。“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在”(范晞文《对床夜语》)。
44.只有“情”“景”的统一,所谓“情不虚情,情皆可景,景非虚景,景总含

情”,才能构成审美意象。
45.刘勰:“窥意象而运斤”。
46.邓以蜇:谈中国画时说:“画家所写者何?盖写其胸中所寓之意象耳。”
47.中国古代美学家常说:“言有尽而意无穷,”正说明操作过程结束了,而意

向过程尚未结束。
48.英伽登说:“文学作品是他律性的;它等待着主观操作去使之现实化。”
49.对一件艺术品来说,意象也许也可以说“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说它至

大无外,是说它除了它自身所固有的,我们不能再有任何添加,否则就不是“这

一个”艺术品了。说它“至小无内”,是说对它的结构要素的分析,都必须在同

它的有机关系中进行。在一件艺术品中,不存在可以脱离意象而又小于意象的单

位。因此,艺术中的审美问题始终是一个意象生成的问题。
50.郑板桥在一幅画上有一则题词:“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

,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竹

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

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51.清代纪昀:用“兴象天然”、“兴象深微”、“自然流出”、“神来之候”

、“不著力”等词语来评价他称道的诗句。
52.朱熹在《诗纲领》中说:“诗之兴,全无巴鼻。”没有明确的预在情绪,没

有清楚的意念,没有“搜求于象”这样有意为之的营构活动,似乎是纯任自然缘

境而发。用来说明:“兴象”是主体的某种忘我状态所达到的无我之境。
53.另一方面,“兴象”是把对象从自然的浑然一体的连续体中“摄”出来,从

自然中裁出这么一块自然,却不让人感觉到裁的痕迹。
54.王夫之:“不用意而物无不亲。”也就是说,不必要用过于明确的意图和过

于分明的情感去拥抱物象,但又不是冷漠地对待物象。同物象保持距离,而是“

随物宛转”,“妙契自然”。而这又要求待人具有“心斋”、“坐忘”的澄明心

境,把自我消解于自然之中。
55.K•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家。
56.王国维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都可以看成是围绕着艺术中的自我

――世界关系所展开的理论探讨。
57.王夫之:推崇“兴象”,认为“谓之有托佳,谓之无托尤佳。无托者,正可

令人有托也”;“绝不欲关人意,而千古有心人意自不容不动。所以贵有诗者此

而已矣。”
58.王夫之:批评陶渊明“良苗亦怀新”这句诗是“生入语”。因为得人“不知

两间景物关系极者如其涯量亦何限,而以己所偏得,非分相推。”这就使象不再

沉默,总是回响着诗人送过去的呼喊声,这种虽然突出了诗人的主观情意,却使

景物之“天”落入“人”,因而大大限制了象的涯量(即现代艺术学所说的“解

释空间”),等于给景物贴上标签,打上包装,这就很难兴发读者的无限情思。
59.叶燮:《原诗》:“不可名言之理,不可施见之事,不可经达之情。”“幽

妙以为理,想象以为事,惝恍以为情。”
60.司空徒:《与极浦书》:“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
61.加西亚•马尔克斯:歌伦比亚人。《百年孤独》。
62.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标准是“法自然、统一、变化、延续、动势、平衡、韵

律。”
63.“若拘以体物,则未见精粹;若取之象外,方厌膏腴,可谓微妙也。”(南

朝画论家谢赫《古品画录》),意思是:为了把握“道”,就要突破具体的“象

”,因为“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有限的,而“道”是无限的。
64.刘禹锡:“境生于象外”。这可以看作是对于“意境”这个范畴的最基本的

规定,“境”是对于在空间和时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
65.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意境,就在它可以使游览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

之盛”。(王羲之)以有限的时定进入无限的时空,从而引发一种带有哲性的人生

感、历史感和宇宙感。
66.“意境”的特点是突破有限的象,从而引发一种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

感和宇宙感。
67.王夫之:“墨气所射,四表无穷”的氛围。这种韵味和氛围,就是从我的们

的意识不加注意而身体早已 振,无意识早已“ 见”了的感性质料的“活力内涵

”中淡淡吐出的。
68.叶燮:“妙悟天开”。
69.陆机:“情瞳胧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
70.刘勰:“情往似赠,兴来如答”。
71.刘勰又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神用象通,情变所孕。”
72.王夫之:“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唯意所适。”“景中生情,

情中含景,故曰,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
(以上两者之说:审美意象是在情感和想像的互相渗透中 育而成的,审美意象乃

是“情”“景”的统一,情感和想象的统一。
73.顾恺之:“迁想妙得”,就是讲审美想象中的领悟。
74.孔子:“诗可以兴 ”刘勰:“兴者,起也 起情故兴体以立。”登山则情满

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触兴致情,因变取会。”“目既往还,心亦吐纳。”“

情往以赠,兴来如答。”夏侯湛说:“感时迈以兴思,情怆怆以含伤。”这些话

相关话题/艺术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