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一、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 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二、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一、1920 年以前 二、1920—1950 年 三、1950—1970 年 四、1970 年以来 第四节 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一、发展特点 二、主要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一、城市和城镇 二、定义城镇的标准 第二节 城乡界线的划分和大都市带的出现 一、城乡界线的划分 二、大都市区和大都市带 第三节 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 一、中国市、镇建制标准 二、中国的城乡划分和统计口径 三、市带县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二、区域经济地理条件 第三节 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一、概念 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 第四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一、商品农业与中心地型城镇 二、转运功能、区际贸易与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城市 三、规模经济、集聚经济与以专门化职能为主的城市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一、城市化的不同解释 二、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三、城市化含义的三个争论问题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一、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 二、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三、城乡人口迁移的系统分析模式 四、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第三节 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 一、城市化的类型 二、城市化的指标和测度 第四节 城市化的近域推进 一、内部市区的城市化 二、外围市区的城市化 三、郊区的城市化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 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
二、中世纪城市的发展 三、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化 第二节 当代世界的城市化 一、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 二、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出现 三、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以乡村向城市移民为主 第三节 中国城市发展史 一、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 二、封建社会前期城市的发展 三、封建社会中期的城市发展 四、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发展 五、近现代社会时期 第四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 二、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 三、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 四、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第五节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预测 一、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 二、国民生产总值预测法 三、多指标综合分析预测法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划分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二、划分城市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方法 三、影响基本/非基本比率的因素 四、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城市职能分类方法 一、城市职能的概念 二、一般描述方法 三、统计描述方法 四、统计分析方法 五、城市经济基础研究的方法 六、多变量分析法 第三节 中国城市职能分类 一、区域性城市职能分类 二、全国性城市职能分类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城市规模分布 第一节 城市规模分布理论 一、城市首位律(Law of the Primate City) 二、城市金字塔 三、位序-规模法则(Rank-Size Rule) 第二节 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 一、城市规模分布的类型 二、对城市规模分布的理论解释 三、城市规模分布类型的利弊 第三节 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 一、我国城市位序-规模法则的验证 二、我国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的变化 三、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的省际差异 第四节 城市规模发展政策的讨论 一、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来龙去脉 二、关于城市规模发展战略的讨论 三、城市规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 一、相互作用的分类 二、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 三、城市间、城市和区域间的相互作用 第 1 页 共 70 页
四、空间扩散 二、均质性和均质地域 第二节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三、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 一、假设条件和基本概念 四、霍伊特的扇形模式 二、六边形网络和城镇等级体系的形成 五、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模式 三、理论模型 六、城市土地利用三模式的发展 第三节 廖士景观 第三节 中心商务区 一、需求圆锥体 一、CBD 的界定 二、市场网 二、CBD 的内部结构 三、廖士景观 三、CBD 的演变 四、与克里斯塔勒学说的比较 参考文献 第四节 对中心地学说的发展、验证及评价 城市市场空间、 第十一章 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 一、贝里和加里森对中心地学说的发展 第一节 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结构 二、斯梅尔斯的验证 一、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的构成 三、斯金纳的验证 二、加纳(B.J.Garner)的商业中心空间模式 四、对中心地学说的评价 三、赫夫(D.L.Huff)的商业零售引力模式 第五节 核心与边缘理论 四、我国城市内部市场空间分析 一、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 第二节 城市社会空间 二、生长极理论 一、邻里、社区、社会区和社会空间 三、核心-边缘模式 二、社会区分析 第六节 中国城市空间分布 三、因子生态分析 一、空间分布类型 第三节 城市感应空间分析 二、城镇密度 一、感应、环境和行为 三、我国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的空间组织 二、居民构想图(城市意象图) 四、城市经济区 三、研究实例介绍 参考文献 四、研究感应空间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 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出 第十二章 城市问题 一、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城市环境问题 二、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出 一、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和表现形式 第二节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二、资源与城市环境 一、分析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 三、人口与城市环境 二、城镇体系的基础条件分析 四、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 三、城镇化和城镇体系分析 五、城市环境保护管理的措施 四、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 第二节 城市交通问题 第三节 城镇体系规划流程和工作方法 一、城市交通问题的表现形式 一、工作流程 二、 我国城市交通问题 二、工作方法 三、国外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四、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途径 第三节 城市住宅问题 第十章 城市土地利用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城市土地利用 一、国外城市的住宅问题 一、城市地理位置的选择 二、我国城市的住宅问题 二、城市地下空间 第四节 城市社会问题 三、地基承载力 一、就业问题 四、城市地形 二、贫困问题 五、城市气候 三、老年人问题 六、城市植被 四、社会责任感缺乏 第二节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 五、种族与社会争端 一、土地利用类型 六、内城问题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基础知识。全书共分十二章。首先介绍了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回顾了学科的发展史,并探讨了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的概念,追溯了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然后以城市化为中心,阐述了城市化原理和城市 化的历史进程等研习内容;以城市体系为中心,阐述了城市职能分类、城市规模分布、城市空间分布体系等研习内容;以城市内部空间结 构为中心,阐述了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等研习内容。最后对城市问题作了介绍。 本书注重理论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可供综合性大学与师范院校地理系和规划系本科生作为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使用,同 时也可作为地理学、规划学、经济学、社会学有关人员的研究和教学参考书,还可为城市与区域规划、国土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一、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任务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Settlement)的一种特殊形态。 城市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它的兴起和发展受自然、经济、社会和人口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社会经 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不同的人口分布和迁移特点,都对城市的发展速度、性质、规模、空间组织等产生影响。 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它在地球表面占据着一部分土地,虽然面积不大,但它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同周围广大区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具有控制、调整和服务等机能。 第 2 页 共 70 页
城市本身是一个“面”,它的内部有各种构成要素的演变和组合问题。但从区域角度来看,城市也是一个“点”。几乎每个城市都是一个 地区的经济、政治或文化的中心,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影响区域(腹地或集散区)。由于城市规模不同,影响范围有大有小,各城市影响 区之间也可能有叠加或交错,但每个城市都在其影响区域内起着焦点或核心作用。 由此可见,城市不仅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而且属于历史范畴。一方面,人们都把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代表,时代经济、社会、科 学、文化的渊薮和焦点。另一方面,城市也集中了整个社会生活、整个时代所具有的各种矛盾。所以,城市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大系统。 这个系统包含的内容很广,不仅包括生产、消费、流通等空间现象,也包罗造成空间现象的非空间过程。为了揭示城市系统的空间现象, 必须深入研究形成这种空间现象的社会、文化和思想意识形态等非空间因素。 城市地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就是这样一种城市。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 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讲,城市地理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揭示和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揭示和掌握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 的规律,属于认识世界的任务;科学预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的变化规律,属于改造世界的任务。 就我国来说,当前正处于新旧体制交替时期,四化建设向我国城市地理学提出了许多重大的实践问题。比如,大、中、小城市的合理布局 和城镇化水平的调控,区域城镇体系的形成,农业劳动力转移,城市职能的更替和空间重组等问题。我国城市地理学的迫切任务,就是从 我国国情出发,解决社会经济建设中不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领导部门决策提供依据,以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城市地理学必须在总结我国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借鉴西方城市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加快城市地理学的理论建设。西 方城市地理学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是无数地理学家和其他社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其中有不少带普遍性的理论和方法,经过了外国社会 实践检验,对于我国来说,虽然只是间接的,但只要注意到国情,取其精华,洋为中用,仍然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 无疑,任何理论的产生总不能超越其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许多学说表面看来那么抽象晦涩,远离现实,但是,只要从它们的主导思想倾向 和基本原理进行深入分析,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们的产生和发展的根源,都有着理论的客观性。但是,所谓理论的客观性只是相对 的,总是有时代的局限性,受发明者和倡导者的立场观点所制约,其中掺杂着不少主观成分。作为社会科学的城市地理学也毫不例外,其 本身的发展无不打上时代、文化背景及社会性质的烙印。因此,我们在学习外国城市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绝不 能不顾国情,生搬硬套。 我们知道,西方理论本身在西方的国度里也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在发展之中。同时,西方理论,尤其是通过归纳法而得到的理论,其归 纳范围仅仅局限于过去一段时间的西方社会经验,即使是今日的西方社会也不一定适用,更何况是不同时期的非西方社会!例如,城市化 与经济发展,在西方 18、19 世纪的时空条件下,城市化确实促进了工业化。可是今天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城市化,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工 业化。 现代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理论和模式,其归纳范围主要是西方城市,特别是欧美的城市,这是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城市化地区和大 城市主要集中于欧美地区。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可以预料,到 2000 年,世界上大部分城市人口,大部分 大城市将出现在第三世界,而欧美地区的城市和城市人口在世界上所占比例将愈来愈小,其代表性也将有所降低。未来城市地理学的理论 和研究方法,若循归纳法研究,忽略第三世界的城市,若循演绎法研究,没有经过世界上各地区,特别是第三世界城市的检验,那么,这 种理论和研究方法便不可能有充分的代表性,必然缺乏现实意义。 我国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有着可以发展高水平的城市地理学的土壤。然而,可惜的是,我们缺少理论的概括,科学的推论,模式的建立。 我们知道,一种理论,一个研究模式的创立、发展和运用是无数学者、实践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总结我国城市发展的过程,并对西方理论加以验证,在吸收西方有益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 地理学的理论体系。 当然,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离不了教学和研究的专业人才。从教学、研究来看,都需要不同层次的城市地理学专业人才。教学上,既需要高 校的城市地理学教学人员,也需要中等教育的教学人员;研究上,既要一定数量的有较深造诣的专门研究人才,更需要大批能从事基本问 题研究的普通研究人员。所以,专业人才培养是促使城市地理学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这门学科的任务之一。 在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今天,不论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是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都需要广泛普及城市地理教育。通过对城市地理知识的 学习,不仅可以使广大公民,特别是青年了解当今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它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而且可以结合个人的工作实 际,更好地正确解决和处理城市活动与资源开发的相互关系,进而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城市地理学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但其重心是从区域和城市两种地域系统中考察城市空间组织——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 的空间组织。 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研究 研究与评价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与历史条件对城市形成、发展和布局的影响。 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 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包括几个方面:①城市化研究。包括城市化的衡量尺度,城市化过程,城市化动力机制,城市化的效果与问题, 城市化水平预测,以及各国和各地区城市化对比研究等。②区域城市体系研究。一般侧重从区域角度、整体观点分析一国或一地区城市体 系的结构(规模、类型)和空间组织,各城市间的相互关系,城市在区域中的集聚与扩散,大都市带或城市连绵区的形成和发展等。③城 市分类研究。包括规模分类、形态分类和职能分类,通过对一国或一地区城市的考察,拟定分类的依据、指标和方法,划分出各种类型的 城市。城市分类研究主要侧重职能分类,其方法从定性到用统计方法处理,以后发展到把一定地域内各城市的经济与非经济的变量加以综 合,用多变量分析方法找出城市之间的异同。 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 主要内容是在城市内部分化为商业、仓储、工业、交通、住宅等功能区域和城乡边缘区域的情况下,研究这些区域的特点,它们的兴衰更 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各种区域的土地使用,进而研究整个城市结构的理论模型。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还包括以商业网点 为核心的市场空间,由邻里、社区和社会区构成的社会空间,以及从人的行为考虑的感应空间的研究。 4.城市问题研究 主要研究城市环境问题、交通问题、住宅问题和内城问题(如内城贫困)的具体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解决 问题的对策。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载体,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水平及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发展的速度、水平和结构。城市是一定区 域范围内的中心,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焦点和缩影。因此,城市地理学研究不能就城市论城市,而应从区域出发,注意研究社会经济与 城市发展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揭示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 3 页 共 70 页
第二节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范畴内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城市现象的各种类型和过程,具体包括:①描述性研究, 即描述城市现象的空间现状;②解释性研究,即研究城市现象的因果关系;③评价性研究,即既要认识资源空间分配的不平衡性,又要识 别那些符合效益和社会公平标准的可供选择的状态。很明显,城市地理学是属于自然科学的边缘学科(尽管它可以借用自然科学的某些方 法和手段来解决问题)。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城市,而城市是人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集聚地。虽然,城市的发展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同时又影响自然环境,因而有些地理学者从事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但是,城市的主体毕竟是人及其活动,其作用机制虽然也 受自然规律的影响,但更主要的还是受社会经济规律所支配。因此,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地理学有较大的差异。在我国,地理学无疑 属自然科学,而城市地理学常常被认为是自然科学中的社会科学。在一些发达国家,技术进步,改造自然的能力很强,在一般情况下,自 然规律的作用力逐步减小,因此,在学科分类上,把城市地理学完完全全地划归为社会科学。 图 1-1 表示了城市地理学在地理学各主要分支学科中的地位。可见,城市地理学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地理学科,是一门特殊的社会科 学。城市地理学的特殊研究内容以及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使其具有独特的一面;但当地理学者更进一步考察城市的格局和过程,把城市看 作是各种社会力量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时,城市地理学将与其他学科进一步接触,并朝着一门综合的社会科学的目标发展(图 1-2)。 二、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与城市规划学的关系 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是具有渗透关系的相互独立的学科。两门学科在学科性质和研究方向上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城市地理学是一门地 理科学,是研究城市地域状态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地理科学。而城市规划学是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设计蓝图的一门技术科学。两者都 以城市为研究对象,但是侧重点和研究方向根本不同。城市地理学不仅研究单个城市的形成发展,还要研究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体系产 生、发展、演变的规律,理论性较强。城市规划学则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和设计,注重为具体城市寻找合理实用的功能分区和景 观布局等,工程性较强。 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相互联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城市地理学需要从城市规划学的进展中汲取营养,去探讨更全面的城市地域运动规 律。而城市规划学则需要以城市地理学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设计理论,并具体运用到规划实践中去。但是,两者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指导 与应用关系。城市地理学除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还可以应用于国土整治和区域规划等其它领域,同时也具备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城市规划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科学,它在规划和设计城市时,除需要运用城市地理学知识外,还需要运用建筑学、自然地理学、力 学、哲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 图 1-2 社会科学中的城市地理学 2.与城市形态学的关系 城市形态学是对城市的实体组合结构以及对这种组合结构随时间演变的方式所进行的研究。城市形态学的研究中心为城市景观 (Townscape)。城市景观有三个组成部分:街道布局、建筑风格及其设计和土地利用。 城市地理学与城市形态学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研究内容上的交叉。城市形态学中的街道布局和土地利用也是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但研究 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城市形态学主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研究这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以及因这种联系和影响造成的城市 形态演化。而城市地理学则通过分析城市内部形态——功能联系的变化,研究城市地域结构的演变规律。 城市形态学虽因缺乏度量技术,没有发展为普遍理论,研究范围日趋缩小,但城市形态学在城市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战 后城市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许多城市地理学家就是从研究城市形态入手步入城市地理学领域的。以后城市地理 学家又发现了更富吸引力、更有意义的研究课题,从而逐步拓宽了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范围。 3.与城市生态学的关系 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科学。主要研究城市中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生物群落与人类社会,物理生物过程与社会经济过程之间 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城市生态学源于帕克(R.E.Park)、伯吉斯(E.W.Burgess)等人于本世纪 20 年代创立的人类生态学。他们多以 社会现象来类比生态世界,认为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与居民活动中,存在着与生态学中相似的模式与联系。城市生态学到 50 年代以后, 随着城市问题日趋增多和严重而大规模发展起来。早期的城市生态学对城市地理学家研究城市地域结构、建立地域结构模式产生了很大影 响,并使地域结构成为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50 年代以来,城市生态学和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都迅速拓展,并相互交叉。城市生 态学的“系统”和“平衡”的思想为城市地理研究所吸取,并融汇在有关城镇体系、城乡关系、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城市中心作用和 中心城市作用等研究之中。 4.与城市经济学的关系 城市经济学起源于城市土地利用和房地产的研究。70 年代以来,它才逐渐成为综合研究城市特有经济关系,即城市固有的经济问题及其发 展规律的学科。城市经济学研究的经济问题(如城市的财政税收,城市土地管理,城市建设的投资来源等)与城市的发展休戚相关,研究 成果有可能直接解决城市固有的经济问题,给城市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城市经济学与实际结合更紧密。城市地理学在研究城市时, 往往把经济作为一个影响因素来分析,或是研究经济问题的空间表现形式及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由于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关系密切,所 以城市地理学十分注意吸收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反之,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对城市经济学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5.与城市社会学的关系 社会学以研究社会问题为己任,而城市以人口密集为首位特征。因此,许多社会问题都较为集中地发生在城市里,这些问题也称为城市问 题。所以,城市社会学是研究城市社会问题的学科。在城市里,不论什么事,只要构成“问题”,必然与城市居民发生联系,必然是个社 会问题。70 年代以后,随着西方国家社会问题的日趋严重,城市问题也成为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在研究方法上,城市地理学和城 市社会学互相取长补短,在研究内容上相互融合。然而,两门学科的区别仍十分明显,城市地理学研究社会问题的目的在于探索规律性, 强调问题产生和解决的空间性,为政府决策作参考;而城市社会学则注重社会实践,探讨促进社会发展,特别是城市社会进步的具体政策。 以上简单介绍和讨论了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主要学科及其与城市地理学的关系。这些学科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观察、剖析、认识、改造 城市,城市地理学在研究城市的过程中,不断吸收这些学科的新进展,研究领域不断拓宽,成为社会科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第三节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西方城市地理研究根据研究重点不同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1920 年以前 城市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体系中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至今不过半个多世纪。在此之前,城市地理学属于聚落地理学(或称居民点地理学)中 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 4 页 共 70 页
19 世纪前后,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机器生产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城市开始以空前的速度向外扩张,城市 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出现了飞跃般的增长。到 20 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形成了许多世界瞩目的特大城市。 与此同时,欠发达地区也出现了一批繁华的港口城市,尽管这些城市中的多数,带有严重的殖民主义色彩。这一期间,地理学家从人地关 系的角度研究聚落。城市研究没有独立的理论和方法,深受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影响,尤其强调地理位置决定城市的命运。研究城市的内部 时,往往描述建筑的形式、当地的自然条件、建筑与街道的组合形式、屋顶的式样、材料的种类等等。 1920— 二、1920—1950 年 工业革命使世界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经济活动的重心转向城市,农村逐渐成了配角。城市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方式对农村人口产生了强 大的吸引力。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城市被罩上了绚丽的光环。世界开始进入城市主导人类生活的时代。 这些变化,引起了人们观察城市、研究城市的兴趣。随之,关于城市的各种理论和学说也陆续问世。 城市是发生于地表的普遍宏观现象,有一定的空间组织,有很强的区域性和综合性。因而,研究城市的第一批理论,不管作者是否是地理 学家,几乎都属于地理学范畴。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城市。社会学家帕克(R.E.Park,1864—1944)、沃思(L.Wirth,1897—1952) 和伯吉斯(E.W.Burgess)对城市中的住宅区、工业区及中心商业区的形成和变迁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对人口的地域分布过程和机 构设置、调整过程亦作了大量分析,创立了城市结构的同心环模式。在研究中,他们使用了生态学的方法,被称为“人类生态学的芝加哥 学派”。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后来被广泛引用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三模式。 受芝加哥学派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城市地理研究转向实地考察,观察城市实际景观,研究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热衷于划分城市内部的功 能区和城市的吸引范围。同时地理学对城市体系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克里斯塔勒(W.Christller)的中心地学 说。克氏于 1933 年发表了《南德的中心地》一书,首先揭示了城市规模等级、空间分布、职能层次规律,对城市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 作了深入的研究。 1950 年以前的城市地理研究有两大特点:第一,把物质环境的约束条件看成城市命运的决定因素;第二,对城市作形态上的研究,忽视成 因的动态分析。此时,虽已初步奠定了城市地理学的研究重点,出现了一些理论,但城市地理学尚未完全成为独立的分支学科。城市地理 研究系统地、大规模地开展是在战后,尤其是 1950 年以后的事。 1950— 三、1950—1970 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许多城市被毁,世界上许多城市因战事而衰微破败。大战结束后,人口纷纷返城,经济急待恢复,尤其是欧洲、 日本、东南亚一带。人们在废墟上重建城市,在不断增长的人口压力下扩展城市,急需了解城市的构成和布局,需要对城市进行系统的研 究和规划,从而大大刺激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地理学经历了“数量革命”,1958—1962 年达到高峰。传统的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学说在 30 年代并没有引起广泛注 意,他的著作也没有明确引用城市系统的概念。到 60 年代,克里斯塔勒的著作被翻译成英文,中心地学说的影响迅速扩大,许多地理学 者,后来还有经济学者、社会学者都投入了城市系统的研究。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数量地理学家布赖恩·贝里(B.J.L.Berry,1934—), 他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中心地学说进行了许多实证性研究, 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和专著, 《城市作为城市系统内的系统》 他的 (Cities asSystems Within Systems of Cities)一文,把城市人口分布与服务中心的等级联系起来,是城市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那以后,关于城 市系统的文献逐渐地丰富起来。不少学者认为,如果说克里斯塔勒是城市系统研究的理论家、奠基人,那么,贝里就是城市系统研究的实 践者和推动者。因此,“数量革命”使城市地理研究从形态学的城市景观转移到了空间分析上来。 50 年代空间学派兴起以后,城市地理学的框架建立了起来,其研究对象可分为两大部分:①宏观城市空间,即城市之间构成的空间,集中 在城市体系研究上。主要内容包括空间的形成——城市化、城市规模分布、空间格局、职能结构和网络形式。②微观城市空间,即城市的 内部空间,集中在城市土地利用模式上。主要内容包括城市用地分异过程、各功能要素的区位分析和土地利用模式。 四、1970 年以来 进入 60 和 70 年代,美国和西欧的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社会动乱和反政府行为,如黑人运动,学生运动,内城暴动。 与此同时,就业、住房、交通、环境卫生、治安等城市问题也日趋严重。对于这些激烈的社会冲突,原有的西方正统理论无法解释,这就 刺激了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寻找新的解释。城市地理学也受其影响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探索新的理论。在这一时 期,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社会科学的研究。 英国一批年青的新韦伯主义社会学家致力于研究地方政府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城市空间资源分配中的作用。认为城市资源的分 配不仅应考虑经济因素,而且应考虑空间公平。他们认为技术进步、人类特征变化会对城市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不同意把城市中发生的问 题完全归于生产方式、归于制度。美国城市社会地理学家段义孚(Y.F.Tuan)等从研究社区与人的关系出发,运用行为科学和现象学,开 展了个人性格如何影响到家庭和房屋的装饰的分析,并伸展到集体的性格如何反映到所谓“文化景观”的分析,他们特别强调“地方” (Place)这一概念不仅是一个几何空间,而且还包括了人地之间的关系。在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中,段义孚等人的研究对剖析城市内居民 与其邻里区域所产生的亲切感或疏离感和冷漠感,作出了很大贡献,也扩大了城市地理学的领域。在实际应用方面,段义孚对内城重建和 迁拆过程中,如何破坏,或如何保存这一人地感情方面,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 曼纽尔·卡斯特尔斯(M.Castells,1942—)是一位西班牙籍的社会学家,当代城市理论研究的带头人。卡斯特尔斯和他的同事全面批判 了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社会学理论,认为帕克和沃尔思混淆了资本主义社会组织和具体的社会区位之间的因果关系。与新韦伯主义不同,他 们认为城市问题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结果。 在这些研究的影响和带动下,城市地理学中出现了人文学派、行为学派和激进学派。人文学派和行为学派认为空间学派将人地关系物化, 忽视了人在塑造空间结构方面的作用。行为学派强调,要分析空间形式,首先必须分析个人的决策过程。他们从日常生活的社会心理学出 发,特别注意文化、价值、非正式团体、城市机构等在人类空间行为中的作用。激进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地理学家和政治经济学家哈维 (D.Harvey)。以他为首的这派学者认为,数量方法仅从统计入手认识存在的类型,而行为学派只注意个人行为,忽视了社会对人类决策 的制约,割裂了主、客观的联系。他们以社会冲突为核心,强调一切应从政治、社会、行政、文化背景加以认识,认为要解决城市的结构, 必须了解资本主义制度,政治经济环境和政治权力作用。 因此,70 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西方社会问题的日趋严重,随着数量革命的热潮逐渐减低和数量革命所带来的问题逐一显露,伴随数量革命 而出现的空间学派受到挑战,以及受社会科学、政治科学研究的影响,城市地理学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多元发展的阶段。 第四节 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一、发展特点 解放前,在我国地理学研究中,城市地理学属空白。解放后,我国地理学工作者学习苏联,把地理学划分为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少 数经济地理学工作者把城市作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对城市进行了少量的研究。由于农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农业有显著 第 5 页 共 70 页
城市地理学许学强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7
相关话题/地理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复习讲义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讲义 目录 第一章GIS 概述............................................................................................................................................1 1 GIS 是什么...................................................................................................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5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2019年考研调剂信息
一、拟接收调剂专业优秀生源调剂(名额不占招生简章中各专业所列出的招生计划),拟接收调剂专业为040102课程与教学论,070501自然地理学、070502人文地理学、07050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二、调剂要求1、本科就读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不含此类高校的独立学院); 2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32019年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一、调剂规定(1)一志愿报考专业要与我校调入专业前四位代码相同,即前四位代码必须是0816;(2)调入专业初试科目必须是数学一;(3)非外语专业的考生,外语科目必须为英语;(4)符合教育部和兰州交通大学其他统一规定(附件1:兰州交通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调剂政策);(5)综合评价,择优调剂。二、复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3人文地理学王恩涌最后总结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人文地理学的概念: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的学科。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2人文地理学(王恩涌)最后考研总结
1、地理学geographe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 2、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研究对象是人文环境、人文现象和文化景观。其内核是注重区域和空间,注重人地关系 3、人地关系内涵:人指社会属性的人,具体说是指在一定区域空间和一定生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0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学术学位类考研调剂方案
地理科学学部2019年学术学位类调剂方案地理科学学部全球环境变化专业和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拟接收调剂考生。一、基本条件调剂考生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符合我部招生简章规定的报考条件。2、第一志愿报考学科专业综合实力原则上应不低于我校。3、初试成绩必须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的我校复试基本分数线和全国初试成绩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2019年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考研调剂信息
地理科学学部2019年学术学位类调剂方案地理科学学部全球环境变化专业和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拟接收调剂考生。一、基本条件调剂考生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符合我部招生简章规定的报考条件。2、第一志愿报考学科专业综合实力原则上应不低于我校。3、初试成绩必须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的我校复试基本分数线和全国初试成绩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2019年南京邮电大学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一、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介绍南京邮电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依托于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学院建院十年,拥有测绘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地理信息科学(原地理信息系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0人文地理学王恩涌考研总结
人文地理学(王恩涌)最后考研总结 1、地理学geographe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 2、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研究对象是人文环境、人文现象和文化景观。其内核是注重区域和空间,注重人地关系 3、人地关系内涵:人指社会属性的人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9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赵荣)考研复习讲义资料
人文地理 根据人文地理的研究任务可以大概了解考试重点 关键词:形式、基本特征、起源及发展历程、影响因素、产生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南京师范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自然地理真题超级版
1、 自然地理学的特征及其性质 ①综合性:综合性是指自然地理学多学科交叉、多要素融合的特性。②区域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的本质特性,区域特征、区域联系与区域分异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③环境性:人类生存环境是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与内容。④系统性:地球表层环境就是一个系统,可以称之为地球表层系统。 3、 试述地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62020年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自然地理考研题库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9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历年考研真题[电子书]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自然地理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免费下载]2.指定教材配套题库[电子书]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4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2020年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自然地理考研全套资料
目录说明:本全套资料免费下载,共包括13种电子书。使用全套资料密码激活后,全套资料里的所有电子书、所有题库均可使用。1.历年考研真题[电子书]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自然地理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免费下载]2.指定教材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电子书]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自然地理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2012年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自然地理考研真题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自然地理考研真题2014年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自然地理考研真题2015年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自然地理考研真题2016年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自然地理考研真题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人文地理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2010年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人文地理考研真题2011年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人文地理考研真题2012年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人文地理考研真题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人文地理考研真题2014年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人文地理考研真题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