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新闻媒体》:
新闻编辑
新闻编辑
- 新闻编辑工作地基本属性
一、新闻传播的主导性工作采写与编辑是主要环节和基本业务
- 主要体现在报道的定位。总体的规范。定位与相应的调整。
- 其次体现在报道的策划。深、活、优
- 最后是报社的编前会制度。
二、新闻传播的整合性工作 (选择、修改、标题、配置、合成。)
三、新闻传播的把关性工作 (全程性、综合性、终审性。)
- 当代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
- 编辑环境的复杂化
编辑环境:大众传媒外围的各种情况与条件的总和,是新闻报道所传播的信息的发源地和目的地。编辑工作既作用于编辑环境,又受到编辑环境的制约。
- 编辑取向优质化
重视新闻报道的数量,更讲究新闻报道的质量,以质量兴报,以质量兴台,成为我国当代新闻编辑工作的普遍取向。在新闻报道方面强调深化内涵,强化特色,培育精品,争创名牌。在操作层面上,编辑的各个环节,都越来越注重深加工和精加工。
- 编辑工具电子化
电脑辅助新闻学:
1.电脑辅助报道。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寻找和发现新闻报道的人物和事件线索,报道思想和灵感。
2.电脑辅助参考。利用在线资源进行数据的检索和事实的交叉验证。
3.电脑辅助研究。利用在线资料开展与新闻报道有关的调查研究。
4.电脑辅助聚会。利用电子公告牌和电子论坛等定期与世界各地的具有相同爱好、兴趣或职业的人们进行访谈和讨论。--据认为是新闻工作者运用互联网最激动、最有潜力的一个方面。
- 新闻的确认
- 新闻确认的重要意义
新闻的确认:确定哪些新闻可以录用。它决定着报道的方向、特色和质量,在新闻工序上是第一位,而就其重要性来说也是居于首位。
- 实现报道宗旨的基本保证
(社会主义新闻媒体的报道宗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实现的手段是通过新闻的选择。)
- 形成报道特色的基本保证
- 提升报道水准的基本保证
- 新闻确认的基本依据
- “双重评价论”:具有社会价值、新闻价值的新闻。
- “八看说”:八个“是否”。特点是可操作性强,通俗易学,还能为选择非新闻稿件所用。
- 具体要求:
- 社会规范:
遵守政治规范、法律规范、道德规范 (实事求是,清正廉洁)
- 受众需要
- 受众需要具有某种一致性。即,含有重要性、新鲜性、社会性、知识性、接近性的新闻是受众普遍关心的。
- 不同的受众在需求方面也有差异性。可以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上进行划分。
- 注意事项
- 要有全面的观点
- 要有平衡的观点
既要突出报道的重点,又要兼顾报道之间的平衡。它最终是通过版面和节目体现出来。
- 新闻的梳理
- 新闻梳理的下限
新闻的梳理:对新闻的一次全面的细致的再检验。首要任务是纠正新闻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差错和问题。 这种着眼于补偏救弊的改稿行为,称之为新闻的“保护性梳理”。
- 纠正各种差错
- 事实性差错 (违反常识,不合情理,主观想象,言过其实,前后矛盾,以偏概全)
- 政治性差错
- 知识性差错
- 文字性差错
- 避免各种不当
- 内容不当(提法不当,做法不当,泄露内情)
- 用词不当
- 新闻梳理的优化
在纠正差错和问题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完善新闻的表达,以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这种着眼于扬长求精的改稿行为,称之为新闻的“提高性梳理”。
- 凝聚主题
- 一线串珠。一篇新闻只有一个中心,并一贯到底。
- 削去枝蔓。为了主题的集中,还要舍得忍痛割爱,将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删去。
- 以少胜多。材料不是越多,主题就越突出。不说明问题的材料越多,主题会越模糊
- 精简过程。对事物进行必要的压缩和概括,使新闻短而精。
- 详略得当。与主题关系直接的、重要的内容应当展开,写得具体详细,不足的还应设法补充。与主题间接的、一般的内容应当压缩,写得概括,简略,可有可无的还应删去。
- 凸现精华
- 改变体裁,调整结构。如将通讯改为消息,可突出精华,直接、简练。
- 取其一点,独展所长。将精华部分分离出来,独自成篇。
- 化零为整,各显其要。将篇幅长的新闻分成若干篇,组合刊播。
- 新闻梳理的准则
- 有稿必检
- 有错必究。必须要有乐于和敢于负责的精神。
- 有改必慎。修改必须有据。
- 新闻的标题
- 新闻标题与新闻媒体
- 新闻标题在新闻媒体中的作用: “两导”
- 导受作用。
导受:引导受众阅读和视听,是导读、导听和导视的总称。
标题受众:新闻数量与日剧增,人们不可能兼收每一条新闻,于是出现了以接触标题为主的“标题受众”。
标题可以方便受众接触、了解、选择新闻,引起受众对新闻的兴趣。
- 导向作用。
最为明显的表现是就事论理,借题发挥。它更多的是通过词语的褒贬和语气的强弱来显示。
- 新闻标题在新闻媒体中的区别
- 不同载体的新闻媒体对标题的要求不尽相同。
报纸:注意辞句的修饰,讲究语言的生动、形象、含蓄和凝练。
广播:注意音韵的优美和响亮,上口顺耳,要便于受众听清听懂,尽量口语化,通俗化。
电视:简明扼要,以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 同一载体的媒体对新闻标题的要求也有区别。这是由媒体的性质、受众对象和所属地区等因素的不同所决定。
- 新闻标题与新闻事实
新闻标题与新闻事实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 新闻标题必须揭示新闻事实
- 新闻标题必须符合新闻事实
- 新闻标题系统的结构
- 主体类标题
基础部分,运用最为经常和广泛。包括主题和辅题(引题+副题)。
两种类型:
- 单一型标题。只有主题,用于信息单一的新闻。广播与电视的标题,以单一型居多。
- 复合型标题。主题+辅题,用于信息比较重要而又复杂的新闻。多见于报纸。
- 从属类标题
附属部分,是对主体类标题的补充。包括提要题和分题,主要用于报纸。
- 提要题:比较详细的概括文中的主要内容的概要题。
- 分题:插在新闻或文章中的小标题,或称插题。
- 整合类标题
最高层次的部分,统领主体类和从属类标题。包括栏题和类题,主要用于报纸。
- 栏题:为一个专栏或一组稿件所加的总标题。
- 类题:以归类为主要目的的综合题。(栏题表某种意向,类题主要起分类和显醒的作用。)
- 表现方法
- 态度层面的方法
- 客观性方法:标题只叙述事实,不发表议论,不加渲染烘托,采取白描手法。
- 主观性方法:标题对事实进行议论、渲染烘托,明显的体现出倾向性。
- 修辞层面的方法
- 形象方法。
- 强调方法。加强语气,突出内容,多重复词语、变换语序和设置悬念。
- 蓄意方法。曲陈其事,隐含其意。可巧用双关语和巧用标点符号。
- 齐整方法。特指对偶方法,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层次清晰。
- 引用方法。借用他人的话语来概括新闻的内容。
- 简练方法。(炼意、炼句、炼字)
- 报道的配置
报道配置:按一定的报道意图将稿件搭配、组织成有机完备的整体。好的配置,可以使报道显得有序易读,使报道得到强化和深化,使报道获得整体优于部分的积极效应。
- 综合性配置
综合性配置,强调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最常用的配置方式之一。
配置要领
- 点面结合。重点与一般的结合。既有分量又利于受众全面了解事物。
- 庄谐结合。
- 褒贬结合。表扬与批评相重视。
- 图文结合。
- 长短结合。
- 多种文体结合。
- 同一性配置
同一性配置:将具有相同性的稿件聚在一起。可以增强新闻单元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往往形成强势,获得规模效应和比较优势。
- 强标识组合
即具有明显标志的同一性配置。可用来突出报道思想或报道重点,反映重要活动、重要事件和重要典型。
- 借助标题。通过标题的整合,昭示稿件之间的相同关系。可以是栏题组合,类题组合。
- 借助专栏。
- 弱标识组合
即不具有明显标志的同一性配置。通过勾线、围框或前后左右相连来显示稿件之间的相同关系。适用于不宜或不需作强化处理的同类信息的组合。一是,报道价值一般,没必要加以突出,或报道价值虽然较大,但已多次采用标题强化。二是,报道价值较大,但不适宜用明显标识。
- 延伸性配置
延伸性配置:增配其他稿件,对稿件加以拓展,使之丰富、深化。
- 广度延伸:即对新闻进行补充,增加相关信息。着眼于加大信息量,是量的延伸。
- 深度延伸:即对新闻着力开拓,深入揭示底蕴。着眼于提高消息质量,是质的延伸。主要方法是配发评论,以编者按和编后居多。
- 解释性配置
解释性配置:借助其他材料加以说明不易为受众理解或明了的新闻。
- 文字资料
- 示意图表
- 报道的合成
报道合成:包括版面和节目的编排设计,是新闻编辑的最后一道工序,是新闻价值判断的综合表现。兼具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和技术性,具有终审性和不可逆性。
- 编排设计
- 编排设计的价值
编排设计,可以评论是非,表达情感,显示个性,引人注意,传达文字、图像、言语没有表达、不易表达和不便表达的消息。是对报道价值的综合判断和最终表现,是消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隐含的消息具有不可更正性。
- 表态功能:表达新闻媒体对新闻的立场与态度。
- 启示功能:通过稿件的组合,产生特定的消息,给受众某种启示。
- 吸引功能
- 编排设计的原则
- 相符原则:即要与服务对象、与媒体的性质和特点、与新闻单元的性质和特点、与稿件的价值和特点一致。
- 重点原则:即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
- 有序原则:即要分清条理和层次。
- 便易原则:即要易于受众接受消息。
- 版面编排的方式
- 重点式编排
(运用强化手段突出重点稿件。
强化手段有:标题字和面积加大,标题字黑底反白,正文字放大或用异体字,正文排长栏,题文加框,粗线勾勒,照片压题,图文组合等。)
- 集中式编排
(用整版或半版左右篇幅报道同一类内容。
可以突出主题,烘托气氛,营造声势,引起读者注意,加深读者印象。
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与互补性,避免重复与单调。)
- 对比式编排
(将报道内容对立的稿件组合在一起。有利于主题的强化和深化。)
- 对称式编排
(讲究版面元素的工整对称,整体感和稳定感较强,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多用于内容互有联系且篇幅不长的报道。)
- 交叉式编排
(要注意稿件之间的穿插、咬合。是为了保证印刷质量,美化版面的需要。)
- 模块式编排
(又称“现代版式”。模块就是一个方块,是一个单位。模块式编排的题文组合均成四边形,不忌碰题,讲究块状错落。优点是版面简洁,整齐,清晰易读,便于读者快速的获取消息,而且易于设计、排版和抽调稿样,十分适合电子排版。)
- 冲击式编排
(“拳击式示现”,对视觉构成强刺激。特点是标题显赫,照片增大,线条粗黑,色调浓重,醒目夺人。)
- 版面设计的程序
版面设计:将报道合成具体化和直观化,使之形成面向读者的格局和外貌。
- 了解要求,考虑布局
- 计算篇幅,调剂余缺
(认真计算稿件的篇幅,这是画版准确的前提。)
- 版样
(“三先三后”:先安排重要稿件,后安排次要稿件;先安排模块形稿件,后安排非模块形稿件;先安排版面的四角,后安排版面的中间。)
- 看大样
大样:版面排好后印出的样张。
清样:大样改正后印出的样张。
《新闻评论教程》: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的诠释
新闻评论: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 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的比较
- 反映内容 (报道:事实 评论:本质和意见)
- 写作目的 (报道:传播信息、形成舆论 评论:讲道理)
- 表达方式 (报道:记叙为主 评论:议论为主)
- 新闻评论和理论文章的比较
- 具有更强烈的时效性
- 具有更鲜明的针对性
- 具有更直接的现实性
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论题具有强烈的新闻性、论理具有鲜明的思想性、论说具有广泛的公众性。
新闻评论的分类:
- 新闻评论种类的不同分法
- 按主要性能分:带有全面部署性、带有说理启发性、带有业务指导性、带有政治鼓动性
- 按评书内容分:
政治评论、法制评论、思想评论、经济评论、文教评论(含教育科技卫生等)、文艺评论、军事评论、外事工作评论、国际评论和社会问题评论。
- 按作者身份分:
- 由编采人员撰写的、代表编辑部集体意见的评论有: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述评等;
- 由专家学者、业余通讯员和受众撰写的署名评论有:专论、思想评论、小言论、富有新闻性和文艺色彩的随感、杂文、文艺评论。
- 代表编辑部意见的主要评论形式
- 大型重型的评论:
- 社论 代表报纸编辑部和同级党委就国内外当前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分析评论,及时表明党的立场和态度,阅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注重政策性、思想性、指导性,文风庄重、严谨、朴实、鲜明。 社论是报纸的灵魂与旗帜,它体现报纸的方向。党的各级领导经常通过自己的机关报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引导舆论,指导实践。它是一种最终要的评论形式,被人们称之为“党报的元帅”。 发表社论,一般由同级党委或有关部门审定。由于规格高,影响大,要坚持少而精。
- 编辑部文章 专就当前国内外政治、思想等领域的重要问题或重大事件发表的理论性和真册性言论,有一定的权威性。它论述范围广泛具体,有浓厚的理论色彩。 它代表报纸编辑部和同级党委对某一重大问题的立场和观点,其内容含量比一般社论更大,规格高于社论,更庄重,更具权威性,因而影响更大。这种形式要慎用。必须经同级党委或有关部门审定。
- 中型的评论:
- 本报评论员文章 论述内容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它大多根据党的方针政策,旧当前政治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某一个方面进行比较集中、深入的分析。在选题和协作上,较之社论更为自由和灵活。其篇幅一般比社论短。 发表的郑重程度仅次于社论。不署名的评论直接代表编辑部集体的意见。以“本报评论员”或“本报特约评论员”署名的评论,名义上是代表个人,实际上反映了编辑部的观点和倾向,仍有较高的权威性。评论可以单独发表,但多半和有关新闻报道同时发表,起着总结推广典型、指导全局的作用。但提出新问题而又把握不定的应该送审。
- 小型的评论:
- 短评 为配合传达、阐述党的方针政策,或就当前社会的某些亲乡、问题和现象,以编辑部或以编辑发表的评论。在写作上较之中型评论更单一,分析更扼要,篇幅更简短。 一般都配合新闻报道发表,针对性、思想性、是都较强,抓住一点,推动一般,起到画龙点睛、突出重点的作用。
- 编者按 编者对所发表的报道、文章进行提示、评论或作补充说明的文字,大致分为政治性的和说明性的两种。按语的写作,要求旗帜鲜明,一针见血,逻辑严密,文字精练。 编者按正式表明编辑部的态度,多采用较为郑重的场合和必要之处。其作用在于引起读者注意,加强传播效果。 编者按可放文前、文后,也可放文中。
- 编后 简要说明编辑部对有关新闻报道或文章的基本态度,多因事抒感,借题发挥,用于一些已作过多次宣传的主题,从新的角度或用新的材料、新的论证方法,给以简单的必要的新说明。 一般都配合新闻报道、文章发表,起深化主题,强调重点的作用。可拟标题,也可不拟。
- 几种由作者个人署名发表的评论形式
- 专论 带有时评的形式,是新闻媒体编辑部约请某一方面专家或权威人士,就他们有深入研究或熟悉的某个专门问题发表意见的文章,是既有现实性又有理论性的一种评论形式,其内容接近于编辑部文章,一般都发表在显要位置。担由于是个人署名的,权威性和郑重程度较编辑部文章较小。
- 代论 主要用于对人民内部某些认识问题的正面引导,以及对国际上影响范围较小的事件,加以评述,帮助国内人民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开阔视野。往往以个人署名,反映的确实媒体编辑部的立场与态度。
- 新闻时评 往往就社会关注度高的新闻事件,尤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事件,以及公众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作及时、准确、深刻的评论。一事一议、就事论理,注重议题的新闻性、观点的鲜明性、作者的广泛性,是它的基本要求。它强调在新闻事件发生过程中发言,积极抢占舆论制高点,从而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应时而在”、“评在当口”是时评广受好评的根本原因。要求持论尖锐,文风清新,语言简洁,明白畅晓。
- 思想评论 这是运用最为普遍、群众性最为广泛的一种评论形式。他的特点是,从群众角度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开展群众性的自我教育,使媒体能较多地反映群众的声音。他的题材涉及面很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无多不谈,大多以思想认识问题作为主要评论对象,以帮助人们澄清是非,提高认识为目的,论述问题时注重就实论虚,夹叙夹议,摆事实讲道理,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同志式、朋友式的谈家常的热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 微型评论(小言论或袖珍评论) 主要指论题单一,分析扼要,篇幅简短,运用灵活,一般有固定版面位置的一种小型评论形式。它们以短见长,以精取胜,短而有味,有的放矢,言之有物,有今日感、时代感、新鲜感,往往在某上拨动读者的心弦,获益。
了解和掌握各种评论的特点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