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郑师渠打印版(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27


----------------------- Page 9-----------------------

  他就曾力禁鸦片,成绩卓著,对这次查禁鸦片,更充满信心。       1839年 1月,林则徐离京南下,3 月,抵广州。当地人民群众高昂的反   侵略斗志,使林则徐深受鼓舞。他说: “察看内地民情,皆动公愤,倘该夷   不知改悔,惟利是图,非但水陆官兵,军威壮盛,即号召民间丁壮,已足制   其命而有余”。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加紧整顿   水师,加强海防。一再晓谕鸦片吸食者立即呈   缴烟土烟具,限期戒绝。并发布谕帖,勒令外国烟贩将存储于趸船的鸦片“尽   数缴官”,并具结保证 “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   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林则徐还严正声明: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                                               ①   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广东民众积极支持林则徐的禁   烟措施。城乡各地纷纷呈缴烟膏烟具,揭发检举鸦片贩子。虎门附近的群众   自发组织起来,一发现走私鸦片的商船,立即吹响螺号,出动船只缉捕,并   纵火将其焚毁。在广大民众的支持下,禁烟运动迅速走向高潮。       英美烟贩则极力阻挠、破坏禁烟。林则徐到达广州之前,他们闻讯即已   把鸦片趸船转移到外洋,躲避风头。英国驻华商务监督查理•义律有意抗拒,   3 月24 日,他从澳门赶到广州商馆,煽动烟贩们拒交鸦片,指使大烟贩颠地   逃出广州。由于林则徐事先作了周密的布置,颠地出逃未能得逞,被截回广   州商馆内。随后,林则徐下令包围商馆,撤出其中的中国雇员,断绝了广州   和澳门之间的交通,并根据违例封舱的惯例,下令停止中英贸易。义律无计   可施,于 27 日被迫同意呈缴鸦片。但他却以英国政府代表的身份命令英商缴   烟,并鼓动美商缴烟,保证烟价由英国政府赔偿,故意把鸦片纠纷扩大为中、   英两国政府之间的问题,为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制造借口。英美烟贩先后被   迫缴出鸦片 19127箱,又2119袋(其中美国烟贩缴出1540箱),共计2376254   斤。       1839年 6 月 3 日至25 日,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   关天培等至虎门,督令将收缴的鸦片全部当众销毁。这就是著名的 “虎门销   烟”。销毁办法系在太平镇海滩高地挑挖两个纵横各 15丈、底部平铺石板的   大池以便交替使用。销烟时,先由沟道车水入池,撒盐成卤,抛入切开的烟   土泡浸,再抛下石灰,顷刻汤沸。鸦片一遇灰盐,立成渣沫,颗粒悉化。等   到海水退潮时,启放涵洞,随浪入海。广州人民满怀对禁烟斗争的胜利喜悦,   涌向虎门海滩观看销烟壮举。外商也多到现场参观,他们 “摘帽敛手”,向   林则徐表示敬意。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   焰,以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外侮的决心。       虎门销烟后,林则徐宣布开放中英贸易,但要求进口商船出具甘结,保   证永不夹带鸦片。义律则不甘心失败,百般阻挠英商具结,竭力制造事端。   1839年 7 月,英国水手在九龙尖沙嘴行凶,殴毙村民林维喜。林则徐多次要   求义律交出凶手,义律不但拒不交凶,而且一再进行军事挑衅。英国侵略军   先后在九龙、穿鼻、珠江口海面袭击中国水师,但均被击退。       面对英国侵略者的武装挑衅,林则徐与关天培等官员一道,积极筹备战   守。他们抓紧对各处炮台进行加固或改造,在虎门的上、下横档一带,增设   两道栏江铁排链,并从国外购进了200 门新式大炮,分列两岸。林则徐相信 ①  《谕各国夷人呈缴烟土稿》,《鸦片战争》,第2 册,第243 页。
----------------------- Page 10-----------------------

   “民心可用”,他在大力整顿水陆官兵的同时,积极倡导“由民间自行团练,                ①   以保村庄”, 并招募渔民、蛋户丁壮5000 人,编为水勇,日夜操练,以配   合水师对敌作战。他还公开发出号召,一旦敌人兵船进入内河,人人可以持   刀痛杀。在林则徐、关天培的部署下,广东军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与英   国侵略者展开英勇斗争。       为了在对敌斗争中做到知己知彼,林则徐注意了解外情。他组织人员不   仅翻译了澳门新闻纸,以掌握侵略者的动态,而且还翻译了其他一些西方出   版物,以了解世界大势。林则徐还很注意把握对敌斗争的策略。他反对西方   殖民者一切危害中国利益的侵略行径,但并不禁止外国商人进行正当的贸   易,提出了 “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的正确方针。虎门销烟后,林则徐   在香山县 (今中山县)宣布了对外贸易新规定,强调“一切未带鸦片之夷船   应声明愿即开进黄埔,一俟验讫,即行卸货。……一切私行夹带鸦片之夷船                                                                       ②   应即遵令呈缴鸦片,可免议处;一俟悉数缴实,可准进口开舱贸易”。 这种   规定受到一些正直外商的称赞。当义律向这些外商挑拨离间时,他们不为所   动,转而支持林则徐维护正当的中外贸易。到 1839年底,具结后开进广州贸   易的外国商船已有62艘,其中有美国船45 艘。林则徐还不顾清政府高级官   员不得与外国人往来的惯例,直接与外国人接触,征询意见,向他们宣讲清   政府的禁烟政策,沟通了中外之间的必要联系。实践证明,林则徐的这些开   明与理智的主张、做法在当时的禁烟运动和对外交涉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①  《议复团练水勇情形折》,《林则徐集》,奏稿中,第881 页。 ② 转引自马士: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 卷,第271 页。
----------------------- Page 11-----------------------

                              第二节 鸦片战争                             一 英国挑起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之后,英国侵略者一方面连续不断地在广州进行武装挑衅,一   方面酝酿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企图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1839年9 月   4 日,英国军舰“路易沙”号、“珍珠”号及一艘快艇,突然窜入九龙湾,   袭击中国水师,中国军队奋起还击,将其击退。11月 3 日,装备有28 门大   炮的英国巡洋舰 “窝拉疑”号在穿鼻洋面挑起冲突,受挫而退。随后,英军   又在官涌发动了6 次进攻,均以失败而告终。然而,英国侵略者并不甘心,   执意扩大事态。对华发动全面战争的计划正在伦敦酝酿形成。       1839年8 月初,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在英国国内引起了很大的震   动。此时,英国国内舆论反对鸦片贸易的呼声尚高,不少人指责贩卖鸦片是   可耻行为。剑桥大学三位一体学院布道士地尔洼 (A •S •Thelwall)著 《在   中国做鸦片贸易罪过论》一书,批评鸦片贸易给英国带来耻辱,要求国会公                                                                      ①   开调查。上下议院中的有识之士还上书 “请国王将鸦片贸易停止”。然而,   英国的鸦片商人及与鸦片贸易有关的社会集团不顾公众舆论的反对,发出狂   热的对华战争叫嚣。英国的一些城市,如伦敦、曼彻斯特、格拉斯哥、利物   浦等地商会歇斯底里地宣称,中国的禁烟运动 “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   这对英国是很有利的,因为这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   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①   在英—印—中三角贸易体系中扮演主要角色的英国纺织工业资本家集团,也   在积极煽动对华开战。英国纺织业中心曼彻斯特与对华贸易有关的制造家商   人39 家联合致函外交大臣巴麦尊,百般攻击中国禁烟是 “侵略行为”,要求   英国政府立即对中国采取 “迅速的、强有力的、明确的对策”,要“利用这                                                                  ②   个机会,将对华贸易置于安全的、稳固的、永久的基础之上。” 伦敦 98 家   商人也上书英国政府,要求早日决定政策, “若加拖延,深恐这项贸易落于                    ③   别国商人之手”。 他们还要求巴麦尊接见,面陈发动对华战争的必要性。直   接抗拒中国禁烟的义律也向英国政府提交了关于中国禁烟的正式报告。这份   报告不惜歪曲事情的真象,公然诬蔑中国的禁烟运动是 “侵犯”英国的生命                                                          ④   财产,要求英国政府对中国实行 “迅速而沉重的打击”。巴麦尊看到义律报   告后立即表示,对付中国唯一的办法,“就是先揍它一顿,然后再作解释”。   ⑤       1839年 10月1 日,英国政府在一片对华开战的鼓噪声中召开内阁会议,   讨论侵略中国的问题。外交大臣巴麦尊、陆军大臣麦考莱都持强硬立场,主   张对中国采取军事行动。内阁会议经过讨论作出决定, “派遣一支舰队到中   国海去,并训令印度总督对于我们兵船司令所采取的任何必要行动予以合 ①  《澳门月报》,《鸦片战争》,第2 册,第 535 页。 ①  《英国蓝皮书》,《鸦片战争》,第2 册,第 661 页。 ②  《英国蓝皮书》,《鸦片战争》,第2 册,第 634、636 页。 ③  《英国蓝皮书》,《鸦片战争》,第2 册,第 634、636 页。 ④  《义律致巴麦尊》,《近代史资料》1958 年第4 期,第 17 页。 ⑤ 引自丁名楠等著: 《帝国主义侵华史》,第1 卷,第 38 页。
----------------------- Page 12-----------------------

        ⑥   作”。 1840 年 2 月,英国政府任命乔治•懿律和查理•义律分别为正副全   权代表,懿律为侵华英军总司令。懿律 (George  Elliot,1784—1863)出   身英国贵族,义律的堂兄。早年入海军服役,升为军官。1834年任海军部秘   书、海军委员会委员,1837年晋升好望角舰队总司令。1840年4 月英国议会   正式通过发动侵华战争的决议案时,懿律已经组织起一支由 16艘军舰、4 艘   武装汽船、28艘运输船及 540 门大炮和4000 名士兵组成的所谓 “东方远征   军”。同年6 月,这支远征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一场由英国资产阶级发   动的侵华战争终于爆发了。                                 二 战争经过       第一次鸦片战争始自 1840年6 月,终于1842年8 月,持续了两年多时   间,经历了3 个阶段。       战争的第一阶段,自 1840年6 月英军封锁广州洋面始,至1841年 1月   义律单方面公布 《穿鼻草约》时止,历时7个月。       1840年6 月英国侵略军到达广州洋面后,立即对广州实行了封锁,但因   无隙可乘,便按原计划北上。7 月,犯厦门,未能得逞,遂北犯浙江,攻陷   定海。8 月,抵天津白河口,京畿震动。懿律向直隶总督琦善递交巴麦尊致   清朝宰相照会,提出赔款、割地、通商等无理要求,并威胁说,如果不满足                            ①   要求,必 “相战不息”。       定海失陷和英国兵舰驶抵天津海口,令清政府惶恐不安。当时的沿海各                                        ②   省督抚,除了林则徐和邓廷桢等人外, 大都没有做任何军事部署。作为北京   门户的天津,负责防卫的兵丁仅800 余名。山海关的守军纪律松弛,武器钝   陋,甚至连一尊可用的大炮都没有。面对耀武扬威的侵略军,主张妥协的官   员乘机散布流言蜚语,中伤林则徐。他们扬言:“夷兵之来,系由禁烟而起”。   ①                                                      ②     “上年广东缴烟,先许价买,而后负约,以至激变”。因此,唯有将林则   徐治罪,才能平息事端,否则, “边衅一开,兵结莫释”。道光帝很快转向   妥协立场。在接到英方照会的第二天,他即授命琦善向英军表示:林则徐上   年禁烟 “措置失当”,“必当逐细查明,重治其罪”。只要英军退回广东,                                                          ③    “听候钦派大臣驰往广东,秉公查办,定能代伸冤抑”。懿律得到琦善的保   证,又鉴于天气渐冷,北方港口将封冻,不宜于军舰行动,遂于9 月中旬折   回广东。       9 月17 日,道光帝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与英国侵略者举行谈判。   同时,又以 “办理不善”的罪名,下令将林则徐、邓廷桢革职查办,由琦善   署理两广总督。不久,清廷又将林、邓发往新疆, “效力赎罪”。至此,抵   抗派受到沉重打击,妥协派开始占了上风。       1840 年 11 月底,琦善到达广州,一切力反林则徐所为,实行取媚于敌 ⑥ 严中平: 《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鸦片战争史论文专集》,第28 页。 ①  《鸦片战争》,第4 册,第 50—51 页。 ②   1840 年 1 月邓廷桢调任闽浙总督,林则徐接任两广总督。 ①  《林则徐集》,奏稿中,第884 页。 ②  《夷艘入寇记》,《鸦片战争》,第6 册,第 112 页。 ③  《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卷14,第32 页。
----------------------- Page 13-----------------------

  人的方针。他斥责副将陈连升在磨刀洋击退英军的袭击中,不应施放大炮,    “惊动洋人,致令生气”,欲斩陈连升以谢敌。陈虽未被斩,但广东水陆军   士气却受到打击。为了向英人表明谈判的诚意,琦善下令遣散林则徐招募的   壮丁、水勇,裁减兵船,拆除广州海口的防御工事,撤去木排铁链。甚至凡   有报缉汉奸、缉鸦片烟贩者, “辄被呵斥曰:‘汝即汉奸’。有探报夷情者,                                                                  ④   则拒曰: ‘我不似林总督,以天朝大吏,终日伺探外夷情事’”。琦善对坚   持禁烟和抵抗的广州文武官员,一概排斥,而对被林则徐通缉的原英国大鸦   片贩子颠地的买办鲍鹏,则言听计从。这些行径都大大助长了英国侵略者的   嚣张气焰。                            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同年12月,中英双方开始谈判。由于懿律因病回国,英方全权代表由义   律接任。会谈中,琦善对义律提出的各项侵略要求,均一一应允,只对割让   香港一事不敢作主,答应代为转奏朝廷。为了迫使琦善完全屈服,义律决定   施加军事压力。1841年 1月7 日,英军突袭虎门外的沙角、大角炮台。守将   陈连升率部坚决抵抗,终因孤军无援,壮烈牺牲,炮台失陷。       1月20 日,义律单方面公布了《穿鼻草约》,其主要内容包括割让香港、   赔偿烟价600万元、恢复广州通商等条款。琦善因未奏准,不曾在草约上盖   用钦差关防。但英军却据此无效的草约,于 1月26 日强占了香港。       战争的第二阶段,自 1841年 1月27 日清政府对英国宣战始,至5 月27   日 《广州和约》签订为止,历时4 个月。       琦善的投降卖国行径,激起了国内各阶层民众的强烈义愤。广东爱国绅   民集会反对琦善擅自割地求和,要求 “痛剿”英军,收复香港。许多官员上   书朝廷,弹劾琦善,呼吁重新起用林则徐抵抗外敌。道光帝原以为只要处分   了林则徐、邓廷桢,允许英国照旧在广州通商,英军就会交还定海,停止战   争,不料英人不仅不还定海,反而连陷大角、沙角炮台。1841年 1月27 日,   道光帝接到有关报告,极为震怒,当即下令对英宣战,并令将琦善交部议处。   30 日派皇侄、御前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户部尚书隆文、湖南提督杨芳为参   赞大臣,调集军队 17000 人,驰赴广东作战。2 月,广东巡抚怡良揭发琦善   私割香港的奏报到京,怒不可遏的道光帝下令将琦善革职拿问。       当奕山一行尚未到达广州时,义律先下手为强,于 2 月23 日率兵船进攻   虎门炮台。水师提督关天培率部英勇抵抗。尚在广州的琦善竟拒绝增援,致   使关天培与守军400 多人全部牺牲。英舰驶入省河,广州告急。       奕山沿途饮酒作乐,迟至4 月14 日才到达广州。他认定“患不在外而在   内”,诬蔑 “粤民皆汉奸,粤民皆贼党”,极力推行“防民甚于防寇”的方   针。5 月 21 日,奕山等人在未作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便贸然决定夜袭英军。   结果,次日英军反攻,占领了城郊的泥城、四方等炮台,包围了广州城,并   开炮轰击城内。奕山等乱作一团,急忙在城头竖起白旗,并派广州知府余保   纯出城向英军乞降。       5 月27 日,奕山与英军订立了屈辱的 《广州和约》,规定:清军在6 天   内撤驻广州城外,7 天内缴纳600万元的 “赎城费”,赔偿英国商馆损失30   万元。款项交清后,英军归还炮台,退出虎门。但事后,奕山等欺骗清廷,   把大败说成大胜,把自己乞降说成英人乞求通商,把兵败赔款说成归还历年 ④  《夷艘入寇记》,《鸦片战争》,第6 册,第 113—114 页。
----------------------- Page 14-----------------------

   “商欠”。昏聩的清廷竟然批准了《广州和约》。       就在奕山向英国侵略者屈膝投降之时,广州北郊的民众却发动了大规模   的抗英斗争。       1841年 5 月 29 日,小股英军窜到广州城北五里的三元里村抢掠,村民   奋起抗击,当场毙敌数人,其余英军狼狈逃去。为了对付侵略者的报复,村   民在三元古庙集会,议定以庙中三星旗为令旗, “旗进人进,旗退人退”,    “打死无怨”。同时又联络附近103 乡群众,共同对敌。参加斗争的除了农   民、丝织工人、打石工人外,还有部分士绅。       5 月30 日凌晨,三元里及各乡群众数千人进攻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然   后迅速退却,诱敌至三元里牛栏岗,即行包围。中午,恰好大雨倾盆,敌军   火药尽湿,枪炮皆哑。手持刀、矛、锄耙的民众乘势猛攻。附近农民从四面   八方赶来,人数越聚越多, “刀斧犁锄,在手即成军器;儿童妇女,喊声亦              ①   助兵威。” 英军拼命突围, “无奈人如山积,围开复合,各弃其鸟枪,徒手                                  ②   延颈就戮,乞命之声震山谷”, 敌军增援部队到达后,被围英军才得以撤回   四方炮台。这次战斗给侵略军以沉重打击,并缴获了大量战利品。       31 日,三元里一带人民再次将四方炮台重重包围。龟缩在四方炮台中的   英军派奸细混出重围,向清政府求救。奕山立即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带领南海、   番禺知县出城为英军解围。余保纯等用威胁利诱的手段强迫解散了群众队   伍。6 月 1 日,英军撤出了虎门。义律竟恬不知耻地发出告示,恫吓中国人   民 “后勿再犯”。人民群众当即在商馆前贴出《申谕英夷告示》,痛斥英国   侵略者,并警告他们,若敢再来, “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   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①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与清朝统治者的妥协投降,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它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的革命传统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战争的第三阶段,从 1841年8 月英军扩大侵略战争,再次进攻厦门起,   到 1842年8 月签订 《南京条约》为止,历时一年。       1841年4 月,英国政府接到义律关于订立 《穿鼻草约》的报告,十分不   满,认为条约获取的侵略权益太少,不予批准,并决定召回义律,改派曾在   印度任职的璞鼎查为侵华全权代表,更换军队司令官,扩大侵华战争。临行   前,巴麦尊指示璞鼎查:只有得到中国皇帝对英国政府提出的一切要求无条   件依允时,英国才能停止军事行动,并要璞鼎查迫使中国政府承认鸦片为合   法贸易。8 月,璞鼎查到达广东,声言要出兵北上,用武力强迫中国满足英   国在上一年提出的全部要求。随后,英国侵略军便在福建、浙江、江苏等地   燃起了更大的战火。       璞鼎查率兵船26 只,士兵3500 人,从香港北上,进犯厦门。8 月26 日,   厦门陷落。总兵江继芸率兵御敌,力战牺牲。9 月,英军犯定海。总兵葛云   飞、王锡朋、郑国鸿等率5000 守军与敌人血战6昼夜,最后壮烈牺牲,定海   再陷。接着,英军进攻镇海。浙江提督余步云不战而逃,两江总督裕谦坚决   抵抗。10月10 日镇海陷落,裕谦愤而投水自尽。英军随即占宁波。       英军在进犯浙江的同时,多次出动兵船侵扰台湾。台湾道姚莹和总兵达 ① 李福祥: 《平海心筹》,《鸦片战争》,第4 册,第 600 页。 ② 梁廷柟: 《夷氛闻记》,《鸦片战争》,第6 册,第43 页。 ①  《鸦片战争》,第4 册,第20 页。

相关话题/中国近代史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历史考研笔记】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笔记(李侃)笔记第一章 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清朝的衰:1经济:鸦片战争前,中国是清王朝统治下的一个独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着主要地位,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4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6年考研真题-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代史31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6年考研专业课试卷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代史 314上传的附件906f1b370de749a7649f7c1bc2402799.rar(872.65KB)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南开大学2004年考研真题-中国近代史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考研真题-中国近代史
    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中国近代史一、名词解释(30分,每题5分)1、龚自珍 2、圆明园 3、北洋水师4、“东南互保” 5、《二十世纪大舞台》 6、“德先生”二、标点并成现代汉语(10分) 尝思御众以慈爱为本而结下以诚信为归宇宙祥和之气胥缘一念之悱恻所结而成盖爱民如子之心休戚相关远近本无歧视堂廉虽隔以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考研真题-中国近代史
    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中国近代史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虎门条约》 2、李提摩太 3、江南制造总局 4、科学补习所 5、“赛先生” 6、“上打洋人下打官”二、请将下列文字先标点,后译成白话文。(10分) 所可恨者披坚执锐之人无非豫存弃甲曳兵之想此间恶习陷弱已深不独连州之军传为笑柄今若骤加峻法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河北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
  • 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考研真题-中国近代史
    北京师范大学2001年中国近代史一、名词解释(每词10分,共40分) 1、闭关政策 2、资政新篇 3、刘永福 4、预备立宪二、标点下列材料,并进行分析评论(共25分) 又有谓各国皆由野蛮而专制而君主立宪由君主立宪而始共各次序井然断难躐等中国今日亦只可为君主立宪不能躐等而为共和此说亦谬于修筑铁路可以知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南京大学2005年考研真题-中国近代史
    2005年中国近代史 一. 名词解释:(5分*10个) 古德诺公车上书 租界 “进北攻南” “重点进攻” 胡适 国民参政会 《中国之命运》二二八起义 国粹派 二. 论述题:(20分*5个) 1. 列强干涉中国近代政治的主要方式。 2. 1927-1937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脉络及其影响。 3. 抗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南京大学2002年考研真题-中国近代史
    南京大学2002年“中国近代史”试题中国近代史一. 名词解释:(5分*10个)古德诺 公车上书 租界 “进北攻南” “重点进攻” 胡适 国民参政会 《中国之命运》二二八起义 国粹派 二. 论述题:(20分*5个)1. 列强干涉中国近代政治的主要方式。2. 1927-1937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脉络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浙江大学2000年考研真题-中国近代史
    浙江大学2000年中国近代史一、名词解释龚自珍 圆明园 北洋水师 东南互保 二十世纪大舞台 德先生二、 标点并译呈现代汉语尝思御众以慈爱为本而结下以宇宙祥和之气胥缘一念之悱恻所结而成爱民如子之心休戚相关远近本无歧视堂谦虽隔以孔迩联之抚恤深情使亿万人为一心斯能得民矣其贞观朝使李靖等十三人分行天下察长吏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南京大学2003年考研真题-中国近代史
    南京大学2003年中国近代史一. 名词解释:(5分*10个)古德诺 公车上书 租界 “进北攻南” “重点进攻” 胡适 国民参政会 《中国之命运》 二二八起义 国粹派 二. 论述题:(20分*5个)1. 列强干涉中国近代政治的主要方式。2. 1927-1937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脉络及其影响。3.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北京师范大学1999考研真题-中国近代史
    科目代码:558科目名称:中国近代史一、名词解释: (每题8分,共32分)1、边疆危机 2、总理衙门3、新建陆军4、保路运动二、标点并析评下列史料。 (18分)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丁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应几逐渐更新乎 (严复语)诶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 ...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2
  • 历史学考研复习精华 中国近代史
    历史考研复习精华 中国近代史 1.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节 鸦片战争 1.鸦片走私 (1)直接目的:因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1)危害:①加重了人民负担,影响人民生活;②影响了清政府财政收入;③腐蚀清朝的统治机构;④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2.林则徐禁烟 (1)措施:①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17
  • 2017年南京大学932中国近代史考研专业课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十三行 2.万国公法 3.丁戊奇荒 4.中体西用 5.大生纱厂 6.国民党一大 7.两广事变 8.国民参政会 二、简述题: 1.乡建运动 2.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情况 三、分析论述题: 明末清初和晚清时期天主教基督教在中国传播有什么连续性?有什么不同之处?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14
  • 2017历史学考研:中国近代史全面整理
    中国近代史是历史学考研复习的重要部分,小编整理了中国近代史的复习内容,希望对2017年考生有所帮助。一、中国近现代史考查目标本科目共考查4种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史料分析题、简答题(论述题)。20072010年第四大题题型为简答题,2011年后第四大题题型变为论述题。在题型上,200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