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对拥有相同技术的生产者而言,拥有多余生产能力的生产者的供给会更高有弹性,因为它在价格变动时,特别是价格升高时,更容易调整产量。
生产成本的因素。当产量增加时,成本迅速增大,供给弹性越小,反之,生产扩大成本增长慢,供给弹性就大。
生产者调整供给量的时间(生产时间)。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生产者对供给量进行调整需要一定时间,时间越短,生产者越来不及调整供给量。如在一个月内,考察西瓜的供给,它可能缺乏弹性,但如果跨年度考察西瓜供给量的变化,则其供给弹性可能很大。因此对象农产品这样生产周期较长的产品,有:Pt=f(Qt);Qt=f(Pt-1),简单地说,就是今年的价格由今年的产品决定,今年的产量由去年价格决定。(有兴趣的学员可以去查阅一下有关教材的蛛网原理可能会有很大的启发)
供给弹性系数的计算
①弧弹性:一种商品供给的价格弧弹性是以该商品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价格和供给量为基础计算出来,其公式为:
②点弹性:供给的点弹性是在供给曲线某一点上衡量的相应于价格无穷小的变动量,供给变动率的反应程度,其公式:
第六节 供求分析的简单应用
(一)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支持价格的含义:支持价格又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支持某种商品的生产而对市场价格规定一个高于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支持价格的经济影响:在支持价格的条件下,市场将出现超额供给现象。
限制价格的含义:限制价格又称最高限价,是指政府为了防止某种商品过高而对市场价格规定一个低于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限制价格的经济影响:在限制价格条件下,部分市场需求会得不到满足,往往会出现某种形式的黑市交易。
(二)税收负担分析
对既定的定量税而言,消费者和生产者负担的比例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形状直接相关(如下图)。在下图中,定量税为(P1-P2 ),消费者承担的部分为(P1-Pe ),生产者承担的部分为(Pe-P2 )
(三)需求弹性和销售收入
需求弹性与厂商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时,其需求弹性之大小与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出售该商品而所得到的总收益的变动情况密切相关,因为总收益(TR)等于销售量(Q )乘以价格(P ):TR=QxP。
① 如果某商品是富有弹性的,该商品的价格下降导致需求量(销售量)增加的幅度大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总收益会增加。该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销售量)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上升的幅度,从而总收益减少。
例:设电视机的|Ed|=2,原来的价格500$,此时,销售量Q1=100台。
TR1=P1xQ1=500$x100=50000元现价格下降百分之十,即P2=450元,因|Ed|=2,所以销售量增加20% 即Q2=120台,此时,TR2=P2xQ2=450 ×120=54000 元TR2-TR1=54000 元-5000=4000元此时,电视机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价格上升的例子学员可自己寻找。
结论:结果某商品是富有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
② 如果某商品是缺乏弹性的,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销售量)增加幅度小于价格下降的幅度,从而总收益会减少。该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销售量)减少幅度小于价格上升的幅度,从而总收益会增加。
例:假定面粉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Ed| =0.5 ,原来的价格P1=0.2,此时,销售量Q1=100斤,TR=P1xQ1=0.3×100=20元。现价格上升10% ,即P2=0.22 元,因为|Ed| =0.5 ,故销售量减少35% ,Q2=95 斤,此时TR=P2xQ2=20.90元。TR2-TR1=20.90 元-20 元=0.90 元此时,面粉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的例子,学员可自己寻找。
结论: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为方向变化,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
分析" 薄利多销" 这一营销策略: " 薄利多销" 这一营销策略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适用,只有在价格弹性是富有弹性时,薄利才能多销。
西方经济学笔记第三四章
第三章 第一节 消费者行为理论概述
(一)欲望和效用的概念
欲望的含义:欲望是指一个人想要得到而没有得到某种东西的一种心里感觉。
效用的含义: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某种产品时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它是对商品使用价值的主观评价。 (二)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假定: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即效用可以用1 、2 、3 …等基数加以表示,并可以加总,消费者消费不同商品的数量获得的效用也有一个共同的单位,因此,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和劳务的获得的总的满足程度称为总效用。 同时,基数效用论又假定随着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数量的增加,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获得的满足程度逐步下降,消费者消费商品的目标是要达到总效用最大。
序数效用论的基本假定:第一,对于任何二个商品组合A 和B ,消费者可以断定,要么对A 的偏好大于对B 的偏好,要么对A 的偏好小于对B 的偏好,要么对A 和B 的偏好一样或者说偏好无差异。第二,对三个商品组合A 、B 和C 而言,如果消费者对A 的偏好大于B ,对B 的偏好大于C ,则该消费者对A 的偏好一定大于对C 的偏好。第三,在其他商品数量相同的条件下,消费者更偏好于一种产品数量大的商品组合。
(三)边际效用分析方法与消费者均衡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总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从消费商品或劳务中的获得的满足程度的总和,记为(Tu),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以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记为Mu.。随着消费者消费某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一物的边际效用随其数量的增加而减少,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一切物品,我们称之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又称戈森定律(如左图)。
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商品被优先满足最重要的需要,故最先消费的商品边际效用就大;从商品本身对消费者所产生的重复刺激看,随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接受的重复刺激程度越来越弱。
货币的边际效用:由于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速度很慢,通常把它看成是个常数。
消费者均衡的含义: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是有限的,他要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各种物品以满足自己的欲望。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的原则是: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是固定的,市场上各种物品的价格是已知道,则,消费者一定要使其所购买的各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与他所支付的价格成比例,换言之,也就是要使每一单位货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都相等。这就是消费者均衡。
(四)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可以通过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解释需求定理:如果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是固定的,即每单位货币给他带来了效用都是相等的,那么,他对某物的愿意付出的价格就以该物品的边际效用为标准。如果边际效用大,消费者愿付出的价格高,如果边际效用小,消费者只愿付出较低的价格。随着消费者购买某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的边际效用递减,这样,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价格也就降低,因此,某物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一)关于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
对于任何二个商品组合A 和B ,消费者可以断定,要么对A 的偏好大于对B 的偏好,要么对A 的偏好小于对B 的偏好,要么对A 和B 的偏好一样或者说偏好无差异。
对三个商品组合A 、B 和C 而言,如果消费者对A 的偏好大于B ,对B 的偏好大于C ,则该消费者对A 的偏好一定大于对C 的偏好。
在其他商品数量相同的条件下,消费者更偏好于一种产品数量大的商品组合。
(二)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无差异曲线的含义: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或两组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对消费者所提供的效用是相同的。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它表明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为了获得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就必须放弃减少,另一种商品,两种商品在消费者偏好不变的条件下,不能同时减少。
在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同样的满足程度,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满足程度,离原点越远,满足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否则与第二点矛盾。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三)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边际替代率的定义:边际替代率(MRS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是消费者在保持相同满足程度时增加一种商品数量与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数量之比,如为增加X 就要放弃Y 高,增加的X 商品数量DX与所放弃的Y 商品的数量DY相比就是,边际替代率写作MRSxy :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的含义:MRS 实际上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逐渐减少,说明其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无差异曲线的特殊情形。
第三节 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
(一)预算约束线
预算约束线的含义:预算约束线又称预算线,消费可能线或等支出线,它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假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预算约束线的图形表示。
(二)预算约束线的变动
预算线是以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为条件,所以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和价格发生变化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也会随之变动。
第一种情况,价格不变,收入变化,预算约束线平行移动,收入增加预算线向右移动,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减少,则预算线向内移动;
第二种情况,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会改变预算线的斜率,使预算线旋转,如:Py不变,Px变化,如果Px下降,则,预算线AB' 旋转则至AB,反之如果Px上升则AB移至AB'';
第三种情况,如果所有商品的价格以同一方向同一比例发生变动,则消费者预算约束线位置不发生变动,如果商品价格及消费者收入发生相对变化,则预算线的斜率发生变动。收入增加,Px下降,此时AB移至A'B'' . 它可分解为:①收入增加AB→A'B' .② Px 下降 A'B' → A'B''同理,在收入不变的时候,Px、Py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也会导致斜率的变动,各种情况可类推。
第四节 消费者均衡
(一)消费者均衡条件
消费者均衡的含义: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当消费者选择商品组合获取了最大的效用满足,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时,称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简称为消费者均衡。
根据序数效用论的无差异曲线分析,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得出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实质是相同的。
利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说明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为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如图E 点为均衡点:E 点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位于预算约束线上;二是由预算约束线与一条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所决定。第一个特征用函数表示:PxQx+PyQy=m ;第二个特征表明在这一点上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相等,预算线的斜率为边际替代率,所以,它表明边际替代率之比等于价格比, 因此,该均衡条件又可写为
它表示,在一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为了取得最大的效用满足,消费者应选择的最佳商品数量应该使得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换言之,在消费者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某种商品代替另一种商品的数量等于市场上这一单位商品可以换取的另一种商品数量。
(二)消费者均衡点的变动
收入——消费扩展线的含义:收入——消费扩展线又称收入——消费曲线,它表示,在商品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动,消费者均衡点变动的轨迹。
用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说明收入——消费扩展曲线
价格——消费扩展线的含义:价格——消费扩展线简称价格扩展线,它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其它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消费者均衡点变动的轨迹。
运用无差异曲线分析说明价格——消费扩展线。
(三)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通过消费者的价格——消费扩展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
第五节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一)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含义
替代效应的含义:一种商品价格变动,会对消费者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二是使消费者的收入相对于以前发生变动。
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从而导致消费者在保持效用不变的条件下,对商品需求量的改变,称为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的含义:由于一种商品价格变动而引起的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动,从而导致的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的改变,被称为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
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总效应,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总效应=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二)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图形说明
如图:预算约束线为AB,设X 商品价格不变,Y 商品价格下降,此时,消费者会多买些Y 来代替X ,预算约束线为A'B',均衡点为E',Y 商品需求量扩大,X商品的需求量减少,此为替代效应。
如图:预算线开始时为AB,价格下降引起收入变动,收入变动引起预算线移至A'B',此时,A'B'与一条效用程度更高的无差异曲线相切消费者可以获得更大满足。
因此,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即最终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可以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即总效应=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三)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对正常商品而言,商品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使得该商品需求量增加;对于低档商品而言,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使商品需求量增加,但收入效应却使得商品需求量下降。
(四)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与消费者需求曲线
利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说明消费者需求曲线的形状: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是否导致消费者选择该商品数量的增加,取决于价格下降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符号和大小。
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分析:正常商品的替代效应为正,收入效应也为正。低档商品的替代效应为正,收入效应为负。
吉芬商品的含义:如果为负的收入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替代效应,使得需求量随价格上升而上升,则该商品为吉芬商品。
吉芬商品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吉芬商品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为正,收入效应为负,并且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使得需求量随价格上升而上升。
第四章 第一节 厂商及其经营目标
(一)厂商的法定形式
独资企业是单个人所有的企业,在独资企业中,无论是业主自己经营还是雇佣他人经营,业主都需要支付全部费用,并获得全部收益。同时,独资企业所有人对企业的负债承担无限责任。
合资企业又称合伙制企业,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分担经营责任的企业。大多数合资企业都以协议的形式规定合资人的责任和利益,同独资企业一样,合资企业的合伙人对企业的负债承担无限责任。
公司是以法律程序建立的法定实体,其特点是企业与创办者和所有人相分离,一般以发生股票的形式筹建,股票持有人为股东,股东推举一些人作为董事,股东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与前二种企业相比,公司有利于筹集大量资金,且风险相对分散。在经济分析中,通常以公司作为厂商分析的例子。
(二)厂商的目标
厂商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利润等于总成本与总收益的差额。收益是销售产品的收入,成本则是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资源的费用或支出。
(三)生产者行为理论的基本内容
生产者行为理论主要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
第二节 生产函数
(一)生产与生产函数
生产:生产是把各种投入转换为产出的过程,把投入和产出联系在一起的是生产技术。
生产函数的含义:对于特定的生产技术,把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过程表现为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可以用函数表示。故生产函数表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厂商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它们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二)短期与长期生产函数
短期和长期的概念:短期是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数量不变的时期;长期是指生产者来得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所有生产要素数量都可以改变的时期。
短期和长期生产函数:在短期内所反映的投入产出关系称之为短期生产函数;在长期内所反映的投入产出关系称之为长期生产函数。
(三)常见的生产函数
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Q=min {L/a ,K/b }其中,a/b 给出了生产过程中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固定不变的比例。
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其一般形式为Q=f (L ,K )=AlaKb,式中Q 代表产量,L 和K 分别代表劳动和资本投入量,A 、a 、b 为三个正的参数,并且O<a 、b<1 . 这是一种很有用的生产函数:第一,该生产函数是一个指数函数形式,这类函数在数学上较易处理; 第二,函数中的参数A 、a 、b 有明显的经济含义,A 可以看成为一个技术系数,A 的数值越大,既定投入数量所能生产的产量也越大;a 、b 分别代表增加1%的劳动和资本时产量增加的百分比,它反映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和资本的重要性。如柯布和道格拉斯对美国1899~1922 年有关经济资料的分析得到a 约为0.75,b 约等于0.25,这表明,在该时期,劳动每增加1%,产量增加0.75% ,而资本增加1%产量增长0.25%.
第三节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生产函数的含义:假定厂商只使用资本和劳动两种投入,劳动的投入量可变,但资本的投入量不变,则生产函数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定义:总产量是指一定数量的生产要素可以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在资本不变的条件下,是指一定的劳动投入量可以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以TP 表示; 劳动的平均产量是指每单位劳动所生产的产量,通常记为APL;劳动的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用MPL 表示。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含义:是指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当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连同其他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之中,随着这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最初每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量是递增的,但到一定程度后,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的带来的产量增量最终要递减。
理解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第一,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的条件是技术不变;第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只存在其他投入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才可能成立;第三,边际收益递减发生在变动投入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这就是说边际收益经历一个递增、不变和递减过程,最终要递减。
(三)产量曲线与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
首先,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增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
程度之后分别递减,从图上看TP、AP、MP都经历一个递增而后递减的过程。
其次,MP曲线和AP曲线一定相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AP递增,相交后AP递减。
再次,当MP=0时,总产量达到最大。据此,我们把劳动投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Ⅰ),是劳动量从零增加到A 这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平均产量一直上升,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这说明增加劳动量是有利可图的(这是因为相对于固定的资本来说,劳动量缺乏,所以劳动量的增加可以使资本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阶段(Ⅱ),此时,平均产量开始下降,但边际产量仍然大于零,因此总产量仍一直增加,如果为了获得最大的产量,劳动量则可以增至B 点为止;
第三阶段,是劳动量增加到B 点之后这一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数,总产量开始绝对减少,此时劳动投入是绝对的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