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多种力量竞相发展、超级大国已不能再任意主宰国际事务,两极的作用已经大大降低。力量中心的多元化开始形成,但其他力量中心尚不能超级大国完全并立,两极与多元并存。
3.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政治格局及其特征
(1)国际政治力量对比的重新组合和结构调整
A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间力量对比状况正在出现变化,美、日、欧三边关系正朝着有利于美、欧,不利于日本的方向发展。
B中国进一步加快了改革与开放的步伐,政治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C俄罗斯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明显下降
(2)各种力量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关系更加复杂多样。
(3)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与斗争依旧存在
4.未来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
多极化格局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江泽民
未来格局发展的基本特征:
(1)国际政治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在减弱“极化”世界的趋势。冷战时期的“极”更多地表现为“斥”,而多极化中的“极”更多表现为“异”,相异的同时带有吸引力、影响力、作用力。
(2)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竞争将异常激烈。包括两种社会制度国家、三类国家之间及其各自内部的竞争。竞争的内容将主要围绕经济和科技展开。竞争方式主要以和平方式进行,但并不排除战争,甚至是世界战争的可能性。
(3)区域化的趋势将加强,区域化的区域界限将进一步扩展。主要将表现为欧洲一体化、亚太经合组织、跨大西洋联盟以及第三世界区域内和跨区域间的合作的加强。
第三章 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
第一节,国际政治的一般动力
一.生产力的发展是国际政治的根本推动力
(1)生产力的发展是国际政治的根本推动力
(2)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不平衡,是国际政治体系和格局不断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二.国际社会的内在矛盾对国际政治的影响(P94——P95)
三.国际行为主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国际政治的基本内容(P95——P96)
四.国际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
1.竞争与冲突是国际相互作用最一般的两种有紧密联系的形式
(1)国际竞争是指各行为体之间为实现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竞赛或争胜。其目的是提高自己的地位并努力超过对方。它是国际关系中一种最普遍的相互作用形式,存在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所有的领域和所有国家间关系中。
国际冲突是指行为主体间为实现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而进行的对抗性或敌对性遭遇或相互作用。它也是国际关系中最常见的一种相互作用形式,突出的表现为在国家间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其目的不仅是提高自己的地位和获取更大的利益,而且在于压倒、削弱或损害对方,即往往形成“零和博弈”。其极端形式即为战争。
(2)国际竞争与冲突的联系
A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竞争的一种形式,即对抗性、敌对性的竞争。
B竞争往往会在一定条件下发展成为冲突。同样,冲突在一定程度上的解决,也可以使冲突转化为竞争。
C竞争和冲突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竞争中存在着冲突的因素,冲突本身又是竞争的一种形式。
2.国际合作是国际相互作用的另一种基本形式
(1)国际合作是指国际行为主体之间基于相互利益的一致或部分一致而在一定的国际领域或双边关系中所进行的协调、联合行动乃至联盟或一体化。
(2)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与冲突的关系
A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并不绝对的相互排斥。竞争中有合作,竞争有时会促进合作,无竞争也无所谓合作的必要;合作中有竞争,合作是为了更好的竞争,合作会推动竞争更好的发挥其积极作用。竞争与冲突应建立在公平、合理、平等的共同基础上。
B国际冲突与国际合作看上去迥然不同,但实际上也往往彼此交织在一起。冲突并不完全排斥合作,敌对国家在特定情形下也能进行合作;合作中有冲突,合作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不能完全消除冲突。绝对的冲突或绝对的合作目前是不存在的。
第二节 国际政治中的权力与实力
一.国际行为及其基本特点
国际行为是指国际行为主体,特别是国家行为主体的对外行为及其相互行为。
1.国际行为的基本方式
(1)外交方式。即各国政府通过其驻外使节或者政府官员通过谈判和协商来调节和处理国家间的相互关系。
(2)经济方式。即通过制定和实施一定的经济政策,采取某种经济行动,影响他国的对外行为或相互关系。
(3)军事方式。即通过对外实行暴力或者威胁使用暴力来支持或打击特定的行为对象。
(4)信息手段。即通过宣传媒介或其他宣传方式,影响对象国的公众舆论或公众思想,来向该国政府施加压力,借以影响该国的对外行为。
2.国际行为的制约因素
国际行为的方式多种多样,均受到行为主体本身的条件、发生行为的对象和行为所及的问题和领域的限制。制约国际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
(1)任何国际行为都是为一定的利益和目标服务的。国家对外行为的目标就是依据各自的利益而制定并实施的。非国家行为主体的国际行为也要受到实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的支配。
(2)国际行为总是在一定的范围或领域内进行的。国家对外行为的区域性取决于对外行为的对象,因此可分为双边、多边、区域、全球性行为。国家对外行为所涉及的领域,也因为行为的方式和所涉及的问题不同而相异,同样可分为政治、经济、军事性。非国家行为主体越来越注重于涉及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问题。
(3)国际行为是以一定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基础的。行为能力的大小与实力的强弱是紧密相连的,行为主体实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其行为方式的取向。
二.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关系
1.权力的界定
(1)定义
在我们看来,国际政治中的权力主要是指,在国际政治互动关系中,一个国家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行为的能力。
(2)定义的含义
A由于权力主要是一个政治的或政治学的概念,因而我们强调这是一种影响国际政治关系,或国家政治关系的因素。
B作为一个关系范畴或互动范畴,权力只有在相互作用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对权力的双方或者各方形成一定制约。
C权力体现的是一种能够对其他行为主体施加影响的能力,所以一定的物质实力是必须的,但实力并不完全等于能力。能力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的。
D权力关系是一种政治关系,表面上体现的是一种单向的施行过程,即一方影响或改变另一方的行为。而实际上,这种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3)权力所包含的要素涉及到的一些相近似的概念
A影响力。
在多数情况下与权力是相同的。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手段,严格的说,影响力所涉及的互动关系不包括采取武力,是非暴力的和平方式。
B武力和暴力
武力是国际政治中权力关系的重要内容,是在无法有效的对他人施加影响时所使用的最后手段。
C能力和实力
能力和实力表明的是一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对外施加影响的物质手段,是国际政治中权力关系的物质基础。能力所表明的是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他人,实力则表明的是行为主体本身所拥有的物质力量。
2.权力的属性(P102——P104)
(1)权力的相对性
权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表现为:
A权力在投入使用时,总是根据其所施用的对象来进行界定的,即大国相对小国、强国相对于弱国。
B权力虽可进行物化和计量,但是权力构成的不同部分之间的可比性是相对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条件下,作为权力构成的作用是不同的。
C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权力地位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
(2)权力的两重性
权力既是一种国家追求的目的,又是一种实现其国际利益的手段。
(3)权力的强制性
权力的强制性包括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以及包括影响力在内的各种非暴力手段和方式,在正常的权力关系中,权力的强制性主要体现为不按国际规则办事就会受相应的惩罚。
(4)权力的利益性
A首先是指权力作为实现国家利益的手段,即在国际政治中,其运用是与国家利益和国家目标联系在一起的。
B其次是指国家在国际政治中为实现自身特定的利益而自觉运用权力来影响和改变其他国家行为。
三.国际政治的实力基础
在国际政治中,实力是指行为主体所拥有的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非物质力量,以及他们维护自身权益,推行对外战略和影响其他行为主体行为的能力,包括有形的或物质构成和无形的或精神构成。
国家实力,又称之为综合国力,是指一国所具备的和拥有的各种力量的总和,实际上就是一国所拥有的全部实力。
1.国际实力的有形构成
地理条件、人口、自然资源、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
2.国际实力的无形构成
社会制度、政治体制、政治局势、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3.国际实力的综合评估(P107——P108)
在估价一个国家的实力时,必须将有形和无形构成综合起来加以分析,即常说的“综合国力”。
4.国家实力的作用
(1)国家实力对国际行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对行为主体的行为能力的影响上。所谓行为能力即行为主体在国际事务中维护其自身利益、达成其对外目标、影响其他行为主体行为的能力,是一个行为主体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大小的主要表现。
(2)国家的实力对一个国家的对外行为具有重要制约作用的主要表现:
A它是制定对外战略的重要依据。一个国家在对外决策时,必须正确估价自己的实力地位,自己与行为对象之间的实力对比状况,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力量对比状况。过高或过低的估计,都会导致决策的失误。
B它是实现国家对外目标的重要手段。对外目标的实现需要凭借一定的实力,采取一定的行为手段,因此,要实现一定的对外目标,必须具备一定的实力。
C它是决定国家对外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实力地位对于一个国家的对外行为采取何种方式(经济、政治、军事或综合方式),起着重要的作用。实力地位不同则采取的方式不同。
第三节 国际政治中的国家利益
一.国家利益及其内涵
1.政治国家、民族国家与国家利益(P109——P111)
2.国家主权与国际利益(P111——P115)
3.国家利益的内涵
(1)定义:
本书的观点:国家利益是指一个国家内有利于其绝大多数居民的共同生存与进一步发展的诸因素的综合。
(2)国家利益的构成
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安全利益、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
“四个利益”的相互关系(P116——P117)
二.国际利益及其特征(P117——P123)
1.国家利益的客观性和抽象性
2.国际利益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国际利益的主观性:国际利益概念本身、国家利益判断上、国际利益解释上、国际利益实现的主观性。
3.国际利益的全民性和阶级性
三.国家利益的作用
(1)制订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
(2)调整国家对外行为的基本着眼点
(3)解释和证明国家对外政策合理性的重要工具
第四章 国际政治的法律规范有准则
第一节 国际法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国际法及其形成和发展(P126——P129)
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即国际社会之法,是国际社会中用以调整国家间相互关系,规定国际的权利与义务的原则和制度的总称。
二.国际法的基本特征
1.国际法的主体,只包括主权国家和政府间国家组织。(国际法主体与国际行为主体不完全相同,前者是指具有国际法律行为能力的实体,强调的是主体的法律地位;后者是指具有一般国际行为能力的实体,强调的是国际行为。国际法主体必然都是国际行为主体,而国际行为主体,并非都具有国际法主体的资格。)
2.国家法的主要渊源是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以及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的决议。
3.国际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非强制性。
4.国际法反映的是各类国家共同利益的一种结合,表现出“超阶级性”的特点。
三.国际法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P132——P135)
第二节 国际准则的形成和发展及其特点
一.国际准则及其形成和发展(P135——P137)
国际准则是各个国际行为主体在实施其对外行为、处理对外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
国际准则与国际法或国际法原则从根本上讲上一致的。国际法侧重于国际交往中的法律规范,国际准则侧重于所有国际行为主体在处理相互关系时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二.国际准则的基本特点
1.时代性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和道德范畴,国际准则明显的反映出各个时代国际社会存在的现实和国际国际社会中居支配地位的国家、阶级和法的本质特征。
2.共识性
3.制约性
国际准则一经某种形式确定下来,就队国家的对外行为和相互行为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这种制约性作用主要表现在:
(1)人类基本的国际道德观念的无形影响。国际准则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具有潜在的、无形的社会力量,使各国在考虑自己的对外行为、制定自己的对外政策时,自发地受到其约束。
(2)作为国际舆论工具的制约作用。
(3)对危及国际安全的行为予以制裁的重要依据。国际制裁采取行动的主要依据,一是国际法,二是国际准则。
4.非强制性
原因:
(1)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缺少强制机关。
(2)作为国家间相互关系的一般道德规范和普遍原则,对于如何实行以及是否违反国际准则,它是不象国际法那样明确具体,也难以达成共同的、一致的明确解释。
(3)在无政府状态以及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的条件下,对公然违反国际准则的行为的制裁也是有限度的。
第三节 国际法原则与国际准则的基本内容(P140——P148)
一.主权与民族自决原则
二.互不侵犯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互不侵犯原则就是指各个国家不得以任何借口以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或炫耀武力及其他方式侵犯其他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各国均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三.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互不干涉内政原则是指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均无权以任何理由直接或间接地干涉任何其他国家的内政或外交事务。
四.平等互利原则
五.和平共处原则
和平共处原则是上述西项原则的总结,既是它们的基本目的,又是它们的必然结果,五项原则是紧密相连的。
第五章,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
第一节 国际行为主体的一般特征
一.国际行为主体及其特征
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的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构成国际行为主体的实体应当具备以下基本要素:
1.必须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
2.必须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
3.必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4.必须拥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组织形式,并拥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实力。
二.国际行为主体的类型
1.国家行为主体。
2.非国家行为主体。二战后范围扩大,不仅是政府间国际组织,而且包括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政党组织、国际范围内的政治运动、国内的政治集团、个人、国际经济组织、跨国公司等等。
第二节 国家行为主体及其特征
一.国家作为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1.成为国家的三要素:
(1)具有固定的领土和一定数量的居民
(2)具有一定的政权机构
(3)拥有至高无上的主权
2.国家在其对外行为和其它国家的相互作用中,体现出阶级性和社会性(民族性)的两重性。
二.国际主权及其发展
1.主权定义
国家主权就是指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全力。
2.国家主权的基本属性
(1)对内的最高统治权。即国际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和事物以及领土外的本国人实行最高的统治权。
(2)对外的独立平等权。即在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中国家行使权力的完全自主性,排除任何外来的干涉和限制。
(3)防范侵略的自卫权。即国家为了维护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而对外来的侵略或威胁进行防卫的权力。
3.主权被分割的三种情况:
(1)主权被霸权主义的外部力量强行干涉和分割
(2)传统的国内事务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制约
(3)主权国家对自身主权的让渡和分享
4.国家主权并未过时的理由
(1)尽管全球化的发展对当今国际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主权国家仍然是当前国际社会的基本行为主体,互不侵犯主权还是大多数国家所坚持的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2)尽管国内事务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制约的现象非常普遍,但依据仍然是现有的国际法体系,方式主要是在相互尊重主权的基础上进行平等的协商和交涉
(3)尽管主权让渡的现象在国际关系中日益频繁,但主权让渡具备自愿性、平等性和共享性的特点。自愿是让渡的前提和基础,国家保留必要时收回让渡的权利;平等是让渡的程度和方式,也是主权平等原则的体现;共享是让渡的归属和结果,让渡不是主权的丧失,而是在共同体内共享更大的主权。
三.国家实力与国家类型
综合国力对一国国际地位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国际地位为尺度可以将世界各国划分为:
1.超级大国,指不仅是地理和人口上的超级大国,更重要的是在综合国力上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广泛参与全球性的国际事务,并对其他国家乃至整个国际关系都产生决定性影响,拥有最强的国际行为能力的极少数国家。
2.大国,则是指在综合国力上虽具有强大的实力,但不处于世界的首要地位,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主要局限在本地区的范围内的国家,因此也称为地区性大国。
3.中等国家,主要是指综合国力处在世界的一般水平,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主要涉及周边邻国的国家。
4.弱小国家,则是指那些无论在综合国力还是国际影响上都是轻微的国家。
第三节 非国家行为主体及其特征
非国家行为主体是指那些主权国家之外的,能够独立的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职能作用的政治、经济实体。
一.非国家行为主体的形成(P156——P157)
二.非国家行为主体的基本类型
1.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是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其政府、政党、民众和团体基于特定的目的,以一定的协议或法律形式而设立的组织机构。主要分为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或民间组织)两大类。
世界性政党是由不同国家的政党组成的国际组织,也称跨国政党。
世界性运动是由一定的国际组织发起和领导的、为特定的宗旨进行的、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世界范围的活动,包括世界和平运动、绿色和平与环境保护运动和国际恐怖主义运动等。
2.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建分支机构或控制子公司的国际垄断组织。
三.非国家行为主体的行为特点
1.非国家行为主体与国家行为主体的联系与区别(P156)
2.非国家行为主体的行为特点
(1)参与国际事务的间接性
非国家行为主体不具有强制推行其对外政策的手段,因此它对国际事务的参与主要是通过对主权国家的政府或领导人施加影响来间接进行的,主要方式是会议、决议、舆论、游说等。
(2)对外行为的跨国性
非国家行为主体的构成是多国的,其活动领域是跨国的,不代表单个国家、党派或社会集团的利益。
(3)职能作用的协调性
由于上述两个特点,非国家行为主体成为协调国家间矛盾与冲突的渠道,是国际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发挥主权国家难以发挥的作用。
第四节 个人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一.个人是国际政治中的特殊行为者
因为个人在国际政治中事实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意义上的行为能力,并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的各项事务,从而发挥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因而可以将某些特定的个人因素视为国际政治的特殊行为者。
在国际政治中的个人因素主要指那些对国家的对外决策和对外行为,对国家间的相互关系和国际政治的发展进程起着重大制约作用的历史人物。
二.个人对国家对外行为的影响
个人对国际政治的制约作用是十分明显和相当直接的,这种制约主要表现在:
1.领袖人物的素质影响着行为主体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
国际实力的精神因素同领袖人物的个人素质密切相关。领袖人物通过社会影响使自己的思想体系化为社会流行的群众心理,变成大众的行动。这样就对社会结合程度、政治稳定、民族的凝聚力与国民士气等因素起到相当大的制约作用,从而对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产生重大影响。
2.领袖人物直接影响着国家对外决策的性质与内容
这是个人影响国际政治最主要的方面。决策者个人对国家和跨国组织的对外战略和对外政策的制订起着相当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各个领袖人物自身不同的特点,他们对国家利益的认识也会产生差异,因而对国家对外目标和行为方式的抉择也会不同。
三.个人对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制约
1.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冲突与合作等基本形式,除了全面战争状态外,很少表现为一种全体国民之间的相互关系状态,而主要表现于领导者和领导集团即政府间的相互关系状态。
2.国际政治中的特殊个人对于协调国家间的相互关系起着独特的作用。国家间的相互关系一旦形成在短时间内不易改变,表现为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个人之间的关系则表现的较为灵活。这些个人应该具备强有力的影响能力和超越当事国利益的名义和身份(如下野著名政治家、联合国秘书长)。
3.此外,历史人物对于加速或延缓国际政治的发展进程、改变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方向也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第六章 国家间关系的基本类型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间相互关系
一.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与条件(P165——P170)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基础(P165——P166)
2.资本的国际运动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影响(P166——P168)
3.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决定性作用(P168——P170)
二.垄断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影响
1.垄断的发展及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特征(P170——P173)
2.垄断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影响
(1)垄断的形成和发展,使国内少数垄断财团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决策过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从而使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更加直接的代表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2)垄断的形成和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政策更具有侵略性和扩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