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原理笔记(4)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4-01
ii. 诚征规划做什么? “在城镇规划理论的核心,是关于环境质量的严谨分析和系列推理:……”(p159) 《空间公共性研究》之部分阅读 空间公共性研究》 于雷 著 中国人写书,大多是文献综述,所以信息量往往很大,但是思路往往不够系统和清晰,所以当作一个文献 资料匆匆看看。 壹 齐康(p6) :公共性的最重要特征是交往,这种交往引发的经营、就业、管理、创造和活动的总和是生 存和再生。 貳 (p1 绪论中) 1. 于雷谈论的中国式内院和西方式广场的差别我想也是整个东西方社会架构的差别:东方是一种压制冲 突、认为任何的冲突都是不好的社会意识和结构。西方则是“纵容小的冲突发生,通过不断的消化小的冲突 来避免大的不可控制的冲突”。 2. “在现代社会中,基于西方古典公共观念之上的现代公共空间观念成为现代民主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參 (p5)哈贝马斯:“可以说在传统社会中城市公共空间曾经是最重要的公共生活载体。” 肆 公共性概念: i. 一般化理解: 1. (p9)“进一步讲,公共空间又和私密空间不同,它还应该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与其他人类成员相处并存 在的意义。” ii. 建筑学专业的理解 1. “不专属”—赫兹伯格 赫兹伯格认为的公共性:“对于任何一个人在任何时间均可进入的场所,而对它的维持由集体负责;私密则 表明该空间是由一小群体或一个人决定可否进入的场所,并由其负责对它的维持。” 权属、用途、义务。 于雷认为专业人士的认识有片面性。 2. 作者认为,理解“公共空间”必须从理解其定于“公共”入手。因为“公共”不是建筑学专业名词。 iii. 东方溯源: 在东西方文化早期,公和私往往是成对出现。 就是说意识到私密的时候才相应有了公共的划分。 1. “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公”对于百姓来说仅仅意味着共同耕作。“私”才意味着归属性。 2. “公,谓显然为之也”。 iv. 西方溯源: 1. 古希腊城邦:“公共”既是“政治”。 2. 是当代公共概念的真正起源 3. 公共空间:广场、剧院、法院、竞技场等等 4. 公共政治生活: a) 言语:讨论、辩论、诉讼等 b) 行动:竞技、战争 5. 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公共生活从道德上高于私人生活,是文明社会的标志。 v. 汉娜.阿伦特解释的公共性概念 认为包含了 3 方面含义 1. 公开性: 被每个人看见,被每个人听见
2. 实在性: 和上一点紧密相联。 客观的、实在的存在感。“与个体通过反思感受存在的体验不同。在公共空间里,一个人的经验、感觉可以 被其他人的经验、感觉所证实,这就是公共生活的意义。” “(家庭生活对于个人经验的延伸)永远无法取代从一个物体呈现在众多的观看者面前的各个方面的总和中 产生出来的那一现实。” 强调“多样性”,这种多样性不是指数量,那么我想应该是指不同于个人意志的意志。不要大一统。 3. 共同的: 指与公共性中的“他者”联系和分离的物体世界。 阿伦特的比喻:处在一个公共空间里的人们就好像坐在一张桌子周围的人们,公共性就像桌子一样即把人 们联系起来,又将他们隔开。 4. 私人生活具有一种“被剥夺”的品质,因为他人的缺席。 vi. 哈贝马斯的公共性研究: 1. 认为公共性最重要的是“评判功能”。 2. 这种评判功能之所以重要,也是因为其能够提供“多视角”,反而是因为私人性得到了尊重,各个成员的 独立的理性的共存。 vii. 夏铸久 1. “公共性在象征展现方面意味着不同的人聚居在相同的地方,感觉到彼此的差异,为了求生存而互动交 往,进而使城镇居民不得不发现使用‘我们’这个字眼的方法。 2. “公共性界定的关键不在于什么永恒的品质,而在于其政治的特质……因此公共性其实就是政治。 3. 笔者认为都有局限,而相对来说阿伦特的比较具有普遍性。 伍 作者的总结—公共性的定义: (p14) i. 公开化的环境—公共性的物质基础 ii. 公共性表现为一种过程—公共过程: 1. 是个体见的差异和共识之间的矛盾运动过程 认为公共活动是一种“复数性“活动,具有“差异”和“平等”两种性质。 “以古希腊人的公共生活为例, 城邦和家庭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将不同的家庭和部落、 不同经济利益的竞争者、 本邦人和外邦人吸引到一起,个体之间身份的差异构成城市公共空间的基本特色。” 这样说来,我想,城市就是一个“不同”之间进行聚集—交流—融合—形成共识的地方。 其次,平等性是指一种“共识”,同时就是意味着一种对于差异的容忍力。 简单说,所谓的城市,所谓的公共,就是异质共存共荣。这里面,“共荣”是褒义,意味着交流、共识、互 相取长补短等等。 2. “不可逆性”和“不可预见性” 注意,这个恰恰是有机复杂系统的特征。 3. 公共性引发的共同体理想 (p15) 陸 空间公共性: i. 空间的公共性是为了人的社会生活的公共性。 ii. 空间本身必须和公共性社会生活进行耦合时候才有公共性—苏州园林的变化。 iii. 公共空间首先是作用于个体的人,然后间接影响社会生活。 iv. 公共生活的载体的日益多样化:空间、报纸、影视、网络等等。 柒 我的关于该章节的一些总结: i. 公共空间中交流的重要性: 其实公共空间的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提供了人和人之间的低门槛交流的可能性, 通过这种交流人才能够通过多视点来关注自身。
ii. 差异化,公共空间要强调的是一种异质之间的共存和交流,同质化聚合不存在公共性。 iii. 注意其和“私密”的一种紧密的“互形成”关系:没有私密、抹杀个体差异则同时其实就消灭了公共性。 iv. 所以说,公共空间等于城市生活。 伊托邦》 伊托邦》之一 第十章 精练和绿色 虚拟性和物质性的一种争执。 人类熟悉的城市模式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 作者的理想的未来城市:绿色的、精练的(lean,green cities) 未来智能城市的五要点: (注意:“智能化”在这里被著、译者用“死板”作为反义词) i. 非物质化 ii. 减少机动(非机动) iii. 大规模定制生产 iv. 智能操作 v. 柔性转换(soft transformation) 壹 非物质化 i. 作者认为“非物质化”能够带来真正的绿色城市,因为通过非物质化能够产使很多环节无污染、无废料、 节省能源等等 貳 非机动化 i. 提倡通过网络技术的发展而达到的“生活——工作一体化”。 ii. “一个比较有前途的战略是大力发展由紧凑的、多功能的、小规模的社区组成的多中心城市,其间由便捷 高效的交通和通信线路连接一起。” 參 大规模定制生产 i. 将密斯和福特做了类比,我想这个是非常有力的的:为什么现在密斯还被奉为圣贤呢?在一个福特早已 经失败了的时代? 福特:“可以为它喷上任何颜色——只要这种颜色是黑色的。”崇尚标准化、重复性的非智能的机器逻辑。 ii. 盖里的东西:体现了一种更为细致、高级的理性,而不是随意的、非理性的。 iii. 所谓的大规模定制生产,和 diy 的制造、菜单化制造或者建造有着很深的联系,这个时候使用者直接参 与了制造过程本身而不再是仅仅一种对于制成品的委曲求全的被动选择。而这种模式得以市场化终归于电 脑技术的发展。这个将引起整个生产程序的重构。 iv. 定制化的生产或者说工作程序,也是基于一种对于更加合理化的追求,基于更加的集约化、更加的有效 利用能源的追求。是一种高度理性。 肆 智能操作 i. 小便器上面的感应冲水设备——最常见的智能设施 ii. 主要还是针对节省能源 伍 柔性转变 i. 其定义的一种现状城市的需求很重要,可能也是一个突破点:“在大多数发达地区,虽然基本的任务是使 现有的建筑、公共场所以及交通设施适应并满足与最初设计制造时已大相径庭的要求,……” 也就是说,传统建筑设计方法所产生的过分对于功能有着强针对性的建筑已经不很适应当下这个瞬息万变 的商业信息时代了。 ii. 信息时代的城市结构的转变因为信息技术的特点从而“并非一次巨变,我们可以沿着这条精心设计的、 逐步实现并且不具破坏性的转变之路往前走。” 陸 我们明天的城市 i. 较少以来物资的积累,更多的以来信息的流动
ii. 较少依赖地理上的集中,更多的依赖电子互联 iii. 较少依赖扩大稀缺资源的消费,更多依赖智能管理 iv. 柔性转变——更多的依赖替换软件,而不是拆除和改造实体建筑 柒 但是场所的效力依然存在,真实的地点和虚拟的场所将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一种互补。 之二 序幕 壹 他所期望的新城市图景是一种“灵巧化(smart)”城市。 在阅读期终结章节对于未来城市的描述之后,觉得在他的城市里面,家庭非常的重要,家庭如果可以认为 是城市级别的最私密的空间的话,那么在未来城市中,私密空间和公共空间其实发生了相当大的空间的重 叠:物理空间——家庭,既可以私密也可以基于其产生公共空间——借助于网络技术,这种时候的这种重 叠是否也能够成为一个切入点?——一个基于家庭、住宅构筑的城市。 貳 那么在未来城市中住宅真正成为了一个城市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最大量的构成单元。但是作者又强调 了公共物理性空间也不是没有必要的,是一种互补,我想只要人本身还是物理概念的话,这种物理性空间 只能是一种无限的极限性压缩的状态而不能够取消的。那么那个“极点”是什么呢? 第四章 适宜居住的计算机 壹 “更小巧、更轻便、更智能化的数字设备”将取代笨重的非智能的东西。 貳 织入衣服的电路——人机一体化的畅想。 參 “工业革命使家和工作场所分离,而数字革命正将他们合二为一。” 肆 作者其实是一种“反科幻”的非乌托邦态度的,就是他认为虚拟世界最终是不可能完全的“替代”真实的物 理世界、物理空间,而是一种补充,一种共存共生。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该反而是加强了我们和物理真实世 界、和实际的人的面对面的密切关系。 伍 他的这一章, 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武装到了牙齿的居住空间, 所以说, 整个空间其实成为了一个计算机。 而且人通过信息技术和整个空间互动、联动起来,成为了一体化的一种东西,整个空间内的所有东西包括 人都能够产生交流和感应和联动和互动,这样的人其实和房屋一体化了,这样的话,房屋成为了人的延伸 和加强。人成为了超人。其实非常的像《独立日》里面的外星人和其那个动物性外壳的关系一样——通过 神经的紧密互联达到了一体化。 陸 根据这种房屋的畅想,他也将这种畅想扩大到了城市,“21 世纪的城市将是互相连接互相作用、到处都 是硅和软件的智能化、 到灵敏度、 响应及时的系统、 ”就是说整个城市都能够和其中的居民产生紧密的联动, 城市的“神经系统“能够和居民的心智连接起来,从而能够联动。 柒 规划和分区的再思考——其实就是主张基于生活和工作一体化的一种混合的城市。同时,在住宅内部却 反而根据功能进行了重新的明确的划分。 住宅城市起来,而城市则混沌起来。 捌 基于居住\办公一体化而使家庭重新紧密起来并重新成为了人生活的重点,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结构 的重构。(p77) 玖 作者对于未来城市的主要预见在终结章节里面已经总结,主要的我看有两点: i. 居住和办公一体化、 减少机动化和多中心化使得雅各布斯所期望的那种具有社区活力的步行 24 小时社区 会重新出现 ii. 同时,网络在加强交流的同时其实通过诸如能够提供很强的交流的选择性的方法,从而其实屏蔽了相当 部分的交流,反而是阻隔了交流、阻隔了不同社会团体、不同阶层时间的交流,人们更加的倾向于仅仅和 自己想交流的(而不是有必要交流的) 、同类的人来交流,这样社会分化加剧,造成了割裂的城市。 这个时候其实取消了公共生活,消解了城市。 壹拾 “城市公共生活极有可能依赖于跨越社会文化界限偶尔形成的次要社会关系的机会而存在。如果你没 有这种机会,你就是生活在一个有趣的群体或组织内,而并非成活在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里。”
“在次要社会关系里,我们主要与他们(对象)所充当的某一特定角色相关联,而不是经常与整个人交流。” 这个非常重要,这就是强调了次要社会关系其实是城市的本质社会关系,这个关系在乡村里面可以说是不 怎么重要的。就是一种“陌生人呢”的聚合。没有了这个就不是城市。而网络因为增加了交往的选择性,反 而正在消解这个。 壹拾壹 其实网络也在鼓励一些次要社会关系,这个作者也提到了:认为网络时代的次要社会关系会比以往 的向更大和更小两个方向发展。 i. 随着当地生活(社区内,步行距离内)更具活力,在社区内的此药社会生活得到加强 ii. 通过电子互联与偶尔的实际会面的结合,在远方能够发展其他此药社会关系。 这样的话,就是说其实网络鼓励了一定的次要社会关系。但是关键是正确的处理好网络的选择性,使不同 的社会阶层、社会团体之间能够得到沟通是非常重要的,网络因为具有了很强的选择性,从而其实弱化了 这一点。 之三 第六章 相聚 壹 作者对于网络时代的“相聚”的看法可以归纳为 i. 匿名带来的优势和问题,必须建立新的信用体系 ii. 规模的指数级别的扩大、物理距离的不受限制 iii. 注意力稀缺——信息过滤机制——对交流对象的选择性——带来的新的对于某些圈子界限的强化, 导致 了族群沟通的鸿沟。 iv. 作者因此主张的网络空间和物理空间应该是互相补充的一体化的一个共生关系。 貳 作者认为的公共空间的跨越时代的、必须的品质——“应该允许自由访问和言论自由”。 參 以上应该就是作者对于网络时代的公共空间——“相聚”的场所的分析了——网络时代形成的族群本身 扩大化了,甚至数量根本已经和前网络时代不在同一个级别上,但是因为具有了相当的对于交流对象和信 息的选择能力、能够进行目的性非常强的交流、不再支持过多的计划外偶遇,因此导致了族群间交流的弱 化。 所以作者一直的主张就是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的一种互补共生。
《me++》之 2 第六章 数字复制 1. “通过无数的在时空中转换的、具有内在不明确性的。可以重组的片段,城市以电子方式复制着自己。” 第七章 电子记忆术 1. 传统的情景:“情境”会能够辅助主信息给你明确的一个信息的背景资料而使信息明确。 2. “和远古游牧民族的世界不同,无线电子人的世界的本质就是具有可追踪的位置和轨道。” 3. 这将使城市、居民、还有数字信息以一种重要的、全新的方式交织在一起。 4. “某些信息将不再是城市固定设施的一部分,比如当你到达十字路口的时候,根据当前的交通状况,停 车标志可能会自动出现在你的汽车仪表板上。”——感应产生的随机信息,这个是一个突破点! 5. 精确定位追踪技术→GPS 系统→室内精确定位 6. 射频标签 6.1. “我们正在迅速进入这样一个阶段,任何事物都会立即响应无线查询,并反应其身份、当前位置和其他 一些属性。” 6.2. “你不需要把东西插进门去才可以开门……” 7. 城市信息覆盖 7.1. 铭刻→光线铭刻→间接信息覆盖
7.2. 间接信息覆盖的最大优点就是:它们(的来源)不是唯一的,因此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8. 地理编码的比特 8.1. 就是能够使地点和你(的行为)之间首先精确定位,然后不断的进行互动,提供和地点和行为有关的 信息。 8.2. “它们代表着信息与居住空间之间重要新关系的开端”。 9. 反思访问权 9.1. “数字领域和物理领域的交互式链接让我们反思城市的传统供能——减少城市居民必须花在定位、 接近 资源和其他人上的时间和精力。” 就是说,城市本身就是通过集约化来达到这一点的,那么现在,数字技术应该能够提供另外的一种集约化。 9.2. 通过这种物理领域和数字领域的互相连接,感应装置能够提供非常的多的导向服务。 10. 空间注册 10.1. 信息点播的想法——是否是一个突破点?在你想要显示的地方点播所需信息,并共享。并且根据你选 择的“显示屏”的物理位置关系而能够呈现出不同的信息公开程度——同时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应提供这类可 以作为不同公开度的“显示屏”。 10.2. 透明显示器——“标注” 10.3. 信息“注册”如果是“registion ”的话,我怀疑应该译作“信息提示“,既是一种物力和信息信息和空间合 一的一种技术,通过透明屏幕将感应出现的和实际世界相关的信息和真实世界影像叠加在一起,从而对行 动进行指导和提示的技术。 10.4. 这是一种混合结构,在其中,“数字信息为物理场景附加了一层意义,而且物理场景也协助确立了数 字信息的意义。“物理场景为数字信息添加了"文脉“。 11. 比特回归 11.1. 超越肉体——一个古老的梦想。 11.2. 补充化——被比特武装起来的物理空间,越来越具有了电脑空间的许多特征。 物理空间和电脑空间形成了一种“复杂的、相互改造的关系”。 比特从电脑空间中“出来”,在现实空间中变得无处不在。 11.3. 这一章不那么乌托邦, 不那么科幻了, 是一种立足于物理空间的“改造”方案。 一种交织和互补的关系, 这样的立场中,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不是一种对立关系。 在对无政府主义有一个很粗浅的了解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无政府主义本身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东西,我们很难 一言以蔽之…… 我想我们很难说这东西是不是无原则,是不是很不积极……这个东西,是好,或者是坏……因为这东西之中,可能有 一些好的东西,也有一些不好的东西;可能有一些在某些人看来是好的而在另外一些人看来是不好的东西…… 当然,我们也很难在多元化和无政府之间,建立起一元线性的逻辑联系. 我想,这里的关键可能是要避免一元线性式的思维??? 那这个事情就说回来,就简单化的说:因为经常有年轻的刚毕业的学生以一种我称之为“毫无原则”的态度 来为自己的设计辩护,就是认为美甚至“正确“都完全是个人化的东西,是不能够判断的。这个,我没有那 么深的理论基础来说服他们,但是觉得有时候是不对的。 我接受多元化,但是不认为可以没有美丑的多元化,我觉得里面有个度。 就像是说,严刑酷法不对,或者说两口子看看黄片被抓是反人权,甚至我都接受荷兰的***合法化,我认为 很好(当然自己是惜命的人,不敢乱搞,呵呵) ,但是这个里面有个度,比如恐怕任何社会道德都不能够接 受偷窃或者乱杀无辜。而且其实,比如上面提到的荷兰等先进国家,对于一些反人权的东西反而更严厉, 比如屠杀俘虏在很多或许反对同性恋的后进文化中却是正常的, 但是可能在西方当代文化中却不能够接受。 就是说,可能是对于美学或者价值观的扩展或者“重构”,不能够说完全推翻。 什么是标准?这个恐怕是现在中国还希望思考、但是因为知识不足而半瓶子醋的人普遍的一个疑惑,希望 高人指点。
《me++》之一 》 结语 壹 互惠网络 i. 关于互惠网络的原始模式描述:古来的游牧民族——“对这些游牧民族来说,最基本的也是最显而易见的 道德原则必须是互惠互利的原则:承担群体内其他人的福利,因为你也指望别人这样对待你,这对于社会 凝聚力至关重要。集体主义和相互尽责调和了利己主义。” ii. 亨利.西季维克认为,一个人对于他人的道德责任会随着距离的增长而迅速消失。这一点在殖民时代是正 确的。 iii. 然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道德原则的物质基础——尤其是相互连接和联网的科技——会造成重 大的后果。” 貳 社区规模化 i. 小型聚落:一种相互尽责的道德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反对陌生人的聚落。 ii. 费迪南德.腾尼斯:认为互惠原则是随着定居的发展程度而开始以不同方式起作用。社区和社会的两级定 义: 1. 社区:“亲密的、私密的、单独的居住在一起的”家庭亲朋好友村庄和邻近地区。 2. 社会:“包括人类整体的人为构造”——庞大的非人的城市。 城市不仅仅比村庄大,而且它们在材料、社会和道德方面都不同。 iii. 他对于大城市的态度:“大多数居民并不了解彼此。因此,他们依赖与陌生人之间的足够的交流、合作 和信任: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城市就停止运转了。 城市能够使彼此不认识的多数人和睦相处。” 总之,他认为的城市是一种通过共享空间、基础设施等等,形成一种陌生人之间的“具有极度的、无法避免 的相互依赖关系的地区。” 就是说一个聚落,乡村、部落或者城市,其中的人们必然形成一种紧密的互相依赖的关系。 iv. 城市就是一个能够建设性的处理敌对、差异和冲突,并且从中真正的产生创造性能力的地方。 城市也是一个“按照罗德尼.金原则设计的以道德为指导的互动系统——从而使彼此不相识的多数人和睦相 处。” 參 电子化扩展的圈子 i. 多规模的移动性和互连性搅乱了亨利.西季维克所描述的系统的单位和等级。 ii. 联网的地球也不是“地球村“、不是一个扩大的民族国家或者虚拟城市,从物理上、道德上和空间上它完 全是一个新事物。 iii. 某种宿命:“最终,人类从来都没有拒绝过可以满足其物质需求的更有效方法……这些手段让我们脱离 他会称之为(如果他——马克思能够活到看到这一天的话)白痴般的与世隔绝的生活——受限于地点、时 间、记忆和处理能力的有诸多约束的生存状态。 iv. 在互联时代,“我们确实再也没有理由来声称互惠的原则会随着距离的增长而消失。”——认为物质上还 有道德上都发生了互联,而起这种互联“其实是我们普遍人性的再现。” 这样的话,作者的意思是,在互联的情况下,世界又成为了一种道德上的共同体,道德在聚合聚落方面仍 然开始起到强劲的作用。 普遍的全球性的人权开始起作用了,信息距离的缩短带来了必然的价值观的同化。 肆 全球化城邦一瞥 i. 电子化协调——2003 年的全球反战大游行。 伍 道德互连性 i. 作者认为新技术并没有产生“距离的死亡“。 作者认为的可能的全新社会模式:以互惠原则扩展的社会集合体。“是由应用于新的空间模式的、古老的互
惠原则来维系的,其规模也是前所未有的——可以让大量的零星分散的陌生人彼此和平相处的道德互联网 络。 ii. 这种新的公民组成形式将植根于独特的物理结构之中——它们是由无穷无尽的电磁振动的轰轰声来定 义的。 "多元"其实是"后现代主义者"的"世界观",即他们认为一个健康的社会,本来就应该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就 好象一个健康的自然生态环境,是那种"多元的"的自然环境一样的. 显然,这种世界观,不仅仅是"立场"和"主张",而是一种对自然和社会认识的历史性的发展. 以这个"多元化"的世界观为基础,在城市规划和社会领域,后现代主义者的所支持的"主张",就有所不同.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主张之一,就是"宽容",那就是你不一定喜欢或者是同意某一个现象,某一个主张,但是,你 可能应该给这个现象或者是主张以存在的空间. 在社会领域,多元化所导致的对"宽容"的重视,最重要的发展,就是社会自由主义,人权和民主,对人群中"少数" 的尊重,被认为是普遍的价值.于是,人,不再是统计学意义上的抽象的,统一的,没有区别的人,而是有血有肉,有 不同的感情和需求的人,不同的人. 甚至在空间设计审美的领域,这种"多元化"所导致的主张,也会和现代主义的那种通常是要求系统上"和谐统 一"的主张和不相同……于是城市空间不再被认为"应该"是某个大师的大手笔--大广场,大轴线,统一的风格,和 谐的秩序而是相反,可能是片段的,突变的,等等…… 中国现在要建设"和谐"社会,也许从这种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变中可以学到的一点是:真正的"和谐", 是那种在"多元"的架构基础上的,不同的人,不同的主张,不同的意见,不同的阶层,相互之间能够足够"宽容"的 "和谐.因为多元和宽容,本来就是自然界的"和谐"法则,人类社会可能也不例外. 数字产品——对于数字时代的数字产品来说,耐久性还是一种好品质嘛? 同宿舍的同学 400 多买了一个爱国者的 mp4, 而且是 1G 容量。 而我的 ipod 去年花近千元买的, 功能单一。 这个时候真的非常的想买新的,可是自己又不是以前有充足收入的时候了,觉得这些东西便成了鸡肋—— 不够好,但是又没有说服自己的“充足的”理由扔掉。 正好在读关于信息时代的东西,这个时候就不禁想:对于数字时代的数字产品来说,耐久性还是一种好品 质嘛? 假如: 1. ipod 制作规定寿命 1 年,从而在设计制造上能够俭省成本,卖价 500 左右。这样应该更合理。1 年后应 该该类产品早应该更新换代,而价格的便宜和正常的损耗使其也应该正常更新。 2. 因此明白了美国的纸质手机的优点。 3. 所以从设计上,就应该发明新型材料:更廉价,同时折少其耐久性。 4. 整个设计中就应该朝着更廉价而不必耐久的方向发展。 5. 耐久不再是好品质也许,在合理的年限内损坏会受到欢迎。 6. 声明:新产品应该在设计寿命期限内保证其质量,质量的新标准仅仅是减少其耐久性设计。 无 政 府 主 义 ( 或 安 那 其 ) 是 一 系 列 政 治 哲 学 思 想 , 英 语 中 的 无 政 府 主 义 “Anarchism” 源 于 希 腊 语 单 词 “αναρχ?α”,意思是没有统治者。所以被翻译成中文时,根据这一最基本的特征译成“无政府主义”。也有文 献音译为“安那其主义”。無政府主義包含了众多哲学体系和社会运动实践。它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包括政府 在内的一切统治和权威,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它的政治诉求是消除政府以 及社会上或经济上的任何***统治关系。對大多數無政府主義者而言, 「無政府」一詞並不代表混亂、虛無、 或道德淪喪的狀態,而是一種由自由的個體們自願結合,互助、自治、反獨裁主義的和諧社會。像其他政 治哲学思想一样,无政府主义包含不同的分支和流派,雖然無政府主義者有著反對國家的共同特色,但他 們卻在其他許多議題上有著不同的立場,包括了是否進行武裝鬥爭、或以和平非暴力建立社會的問題上產 生分歧,尤其在經濟的觀點上有著主要差異,從主張財產徹底公有化的集體主義流派,至主張私人財產和
相关话题/城市规划
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考研快题总结
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考研快题总结 建筑与城市规划考研快题总结 建筑同城市的关系 建筑同城市的关系 内部功能分析 外部环境分析 停车场的设置 建筑造型分析 建筑设计手法 建筑的轴线 建筑的层次 考研快题总结 建筑同城市的关系有三个基本方面: 基地同城市道路的关系及其位置对建筑相应的要求。基地同城市道路的关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城市规划原理教案
城市规划原理教案 城市规划原理教案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两百年以来的欧美文学、一百年以来的中国文学中,都能找到一种侵入并深刻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人格嬗变进程的怪兽,那就是城市。从农村社会过渡到城市社会,城市给了人们一切新奇和新生活,同时也破灭着原始的田园牧歌式理想。 (《城市发展史》起源、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讲义
城 市 规 划 原 理摘要:本讲义是面向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生的基础、通用教材,参照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的有关要求与有关内容进行编写,是对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生导引性的读物及对城市规划的总论性教材。本讲义对城市发展及其一般规律进行了论述;对城市规划的本源、特性进行了剖析;界定了城市规划的内涵及任务;讲授了中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北京大学城市规划原理1997-2011年考研真题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原理1997-2009年考研真题 城市规划原理部分 北京大学1997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城市规划原理(30+10+5+55=100) 一、 名词解释(56=30) a) 城市规划纲要 b) 净空限制区 c) Suburbanization d) (城市发展的)economic base theory e) Build-up area f) Accessibility 二、 用图示表示以下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6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一)城市形成的动因 城市与人类文明史 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农业和牧业/原始社会/固定居民点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奴隶社会/城市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 封建社会和资本主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52019年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考研调剂信息
2019年,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接受四类调剂:085300城市规划(专业型)全日制、085300城市规划(专业型)非全日制、081300建筑学(学术型)、085100建筑学(专业型)非全日制。(1)调剂系统开关闭时间城市规划(085300)全日制考生开通时间:2019年3月20日10:00城市规划(0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1城市规划原理考研复习笔记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10个知识点 1、城市形成和发展根本动因: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 2、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6个理论 1)区域理论: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发展是不均衡的。1950年佩鲁提出增长极核理论:城市通过极化效应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0城市规划专业大二学生学习中70个疑问的权威解答
这是一个城市规划界的前辈站在一个规划人员的角度来谈的目前很多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在学习过程中有疑惑的地方,很经典,很有参考的意义,大家也可以根据以下这些问题来比对自己学习城市规划全面是否,如果没有涉及到这些问题,那么说明的你的知识面还很不够哦,要多多看书,多多了解行业内的新动态。当然这个文章对目前正在填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7华南理工大学城市规划常考大题100题
华南理工城市规划常考大题 (100题) 华工城市规划 2009-06-27 09:17 阅读187 评论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复习点一:城市设计 1:定义: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与空间环境的总体构思和具体安排,贯穿与城市规划全过程。 2: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关系: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应有之内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42019年河北工业大学732城市规划理论综合考研大纲
从河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获悉,2019年河北工业大学732城市规划理论综合考研大纲已公布,点击查看。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2019年深圳大学723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知识考研初试大纲
考试内容包含但不仅限于此大纲所列内容。总分为150分。一、考试基本要求较为全面地掌握城市规划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并能运用相关原理对城市规划和城市问题进行分析。二、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城市规划原理及相关知识。三、考试基本题型1.填空题;2.名词解释;3.绘图及问答;4.思考题。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2019年深圳大学503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考研初试大纲
考试内容包含但不仅限于此大纲所列内容。(考试时间为6小时,考生须自备图纸、图板及绘画工具。)一、考试基本要求考查学生对城市设计概念和内容的认识和理解程度,考查学生对设计题目的解读和应变能力,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性和方案构思的创造性,考查学生在设计手法和图面表达方面的熟练性和技巧性。二、考试内容和考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2019年深圳大学446城市规划设计考研初试大纲
考试内容包含但不仅限于此大纲所列内容。(考试时间为3小时,考生须自备图纸、图板及绘画工具。)一、考试基本要求考查学生对城市设计概念和内容的认识和理解程度,考查学生对设计题目的解读和应变能力,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性和方案构思的创造性,考查学生在设计手法和图面表达方面的熟练性和技巧性。二、考试内容和考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2019年深圳大学356城市规划基础考研初试大纲
考试内容包含但不仅限于此大纲所列内容。一、考试基本要求较为全面地掌握城市规划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并能运用相关原理对城市规划和城市问题进行分析。二、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城市规划原理及相关知识。三、考试基本题型(试卷满分150分)1.选择题或填空题;2.名词解释;3.绘图及问答;4.思考题。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2019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考研招生简章什么时候公布?根据历年招生简章发布时间推算,预计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八九月公布。届时,中国考研网将在第一时间更新本页面,请收藏本页,及时关注!为方便同学们更好的备战2019考研,大家可进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生院,对中国 ...招生简章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