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联考之金融学基础读书笔记(5)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4-01
1.理论创立
1956年弗里德曼在“货币数量论:一种新的阐释”一文中,发展了货币需求理论,形成货币数量
2.主要内容
影响其他资产需求的因素也必然影响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应为其他财富和资产相对于货币预期回报率的函数,人们愿意持有一定数量的真实货币余额
3.理论特点
引入恒久性收入概念是该理论的重要特色,货币需求与恒久性收入是正相关关系
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的比重越大,货币需求相对越小
货币是能够生息的,货币范畴已扩大到M2
物价变动率是实物资产的名义报酬率,将通货膨胀因素纳入货币需求函数
4.结论
由于恒久性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且货币流通速度(恒久性收入除以货币存量)也相对稳定,货币需求因而也是稳定的
(七)中国的货币需求理论
1.货币投放的1:8公式
(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流通中的货币=8
(2)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反映了商品供给金额与货币需求之间的本质联系
2.一个广泛流传的公式
M:供给增长率,Y:经济增长率,P:物价上涨率.
80年代中期,
将 改为 ,表明研究范围更加宽广了
二、如何理解货币需求
(一)主观需求与客观需求
1.宏观分析的货币需求函数变量都是客观的
2.微观分析需要考虑主观心理因素
(二)名义需求与实际需求
1.货币的名义需求是指各经济部门所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
2.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名义货币需求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实际货币购买力
(三)发挥产出潜力的货币需求
1.最基本的货币需求:商品、服务交易的货币需求
2.商品、服务接近潜在产出时的货币需求接近最大值
3.使资源有效结合的货币需求:给予资金支持
(四)货币需求很难是一个确定的数量
1.事后分析,货币需求可以是确定的数量
2.本期或下期预测:货币需求只能是一个值域
微观主体: (X±ε ); (Y±ε )
宏观分析: 不变或Md1----Md2
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
三、货币需求的分析角度
(一)货币需求宏微观分析
1.宏观分析,从一国的社会总体出发,强调货币作为交易工具的职能,分析市场供求、收入及财富指标变化,探讨一国需要多少货币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2.微观分析,从社会经济个体出发,分析各部门的持币动机和持币行为,研究一个单位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所持货币数量问题
(二)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分类
1.规模变量:收入、财富
2.机会成本变量:利率、物价变动率
3.其他变量:制度、技术、风尚等
(三)资产选择与货币需求
1.目的:保值、生利
2.选择资产类型:金融资产、现金、实物资产
3.条件:货币收入有剩余;有可选择的多样化资产
中国城市居民的资产选择
(四)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
1. 微观分析在于建立反映实际的模型,分析货币需求变化的原因
2. 宏观分析在于根据可解释货币需求变量来估算总量,作为政策依据
3. 微观分析是宏观分析的基础,宏观分析是决策的重要依据
本章思考题
1.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区别。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
3.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
4.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
第13讲 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的口径划分
货币供给的调控机制
货币供给的两个理论问题
一、货币供给的口径划分
(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
1.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2.货币供给量,通过货币供给形成一定的货币存量,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
(二)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依据和意义
1.依据:流动性
2.意义:
(1)有利于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与调控
(2)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四)IMF对货币层次的划分
IMF划分货币层次的口径有三个:通货、货币和准货币
1.通货。
2.“货币”等于存款货币银行以外的通货加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之和;
3.“准货币”相当于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外币存款之和
(五)我国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
1.M0=流通中现金
2.M1=M0+活期存款(狭义货币)
3.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广义货币)
4.M2-M1=准货币
二、货币供给的调控机制
(一)货币供给的过程
1.货币供给形成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
2.中央银行发行现金,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
3.供给货币需要三个条件
(1)银行系统提供完全的信用货币流通
(2)货币是国家纸币
(3)实行比例存款准备金制度与非现金结算方式
4.货币形成主要的两个环节:由中央银行策源的货币供给;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
(二)货币供给的间接调控机制
1.公开市场业务与货币供给
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或出售有价证券,或是增减流通中现金,或是增减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其结果都是基础货币的增加或减少
基础货币的变化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变化
2.再贴现政策与货币供给
货币当局通过变动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票据的行为,从而调节基础货币量
贴现率↑→商业银行借款成本↑→贷款数量↓
3.调节法定准备率与货币供给
货币当局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商业银行一部分超额准备金会转化为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放款能力降低,货币乘数变小,货币供应减少
货币当局降低法定准备金比率,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放款能力增强,货币乘数变大,货币供应增加
(三)居民、企业、存款货币银行和政府财政行为与货币供给
1.居民行为与货币供给:居民行为主要影响C/D
(1)财富效应:反向变化
(2)预期报酬率变动效应:反向变化
(3)金融危机:正向变化
(4)非法经济活动:正向变化
2.企业行为与货币供给:影响贷款
(1)经营的扩大与收缩,企业扩大投资规模如果主要依靠外源融资,表现为对贷款的需求,增加货币供应压力
(2)经营效益的高低,经营效益差,资金周转效率低,信贷资金占用时间长,增加了货币供应;反之,经营效益高,对货币供给压力小
3.存款货币银行行为与货币供给:变动超额准备金、向中央银行借款,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R/D)
(1)成本收益动机,对准备金是否支付利息,以及利息的高低是决定存款银行保有超额准备金的主要因素
(2)风险规避动机,商业银行为防止存款流出不确定性所可能造成的损失而采取保有超额准备金
(3)决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行为动机也是成本收益动机
4. 政府财政收支与货币供应:弥补财政赤字对基础货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货币供给
(1)增税弥补赤字:提高税率,加强征管,增加税收。对货币总量没有影响,但可能降低企业投资积极性,减少对贷款的需求,可能成为控制货币供给增长的因素;政府增税同时扩大投资,则不会影响货币供给
(2)发行政府债券弥补赤字:财政部向公众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国债,不产生增加货币供给的效应,但货币层次发生变化M1,M2之间变化
(3)增加基础货币弥补赤字:财政向央行透支,借款,直接发行债券
财政具有发钞权或向央行透支,通过发行货币弥补赤字,直接增加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购买国债。无论从一级市场还是从二级市场购买,都增加货币供给量。相当于准备金增加——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给增加
央行在二级市场上购买—银行准备金增加—货币供给增加;央行直接购买国债—财政支出增加—企业、个人收入货币存入银行—增加了在央行的准备金—基础货币增加
国库直接向央行借款,与央行直接购买债券的效应相同
(四)货币乘数公式的再说明
1. B 取决于中央银行根据货币供给的意向而对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和法定准备率的运用。同时,存款货币银行向央行的借款行为也对B 起作用
2. C/D取决于居民、企业的持币行为
3. R/D是由法定准备率rd和超额准备率e两者构成,特别是其中的e,取决于存款货币银行的行为。企业行为既有力地作用于R/D,也间接影响B的形成。
三、货币供给的两个理论问题
(一)货币供给: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
1.货币供给的内生变量观:内生变量也称为非政策变量,指在经济体系内部由纯粹经济因素决定的变量;货币供给的变动是经济体系中实际变量以及微观主体的经济行为等因素决定的,货币当局决定不了
2.货币供给的外生变量观:外生变量,也称为政策性变量,指在经济机制中受外部因素影响,而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货币供给变量不是由经济因素,如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因素决定,而是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决定的
3. 西方经济学派的争论
(1)货币主义(弗里德曼):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
货币供给模型中的三个主要因素----基础货币B(或H),存款与准备比率D/R,存款与通货比率D/C
货币当局可以直接控制B
B的变动会影响D/R和D/C,从而决定货币供给量
(2)后凯恩斯学派(J•托宾): 货币供给不应简单看作外生变量
基础货币、存款与准备比率D/R,存款与通货比率D/C三变量之间交叉影响
D/R 和D/C常常随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动,不应看作固定参数
商业银行盈利率、风险偏好程度以及与此相关的利率结构,是其超额准备金比率变动的决定因素
在经济波动时期,存款与准备金比率与基础货币之间往往具有反向变动关系
4. 中国学者的争论
(1)外生论观点
货币本源来自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控制央行新增贷款就可以控制货币供应
中央银行只要严格控制信贷计划,就可以稳定通货、稳定物价
(2)内生论观点
倒逼机制:货币供给被动适应货币需求:
国有企业从国有银行取得贷款,维持生产经营
地方政府的压力,国有银行发放贷款自主性低
职工利益也在货币供给倒逼机制中发挥作用,工资、福利刚性,驱使企业依赖银行资金
(二)“超额”货币与“失踪”货币
1.货币供给多于根据货币需求函数所计算出来的量,意味着有了超额货币;如果货币供给少于这个量,则意味着相应的货币“失踪”
2. 破解货币超额模型
(1) 假定一个人有稳定的工资收入。每月月初获得货币收入 Y,到月底花完,并且支出是均匀的;没有支出的部分全部以货币形式持有,以M表示。则他持有货币余额变化如图:
(2) 如果全部收入花光,而是要把一个稳定的比例s 储蓄起来,则有下图:
(3) 设收入增长,且存在货币储蓄, 可以推出这样的结论:
货币量增长率高于收入增长率。收入是名义的货币量,从而有货币量增长率高于实际收入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
随着时间推移,货币量增速逐渐下降,下降速度逐渐减慢,增速的极限值为收入增长率
(4) 就这个模型来归纳,货币量的增长速度超过实际收入增长速度与通货膨胀率之和这种现象的存在,也即超额货币存在,在一定阶段,是必然现象;但过程本身也同时包含着超额货币将会消失的必然性
本章思考题
1.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和意义。
2.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货币层次的口径。
4.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过程及效果。
5.再贴现政策的内容及作用机制。
第十七章 开放经济的均衡
第一节 国际收支
1. 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概念。指一定时期内与国外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应遵循复式记账、权责发生制、市场价格和同一记账货币等原则。
2. 国际收支项目
包括四大项目: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储备资产变动以及净误差与遗漏。
3. 我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改革以来表现出如下特点:规模扩张快;经常项目比重下降,资本项目比重上升;经常项目的结构和内容有明显变化;资本项目日益重要;外汇储备规模逐年扩大。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调节
1. 国际收支失衡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自主性交易出现收支差额,就意味着国际收支失衡。常见的国际收支差额包括贸易差额、经常项目差额和国际收支总差额。
2.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在进口需求极其旺盛的特定经济发展阶段,或是受到经济结构的制约,或是由于物价和币值变化、汇率变化、利率变化、经济周期等的影响,都可能导致国际收支失衡。
3. 争取国际收支的平衡
国际收支失衡会影响一国对外交往能力和货币信誉,不利于国内经济发展。争取国际收支平衡时,既要考虑年度收支平衡,又要放眼长远的战略性安排。
4. 国际收支调节的方式
应根据国际收支失衡的具体情况选择调节方式。具体调节手段:财政政策、汇率政策、利率政策、国际信贷、外汇管理和谋求国际经济合作等。
第三节 国际储备
1. 国际储备的作用
主要作用是应付国际收支失衡,维持汇率稳定。
2. 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
主要构成:黄金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外汇储备及其他债权。
3. 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趋势
国际储备货币的竞争日益表现出美元与欧元竞争为主、多种国际货币并存的特点。
4. 外汇储备规模与管理
(1)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
(2)保证适度外汇储备水平应考虑的因素。
(3)外汇储备的管理首先要考虑资金安全性,其次要保持流动性;在上述前提下也应注意收益性的需要。
第四节 国际资本流动
1. 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各国资本收益率高低有别;有时也会与相关国家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状况、市场成熟程度以及法律制度环境等有关。
2. 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历程
了解现代国际资本流动迄今大致经历的四个阶段。
3. 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影响
多重影响,有利有弊。
4. 我国的利用外资
利用外资的意义。利用外资的具体形式及其涵义。
5. 外资、外债的规模管理
外债概念。确定外债规模要考虑两个基本因素:国内资金的需要、偿还外债的能力及二者的衡量标准。其他因素。进行规模管理的同时,也须做好外债的风险管理和期限管理。
6. 我国的境外投资
意义重大。目前在整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
7. 资本外逃
以规避资本流动管理为目的的资本外逃形式多样,操作复杂而隐蔽。
第五节 对外收支与货币均衡
1. 贸易收支中人民币资金与外汇资金的转化
在进出口这个完整过程中,外汇资金与人民币资金不断转换,人民币资金有两次垫支、两次回流,有可能发生出口盈亏或进口盈亏。
2. 资本收支与人民币资金
主要表现为利用外资中的配套人民币资金与还本付息问题。
3.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供给
外汇收支对国内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的影响,取决于各国所实行的汇率制度:
(1)固定汇率制度下,商业银行买入或卖出外汇形成本币的扩张或收缩;中央银行为维系固定汇率而干预外汇市场时则直接影响基础货币投放。
(2)浮动汇率制度下,外汇收支逆差或顺差可能只是一种短暂现象,不致引起货币供给量的长期扩张或收缩。当政府为了实现某种政策目标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外汇时,自然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扩张或收缩。
4. 开放经济下我国的货币供给模型
NFA+NDC = Ms (17•4)
在开放经济下,我国货币供应量由银行体系产生的国内净资产和中央银行持有的国外净资产(主要是外汇储备)两部分构成。
5. 中央银行的外汇操作
了解央行外汇操作机理。央行的外汇操作通常以外汇储备为支撑,但也要借助“宣告效应”的配合。
6. 冲销性操作和非冲销性操作
牵涉到国内的货币供给,央行的外汇操作方式有两种:冲销性的和非冲销性的。选择哪种则视需否变动货币供给量。
第六节 对外收支与市场总供求
1. 外汇收支与市场总供求
(1)商品进出口、资本流出入和非贸易收支等都构成影响总供求的新因素。
(2)外汇收支的调节作用:调节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产出总额及其在分配、使用方面的矛盾;促进技术开发和产业结构调整;转化资源;提高国民收入,增辟财源。
2. 汇率对总供求的影响
以汇率折算的外汇价值与出口商品原来的本币价值的比较结果对社会总供求的影响。
3. 国内经济是基础
(1)发展进出口或利用外资必须依靠出口能力的不断增长。
(2)外汇收支受国内资金循环状况,特别是财政收支和银行信贷收支平衡状况的制约。
第十八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一节 通货膨胀及其度量
1. 对通货膨胀概念诠释的演变
在我国的理解。西方对通货膨胀的一般界说。
2. 通货膨胀的分类
可以不同的标准,比如按市场机制的作用、按成因等对通货膨胀进行分类。集中计划体制下的隐蔽性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的度量
都是用物价指数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冲减指数、核心价格指数等。这些指数各有其特点。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
1. 需求拉上说
通俗的说法: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2. 成本推动说
侧重从供给或成本方面分析通货膨胀形成机理。又分为工资推进与利润推进两种类型。
3. 供求混合推动说
上两类的综合,即所谓“拉中有推、推中有拉”。
也还有诸如输入型、结构性等通货膨胀成因理论。
4. 中国改革以来对通货膨胀成因的若干观点
这里的一个共同点是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的需求拉上说、成本推动说、结构说、体制说、磨擦说以及混合类型说等。
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
强制储蓄效应、收入分配效应、资产结构调整效应。恶性通货膨胀与经济社会危机。
第四节 通货膨胀与经济成长
1. 关于产出效应的争论
通货膨胀与经济成长的关系大体有三种观点:促进论、促退论和中性论。
2. 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代理论与滞胀
菲利普斯曲线。变化后的菲利普斯曲线。政策含义。滞胀对替代理论提出的挑战。
3. 有没有不存在通货膨胀的经济成长
不可机械理解零通货膨胀经济成长的概念。
第五节 通货膨胀对策
1. 宏观紧缩——传统的政策调节手段
宏观紧缩政策的基本内容由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构成。
不少国家还将紧缩性的收入政策作为治理通货膨胀的重要手段之一。
2. 医治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
价格政策、增加有效供给政策等。
3. 指数化和围绕指数化问题的讨论
指数化方案的含义、范围和功效。否定指数化方案的意见及其理由。在美国的讨论。
4. 反通货膨胀是否是一个永恒的施政目标
通货膨胀过程并非必然是持续不断的,从而政策方针也不应总是反通货膨胀。
第六节 通货紧缩
1. 对通货紧缩的种种解释
经济学家对通货紧缩的认定标准存在分歧。循着界定通货膨胀的思路定义通货紧缩。
2. 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
通货紧缩对投资、消费、收入再分配、工资、经济成长等的影响。
3. 我国的通货紧缩和紧缩条件下的经济成长
通货膨胀是不稳定,通货紧缩也是不稳定。
第十九章 货币政策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1. 货币政策的概念
货币政策的范围,有广义、狭义之别。货币政策与金融政策。
2. 货币政策的目标:单目标与多目标
就各国中央银行在不同时期的目标选择来说,有的是明确突出一个目标,有的则明确是追求几个目标。
3. 我国关于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观点
也有单一、双重、多重目标选择之争。
4. 对“稳定”的诠释
稳定的目标不可能是绝对惟一、全然排他的。要给稳定确定一个回旋的空间。对目标不应作过分机械的论证。稳定国内物价与稳定汇率的关系: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
5. 通货膨胀目标制
是单一、长期货币政策目标,但并不排除中央银行在特定情况下以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等短期目标为重心。掌握其含义及特点。
6. 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
应否将资本市场运行及资产价格纳入货币政策目标之中,不仅是个极有争议也是个极有难度的问题。
7. 相机抉择与规则
相机抉择、规则的含义、特点及发展。
8. 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赋予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领域以独立决策的权限是必要的。如何赋予这样的权限,国情不同,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国情不同,独立性的强弱水平也不会是同一的。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1. 一般性政策工具的再透视
包括法定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在作用机制和政策效果上各有特点。
2.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有选择地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进行调节和影响,包括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的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等。
3. 直接信用控制
具体的手段包括利率最高限制、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4. 间接信用控制
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的含义及特点。
5. 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和选择问题
主要有:存款准备金制度、信用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政策等。有时也采取优惠利率政策、专项贷款、利息补贴和特种存款等行政色彩较浓的办法。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介指标
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概念。
(1)早期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M→r→I→E→Y
特点是对利息这一环节的特别重视。
(2)托宾的q理论
M→r→PE→q→I→Y
特点是把资本市场、资本市场上的资产价格,特别是股票价格纳入传导机制,认为货币理论应看作是微观经济行为主体进行资产结构管理的理论。
(3)早期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M→E→I→Y
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更强调货币供应量的直接效果。
(4)信贷传导机制理论
强调信贷传导有其独立性,不能由类如利率传导、货币数量传导的分析所代替。
其一,是对银行传导机制的研究
公开市场的紧缩操作→R→D→L→I→Y
其二是对资产负债表渠道(Balance sheet channel)的研究
M → r → PE → NCF→ H → L → I → Y
(5)财富传导机制
PE → W → C → Y
(6)开放经济下的货币传导机制
M→r→re→NX→Y
2.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1)中介指标应具有可控性、可测性、与政策目标的相关性、抗干扰性及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较好的适应性。
(2)利率指标。属于长期中介指标。其优缺点。
(3)货币供应量。属于长期中介指标。其优缺点。
(4)汇率指标。一些经济、金融开放程度高的国家及地区以汇率作为中介指标。
(5)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属于典型的短期中介指标。其优缺点。
第四节 货币政策效应
1. 货币政策的时滞
概念。时滞由两部分组成: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重要因素。
2. 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
3. 微观主体预期的对消作用以及其他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
4. 透明度和取信于公众问题
可信度强才能成功地引导公众行为来配合政策调整;透明度高才有利于在决策者与广大公众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
5. 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
一是看效应发挥的快慢(如前述时滞分析),二是看发挥效力的大小;判断效力的大小须结合相关目标或因素全面分析。
6. 西方对货币政策总体效应理论评价的演变
相关话题/金融
黄达金融学笔记
第1讲 货币与货币制度 货币 货币制度5432考研论坛 Y n9R1q }8l 国际货币制度 一、货币:起源、形态、职能、本质考研,考研网,考研论坛,考研资料,考研资讯,考研英语考研数学考研政治,考研医学,金融联考,MBA,法硕 g P3z h2C,kz ] (一)货币的起源 1.古代货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黄达金融学(第二版)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1.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是货币吗? 答:(1)钱、货币、通货、现金不是一回事,虽然其内容有所重叠,但这几个概念之间是有区别的。 钱是人们对货币的俗称。经济学中被称为货币的东西,就是在日常人们生活中被称为钱的东西。 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在商品劳务交易中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4-01国际金融学奚君羊课件讲义
国际金融学 主讲人:奚君羊 第一章 国际收支 第一节 国际收支的基本涵义 一、国际借贷和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一个与国际经济交易密切相关的概念。不同类型的国际经济交易一旦发生,就会引起各种债权债务关系以及与之相联系的货币支付。 所谓国际借贷是指一国在一定日期(例如,某年某月某日,一般为年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31国际金融姜波克第三版最新课件
D:\Updation\百度文库\国际金融姜波克第三版最新课件.rar\课件\第八讲:汇率决定理论.ppt D:\Updation\百度文库\国际金融姜波克第三版最新课件.rar\课件\第二讲:国际收支.ppt D:\Updation\百度文库\国际金融姜波克第三版最新课件.rar\课件\第九讲:汇率决定理论.ppt D:\Updation\百度文库\国际金融姜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31西南财经大学货币金融学(殷孟波版)习题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实物货币是指( )A.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 B. 不能分割的货币 C. 专指贵金属货币 D. 作为货币价值与普通商品价值相等的价值2.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所要解决的是( ) A. 实现商品的交换 B. 表现特定商品的价值 C. 在商品之间进行价值比较的难题 D. 使人们不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复旦大学国际金融10套模拟试题及答案
模拟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10分=2分5) 国际收支 J曲线效应 一价定律 金融危机 第8会员国 二、判断题(15分=1分15) 1.牙买加协议后,黄金不再以美元计价。 答案与解析:错误。牙买加协议后,黄金实行非货币化,但国际金融市场的黄金价格依然以美元计价。 2.在欧洲货币市场上,国际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7金程经济学金融学国庆提高班讲义 政治经济学_杜婵媛
一:导论 二:商品和价值 三:货币、信用制度与虚拟资本 四:资本和资本运动 五:社会再生产和市场实现 六:收入和分配 七:资本主义生产 八:资本主义的分配 九:垄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十: 社会主义经济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6金程经济学金融学国庆提高班讲义 投资学_程黄维
2011年投资学易考点及易错点 & 债券 & 附息、贴息债券定价 & 影响债券价格的因素(麦尔齐五大原理) & 久期及凸性的概念与计算 & 计算远期利率与用利率期限结构给债券贴现 & 理解到期收益率的相关假设条件、计算赎回收益率、 持有期收益率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6金程经济学金融学国庆提高班讲义 如何答论述题_康昊昱
一、论述题的特点 分值高:整张试卷的占比较高 题量大:原金融考研有三道论述题,且需要大篇幅的论述 主观性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固定明确的答案, 可以任意的发挥 体现学术水平,容易拉开档次 信息量虽大,但技巧性强,有固定的答题思路。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6金程经济学金融学国庆提高班讲义 宏观经济学_郝延伟
计算题以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为主。 2006-2010年,简答题、论述题科目分布比较平均;政经 必出论述题;国经除2008年,都出了论述题。 整体分数的科目分布趋于平均。 2010年之前,选择题以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为主; 2010年起,无此题型。 2010年之前,名词解释以政治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为主; 2010年起,无此题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6金程经济学金融学国庆提高班讲义 国际经济学_郝延伟
( 1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的寓意 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有两点重要的寓意:①证明了在各国要素价格存在差异, 以及生产要素不能通过在国际间自由流动来直接实现最佳配置的情况下,国 际贸易可替代要素国际流动间接实现世界范围内资源的最佳配置;②说明了 贸易利益在一国内部的分配问题,即说明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6金程经济学金融学国庆提高班讲义 国际金融学_孙统
与弹性论不同: 1、不是从相对价格关系出发,而是从总收入与总 吸收的相对关系出发 2、从宏观经济的整体角度来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 影响,一般均衡分析的理论框架 吸收法缺陷:假定贬值是出口增加的唯一原因,并 以贸易收支代替国际收支 专业来自百分百的投入 3、货币分析法: 前提假定: 1、实际货币需求是收入和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6金程经济学金融学国庆提高班讲义 公司理财_武夏
1.个人独资企业 优点:容易创立、维持企业运转的固定成本较低、不需要缴纳企业 所得税 缺点:业主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企业存续受限于业主寿命、 难以从外部获得大量资金用于运营 2.合伙企业 优点:同个人独资,注意程度差异 缺点:合伙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同个人独资 3.公司制企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26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2019年考研调剂信息
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优化研究生生源结构,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2019年金融(专业学位)02非全日制方向专业学位硕士有一定的调剂名额,拟面向本院考生和校内跨院系接收调剂生。欢迎符合条件的考生按照下述方法进行报名。一、拟接收调剂专业的我院复试分数线025100 金融(专业学位)/02非全日制:总分362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6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专硕(非全日制)2019年考研调剂信息
2019年我院非全日制金融专业(领域代码:025100)可接收调剂考生,符合我校调剂条件的考生可申请我院调剂。一、接受调剂专业及要求:1、025100金融专业(非全日制):符合我校招生章程中规定的金融专业报考条件、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一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且符合我校调剂条件的考生 ...考研调剂信息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9-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