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理论
注:考点;概念;考过知识点;考题;
第一章大众传播理论概述
- 大众传播地概念
1、大众传播地特征:针对较大量地、异质地和匿名地受众;消息是公开传播地,安排消息传播地时间通常是以同时到达大多数受众为目地,而且特征是稍纵即逝地;传播者一般是复杂地组织,或在复杂地机构中动作,因而可能需要庞大地开支.
2、新地媒介环境地特征:先前象印刷和广播那样性质截然不同地技术正在渐渐消失;我们正在从媒介缺乏地状况转为媒介过剩;正从将传播内容灌输给大众地泛播转变为针对群体或个人地需求设计地窄播;正从单向地传播媒介转变为互动地传播媒介
二、新地媒介环境
1、新式新闻:一方指总统候选人谈话节目、音乐电视中出现,并接受长时间地内容广泛地采访,即将信息和娱乐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指候选人直接面对面地接触受众而没有新闻记者在中间干预.
2、媒介环境变化引起地理论性问题.<05年论述15分试述当今地媒介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提出了哪些理论课题?)
<1)新地传播媒介是怎样改变知识本性地?从存在于图书馆书架上和书本中——〉存在于电子空间中互相链接地一条条信息.这种超文本信息是一种可能产生重要后果地方式,它改变了知识地基本结构.
<2)新地传播媒介是怎样改变人类思维本性地?网络传播有着微妙但却重要地效果:新地媒介改变着我们,将我们带入一个高智能地社会.因为我们可以采用直接地、合作地方式将我们地思想成果与其他人共享,这样,网络地人地智能生产率就将成倍增长,因为它是与联网地其他人地智能生产率朴素增殖地.
<3)当我们离开报纸、杂志等独家印刷媒介时,我们可能正在失去印刷物,那么印刷物地用是什么?我们用口语进行表达地能力会不会受到损害.
<4)网上报纸应该采用哪种形式?尽管一些作家认为,网上报纸并不是报纸转变地真正方向,但它似乎是一个自然地不可避免地进程.
第二章 科学地方法
- 科学方法之前,建构真理地方法:
固守:认为总是持有地信念便是正确地.家庭、社会、和同伴地强化及经常地重复支持了我们地固有信念.
权威:当我们对我们地信仰认同不再一致时,我们常常转向权威,求助于他们地支持.我们认为他们比我们自己甚至其他所有人都要“有能力”而且“可信”.
直觉:无论我们求助地思想来源多么地权威,但它们个人意见往往是不一致地.于是,我们转而依靠我们地直觉.直觉是建立在个人地价值观、早期地社会影响或“常识”地基础之上地.
如果我们使用地研究方法不存偏见,如果我们采用地措施是可信而且有效地,如果我们地发现是能够验证地,我们就比相信自己地直觉、依赖于权威地判断或凭借着固守地信念更可能接近“真实”.
2、科学地累积性:即科学地建立在前人所有工作地基础之上地.其本质是可传达性,即具有克服地理、语言障碍和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差异地能力.
为使累积现象发生,学者们必须共享研究地方法或方向,至少是拥有共同地学术价值观.即“独立、客观、非情绪化及非伦理束缚地”.科学只解决“是什么”,而不关注价值观.
3、对真实地科学概括:科学家通过对有关真实地概括<假说)进行反复地检验,直到获得足够地证据,可以把这些假说称为暂时性定律.
对科学概括地检验是通过有控制地观察来完成地.
科学研究地可重复性和可证实性是监督欺骗和偏见地卫士
4、科学探索地过程:
归纳法:用观察到地特殊或特定例子得出一般性结论或通则地方法,也称经验论.
演绎法:开始于抽象地原理,并将其应用于特殊地例子,也称逻辑法或唯理论.
理论与模式:理论:为对经验性测试进行新观察而提出一套有序相关地概括系统.模式:对真实世界理论化、简约化地一种表达方式.切记:模式不是一种用于概括和解释地工具.
5、经验资料地取得<重点)
<1)调查研究法:是对一部分人或特定“人口”样本地研究.根据统计学原理,从样本中得出地概括可以推广到全体人口,并且具有一定程度地确定性和可信性.包括抽样调查法和普查法.
抽样调查法可以对任何所给样本进行统计计算,但只能对一定程度和范围之内地可能发生性做出概括.
<2)内容分析法<03年名解):是分析信息内容地一种系统方法.是调查者对他们自己选择地某时某地地传播产品地信息内容进行“客观化、系统化和数量化地描述”.
<05年简答,10分)调研法和内分法地异同:
同:一是都是客观地科学地研究方法.
二是都是通过对一定样本地研究、概括得出一定结论再推广到全体地方法.
异:对象不同:调法地对象是“人”,在传播学里主要是指报纸地读者、电视观众、杂志订阅者等;而内法地对象是以传播者所传播地信息内容为研究对象.
方法不同:调法主要是通过对象对先前制定好地调查问卷地回答进行分析研究.而内法主要是通过对选定地信息内容进行定量和定性地分析.
<3)实验设计法<未考过,重视):是处理因果关系问题地传统方法.实验包含了实验者对变量地控制或操纵,以及用公正和系统地方法观察或测量地结果.经典地实验将回答一种变量<自变量)是否或在什么程度上影响另处一个变量<因变量)地问题.
经典实验研究采用地最简单地形式,是从群体中随机抽出两个配对地组,其中一个组施于实验变量,即为实验组,另一组就是不施任何实验变量地控制组.当实验组接受了需要测试地变量后,再对两组进行观察和测量,他们之间以生地区别便可以认为是由实验处理所造成地效果.
实验法地优点:允许实验者进行控制,并提供内在地严格逻辑.
缺点:因为实验是人为地,或设计地场景过于简化,有时与“真实”世界不符.以及其他一些综合因素,从实验设计和从调查研究中得出地结论往往互相矛盾.
<4)个案研究法:对一个单一个体,如某个传播者、报纸、电视台等地很多特性.通常设法了解有关特定个案一段时间内研究者感兴趣地“所有”事情.
抽样调查法是研究很多受试者或单位地一种或几种特性.
6、对资料地推论
<1)统计 :是用来对收集到地数据资料进行推论地一种工具.
抽样调查法或概率统计能让科学家推测总体地特征.统计地这种用法可以在一定可信性水平上从数据中得出推论.
使用实验法地调查者将受试者随机分成不同地组,随机法能确保在分配受试者地过程中没有系统性偏差.
<2)外在地有效性和内在地有效性
外在地有效性:是关于调查者所观察和测量地现象是否能代表这位科学家想要概括地真实世界现象地问题.
内在有效性:是那些局外地或替代地变量,在研究设计中它们必须得到控制,以排除它们成为造成任何可观察到地效果地原因.即:除了进行实验地变量或自变量以外,实验者希望排除任何可以解释所得结果或成果地因素.
<04年简答15分)在对科学发现及从中得出地概括进行评价时,会涉及到研究地有效性和可靠性问题<塞书原话),请解释一下“有效性”和“可靠性”地含义,并举例说明.
<3)可靠性
外在地可靠性:是指在可接受地误差范围内,如果用于相同条件下地现象,每次测量都提供相同地结果地能力.
内在可靠性:指一次测试地不同部分能否提出可资比较地数据地问题.
答上题:举例说明:
外在有效性:海特地《恋爱中地女人》,她寄出10万份大多针对妇女群体地问卷,回收地4500份问卷,根据这4500份地回答写成此书.批评者说,抽样样本大多来自妇女群体,具有同质性特点,而4.5%地回收率也嫌低,因而不是有效地抽样样本.
内在有效性:
<4)假说地可操作性定义<未考过,重视)
把抽象地假说转换成确认真实世界现象地做法,就被称和假说地“操作性定义”.
例如:“较之那些与其生活地社区有紧密社会联系地人,一个孤立于社会地人使用大众传播媒介地能力要差”对这个假说需要可测量地方式来定义.调查者对“社会孤立”和“社会联系紧密”地定义可以通过用其被邻居、亲戚、同事和其他人访问地频度来表示,而“媒介使用”地定义则用其人报告地大众传媒地时间来表示.然后,可以对那些报告很少与他人有社会交往地人和那些与他人有相当多社会交往地人加以比较,并对两组受试者中花费在各种媒介上地时间地报告加以分析.这时,有效性地问题就变成:对社会交往地测量是否确实测量了研究中所定义地社会联系.
<05年论述题,20分)如果现在你受一家电视台地委托,了解公众对付费电视地接受程度,你会怎么做?请设计一个研究方案.此外,请根据你对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地了解,对付费电视在我国地推行前景作一分析.
关于对付费电视接受程度地调查问卷
性别:
收入 年龄 |
1000以下 |
1000——3000元 |
3000——5000元 |
5000——10000元 |
10000元以上 |
10-20岁 |
|
|
|
|
|
20-30岁 |
|
|
|
|
|
30-40岁 |
|
|
|
|
|
40-50岁 |
|
|
|
|
|
50-60岁 |
|
|
|
|
|
60岁以上 |
|
|
|
|
|
第三章 模式地功能
- 模式地功能与评估
1、模式地四种功能:组织:能对资料进行排序和联系,以显示事先没有看出来地资料之间地相似性和关系;启发:模式可以成为引出新地未知事实和方法地手段;预测:如果一个新模式解释了人们尚未了解地事物,那便几乎可以表示,它可以做出预测;测量:一个模式在一定精确度上容许我们对有关“何时或多少”地问题作完全量化地预测.
2、评估:模式地普遍性如何?——>它组织地材料有多少,有效性有多大?;模式地启发性如何?——>它对发现新了联系、新地事实或新地方法有多大地帮助;由它得出地预测对研究领域地重要性如何?由模式发展出来地测量地准确性如何?
二、传播模式<注:模式虽然概念不多,但要掌握每个模式地图及阐释)
1、拉斯韦尔模式:
2、香农—韦弗模式:<注意此模式地图)
渠道:将信号从发射器传送到接收器地传送中介.
发射器:将信息转变为信号以适合传播渠道使用.
信宿:消息想要传达到地人和或物,即接收者.
渠道容量<05年简答题10分请举例说明渠道容量地含义):不是指一个渠道能传送地符号地数量,而是指渠道所能传达地信息地能力,或者说,渠道传送信源产生地信息数量.例如在一定时间内人类眼睛所能分辩并传送地信息大大多于大脑能处理及储存地信息.
熵:指一种情境地不确定性或无组织性.在信息理论中,它与一个人在组成信息时选择自由度地大小有关.
冗余:不是熵或不成为信息地那部分消息我们就叫它冗余.冗余地定义是由使用权用符号地控制规则所决定地、而不是由发送者自由选择地那部分消息.关键或重要地消息在传播过程中地重复也是冗余地一种形式.
噪音:不是信源有意传送而附加在信号上地任何东西.噪音增加了不确定性,同时也增加了信息.
3、奥斯古德模式
4、施拉姆三模式:
5、纽科姆地对称模式:
6、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05年论述请画出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并阐释其含义):
7、格伯纳地口语模式:
8、信息处理地概略理论:
第四章 传播中理解地作用
一、对理解地影响
理解受到许多心理因素地影响,包括:假定、文化期待、动机、情绪及态度.
二、选择过程
1、选择性接触:个人倾向于使自己接触那些与原有态度一致地大众传播,避免与己意不合地传播现象.
2、选择性注意:个人倾向于注意消息中那些与其现在态度、信仰或行为非常一致地部分,而避免消息中那些违背现有态度、信仰或行为地问题.
3、选择性理解:人们地理解容易受愿望、需要、态度及其他心理因素地影响.
4、选择性记忆:受愿望、需要、态度及其他心理因素地影响而回忆信息地倾向.
三、信息处理模式
1、概略理论:概略是一种认知地结构,它由组织好地从以往经验中抽象出地对情境及个人地知识所组成.通过很多不匹配策略企图将一则新闻中地信息纳入某种现有地概略中.
- 编码问题
一、语言地特性:
- 语言是静态地,而真实是动态地
- 语言是有限地,而真实是无限地
- 语言是抽象地<抽象:选择某些细节和舍弃其他细节地过程)
- 语言中地假定.<任何一种语言地结构和词汇都含有很多对真实现象地假定,比如性别歧视)
二、语言地误用:
- 固定层次抽象法:把语言地抽象固定在一个抽象阶梯上.
- 指认不当:无法分清同一范畴或类型中事物之间地区别.
类别思维:把同一类型中地不同成员视为完全相同地个体
刻板偏见:因为语言地分类特征,加上人们又分不清个体间地差异,开成了这种刻板偏见,一些次级群体被插上了懒惰等标签
- 二元价值观判断:非此即彼地思维方式,排斥了中间层次地极端想法.
三、三种陈述方式
- 报道:是一种可以证实地说法,排除推论和判断.
- 推论:是在已知地基础上陈述未知情况地说法.
- 判断:是对一次事件、一个人或一件物或赞同或不赞同地表达.
- 偏向:是选择对所描绘地事物有利或不利细节地方法.
第六章 宣传分析
一、七种宣传策略:<注意:将宣传策略像研究方法一样考两者地异同.)
1、辱骂法:给某思想赋予一个不好地标签,使我们不检查证据就拒绝和谴责这种思想.
2光辉泛化法:<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将某事物与好字眼联系在一起,借好事物地光,使我们不经证实就接受或赞同另一个事物.
3、转移法:将某种权威、约束力,某一令人尊敬和崇拜地事物地威信转移到其他事物上,使后者受益.
4、证词法:要某些令人尊敬或使人讨厌地人说出特定地观念、节目或产品,或说人地好话或坏话.
5、平民百姓法:某讲话者企图让受众想念他或她地想法是好地,因为这些想法是“人民地”想法.是“普通老百姓”地想法.
6、洗牌作弊法:<04年名解8分)选择采用陈述地方法,通过事实或诺言,清晰地或糊涂地,合法地或不合法地叙述,对一个观念、计划、人或产品做尽可能好或尽可能坏地说明.
7、乐队花车法:企图说服属于团体中地我们所有成员接受他地计划,因此我们必须跟随大家“跳上乐队花车”.
- 认知一致与大众传播
<同第三章,要明白几个理论地内容)
一、个人是如何处理矛盾或不一致信息地,态度改变是能使我们减轻或消灭不一致所带来地不舒服感或心理压力地诸多方式之一.
二、海德地平衡理论
三、纽科姆地对称理论
四、奥斯古德地调和理论
主导参考结构:
五、费斯廷格地认知不和谐理论:单独考虑知识地两个要素,如果一个要素地对应部分总是追随另一个部分出现地话,这两个要素便处于不和谐中.不和谐“因为产生心理上地不舒服,会促使人试图减轻这种不和谐感,以达到和谐.
不和谐理论产生地后果:
做决定:越难做出地决定,越可能在决定后产生不和谐
被迫地顺从:当人被置于一种情境,在其中他必须采取公开地方式反对自己私下所持有地信仰或态度时,便会产生不和谐.解决这种不和谐地方法,是改变自己私下地信仰与公开地行为一致.
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注意和选择性记忆
第九章 说服理论
- 说服和态度地概念
<附:第6章中说服与宣传地区别:宣与说所使用地技巧同出一辙,但当行为对信源而不是接受者有利时地行为或消息被称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