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常识王力第四部分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10-28

(三)句子的构成,判断句


一般的句子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组成。主语部分是陈述的对象,谓语部分就是陈述的话。例如:


妇 ║ 抚儿。(林嗣环《口技》)

黔 ║ 无驴。(柳宗元《黔之驴》)

 

主语部分里的主要的词叫作主语;谓语部分里的主要的词叫作谓语。例如:


君之病 ║ 在肠胃。(《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

(“病”,主语;“在”,谓语。)

公 ║ 亦以此自矜。(欧阳修《卖油翁》)

(“公”,主语;“矜”,谓语。)

 

句子里除了主语和谓语以外,还常常要用一些词作连带成分。一般讲连带成分,指的是宾语、定语、状语。

宾语表示行为所涉及的人或物,一般放在动词的后面,如上面所举“抚儿”的“儿”,“无驴”的“驴”,“在肠胃”的“肠胃”。又如:


亮躬耕陇亩。(《三国志·隆中对》)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

 

定语放在名词的前面,用来修饰、限制名词。例如上文所举“老翁”的“老”,“君之病”的“君”。又如: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以刀劈狼首。(蒲松龄《狼》)

 

状语是动词、形容词前边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的。例如上面所举“公亦以此自矜”的“亦”“以此”“自”,“晋陶渊明独爱菊”的“独”,“故人西辞黄鹤楼”的“西”。又如: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吕氏春秋·刻舟求剑》)

于厅事之东北隅施八尺屏障。(林嗣环《口技》)

儿含乳啼。(同上)

宾客意少舒。(同上)

 

由于谓语性质的不同,句子可以分为三类:(1)叙述句;(2)描写句;(3)判断句。

叙述句以动词为谓语。例如:


诸将请所之。(司马光《李愬雪夜入蔡州》)

四鼓,愬至城下。(同上)

 

描写句以形容词为谓语。例如: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夜半雪愈甚。(司马光《李愬雪夜入蔡州》)

 

判断句以名词为谓语。例如:


吴广者,阳夏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其巫,老女子也。(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以上所述汉语句子的构成,大多数情况都是古今语法一致的,所以不详细加以讨论。现在只提出判断句来讨论一下,因为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却是大不相同的。

在古代汉语里,判断句一般不是由判断词“是”字来表示的。最普通的判断句是在主语后面停顿一下(按现代的标点是用逗号表示),再说出谓语部分(即判断语),最后用语气词“也”字收尾。例如: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周密《观潮》)

(浙江的海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

 

有时候,主语后面加上一个“者”字,更足以表示停顿。例如: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有时候,判断语很短,虽然主语后面加上“者”字,“者”字后面也不停顿。例如:


杨诚斋诗曰“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周密《观潮》)

(杨诚斋诗里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这里的“是”字不是判断词,而是代词,指这样的景象。)

 

如果主语是个代词,中间一般就没有停顿(按现代的标点不加逗号),但是仍旧不用判断词“是”字。例如:


我区氏儿也。(柳宗元《童区寄传》)

(我是区家的孩子。)

此谋攻之法也。(孙子《谋攻》)

(这是用谋略攻取的方法。)

谁可使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谁是可以出使的人?)

 

有时候,句子开头有个“是”字,但这种“是”字不是判断词,而是代词(等于现代语的“这”)。例如:


星坠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荀子《天论》)

(“是”字都应翻译作“这是”。)

 

有时候,句子里没有主语(主语省略了),只有谓语(判断语),更用不着判断词“是”字。例如:


对曰:“忠之属也。”(《左传·曹刿论战》)

(曹刿说:“这种事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柳宗元《黔之驴》)

(那驴是庞然大物。)

旋见一白酋督印度卒约百人,英将也。(徐珂《冯婉贞》)

(一会儿看见白人头子率领着大约一百名印度兵,那就是英国的军官。)

 

有两个字能有判断词的作用:第一个是“非”字,第二个是“为”字。

“非”字可以认为一种否定性的判断词,略等于现代语的“不是”。例如: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为”字可以认为一种肯定性的判断词,略等于现代语的“是”。例如:


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沈括《活板》)

(五代冯道时开始印五经,从此以后,书籍都是板印的本子。)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同上)

(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同上)

(如果印数十、数百、数千本,那就是非常快速的。)

 

但是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用得上“为”字。例如“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在古代汉语里就很少人写成“童寄为郴州荛牧儿”,而且绝对没有人写成“童寄为郴州荛牧儿也”。

古代汉语里也不是绝对不用判断词“是”字,汉代以后,比较通俗的诗文还是用判断词“是”字的。例如:


翩翩两骑来是谁?(白居易《卖炭翁》)

(两个骑马的人翩翩而来,他们是谁呀?)

 

但是,就通常情况说,古代汉语是不用判断词“是”字的。这一点必须特别注意。

 

 

(四)“倒装”句


古代汉语的句子和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方式不很一样。有时候,宾语放在动词的前面,若拿现代语的句法来比较,觉得用词的次序颠倒了,可以叫作“倒装句”。不过,在古人看来,却并非“倒装”,因为古代这种句法是正常的句法。现在分为四种情况来讲。

1.疑问句 在古代汉语的疑问句里,如果宾语是个代词,它就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例如:


卿欲何言?(司马光《赤壁之战》)

(你想说什么?)

客何为者?(《史记·鸿门宴》)

(这客人是干什么的?)

 

介词“与”“以”本来有动词性,它的宾语也该放在它的前面。例如:


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不是这样的人,我跟谁在一起呢?)

何以知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你凭什么知道呢?)

 

注意:宾语必须是个代词,然后可以“倒装”。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就不能“倒装”。

2.否定句 在古代汉语否定句里,如果宾语是个代词,它就放在动词前面。例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古人不骗我。)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隆中对》)

(当时没有谁承认他能比管仲、乐毅。)

城中皆不之觉。(司马光《李愬雪夜入蔡州》)

(城里人都没觉察它。“它”指官兵进城这回事。)

 

注意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然后可以“倒装”。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式,也不能“倒装”。例如“不闻爷娘唤女声”(《木兰诗》)不能说成“不爷娘唤女声闻”。“遂不得履”(《韩非子·郑人买履》)也不能说成“遂不履得”。

注意二:否定词必须是直接放在代词宾语前面的,然后宾语可以“倒装”。如果句中虽有否定词但不是直接放在代词宾语前面,就不能“倒装”。例如: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沈括《活板》)

(不能说成“未盛之为”。)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同上)

(不能说成“不以木之为”。)

 

3.“是以” “是以”这个词组也算“倒装”,因为“是以”是“以是”的颠倒,是“因此”的意思(是=此;以=因)。例如: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

 

4.“之”“是” “之”和“是”是使句子“倒装”的一种手段。说话人把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去,只要把“之”或“是”插在宾语和动词的中间就行了。例如:


富而使人分之,则何事之有?(《庄子·天地》)

(富而让人分享,还有什么事呢?)

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

(只看我的马头。)

 

以上所述的“倒装句”都是上古时代的语法。到了中古以后,口语已经变为“顺装”,但是在文人的作品里,这种“倒装句”还是沿用下来了。

 

 

(五)句子的词组化


两个或更多的词的组合,叫作词组。词和词并列地联合起来,叫作联合词组,如“工农”。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词组合起来,叫作偏正词组,如“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动词和宾语组合起来,叫作动宾词组,如“战胜敌人”。主语和谓语组合起来做句子的一个成分的,叫作主谓词组,如“人民相信革命一定会胜利”,“我们不知道你来”。

在古代汉语里(特别是上古汉语里),主谓词组很少。凡主语和谓语组合起来,往往算是一个句子;如果要使它词组化,作为主语或宾语,还得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上一个“之”字,使它变为偏正词组。例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即患秦兵之来”,若依现代汉语语法,只说“就怕秦兵来”就行了(“秦兵来”在这里是个主谓词组);但若依上古汉语语法,“即患秦兵来”不成话,必须说成“即患秦兵之来”(“秦兵之来”是偏正词组)。我们从古代汉语译成现代汉语的时候,可以省去“之”字不译,只译成“就怕秦兵来”,但是,我们讲古代汉语语法的时候,仍应理解为“就怕秦兵的到来”,看成偏正词组。这又是古代汉语的重要特点之一。

既然古代汉语的主语和谓语结合起来一般只构成句子而不构成词组,那么这种在主语和谓语中间插进一个“之”字的方式也就可以称为词组化。例如: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劝学》)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同上)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同上)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同上)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同上)

 

有时候,词组化了以后,并不作为主语,也不作为宾语,只作为不完全句,表示感叹。例如: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

(这是天要我灭亡!我还渡江做什么!)

 

这种表示感叹的不完全句,中古以后就很少见了。

“其”字的意义是“××之”,所以“其”字的作用和“之”字的作用一样,也能使主谓形式词组化。例如: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列子·愚公移山》)

(“其不已”是“惧”的宾语。)

秦王恐其破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破璧”是“恐”的宾语。)

 

 

(六)双宾语


在现代汉语“给他书”这个结构里,共有两个宾语:第一个宾语是“他”,因为它和动词接近,叫作近宾语;第二个宾语是“书”,因为它距离动词较远,叫作远宾语。近宾语是个代词,远宾语是个名词。

在古代汉语里,“给他书”可以译成“与之书”。这类结构是常见的。但是,在古代并不限于说“给予”的时候才用双宾语。双宾语在古代汉语里的应用,比现代汉语还要广泛些。例如:


议不欲予秦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近宾语;“璧”,远宾语。)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同上)

(“赵”,近宾语;“城”,远宾语。)

问之民所疾苦。(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之”,近宾语;“民所疾苦”远宾语。)

使人遗赵王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王”,近宾语;“书”,远宾语。)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同上)

(“我”,近宾语;“城”,远宾语。)

 

双宾语中的近宾语,往往用“我”“之”等字。当译成现代汉语时,可以译为“给我”“给他”“为了我”“为了他”“对我”“对他”等。

 

 

(七)省略


古代汉语另有一种结构也显得比现代汉语简单些,那就是所谓“省略”。“省略”是省掉句子里的一个部分,如省掉主语(《晏子使楚》:“对曰:‘〔 〕齐人也。’”);或者是省掉一个词。这里我们专讲省略一个词的情况,因为这种省略不但是常见的,而且是容易忽略的。

 

 

1.“于”字的省略


动宾词组中,宾语如果是代词(有时候是名词),而后面的介词结构是“于”字加名词,那么,这个“于”字往往省略。例如:


西门豹往会之河上。(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等于说“会之于河上”。)

复投一弟子河中。(同上)

(等于说“投一弟子于河中”。)

以区区百人,投身大敌。(徐珂《冯婉贞》)

(等于说“投身于大敌”。)

 

如果谓语是个不及物动词,谓语后面的介词是“于”字加名词,这个“于”字也往往省略。例如:


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等于说“立于大巫后”。)

 

如果谓语是个形容词,谓语后面的介词是“于”字加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介词结构表示“在……方面”,这个“于”字也往往省略。例如:


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徐珂《冯婉贞》)

(等于说“长于火器而短于技击”。)

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同上)

(等于说“火器便于袭远。技击便于巷战”。)

 

如果谓语是个形容词,而介词结构表示比较,“于”字也往往省略。例如:


是儿少秦武阳二岁。(柳宗元《童区寄传》)

(等于说“少于秦武阳二岁”。)

 

 

2.介词后面代词的省略


介词如果是个“为”字(读wèi,为着,为了),或者是个“以”字,介词后面是个代词(一般是“之”字),这个代词可以省略。例如:


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等于说“为之具牛酒饭食”。)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等于说“愿为此买鞍马”。)

愿以闻于官。(柳宗元《童区寄传》)

(等于说“愿以之闻于官”。)

 

所谓“省略”,其实只是习惯上容许的另一种结构,不能理解为非正式的、例外的。“为具牛酒饭食”,并不比“天子为之具牛酒饭食”更少见,“愿以闻于官”并不比“愿以之闻于官”更少见。“于”字的省略,也同样不能理解为非正式。

本章讲的是古代汉语语法,特别着重讲了古今语法不同之点。为了便于初学,叙述得特别简单。如果要深入研究古代汉语语法,还要看一些专书。

 

 

①关于词类,这里的说法和我主编的《古代汉语》略有不同,因这里要与中学语文课本的说法取得一致。

 

 

文言的学习


文言和语体是对立的,然而一般人对于二者之间的界限常常分不清。普通对于语体的解释是依照白话写下来的文章,反过来说,凡不依照白话写下来的,就是文言。这种含糊的解释就是文言和语体界限分不清的原因。所谓“白话”,如果是指一般民众的口语而言,现在书报上的“白话文”十分之九是名不副实的,所以有人把它叫作“新文言”。如果以白不白为语体文言的标准,“新文言”这个名词是恰当的。但是,现在书报上又有所谓文言文,它和语体文同样是和一般民众的口语不合的。那么,文言和语体又有什么分别呢?原来这种文言文就是把若干代词和虚词改为古代的形式,例如“他们”改为“彼等”,“的”改为“之”,等等。它和语体文的分别确是很微小的。如果语体文可称为“新文言”的话,这种文言文可称为“变质的新文言”,或“之乎者也式的新文言”。

这种“变质的新文言”如果写得很好,可以比白话文简洁些。有人拿它来比宋人的语录。在简洁一点上,它们是相似的。但是,宋人的语录是古代词汇之中杂着当时的词汇,语法方面差不多完全是当时的形式。现在那些“变质的文言文”所包含的成分却复杂得多了,其中有古代的词汇,有现在口语的词汇,有欧化的词汇;有古代的语法,有现代口语的语法,有欧化的语法。总算起来,欧化的成分最多,现代口语的成分次之,古代的词汇又次之,古代的语法最少。由此看来,现在一般所谓文言文并不是民国初年所谓文言文,后者是严复、林纾一派的文章,是由古文学来的,前者却是纯然现代化的产品,古文的味儿几乎等于零了。

现在一般人所谓文言文,既可称为“变质的文言文”,又可称为“变质的语体文”“白话化的文言”“文言化的白话”,等等。这些都可以说明,它和语体文是没有界限可言的。但是,我们所谓文言却和现在一般人所谓文言不同,它是纯然依照古代的词汇、语法、风格和声律写下来的,不杂着一点儿现代的成分。若依我们的定义,文言和语体就大有分别了。语体文是现代人说的现代话,心里怎样想,笔下就怎样写。有时候某一些人所写的话超出了一般民众口语的范围,这是因为他们的现代知识比一般民众的高,他们的“话”实在没有法子迁就一般民众的“话”,然而他们并没有歪曲他们的“话”,去模仿另一个时代的人的文章。文言文却不是这样。作者必须把自己的脑筋暂时变为古人的脑筋,学习古人运用思想的方式。思想能像19世纪中国人的思想就够了,至于词汇、语法、风格和声律四方面,却最好是回到唐宋或两汉以前,因为文言文是以古雅为尚的。必须是这样的文言,才和语体有根本的差异。我们必须对于文言给予这样的定义,然后这一篇文章才有了立论的根据。

说到这里,读者应该明白我们为什么向来不主张一般青年们用文言文写作了。我们并不排斥那种“白话化的文言”。我们只以为它和普通的语体文的性质相似到那种地步,语体文写得好的人也就会写它,用不着一本正经地去学习。至于我们所谓文言,纯然古文味儿的,却不是时下的一般青年所能写出来的。科举时代,读书人费了十年或二十年的苦功,专门揣摩古文的“策法”,尚且有“不通”的。现代青年们的脑子不是专装古文的了;英文、数学之类盘踞了脑子的大部分,只剩下一个小角落给国文,语体还弄不好,何况文言?中学里的国文教员如果教学生写两篇“白话化”的文言文,我们还不置可否,如果教他们正经地揣摩起古文来,我们就认为是误人子弟。因为学不好固然是贻笑大方,学好了也是作茧自缚。文章越像古文,就越不像现代的话。身为现代的人而不能说现代的话,多难受!况且在学习古文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古人运用思想的方式,于是空疏、浮夸、不合逻辑,种种古人易犯的毛病都来了。所以即使学到了三苏的地步,仍旧是得不偿失。

什么时候可以学习文言呢?我们说是进了大学之后。什么人可以学习文言呢?我们说是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学生。研究中国语言史的人,对于古代语言,不能不从古书中寻找它的形式。研究中国文学史的人,更不能不研究历代的文学作品。语史学家对于古文,要能分析;文学史家对于古文,要能欣赏。然而若非设身处地,做一个过来人,则所谓分析未必正确,所谓欣赏也未必到家。甲骨文的研究者没有一个不会写甲骨文的,而且多数写得很好。他们并非想要拿甲骨文来应用,只是希望写熟了,研究甲骨文的时候可以得到若干启发。语言史和文学史的研究者也应该明白这个道理,如果你对于文言的写作是个门外汉,你并不算是了解古代的语言和文学——至少是了解得不彻底。

但是,模仿古人,真是谈何容易!严格地说起来,自古至今没有一个人成功过。拟古乃是一种违反自然的事情。自己的口语如此,而笔下偏要如彼,一个不留神,就会露出马脚来。姚鼐、曾国藩之流,总算是一心揣摩古文了,咱们如果肯在他们的文章里吹毛求疵,还可以找出若干欠古的地方。至于一般不以古文著名的文人,就更常常以今为古了。例如《三国演义》里所记载的刘备给诸葛亮的一封信:


备久慕高名,两次晋谒,不遇空回,惆怅何似!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虽有匡济之诚,实乏经伦之策。仰望先生仁慈忠义,慨然展吕望之大才,施子房之鸿略,天下幸甚!社稷幸甚!先此布达,再容斋戒薰沐,特拜尊颜,面倾鄙悃。统希鉴原。

 

如果现代的人能写这样一封文言的信,该算是很好的了。但是,汉末的时代却绝对不会有这样的文章。“先此布达”“统希鉴原”一类的话是最近代的书信客套,不会早到宋代。至于排偶平仄,整齐到这种地步,也不会早到南北朝以前。单就词汇而论,也有许多字义不是汉代所有的。现在试举出几个显而易见的例子来说:


相关话题/古代汉语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古代汉语常识王力第三部分
    (二)虚词 虚词在汉语语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汉语的虚词和现代汉语的虚词有很大的差别。这里着重讲古代汉语的虚词。虚词不能全讲,只拣重要的、古今差别较大的来讲。我们不打算按词类分开讲,因为有些词是兼属两三类的。我们按音序来分先后,只是为了查阅的便利罢了。我们打算讲18个虚词,它们是: 1.r而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10-28
  • 古代汉语常识王力第二部分
    (三)异体字 所谓异体字,是一个字有两种以上的写法。例如线字在古书中,既可以写作綫,又可以写作線。于字在古书中,既可以写作于,又可以写作於⑦。在今天,汉字简化以后,异体字也只保留一个了,如用綫(简作ldq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10-28
  • 古代汉语常识王力第一部分
    目 录 古代汉语常识第一章 什么是古代汉语 第二章 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 第三章 怎样学习古代汉语 第四章 古代汉语的文字(一)字形和字义的关系 (二)繁体字 (三)异体字 (四)古字通假 第五章 古代汉语的词汇(一)古今词义的差别 (二)读音和词义的关系 (三)用典 (四)礼貌的称呼 第六章 古代汉语的语法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10-28
  • 2019年湖北师范大学714汉语综合(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考研大纲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湖北师范大学自命题考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名称:汉语综合(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科目代码:714)一、 考查目标本大纲适用于报考湖北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笔试。汉语综合由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5-29
  • 2019年中国传媒大学707古代汉语考研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古代汉语》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古代汉语》是大学本科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它是从古代文献阅读与理解入手,探求古代汉语现象和规律的一门科学,通过对传世典范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了解语言学和文献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现代汉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5-29
  • [2016初试真题回忆] 2016年西南大学628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回忆真题
    首先声明,文学院和语言文献研究所的语言学文字学文献学都要考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试卷一样。现代汉语(628)今年题型改了一些,没有填空题了,语言学概论的知识和现代汉语合在一起考。一.名词解释自由变体社会方言聚合关系二.将古文字转写成现代文字(有15个,文字的知识基本上在这一题考查,基本上有10个较容易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19-05-28
  • [2019初试真题回忆] 2019年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古代汉语真题回忆
    语言学纲要部分一名词解释(5个,每个3分)音节文字语流音变语法范畴组合关系二题型忘了三忘了(我这猪脑子)四论述题分析下面三组句子的差异。1.我饿了他饿了2.我走了他走了3.我买了他买了古代汉语部分一基础题1.造字方法(10分)2.写出本义(10分)纲博士从容书籍主人公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19-05-28
  • [2019初试真题回忆] 2019年南开大学汉语学院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真题回忆
    回忆版。一现汉名词解释,汉语拼音方案语义场礼貌原则发音方法二15道选择题,一道一分三10道判断,一道两分,错误的需要改正四简答①还的用法,就是今天比昨天还冷与小车还通不过,更不用说大车了。这道题都不会,还大学生呢。的异同②即将和将来的异同应该还有忘了古代汉语第一题12个小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19-05-28
  • [2019初试真题回忆] 2019年河南大学古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真题回忆(615+810)
    专业一文学理论一名解共鸣期待视野二简答影响艺术构思的因素意识和无意识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三论述艺术真实性的特点?古代汉语晏子和齐景王1翻译一段文言2加点字解释众口铄金罚无刑(有10个)3晏子怎么劝说景公不要xx二子以说于上帝现代文阅读史铁生的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19-05-28
  • 浙江工商大学2017考研真题之855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
    浙江工商大学2017年全国顿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B)卷考试科曰:855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总分:(150分)考试时间:3小时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语音具有()(〉社会属性三方面性质,其中()是语音的本质属性。2.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是人类最重要的()。3.大篆指春秋战国时代()国的文字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19-05-28
  • 2019南开大学汉院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回忆
    一现汉名词解释,汉语拼音方案语义场礼貌原则发音方法二15道选择题,一道一分三10道判断,一道两分,错误的需要改正四简答①还的用法,就是今天比昨天还冷与小车还通不过,更不用说大车了。这道题都不会,还大学生呢。的异同②即将和将来的异同应该还有忘了古代汉语第一题12个小篆字体写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19-05-28
  • 浙江工商大学2018考研真题之855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
    浙江工商大学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CB)卷考试科目:855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总分:050分)考试时间:3小时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2.现代汉语具有许多区别于印欧语系语言的特点。词汇方面,汉语语素以(本形式。)为基3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19-05-28
  • 西南大学现代汉语(628),古代汉语(820)考研真题(回忆版)
    拖延症晚期,过了这么久才出来回忆真题首先声明,文学院和语言文献研究所的语言学文字学文献学都要考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试卷一样。现代汉语(628)今年题型改了一些,没有填空题了,语言学概论的知识和现代汉语合在一起考。一.名词解释自由变体社会方言聚合关系二.将古文字转写成现代文字(有15个,文字的知识基本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19-05-28
  • 2018西南大学文字学古代汉语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同源词,互文(举例),三公九卿,闰月,破读二,写成现代汉字多夕贝自乙果嘱等甲骨文异体字三解释书中一些句子中的词,如党币粪等解释四问答题1.举例说明词义意义范围古今差异2.举例说明异体字形体结构的分歧3.写出上古三十韵部五标点翻译(一)标点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19-05-28
  • 2018年二战华南师范大学汉语基础之古代汉语考研经验贴
    2018年二战华南师范大学汉语基础之古代汉语考研经验贴汉语基础古代汉语我第一年考得不好,通论没背熟,文言文阅读也看不懂。于是我把我第一年考得不好的情况和原因反映给老师,老师建议我在暑假的时候把王力主编的前两册书上的所有文言文都抄下来,一个一个分析,一个句子一个句子翻译,我才明白文言文阅读常用词的释义 ...
    本站小编 Free考研网 2019-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