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20-01-10

2004 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

1.恩格尔系数

答:根据统计资料,恩格尔认为,一个家庭的收入水平越低,其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在总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大;相反,收入水平越高,其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在总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小。恩格尔系数计算公式为:

食品支出

恩格尔系数            100%

可支配收入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越高,表明该国家或地区中居民的收入水平越低;反之,恩格尔系数越低,表明居民的收入水平越高。

2.紧缩缺口

答:紧缩缺口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中实际的有效需求低于充分就业的有效需求所形成的差额。在一个横轴表示总供给水平或总产量水平,纵轴表示总需求水平或总支出水平的坐标中,45°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

3.边际储蓄倾向

答:边际储蓄倾向是指收入增加一单位所引起的储蓄的变化率。边际储蓄倾向可以表示为:MPS=ΔS/ΔY。其中,ΔY 表示收入的变化量,ΔS 表示储蓄的变化量。一般而言,边际储蓄倾向在 0 和 1 之间波动。因为全部新增收入要么用来消费,要么用来储蓄,所以边际储蓄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之和恒为 1。边际消费倾向可以看作国民收入的储蓄倾向,也可以看作可支配收入储蓄倾向。

4.虚拟资本

答:虚拟资本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信用形式上的虚拟资本,主要有期票、汇票、银行券、纸币、国家债券、各种证券抵押贷款等;另一种是收入资本化形式上产生的虚拟资本,主要由股票、债券构成。典型的虚拟资本形式是股票和债券。

虚拟资本自身没有任何价值,而是对未来收入的一种索取权凭证。它是独立于实际资本之外的一种资本形式。

它是实际资本的纸质复制品,是虚拟的一种资本形式。虚拟资本的买卖价格不是依据其票面值,而是根据其预期收入来确定的。计算公式为:虚拟资本价格=预期收益/平均利率。虚拟资本的价格与其预期收益成正比,与平均利率成反比,而与实际资本的价值变动无直接关系。

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改变信用,特别是银行信用本身。货币的虚拟化是信用制度产生的前提;借贷资本信用关系是虚拟资本产生的根据;社会信用制度的逐步完善是虚拟资本生产的基础。

5.市场机制

答:市场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形成的以价格、供求和竞争三位一体的互动关系为基础的经济运行和调节的机理。它主要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等。这些机制互相制约、互相作用,呈现出复杂交织的状态,但它们却统一在市场机制这个机体内,具有市场机制的一般特征与功能。

二、简答题和计算证明题

1.什么是帕累托最适度?满足帕累托最适度的条件是什么?

答:(1)帕累托最适度也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佳状态或帕累托最优原则等,指当社会中的一个人的境况变好就必定要使其他任何人的境况变坏时,该社会所处的一种理想状态。帕累托指出,在社会既定的收入分配条件下,如果对收入分配状况的某种改变使每个人的福利同时增加,则这种改变使社会福利状况改善;如果这种改变让每个人的福利都减少了,或者一部分人福利增加而另一部分人福利减少,则这种改变没有使社会福利状况改善。帕累托认为,最优状态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对该状态的改变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的福利增加,而又不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减少,这种状态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率的状态。

(2)帕累托最适度的实现需要具备的必要条件包括:帕累托最优的交换条件、帕累托最优的生产条件以及帕累托最优的生产和交换条件。

①帕累托最优的交换条件是:任意两种商品(如 X 和 Y)的边际替代率(MRSXY)对于每一个参加交易的人(如 A 和 B)来说都相等。即:MRSXYA=MRSXYB。

②帕累托最优的生产条件是: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任意两种生产要素(如 L 和 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MRTSLK)对于每一个使用这两种要素的厂商(如 A 和 B)来说都相等。即:MRTSLKA=MRTSLKB。

③帕累托最优的生产和交换条件:任意两种商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等于这两种商品在被消费过程中的边际替代率,即:MRTXY=MRSXYA=MRSXYB。

只有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一个经济体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2.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均衡条件和国民收入的变动机制。

答:(1)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均衡条件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是指在假定只有产品市场时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是经济中总支出与总收入相等时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在总收入既定的条件下,均衡国民收入决定于总支出或总需求。在经济社会实现充分就业以前,总需求的增加会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相反,总需求的减少会导致均衡国民收入的减少。假如一个经济社会只有家庭和企业两个部门,总支出或总需求就由消费(C)和投资(I)构成,总收入由消费(C)和储蓄

(S)构成,这时的总支出与总收入相等条件下的总产出,就是均衡国民收入。用公式表示为 C+I=C+S,即 I

=S。由此可见,投资等于储蓄是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均衡条件。

(2)国民收入的变动机制

国民收入的变动机制是指当经济处于非均衡状态时,企业通过调整其存货进而调整产量以适应总需求的机制。

具体来说,当社会总收入或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厂商的非意愿存货就会增加,这时厂商就会减少产量以适应总需求,从而使经济达到新的均衡状态;反之,当社会总收入或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时,厂商的非意愿存货会减少,在此情况下,厂商会增加产量以适应市场,这时,经济又会在新的状态下实现均衡。

3.设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为 Q=500-30P,边际成本等于 4,厂商的边际收益及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和价格是多少?解:由厂商的需求曲线,可得厂商的反需求函数为 P=50/3-Q/30。垄断厂商的总收益为:TR=PQ=(50/3-Q/30)Q=50Q/3-Q2/30。

从而厂商的边际收益为:MR=dTR/dQ=50/3-Q/15。

厂商的边际成本为 MC=4,由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MR=MC 可得:50/3-Q/15=4。

解得:Q=190。

从而,价格为 P=31/3。

4.简述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调控体系。

答:(1)宏观调控目标

①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和国际收支平衡,防止和抑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保持物价稳定。

②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

③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④保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把可持续发展放到重要位置,促使人口增长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简言之,即: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宏观调控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必须有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在这种体系中,各种调节手段要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以加强宏观经济调节的综合协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宏观经济调节,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同时还要运用计划手段,法律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

①计划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计划总体上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指导性计划,这种计划是宏观调节的重要手段。通过国家的指导性计划,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提出具体要求和行动方案,为各部门、各地区和所有企业的投资活动、生产经营活动指明方向,为运用其他各种手段调节经济提供依据。

②经济手段。经济手段也称经济杠杆,国家用来调节经济的经济手段不具强制性,而是通过影响人们的经济利益来诱导人们的经济行为。经济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a.财政手段。财政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主要是通过税收和财政预算进行的。国家通过规定各种税收政策,调节生产和流通、收入分配与消费、外商投资以及进出口商品总量与结构。财政预算对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b.金融手段。货币政策调节经济主要是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进行的。国家用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金融工具,主要是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c.汇率手段。汇率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国家可以根据宏观经济调节的需要,运用手中的外汇来调节汇率,利用汇率调节对外经济活动,调节进出口贸易。

③法律手段。调节经济的法律手段主要是经济法。主要措施有: a.调节国家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b.调节对外经济关系。

c.维护经济秩序。

④行政手段。国家依靠行政组织系统,通过发布命令、指示等方式,直接指挥和干预经济。在不是非常特殊的情况下,行政手段不应损害和代替市场机制的作用。

5.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后果。

答:(1)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首先,它使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各国的生产规模空前扩大。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只依靠国内市场来销售本国产品和取得所需要的生产要素,而必须求助于世界市场,从而使商品和生产因素的国际流动大大增加。其次,现代通讯网络和运输体系的应用,突破了种种地域乃至国家的限制,以最便捷的方式沟通了各个国家、各个企业以及个人之间的联系,把整个世界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及商品的国际流动,并且大大降低了各种交易成本。最后,科技革命使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国际合作日益紧密,国际贸易的内容更加丰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推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

②经济自由化的发展。战后,世界贸易自由化得到很大发展。一方面,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对贸易自由化提供了组织保证。另一方面,战后特别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积极扩大开放,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推动了经济自由化的发展。同时,各国政府纷纷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的作用,经济自由度得到很大提高。

③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最为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跨国公司自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资本输出而产生以来,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超越了国际贸易及资本、人力资源等的国际流动,是一种综合了各种生产要素和各类生产经营行为的、整个行业的跨国转移。跨国公司通过遍布世界各地的子公司开展全球性研发、投资、生产和销售,带动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通,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④各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趋同。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原先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纷纷放弃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滞胀的困境也减弱了对经济的干预,而更好地发挥和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发展中国家为了加快经济的发展,也放松了对国内市场的控制,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交流与融合。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确立,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体制环境,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①从积极方面来看,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有利于各国资源配置,发挥比较优势。从单个国家角度考虑,一国经济运行效率无论多高,总要受到国内资源有限及市场相对狭小的限制。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一国经济可以最大限度地摆脱本国资源和市场的限制,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世界市场上实现本国商品和服务价值。

b.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削减和冲破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和障碍,促使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相关话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