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导论考研复习题及答案5套-各大院校通用考题库(2)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20-02-27


作为“政治家”,作为一个有政治头脑的人,树立全局观念,具有宏观意识也是一种基本的要求。
(5)讲究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政治家办报”,并不意味着只讲政治,不计其他,更不意味着只是作“政
治空谈”,喊政治口号,或是只是宣传“纯粹的理论”。六、应用题(18分)结合实例说明多种媒体并存的新闻传播具有的优势和特征。
(1)各种媒体之间优势互补,形成了新的新闻生产能力,增强了新闻事业的社会作用。报纸发挥它的质地稳、传量大、易保存、可以反复阅读、善做深度报道的优势,仍然保持着无可替代的权威地位。电视作为后起的媒体新星,以其动态画面的独特语言,传递视听兼备、声图并茂的信息,不仅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使新闻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同时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形象感染力,以其诱人的吸引力和动人的说服力成为昀受公众喜欢的传播媒介。广播则尽力发挥其便捷、经济、声情并茂和普及性强等长处,为各种职业和各种环境中的人提供多种多样性服务。世界上每有重大事件发生,广播捷足先登,受众首先从电台声音得
知有关信息。电视不甘居后,接着以现场画面提供令人信服的佐证。而报纸则详
尽而深刻地描述和评价事件的原委,供人反复解读和体味。多种媒体共同宣传同一主题,很容易形成声势和合力,创造有一定导向和力度的舆论氛围。不同传媒,通过不同版面、不同栏目、不同节目,传播丰富多彩的内容,满足受众收视新闻、获取知识、娱乐休闲、生活服务等多方面的需求,并为不同类型的受众提供接受上的方便。老人儿童随时可以看电视,军官士兵和上班族,业余时间也不耽误看新闻;晨练者,卧床休养者,田间务农者,穷乡僻壤的居住者,随时随地可以听广播;学生能从各种传媒学习有关知识,音乐爱好者和汽车司机可以从专业台得到音乐享受和交通信息。虽然还不能做到想听什么就听什么,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但多种媒体共存给受众实现接受自由创造空前未有的丰厚条件。
(2)多种媒体在同业竞争中扬长补短,丰富和发展了新闻传播的表现手段,推进了新闻改革的深化。为了应对电视的挑战,报纸主要是在增强时效性和现场感上做文章,弥补自己相应的弱点。中国的报纸除了采用现代通讯技术,通过缩短编排印刷时间和增设分印点等措施,力求在早午晚三刊,尽力缩小在时效上与广播电视新闻的差距。为了增强感染力,报纸大力提倡现场短新闻,并大力改革版面,通过加大新闻照片的尺幅和用量,扩大标题字号和题区,增强头版的封面和导读功效;强化报纸视觉冲击力和整体吸引力,与电视争夺受众的注意力。独具魅力的电视,为弥补自己反映的表层性和信号的易逝性等弱点,努力在思想深度和理性把握上下工夫。中国中央电视台接连推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如《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节目,克服了电视表层叙述、不善理论评析的弱势,实现了形象画面与理论阐发的统一。广播新闻也深知自己稍纵即逝和不善阐释的弱点,首先借鉴报业的经验,设立类似专业报的经济、文艺、教育、交通等专业台;同时,又开辟电话参与和热线直播新栏目,一下子消除了与听众的隔阂和距离。广播在历史新时期创造的辉煌,反过来又激起了其他媒体的新冲动,报业出现了主报办子报、电视台办专业频道的热潮;受众参与、嘉宾主持、访谈对话,又成了电视乃至报刊的得意之笔。多种媒体在同业竞争中的创新层出不穷,新闻报道的文体、文风和表现手法得到全面的改革和更新,丰富和发展了新闻传播反映社会生活的手段。
(3)多种媒体并存对新闻人才的培养教育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为新闻学
术研究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实践经验。多种媒体的操作人员需要多种学科的专业训练,这就为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提出许多新课题。多种传媒积累的实践经验,为新闻学研究和新闻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在新闻事业发展的这一阶段,产生了系统的新闻理论和舆论学,创立了多学科综合研究成果——大众传播学,昀终摘掉了新闻无学的帽子,使新闻事业发展成为多种媒体并存,并有专门人才来源和理论体系的综合体。
复习题二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 1分,共 30分)
1.提出“两级传播理论”的是()。
A.施拉姆B.拉斯韦尔

C.拉扎斯菲尔德D.卢因


2.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属于()。
A.自然信息B.人工信息

C.制作信息D.虚拟信息


3.“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句话是谁说的()。
A.本杰明.戴B.李普曼

C.普利策D.约翰.博加特


4.邓亚萍获得世界冠军的消息对河南人来说特别亲切,这里包含新闻价值要素中的()。
A.时间性B.人情味

C.趣味性D.接近性


5.个人与个人之间发生的信息沟通活动叫()。
A.群体传播B.组织传播

C.人际传播D.大众传播


6.人类社会早期的新闻信息传播活动是()。
A.面—面的人际传播B.点—点的人际传播

C.点—面人际传播D.点—面大众传播


7.在获取信息、加工制作、编报传递过程中的选择叫做()。
A.宏观选择B.中观选择

C.微观选择D.政策选择


8.我国境内第一家广播电台是()。
A.中央电台B.新华广播电台

C.空中之音D.良友电台


9.新闻事业的本质属性是()。
A.新闻传播机关

B.宣传工具

C.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构成部分

D.第四种权力


10.新闻事业的经济功能就是()。
A.新闻与广告不分B.一切为广告服务

C.一切以经济效益为首D.以上说法都不对


11.社会主义新闻自由()。
A.仅仅是目的B.仅仅是手段

C.既是目的又是手段D.既不是目的又不是手段


12.新闻法规和新闻伦理的灵魂是()。
A.根本性的新闻政策B.经济发展状况

C.社会舆论D.新闻立法


13.我国新闻事业的耳目喉舌作用指的是()。
A.党的耳目喉舌B.人民的耳目喉舌

C.A和 BD.世界人民的耳目喉舌


14.典型报道()。
A.可以适当拔高

B.在局部细节上可以虚构

C.在总体和细节上都要完全真实

D.总体上真实,细节允许失实


15.对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派性,资产阶级()。
A.公开承认B.公开否认

C.既不承认也不否认D.部分承认


16.第一个明确提出“党性”概念的是()。
A.马克思B.恩格斯

C.列宁D.毛泽东


17.第一个明确提出要“政治家办报”的是()。
A.马克思B.列宁

C.毛泽东 D.***


18.新闻传播的目的性是指()。
A.所传新闻有所为B.所传新闻有所乐

C.所传新闻有所指D.所传新闻有所不为


19.关于新闻事业的指导性,下面说法哪种是错误的?()
A.指导工作B.指导舆论

C.指导学习D.不指导生活


20.第一次提出宣传思想战线“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是()。
A.毛泽东B.周恩来

C.邓小平 D.***


2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电视剧既是娱乐又是()。
A.思想指导B.政策指导

C.信息指导D.警戒指导


22.新闻媒介要起“空调机”、“排气阀”和“减压阀”的作用是指新闻媒介()。
A.要展开积极批评

B.要善于处理热点问题,主动化解社会矛盾

C.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D.相互配合形成舆论整体优势


23.群众办报就是要()。
A.反对专家办报B.搞“工农兵办报”

C.关门办报D.以上说法都不对


24.舆论监督的主体实质上是()。
A.新闻媒介B.人民群众

C.党组织D.政府部门


25.毛泽东对报纸上开展的批评提出了哪三字的方针?()
A.“开、好、管”B.“开、批、收”

C.“开、放、收”D.“开、开、开”


26.下面属于舆论成形阶段的是()。
A.意见酝酿B.意见表达

C.意见交流D.形成多数


27.列宁把什么看作是政治的“晴雨表”?()
A.读者来信B.记者来信

C.批评报道D.社论


28.对新闻舆论监督的正确看法是()。
A.好比给机器作“微调”,可以避免“大修”

B.给党抹黑

C.给国家添乱

D.伤害同志


29.新闻批评()。
A.可以适度侵犯隐私权B.可以不顾名誉权

C.应该享有法律豁免权D.应该严守法律的规定


30.关于新闻从业人员,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包括记者、编辑、评论员、播音员、主持人

B.包括新闻发行人员

C.不包括新闻单位里的技术人员

D.包括新闻教育工作者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2分,共 10分)
1.新闻的新鲜性包括()。
A.时新性B.阅听性

C.知新性D.表现艺术新

E.文体新


2.传播接受主体的支配作用主要表现在()。
A.受众的新闻需求是新闻传播行为的终极动力

B.受众选择传播内容

C.受众的未知和需求是新闻选择的重要价值尺度和标准

D.受众对传播过程有控制权

E.受众可以广泛参与新闻传播行为


3.新闻选择的主要标准是()。
A.新闻媒介B.新闻方式

C.新闻价值D.政策法规和伦理道德E.新闻定位


4.报纸按出版周期来分有()。
A.年报B.季报

C.周报D.日报

E.每周出版 2-6天的报


5.新闻传播的指导领域从内容上看有()。
A.思想指导B.工作指导

C.业务指导D.消费指导

E.日常生活指导


三、简答题(每小题 5分,共 25分)1.简述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主要情况。
2.
新闻传播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
简述舆论的特征。

4.
政府对新闻事业进行行政控制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5.
简述资本主义新闻事业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区别。
四、论述题(每小题 10分,共 20分)



1.
论述新闻事业的基本特征。

2.
试分析新闻失实的原因。五、综合运用题(共 15分)运用所学新闻理论知识,分析下面这篇新闻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本报讯)昨天,一辆黑龙江警车在北京街头撞了人后不仅不道歉,反而将


被撞的高大爷殴打一顿。
昨日下午 4时左右,记者赶到现场,看到肇事打人的司机在警车内低着头。被打伤的高大爷已被送到附近的健宫医院。现场有百余名群众围在那里怒斥打人司机的野蛮行径,要求警方一定要严惩凶手。目睹事件经过的李先生气愤地对记
者说:“上警车时打人司机还在打手机,好像在叫什么人,这不是太嚣张了吗,

相关话题/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