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资源生物学重点整理完整版(考研复试必备)(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20-03-01


性别鉴定:鉴别并记录每个样本的性别。

(其它常规测定等。)

记录:鱼类生物学测定表

鱼种;采样时间;采样地点;

序号 长度 重量 性别

3摘取年龄鉴定材质

耳石:一般用矢耳石,位于头部两侧耳室中。

工具:剪刀;摄子

方法:从头部下方入手,去掉鳃,从耳室后下方下剪打开耳室,取耳石。注意耳石完整。

数量:对数十尾标本分别摘取左、右耳石(统计学检验二者差异状况);其余每尾取同一侧(左或右)的耳石。

保存:小纸袋。

记录:放入小纸袋并做好记录工作(日期、鱼名、鱼号、耳石位置等)。

4耳石的预处理

①称重:清水清洗后,40度下烘干30分钟后称量;

②并根据情况确定:

不做特殊处理;

硬组织切片机切片:树脂包埋后进行;0.2~0.3mm厚;切后打磨。

灼烧;

5读耳石

确认耳石年轮数

原则:①盲读:每个标本读前要不了解背景信息(个体大小等)。

②重复性:两人分别进行,并将结果比对;或同一人间隔一月以上再随机盲读第二次。

读两次会涉及到一个问题需要进行处理:不一致的问题

不一致:再复核一次,以三次中两次一致的结果为准;无法形成一致的做读不出处理并记录在案

6年轮特征与形成规律的确认

耳石径测量:目微尺下进行。测半径和各年轮径。

利用12个月样本,通过耳石边缘生长测定法确认年轮形成时间及特征。

耳石一般浸在水中或甘油中进行观察测量。

7数据处理与基本研究结果:使用SPSS等统计

第五章

1.试述鱼类性腺成熟度的几种划分方法及各自特点

(1) 目测等级法

主要是根据性腺外形、色泽、血管分布、卵与精液的情况等特征进行判断。本方法简便易行。

Ⅰ 期 : 性腺尚未发育的个体。

性腺不发达, 紧附予体壁内侧, 呈细线或细带状, 肉眼不能认别雌雄。

Ⅱ期 : 性腺开始发育或产卵后重新发育的个体。

狭长的细带已增粗, 并能辨识出雌雄。 生殖腺小, 只占腹腔的一小部分。

卵巢:呈细管状或扁带状,半透明, 分枝血管不明显, 呈浅红肉色, 卵巢膜较精巢膜坚韧, 肉眼不能看出卵粒。

精巢:扁平稍透明 , 呈灰白色或灰褐色。

Ⅲ期 : 性腺正在成熟的个体。

性腺已较发达, 卵巢体积增大, 占整个腹腔的1/3-1/2。

肉眼可以明显看出, 卵巢内充满不透明的稍具白色或浅黄色的卵粒, 卵巢大血管 (生殖动脉) 明显增粗。卵粒互相粘连成团块状, 切开卵巢挑取卵粒时, 卵粒很难从卵巢上脱落下来。

精巢的前部较扁平,后部收缩, 表面呈灰白色, 或因分校血管分布而呈浅红色。压挤精巢, 不能挤出精液

Ⅳ期 : 性腺即将成熟的个体。

卵巢已有很大的发展, 占腹腔的2/3 左右, 其分枝血管也能明显看出。卵粒显著, 呈圆

形。切开卵巢膜, 卵粒彼此易分离, 有时能看到少量半透明卵。卵巢呈桔黄色或桔红色 , 轻

压鱼腹无成熟卵粒流出。

9

精巢也显著增大, 呈白色。挑破精巢或轻压鱼腹能有少量精液流出, 精巢横断面的边缘略呈圆形。

Ⅴ期: 性腺完全成熟, 即将或正在产卵的个体。

卵巢饱满, 充满体腔。 卵大透明, 对鱼腹部稍加压力, 卵粒即行流出。切开卵巢膜, 卵粒就各个分离。

精巢体积也有最大发展, 呈乳白色, 充满精液。压挤精巢或对鱼腹稍加压力, 精液即行流出。

Ⅵ: 产卵排精后的个体。

性腺萎缩、松弛、充血, 呈暗红色, 体积显著缩小, 只占体腔一小部分。 卵巢套膜增厚, 卵巢、精巢内部常残留少数成熟的卵粒或精液, 末端有时出现淤血。

(2) 组织学划分法

组织学切片,根据不同发育阶段进行划分。本方法能准确地表达出性成熟状况,减少主观随意性。

(3) 卵径分布法

根据卵子大小判断性成熟状况的方法。逐月测定卵巢内卵径大小的频率分布:可判断鱼类的产卵类型、放卵期以及随鱼体大小变化的规律。

(4)性成熟系数法

通过性腺重量的增长情况判断性腺成熟情况。以性成熟系数表示。

性成熟系数 (%o)= (性腺重量/纯体重)× 1000

2.鱼类繁殖习性特征

一、雌雄异体

二、 雌雄异形

三、 婚姻色很多鱼类在生殖期来临时,发生色泽变异,或颜色变深,或出现鲜艳的色

彩,生殖完毕即行复原。

四、 珠星在繁殖季节,一些鱼类的身上的个别部位(如鳃盖、鳍条、吻部、头背部等

处)出现白色坚硬的锥状突起。

五、 雌雄同体和性逆转鱼类一般是雌雄异体,但有些鱼类在同一鱼体内具有卵巢和精

巢,这种现象称为雌雄同体。有些鱼类在低龄阶段,卵巢部分达到最大发育,而雄性特征不活动。这种个体就像雌性那样活动者,其卵巢经过一次或几次产卵活动之后即行退化,而精巢则开始发育起来。这种现象为性逆转。

六、 体外受精与体内受精体外受精是指雌雄生殖细胞都排到体外,并在水中相结合而

完成受精作用。体内受精是精子到雌体内与卵子相结合而完成受精作用。

3.鱼类的排卵方式

⑴卵生

一般卵直接产于水中,在体外完成受精和全部发育过程。分为:

不保护后代的:高生殖力,如翻车鲀,3亿粒,以保证后代数量。

保护后代的:在海底挖巢产卵,后由雄鱼护巢,如鯻鱼。在口中育卵的,如天竺鲷;

个别种类卵在雌性生殖道内完成受精,而后排出体外发育,如一些软骨鱼类(虎鲨,猫鲨)。

⑵卵胎生

卵子在体内受精并在雌性生殖道内进行发育,胚体发育营养来自于卵黄,母体不供应营养,仅提供呼吸。海鲫,鼠鲨,魟等。

⑶胎生

体内受精,雌性生殖道内发育,营养不仅依靠本身卵黄,亦靠母体供应。灰星鲨等。 4.产卵类型:

不同种类的卵巢内卵子发育状况差异很大, 有的表现为同步性, 有的为非同步性, 反映出不同的产卵节律, 因此形成了不同的产卵类型。

按卵径组成及产卵次数分:

单峰,一次产卵型(黄海鲱);单峰,多次产卵型;

双峰,分批产卵型(条尾鲱鲤);

多峰,一次产卵型;多峰,连续产卵型(鳀)。

5.鱼类绝对个体繁殖力等相关基本概念(并以带鱼为例,阐述其变化规律)

(1)概念:

鱼类个体繁殖力:系指一尾雌鱼在一个生殖季节中可能排出卵子的绝对数量或相对数量。

①个体绝对繁殖力:一个雌性个体在一个生殖季节可能排出的卵子数量。

怀卵量:产卵前夕卵巢中可看到的成熟过程中的卵数。

产卵量:即将产出或已产出的卵子数。

②个体相对繁殖力:一个雌性个体在一个生殖季节里,绝对繁殖力与体长或体重的比值。即单位重量(g)或单位长度(cm)所含有的可能排出的卵子数量。

(2)变化规律,以带鱼为例:

①个体繁殖力随体长、体重和年龄的增长而变动

个体绝对繁殖力随体长、体重的增长而提高,提高幅度逐渐增大(幂函数相关) 密切程度:体重——肛长——年龄。

个体相对繁殖力r/l变化规律同上,依肛长、体重和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个体相对繁殖力r/w与肛长、体重关系则不同,呈不规则波状曲线,因此较稳定。

②不同种群其繁殖力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群,在不同季节其生殖鱼群的繁殖力亦不同。

③不同年份种群繁殖力变动很大。

6.鱼类个体繁殖力的测算方法:

(一) 重量比例法

在进行生物学测定以后, 取出卵巢, 称其重量, 然后根据卵粒的大小, 从整个卵巢中取出1g 或少于1g 的样品, 计算卵粒数目, 如果卵巢各部位的大小不一则应从卵巢不同部位取出部分样品, 并算出其平均值(如前、中、后的三部位各取0.2- 0.5g), 然后用比例法推算出全卵巢中所含的卵粒数。公式为 :

W

E=---- * e

W

式中,E -一绝对繁殖力 ( 粒 );e- 一样品卵数 ( 粒 );W 一一全卵巢重量 (g),w 一 -取样重量 (g) 。

(二)体积比例法

利用局部卵巢体积与整个卵巢体积之比, 乘以局部体积中的含卵量, 即可求出总

怀卵量来。求卵巢和局部卵巢的体积时用排水法。

第六章

1.鱼类摄食饵料的生态学划分

1、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这一类型的鱼类分布广泛,产量极高,体型以纺锤形为主,游泳速

度快,消化能力强,生长迅速的小型、中型鱼类占绝大多数。

2、以游泳生物为食的鱼类这一类型的鱼类个体较大,游泳能力很强,口大型,消化酶十分丰

富,生长迅速,专门追觅稍小的鱼类、头足类和虾、蟹类为食,渔业价值颇高。

3、以底栖动物为食的鱼类这类鱼类鱼群疏散,不能形成密集的群体。牙齿变化较大,为适应

多样性的底栖无脊椎动物类型而特化。

2.鱼类食饵的更替现象

(1) 随鱼类生长的变化

随着鱼类生长发育, 体长逐渐增大, 口器发育完善, 对于食饵的种类组成和个体大小的要求发生变化。

(2) 随季节变化而引起食饵更替

鱼类摄食的季节变化和节律是作为非生物性条件变化的一种适应而形成的, 这种变化包括了摄食强度和食饵组成两方面的差异。它是在同一年龄组或体长组的摄食差异。

(3) 随栖息场所迁移而引起食饵变化

鱼类由于生长发育,洄游移动于水域中, 随栖息的水域不同, 食饵组成也不断变化。(4) 食饵的昼夜变化

鱼类并非在昼夜之间均匀地摄食饵料, 而是有规律进行摄食, 有的白天摄食强度大, 有的夜间摄食强度大, 昼夜间各时刻内也有差异。

(5) 随鱼类性别的不同而变化

某些不同性别的鱼类在营养食物的要求上有差异。

2. 食物网食物链的概念 80

鱼类食物链、食物层次:是指鱼类同饵料生物及捕食的凶猛动物的食物关系。它们之间呈现食物一→ 消耗者一→二级消耗者及以上营养级的关系。

整个水域中的各种生物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着, 相互制约着, 形成一个复杂如网格那样的网络状态, 称为食物网。

3. 鱼类食饵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94-96

(一)定性分析 鉴定食物团中的生物种类并列出食料名录。

(二) 定量分析

1食饵生物个体计算法 以个体为单位, 计算鱼所吞食各种饵料生物的数量, 然后把这些同类的个体数相加, 计算出每一种类的总个数与所占的百分些。

2出现频率法 指某种饵料生物在所检测的胃含物样品中出现的次数, 而不计算其总数量, 最后求出食饵生物占全部检测样品的百分比。

3视野计算法 4 记分法 5.体积法 6.重量法

第七章

1.洄游类型及特点103-109

(一)产卵洄游产卵洄游又称生殖洄游, 是当鱼类生殖腺成熟时, 由于生殖腺分泌性激素到血液中, 刺激神经系统而导致鱼类排卵繁殖的要求, 并常集合成群, 去寻找有利于亲体产卵, 后代生长、发育和栖息的水域而进行的洄游。洄游鱼类的生殖洄游不仅仅是外界环境的因素, 还有鱼类适应环境的遗传作用。通常, 根据洄游路径和产卵的生态环境不同, 将鱼类的产卵洄游分为如下三种情况:

相关话题/渔业 资源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