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重点总结-康复医学笔记(期末考研复试)(3)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20-05-12


(五)生活满意指数量表 A
主观的 QOL 量表运动疗法
一、概念: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功能情况,利用生物力学的原理,借助治疗器械或手法操作以及患者自身的参与,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改善人体功能障碍,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一种治疗手段。
 
二、分类:被动方式——被动运动
主动方式——辅助运动、主动运动、抗阻力运动
1、被动运动:运动时患者不用力,动作由外力完成: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肌肉瘫痪、肌力极弱)保持关节活动范围。
2、辅助运动:部分在外力的辅助下,部分通过患者主动收缩肌肉来完成的运动或动作。适用于患者肢体肌肉已有收缩,但力量尚不足以抵抗自身重力的患者。
3、主动运动:在不依靠外力也没有外部阻力的情况下,全部由患者主动用力完成的运动。适用于能克服自身重力进行运动,但不能对抗阻力(3 级)进行运动的患者。
4、抗阻力运动:患者必须克服外部的阻力才能完成的运动。
适用于肌肉力量不但能克服自身重力,而且能对抗其他阻力(4 级)进行运动的患者。三、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及临床运用
(一)治疗作用
1、预防和治疗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2、维持和改善运动器官的功能
3、增强心肺功能
4、促进代偿功能的形成和发展
5、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
6、增强内分泌系统的代谢能力
7、调节精神和心理
(二)临床运用
1、适应症
(1)    运动系统疾病:四肢骨折、脊柱骨折、关节术后等
(2)    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脑性瘫痪
(3)    内脏器官疾病:心肌梗塞、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肺气肿等
(4)代谢障碍性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四、常用运动疗法技术
(一)关节活动度训练
目的:改善和维持关节活动范围,利于患者完成功能性活动。常用方法:被动运动、主动运动、辅助运动
1、被动运动
(1)    关节可动范围运动
维持现有的关节活动范围,预防关节挛缩。
(2)    关节松动技术
(3)    持续性被动活动(CPM)
早期、持续性、无痛范围内运动: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缓解疼痛、消除术后并发症。
2、辅助运动
(1)    器械练习
(2)    悬吊练习(钟摆样运动)
3、主动运动
(1)    适应面广,不受场地限制
(2)    主要用于治疗和防止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和粘连,保持关节活动度(轻度)
(3)    徒手体操
(二)关节松动技术
1、概念:治疗师在关节活动的允许范围内完成的一种手法操作技术,临床上用来治疗关节功能障碍如疼痛、
 
活动受限或僵硬等。
基础:利用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方式:被动活动患者的关节
作用:维持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缓解疼痛。
(1)    生理运动:关节在生理范围内完成的运动,如关节屈伸、内收、外展等。可由患者主动完成,也可由操作师完成。
(2)    附属运动:关节在生理范围之外,解剖范围之类的运动,如关节滚动、滑动、分离等。不能自己主动完成。
2、常用手法:牵引、分离、摆动、滑动3、手法分级:maitland 四级分级法
(1)I 级:在关节活动范围允许范围的起始端,小范围、节律性的来回推动关节。
(2)II 级: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的来回推动关节,但不接触起始端和终末端。
(3)III 级: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的来回推动关节每次都接触到终末端,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度。
(4)IV 级:在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小范围节律性的来回推动关节每次都接触到终末端,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度。
4、手法等级选择:I、II 级适用于因疼痛而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
III    级适用于关节疼痛并伴有僵硬。
IV    级适用于关节周围粘连、挛缩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
5、治疗作用:
(1)    缓解疼痛(I、II)
(2)    改善关节活动范围(III、IV)
(3)    增加本体反馈
6、临床运用
(1)    适应症:力学因素(非神经性)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关节疼痛、肌肉紧张、痉挛;功能性关节制动。
(2)    禁忌症:关节活动过度、急性关节炎、未愈合关节骨折。
7、操作程序
(1)    患者体位:舒适、放松、无痛(卧位、坐位)
(2)    治疗前评估:根据问题主次,选择有针对性手法
(3)    手法操作强度:活动范围大的关节手法强度大
(4)    手法操作幅度:疼痛,达到痛点而不超过;僵硬,超过僵硬点。平稳、有节奏。
(5)    手法操作时间:15~20 分钟
(三)肌肉牵伸法
1、概念:拉长挛缩或短缩软组织,以增强其延展性、降低肌张力、恢复关节活动范围的治疗方法。
(1)    对象:关节周围软组织
(2)    目的:防治发生不可逆的软组织挛缩;预防或降低运动时出现肌肉、肌腱损伤。
2、牵伸方法:手法牵伸、机械装置牵伸、自我牵伸
(1)    手法牵伸:通过手动力量牵拉来增加挛缩组织的长度和关节活动
(2)    机械装置被动牵伸:利用小强度的外部力量,较长时间作用于缩短组织。牵伸力量:重量牵引、滑轮系统、活动夹板。
牵伸时间:至少 20 分钟
(3)    自我牵伸:自己完成一种肌肉伸展性训练。是巩固疗效的主要措施。牵伸力量:利用自身重量
(四)肌力训练技术
 
1、肌力训练在康复中的作用:
(1)    负担重物、保护关节
(2)    改善骨的新陈代谢,提高骨质量
(3)    避免和减少骨损伤发生几率
2、肌力训练的基本原则:
(1)    抗阻训练原则
(2)    超量恢复原则:
①肌力训练要引起患者一定程度的疲劳才能取得明显治疗效果
②掌握适宜联系频度:下一次联系在上一次练习后的超量恢复阶段进行,一般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3、肌力增强技术训练方法
肌力 0 级:传递神经冲动练习(主观努力尝试肌肉收缩) 肌力 1、2 级:辅助运动
肌力 3 级:主动运动
肌力 4 级:抗阻力运动
(1)    等张训练(动力性训练)
①适应症:3~5 级肌力
②训练方法:基本方法——举哑铃或沙袋、拉力器、治疗师外力等。渐进性抗阻练习法、牛津法、离心练习。
(2)    等长训练(静力性练习)
①适应症:2~5 级肌力
②训练方法:收缩 10 秒,休息 10 秒,每组 10 次。多角度的等长训练。
③优缺点:
优点:关节不产生活动的情况下增强肌力确定:角度特异性
(3)    等速训练
①在肌腱、韧带愈合的早期或存在关节内病变时不适宜使用
②训练方法:A 等速向心肌力训练:慢、中、快速,功能适应性训练
B 等速离心肌力训练:向心收缩/离心收缩——训练同一组肌群
离心收缩/离心收缩——训练主动肌和拮抗肌两组肌群
C 短弧等速肌力训练:限定活动范围
比较:
    优点    缺点
等 长收缩    1、不需借助仪器、不受环境限制
操作方便 2、训练中不伴有关节活动: 关节制动、疼痛患者适用    主要增强静态肌力,具有明显角度特异性
等 张收缩    1、增强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肌力    2、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环,改善关节、软
骨营养    1、训练时,较强肌群可能替代较弱肌群进行收缩    2、关节挛缩、关节疼痛、制动时
不能使用
等 速
训练    1、运动速度、强度、范围可预先设定,
精确    2、安全性较强    设备昂贵、操作费时、人员专门培训
(五)增强耐力训练技术
1、耐力是持续进行工作的能力。
①肌肉耐力练习
②全身耐力练习:增加心肺功能为主要目的,适合于心肺疾患及需要增加耐力的体弱患者。
 
2、耐力运动处方
(1)    方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采用大肌群活动一步进行,健身、游泳、划船、登山、太极拳。
(2)    强度(核心部分):通过客观指标反应运动强度最大吸氧量百分数:50~70%VO2MAX
代谢当量:1METS= VO2MAX/3.5
靶心率:180(170)—年龄
(3)时间:20~30min
(4)频度:2~3 次/周
(5)运动程序:准备、训练、整理
3、注意事项:
(1)    身体检查
(2)    循序渐进
(3)    训练与良好生活习惯像结合
(4)    禁忌症:心肺疾病活动期,严重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中度以上的瓣膜病变等。
 


相关话题/康复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