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心脏反应:①快速型心律失常,频发室早二联律、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心律由不规则变规则。室性期前收缩出现较早而常见,是停药的指征之一。②房室传导阻滞;③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60次/分,为中毒先兆,是停药指征之一。
毒性反应的处理:早期诊断及时停药是治疗的关键。
1) 停用地高辛类及排钾利尿药,补钾(口服或静点);
2) 缓慢型心律失常给予阿托品;
3) 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用利多卡因或苯妥英纳;严重中毒给予地高辛抗体。
16. β受体阻断剂治疗心衰的机制(北医2001)
治疗机制:
1) 抑制交感神经兴奋
2) 上调心肌的β受体
3) 抑制RAAS激活
适应症:Ⅱ~Ⅲ CHF为最佳临床适应证。宜与利尿药、ACEI及地高辛合用。
禁忌证:支气管痉挛性疾病、心动过缓、二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注意事项:由禁忌证变为适应证,可减轻心衰症状,降低住院率,降低死亡率;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Ⅱ-Ⅳ级,病情稳定;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症状的改善常在2~3月后;靶剂量:清晨静息心率达55~60次/分
副作用:心动过缓、低血压、心功能恶化
17. ACEI作用机制,慢性左心衰治疗原则 (北医2002)
拮抗AngⅡ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产生:
1) 逆转心肌肥厚、心室重构及心肌纤维化。
2) 血管张力下降,改善血流动力学,减轻心脏的后负荷。
3) 醛固酮分泌减少,避免钠、水潴留及钾、镁的丢失。
适应症:适用于血浆肾素活性提高、AngⅡ增多所导致血管壁和心肌肥厚及纤维化
的CHF。
注意事项:心衰治疗的基石;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适用于心功能A(多
种危险因素)BCD期;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通常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一
般不与保钾利尿剂和钾盐合用;咳嗽不能耐受可停用ACEI,换用ARB;副作用:
低血压、高钾、BUN升高、咳嗽、血管性水肿;
禁忌证:CRF (肌酐>225μmol/L) 、妊娠、高钾(>5.5mmol/L)、双侧肾动脉
狭窄。
18.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协和2005,复旦2003)
包括:药物治疗ACEI,ARB,β-blocker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非药物治疗:三腔起搏器,心脏移植等
慢性心衰治疗的新认识:
1) 需要终身服用ACEI类药物
2) 应长期使用利尿剂
3) 洋地黄适用于心衰伴房颤及有症状的心衰患者
4) 除非合并心绞痛或高血压,不主张使用CCB.
5) 心功能Ⅱ-Ⅲ级病情稳定的患者,应服用β-blocker.
19. 心衰的诊断治疗进展
心力衰竭病理生理基础与相关治疗进展(北医2006)
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现代治疗(复旦2005)
今后20年,心衰治疗的的重点应包括哪些内容?(同济2007)
10年心衰的诊断治疗进展(同济2008)
心律失常
房颤
1. 房颤的现代治疗(复旦2006武汉大学2009)
房颤的治疗
1) 病因治疗
2) 控制心室率:洋地黄、Ⅱ、Ⅳ类
3) 预防复发
4) 药物复律:奎尼丁、心律平、胺碘酮
5) 电复律:药物治疗无效;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
6) 抗凝:预防栓塞
7) 治愈:RFCA
节律控制还是室律控制:
1) 要根据房颤相关症状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要转复窦律(严重)或急性室律控制
2) 室律控制药物治疗:
3) 急性房颤不伴预激,推荐使用β-Blocker, CCB减慢心室律。
4) 在心衰和(或)低血压合并房颤的患者推荐静脉使用洋地黄和胺碘酮控制心室律。
5) 房颤伴预激可使用普罗帕酮或胺碘酮控制心室律。
节律控制
1) 对于新发生的房颤是否转复窦律主要根据:
2) 心律失常相关症状的严重程度
3) 抗心律失常药潜在的风险
4) 重点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5) 在进行转复前控制心室律和恰当的抗凝是必要的.
6) 房颤超过48小时或时间不详,无论采用何种复律方法,应该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INR2~3,前3周和后4周。
哪些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AF
1)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
2) 合并心肌缺血:ACS
3) 有症状的低血压: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
4) 急性心衰合并低血压和休克
5) 预激合并房颤
6) 室率控制无法缓解患者症状
预激合并房颤
1) 房颤经旁路前传
2) 容易出现室颤
3) QRS波形态多样
4) 禁用:洋地黄、Ⅱ、Ⅳ类
5) 减慢心室率:心律平、胺碘酮
6) 首选(终止):电复律
7) 治愈:RFCA
注意:切忌应用阻断房室结的药物(洋地黄、 β受体阻滞剂、异搏定等)
2. 房颤患者的长期治疗用药(南方医2006)
1) 华法林:通过减少凝血因子II、VII、IX与X的合成等环节发挥抗凝作用。只有所有依赖于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全部被抑制后才能发挥充分的抗凝作用,因此华法林的最大疗效多于连续服药4-5天后达到,停药5-7天后其抗凝作用才完全消失。
开始治疗给予1.5-3.0mg/d,使INR2.0-3.0
INR值持续稳定,每4周监测1次
INR即时检测技术(point-of-care test,POCT)
2) 其它抗凝药
凝血酶间接抑制剂:肝素、低分子量肝素
凝血酶直接抑制剂: Dabigatran(达比加群酯)、比伐卢定
X因子抑制剂: Rivaroxaban(利伐沙班)、Apixaban(阿哌沙班)
利伐沙班:全球第一个直接Xa因子抑制剂,直接、特异性、Xa因子抑制剂,
半衰期:7-11小时。口服、每日一次、无需监测。
阿司匹林:不适合或不愿意服用华法林的卒中高危AF患者阿司匹林
3. 慢性房颤的抗凝治疗原则(哈医大2008)
1) 房颤患者有较高的栓塞发生率,应长期抗凝治疗
2) 一般主张口服华法令,使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 2.0~3.0
3) 不宜用华法令者改用阿斯匹林,每日300mg
4) 警惕抗凝药物的出血并发症
4. 房颤转复前后的抗凝治疗(南方医2006)
房颤超过48小时或时间不详,无论采用何种复律方法,应该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
INR2~3,前3周和后4周。
5. 房颤的复律方法及适应征(天医2009西安交大2006)
复律方法:同步直流电复律(DCC)是房颤转复为窦律的一种有效方法。
DCC的适应症:
1) 心肌缺血、低血压、心绞痛或心力衰竭的快速心室率房颤患者,若药物不能迅速转复,推荐行即刻DCC Ⅰ C
2) 预激伴房颤的患者出现快速心室率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推荐行即DCC Ⅰ B
3) 对于房颤患者欲行长期的节律控制,推荐行择期DCC Ⅱa B
4) 为了提高DCC的成功率和防止房颤复发,推荐复律前给予胺碘酮、氟卡尼、普罗帕酮、依布利特或索他洛尔 Ⅱa B
5) 对于症状明显且对其他治疗方案不耐受的房颤患者,推荐行再次DCC Ⅱb C
6) 尽管β-受体阻滞剂、地尔硫卓或维拉帕米对于提高DCC的成功率或防止房颤早期复发的作用不确定,但可以用于复律前的室率控制 Ⅱb C
7) 对于洋地黄中毒的患者,禁用DCC Ⅲ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