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新闻理论教程》笔记(5)
本站 免费考研网/2009-04-04
19世纪30年代,大众化的廉价报纸(或称“便士报”)适应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而大量涌现,它取代了政党报纸,成为资产阶级报纸的主流。
三、现代报纸
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开始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资产阶级报纸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在弱肉强食的残酷竞争中,原来各自独立的大众报纸纷纷被有实力的资本家收买,形成报系或报团。
报系,报团,“报系”或“报团”,指在不同地区拥有多种报刊的托拉斯,其资本相对集中,由某个资本家或垄断资本集团统一经营管理,报刊数量多,有一致的办报思想和方针。
报团(或称报系)的形成,标志着报纸进入现代阶段。
第二节 广播电视的诞生及发展
一、广播的诞生
广播电视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传送声音和图像的新闻媒介。
1873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对电和磁的实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电磁波的理论,并证明这种波是以光的速度向外传播的。
1895年,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俄国的科学家波波夫和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两位科学家经过各自独立的研究,研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收发报机,并先后成功地进行了长距离通信试验。
1906年,加拿大人费森登教授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建立了无线电广播实验室,并在圣诞节前夕通过无线电波首次进行了声音传播。
苏联也是较早进行无线电传送声音实验的国家。1919年底,列宁在获悉试验取得成功时指出,无线电广播“所创造的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将是一件大事”。
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是1920年11月2日由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呼号为KDKA。
到1930年,无线电广播几乎遍及全世界。
二、电视的诞生
继无线电广播发明诞生之后,人类受其启发,开始研制电视广播。1929年3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开始了电视试播。
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的郊外亚历山大宫以一场规模盛大的歌舞开始了电视的正式播出。这一天被认为是世界电视的诞生日。
“二战”爆发中断了电视事业,战乱结束后,电视事业开始恢复。
彩色电视从“二战”结束后开始发展。目前世界三大彩色电视制式是:NTSC制、SECAM制、PAL制。NTSC制,NTSC制是1953年美国正式广播的一种兼容彩色电视制式。也称为正交平衡调幅制,主要用于美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国。SECAM制,SECAM制是1956年由法国工程师亨利•弗朗斯提出的一种兼容的彩色电视制式,主要用于法国、独联体国家、东欧和沙特阿拉伯等国。PAL制,PAL制是由联邦德国的布鲁赫于1962年研制成功的一种兼容彩色电视制式,主要用于西欧、澳大利亚、非洲和中东部分国家,中国也采用。
第三节 互联网媒体给传统新闻传播带来的挑战
一、互联网媒体的发展历程
国际互联网,英文名称为INTERNET,简称为“互联网”或“因特网”。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正式把互联网定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69年--1986年)称为阿帕网阶段。阿帕网,阿帕网是美国国防部为冷战需要建立的一个为军队服务的网络,目的是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共享。
第二阶段(1986年--1995年)称为国家科学基金网络阶段。在这个时期,大批商业机构开始在互联网络上刊登WEB页广告,提供各种信息。各种传统的大众传媒开始与互联网相融。
第三阶段(1995年--现在)称为国际互联网络阶段。这一时期网络传播以其巨大的传播优势向传统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发出挑战。
二、互联网媒体的传播特性
1、数字化。网络媒体是真正的数字化媒体。在互联网上文字、图像和声音归根到底通过“0”和“1”这两个数字信号的不同组合来表达。这使得信息第一次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获得了同一性。数字化的革命意义不仅是便于复制和传送,更重要的是方便不同形式的信息之间的相互转换。
2、全球性。这种“全球性”是有技术保证的。在技术的层面上,互联网不存在中央控制的问题,也就是说,不存在某一个国家或者某一个利益集团通过某种技术手段来完全控制互联网的问题。互联网媒体的全球化特征主要体现在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和信息接受的全球化。互联网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围多限于本地、本国的束缚,其受众遍及全世界。互联网媒体的这一特征,有利于地方性媒体与全国性媒体、弱势媒体与强势媒体的竞争,甚至个人网站也可以在一夜之间成为全世界网民关注的对象。如最早报道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绯闻的,就是美国一位年轻人马特•德鲁吉开设的个人网站www.drudgereport.com
3、信息的丰富多样性与无限性。指网络媒体在信息传输量上具有无限的丰富性,在信息形态上具有纷繁的多样性。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在单位时间(节目)和空间(版面)中所传播的信息,都是有限的,而互联网媒体贮存和发布的信息容量巨大,有人将其形象地比喻为“海量”。
4、可存储,易复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尼古拉•尼葛洛庞蒂指出:信息社会,其基本要素是比特。比特没有重量,易于复制,可以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在它传播时,时空障碍完全消失。比特可以由无限的人使用,使用的人如果越多则其价值就越高。
5、易检索。互联网媒体超文本链接的方式,将无限丰富的信息加以贮存和发布,用户可以很方便地输入关键词进行资料检索。
6、迅捷性。互联网媒体传播速度快捷,信息来源广泛,制作发布信息简便。因此,它可以用来随时发布新闻,尤其在报道突发性事件和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方面,互联网媒体的“刷新”更换功能比传播媒体的“滚动播出”更胜一筹。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很快,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上,表现出一种实时传播的特征。
7、多媒体化。互联网媒体整合了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介的优势,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传播符号和手段的有机结合。
8、交互性。指互联网媒体带来了传受双方的双向互动传播。自从国际互联网出现后,媒介与公众的传受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尼葛洛庞蒂对这种变化有详细而形象的描述:“数字化会改变大众传播媒体的本质,‘推’(pushing)送比特给人们的过程将一变而为允许大家(或他们的电脑)‘拉’(pulling)出想要的比特的过程。这是一个剧烈的变化,因为我们以往媒体的整个概念是,通过层层的过滤之后,把信息和娱乐简化为一套‘要闻’或‘畅销书’,再抛给不同的‘受众’。”由“推”到“拉”不仅仅是一个动作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把网上信息变成一个世界范围的“信息超级市场”,网民在其中可按自己意愿各取所需。
9、多元性。互联网媒体的多元性特征,首先表现传播主体上,互联网媒体世界不是专门的哪一家新闻传播机构所独有,从网络属性上讲,政府、企、事业网站乃至个人网站都有能力发布新闻,成为传播新闻的主体。其次,互联网媒体的全球化特征,决定其文化的多元性,它通过超链接、超文本的手段,运用数字技术,将全球文化用网络的方式联结在一起。第三,互联网媒体的传播方式也具有多元性的特点。传播媒体的传播方式一般是点对面的传播,而互联网媒体除了点对多即网站向网民、某一网民向不特定的其他网民发布信息这一方式之外,还有点对点即网民通过网络向其他某个网民发电子邮件的方式,众多网民向某一个网站发送信息、反馈意见的多对点方式,以及网上聊天室、电子公告牌等多对多的传播方式。
10、自由性。受众可以在自己许可的时间与地点上网,接受信息,消化信息。
三、互联网媒体给传统新闻传播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技术打破了传统新闻传播格局,对新闻传播的社会分工和传播特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互联网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新闻传播的社会分工,使更多的机构和个人进入新闻传播者的行列。受互联网的影响,传统媒体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在新闻表现手段和形式上逐渐兼容。
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媒体采、编、播新闻信息的原有观念,为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机构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手段。比如,新闻工作者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寻找新闻线索,进行电子采访;新闻机构制作的新闻产品将日益趋向多媒体化。
互联网对公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习惯方式产生冲击。比如,公众对传统媒体的依赖有所下降,受众与传媒之间的双向交流明显增强。
网络新闻传播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网络时代的新型记者,除了具备传统媒体所必需的新闻从业技能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电脑知识和操作能力,熟练掌握英语,能够收发电子邮件和上网获得信息。一个优秀和完善的互联网媒体记者,将是一个拥有自己的个人主页,熟练处理各种文本、照片、图表、音频和视频等材料的复合型人才。
第四节 改革开放中的中国新闻事业
一、新闻事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报纸种数已达2202种,印张数达400亿。全国拥有省辖市广播电台299座,省辖市电视台352座,县级广播电视台1273座,有线电视台234座,全国广播人口覆盖率88.26%,电视人口覆盖率为89.01%。
二、新闻传播观念的进步
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在新闻传播的实务、研究和教学中的指导地位,在新闻、传播、法制、民主、自由、舆论、宣传等新闻传播学的基本范畴上逐步建立起正确的共识。
新闻法制的研究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在民主与集中、自由与责任、党的领导与依法行政关系上,建立起法制意识与依法传播的自觉性。
从媒介本位逐步走向受众本位,对受众在新闻传受中的重要地位与能动作用开始有所认识,民意与舆论调查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