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理论专题笔记(基础版)(13)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4-09


同时我们应看到,以商业原则作指导,也会带来消极的后果,如单纯追逐发行量和收视率,会造成煽情主义、黄色新闻泛滥等。因此我们应该在党性原则的前提下审慎地处理新闻“社会公器”与商品的矛盾。
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
①    新闻媒介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但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
②    新闻媒介连接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
③    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
④    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
⑤    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污染了社会空气。
新闻媒介的巨大功能带给社会的实际影响有利有弊。如何兴利除弊,关键在人们怎样运用它。这既关涉传播者,又包括受众;这是个人、家庭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的问题。

2、媒介经营管理
媒介经营管理概念包括两个方面:①国家意志在新闻媒介的机构构成、体制、运作方式方面的体现,通常被称为“宏观管理”,它表现为政府行为,是政府通过一系列手段对新闻媒介所施加的控制;②指媒介个体维持其生存的手段和促进发展的谋略,如组织、财务、人力、设备管理。
基本原则: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原则;受众中心原则;编营分离、制播分离原则。
媒介经营的内容:广告、印刷、发行、节目经营和品牌营销、产业链经营。
媒介经营的目标:打造核心竞争力;构建公信力。
媒体的公信力就是公众对于一家媒体的信任度和忠诚度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归属感。构建本媒体的公信力对于打造核心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形成公信力的途径:①新闻真实、客观、公正、全面、及时;②新闻有吸引力,满足受众需要;③说真话,反映公众的要求        ④敢担当,勇于揭露损害公众利益的不良行为;⑤有社会责任心,对受众服务到位。
打造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建设媒体的公信力,是媒体经营管理的战略目标,它要从自身条件出发,经过长期的努力去达成。从中国传媒业的实践来看,最有害的是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为争一时的“眼球”而追求“星腥性”的媚俗新闻等。
当今传媒业经营三大潮流:集约化、专业化、三跨经营。
产业化经营和媒介集团建立:
新闻媒介产业化的实质:根植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产业化是指大众传媒在市场环境下表现出来的 一种发展趋势——由“意识形态媒介”向“产业经营媒介”转化的过程。
媒介经营管理改革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企业化管理探索阶段(78-88年初)1、1978年财政部批准人民日报等几家报纸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报告,提出“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方针。2、1985-88,各报社狠抓广告,开始获得巨大经济效益。
第二阶段:从开展多种经营到跨行业经营阶段(88-95底)1988年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工商局出台政策,允许开阵有业务有关的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
第三阶段:从组建报业集团到产业化推进阶段(96至今)1996年1月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成立。2000年第一家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成立。
3、媒介与社会
媒介生态:指新闻媒介生存其中的能够影响其传播行为和传播效果的周围环境。媒介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作为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子系统存在着密切关系,而系统内部也相互联系着,这种内外关系的总和就是媒介生态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媒介的运作与经营管理等;外部环境: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体制、传播法规政策等。从媒介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媒介生态对媒介发展的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决定媒介制度:国家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媒介制度;②决定媒介发展水平:纵观世界,一个国家的媒介整体水平都是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几乎无一例外。文明程度高、政治民主健全、经济发达的国家,媒介的发展水平必然较高;③决定媒介的改革方向和力度:信息时代社会的变动加快,受众的要求不断更新,媒介必须改革;④决定媒介的运作模式;⑤决定媒介的行业规范、职业理念和运作方式。
媒介与社会系统的基本关系:1.相对独立与绝对统一的关系2.相互作用的关系3.同步变化的关系。总的来说,一方面媒介的产生和发展受制于社会系统,另一方面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与社会各系统的互动中又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媒介系统在社会系统中的作用:①开发和利用社会信息资源(收集、制作、发布信息);②实现社会系统总目标(媒介可以提供有关国家发展的信息、媒介的报道和反馈功能使大众有机会参与国家决策、媒介能传授国家发展所必须的技能);③实现个人的社会化(理解自我和理解社会、行动导向和互相导向、单独娱乐和社交娱乐);④促进社会整合(提供全社会共享的价值观、协调社会各个利益集团以求平衡。)
新闻媒介与社会子系统的关系:
一、新闻业与经济系统的关系:
1、    社会经济系统对新闻业发展总体上的决定作用:①经济体制制约着媒介功能的发挥;②决定着媒介的运行方式;③经济发展推动着媒介的快速扩张;④经济发展为媒介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力量。
2、    媒介对经济系统的作用:①新闻业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通过媒体的各种信息传播活动,对社会公众进行经济教育,引导经济行为。②通过广告和其他经济服务信息的传播,沟通生产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促进产销的顺利进行。③新闻传播合理的宣传功能,可以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扩大品牌的社会影响力;新闻传播的监督功能促进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④媒介作为一种信息产业,其本身就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新闻业与文化系统的关系:
积极:① 作为社会精神文化的载体和传播通道,新闻业直接影响着社会文化系统特别是大众文化系统的整体发展状况。② 新闻媒介本身就是创制大众文化产品特别是新闻文化产品的文化实体。③ 新闻业是倡导一定社会主流文化、维护一定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文化工具。
消极:①作为大众文化的新闻文化,既有它的普及性和通俗性,同时也难免它的庸俗性和低俗性,因而它对社会文化系统的健康发展、对社会精神文明的不断提升具有一定的腐蚀性。②媒介限制了受众选择文化的自由;③削弱了文化的社会功能——对幸福的承诺。④控制了大众的欲求,使之大于需要。⑤由新闻传播业造就的媒介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伴随着跨国媒介的全球性扩张,在国际文化传播中带来了新的所谓“文化殖民”“文化霸权”“文化帝国主义”的问题,造成了不同国家、民族之间新的文化冲突。
三、新闻业与政治系统的关系:
1、政治系统对媒介的影响:① 在制度层面上,新闻制度受制于政治制度。② 在政治意识形态方面,新闻传播不仅具有政治意识形态的属性,而且其本身就是重要的意识形态机构或组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维护或反对、批评现有的意识形态。③ 在具体的业务层面上,政治内容始终是主流媒体新闻传播的核心部分。
2、新闻传播活动尽管对政治活动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却具有巨大的能动的反作用:①维护政治权力的合法性;②参与政治决策;③塑造政治文化;④进行舆论监督
四、新闻媒介与国际关系:
1990年,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概念。它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家形象的亲和力释放出来的对世界的无形影响力。而传媒业无疑处于“软实力”的核心地位。新闻媒体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体现在:①塑造国家形象(这是新闻业对外报道中作重要也是最长期的目标。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其他国家公民中所获得的综合性的印象和评价,包括对其综合实力、社会制度、国家发展和国家地位等各方面的评判。)②影响对外政策(媒体议程设置功能、舆论影响力);③影响吸引外资;④影响对外贸易。
媒介文化和新闻文化
一.媒介文化:指在文化大系统中,以媒介为影响人的主要方式而构成的社会亚文化系统。媒介文化:口传文化、印刷文化、电子文化
影响表现:①传播新知识、新观念、新事物,提高受众文化修养,改善知识水平和结构;②促进青少年社会化,使社会遗产世代相传;③塑造媒介人物,授予个人和团体以社会地位和声望;④议程确定,形成舆论热点,参与和引导社会活动;⑤传播商品文化,促进商品销售,推动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⑥反应社会变革,加速现代化建设
二.新闻文化:是媒介文化的内涵-着眼于文化媒介的形态而言,新闻媒介是现代传播媒介之一,又是媒介文化的外延,新闻文化的主要标志是新闻作品
特点:强烈的政治色彩;鲜明的价值判断;深刻的哲学思辨;特殊的商品性;作品形式的精美性;
媒介批评:是以传播学理论为基础,按照一定社会和阶级的利益和理想,根据一定的批评标准,对大众传播媒介及产品——大众文化的价值判断和理论鉴别。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媒介批评是对一切与媒介有关的问题的分析和评判。狭义的媒介批评是对大众传媒生产的产品——新闻报道、文艺节目、通俗音乐、商业广告等的批评。从本质上看,媒介批评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批评。
    社会主义媒介批评的根本标准:是否真正做到“两为”。

专题七、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指社会公众运用新闻媒介,对偏离或违背社会正常运行规则的行为依法实施的新闻批评。舆论监督借助新闻媒介的传播优势,以公开的方式反映公众对某一社会现象、事件、问题所形成的比较一致的意见。实际上它是代表公众的意志对社会现实作出的强有力的主动回应,因而在实施社会监督方面具有强有力的影响。
舆论监督特点:公开性——面向公众、公开报道、公开评论;广泛性——监督对象、参与监督的人、影响、内容都具有广泛性;及时性——这是舆论监督相比较于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纪律监督的最大优点。
舆论监督功能:1、最大功能在于监视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2、社会调节功能——对社会心态、意见进行调节、疏导、重新整合;3、社会控制功能——以典型示范、议题设置等手段,通过事先预警、事中检测、事后评价的主动介入方式,积极预防和及时控制社会越轨行为;4、社会制衡功能——舆论监督对社会权威和权力的设限和抗衡上。
具体有: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公众利益是舆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对公众行为的鼓舞和制约。(鼓舞公众成员符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行为)
舆论监督的地位:①是社会监督机制中的重要一环;②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③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舆论监督的内容:①决策和决策执行;②法律制定和法律执行;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④一般社会成员(社会强制力量,通过曝光惩恶扬善)
舆论监督的原则:“开、好、管”三字方针
1、从有利于党和人民利益出发,坚持正确的揭露批评。
2、实事求是是监督批评成功的保证。
3、适时、适量、适宜,是监督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环。
4、保护批评者合法权利,也保留被批评者的申诉权利。
5、既要有独立负责的精神,又要自觉接受党委领导。
舆论监督的主要方式:新闻批评
新闻批评:是指通过新闻媒介面向全社会的公开批评。由于它把批评的内容公诸于众,这样就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里,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形成巨大的社会冲击力。新闻批评以事实报道为基本手段,以严密跟踪为操作方式,从而形成这种舆论监督形式的真实性和持续性上的独特优势。新闻批评具有开放自由的内容和形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监督。
特点:公开性;权威性;广泛性;可控性;开放性;自下而上;为人民利益。
新闻批评应坚持的原则:1、“开、管、好”——①内容应有利于党和人民利益②态度要实事求是③坚持适宜、适时、适量批评原则④作为一种公民权利进行保护⑤党委领导下进行⑥加强完善自身建设。2、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实事求是;3、要着眼于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现实问题的解决,而不能为了批评而批评。

相关话题/新闻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