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理论专题笔记(基础版)(12)

本站小编 福瑞考研网/2017-04-09


②新媒体技术造就了新型的传播交往关系,消弭了传受者之间的绝对界限,使新闻从业人员的身份危机成为重要问题——在电子媒介语境下,一种新型的传播交流结构正在形成:单向性的传播方式逐渐被取消,代之以一种双向的、去中心化的传播交流结构。具体来说,网络、手机等新媒体赋予人们的不仅仅是信息接近权,更是信息发布权。
③新闻制作权的泛化和信息扩容则带来新闻价值的泛化——非职业机构和个人涉足新闻行业挑战的不仅是传统的新闻生产程式和惯例,还有既存的新闻理念本身。首先,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理念———真实、客观、公正再次成为矛盾的焦点。在人人都拥有“信息权”的当下,传播主体多是未曾接受专业训练的普通人,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个人的理解采集、制作、发布新闻,甚至将强烈的感情色彩和价值判断置于信息话语之中,这就无法保障一种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的新闻价值标准。其次,新闻边界发生游移,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硬新闻不再是媒体争夺的焦点,新闻的外延不断扩展,更多的信息被“泛化”为新闻,比如服务信息、生活故事、身边琐事等等。
④新闻理性和新闻责任的旁落造出新闻伦理危机——新媒体以开敞的姿态将新闻生产大门向所有人打开,赋予了主体更多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为参与式民主提供了技术层面的保障,营造了哈贝马斯意义上的“理想交流情境”。然而,非专业机构和非职业新闻人的介入,正在使新闻业日渐背离那些基本的新闻伦理和职业操守。因为,这些新型的“信息主体”缺乏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制度规训,甚至缺乏理性精神和自律意识,他们往往以一种游戏、娱乐态度自由、随性地参与到新闻制作当中,而且先进传媒技术为他们提供了不必负责的庇护。
新闻伦理中的理性向度要求新闻报道的事实真实、客观、全面,观点、态度公正、中立,不带任何倾向性。这是对新闻制作者自律性的要求,也是对其理解能力、知识及经验、观察及推演能力等做的规定。新闻伦理中的责任向度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 就微观层面而言,新闻报道须敞开事实真相,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为他们的现实生活提供指导和帮助; 就宏观层面而言,新闻报道应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及社会动员作用,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电子媒介环境中扩大的主体,使新闻理性与新闻责任受到巨大冲击。首先,他们助长了虚假新闻的泛滥。其次,他们带来更多新闻视角的偏斜。各种“门’事件,暴露了非职业新闻生产者对于晾晒各种色情、隐私、仇富信息情有独钟。其后果往往是侵犯个人隐私、传播淫秽信息,甚至造成网络群集和网络暴力。再次,知识产权问题浮现。互联网便捷的复制、粘贴、下载、上传功能为使用者盗窃别人的新闻信息铺设了路径。

重构:新闻专业主义遭遇的困境并不意味着它的全面失败和沦陷,从另一维度来看,新媒体语境召唤着新闻专业主义的重构及新一轮赋权,包括媒介的深度融合、职业身份的重构、新闻价值标准以及新闻伦理的现代重建等。
    1、传媒业的转型: 深度融合——新闻专业主义在新媒体传播语境中的重构首先依赖于新闻业的全面转型,以维持它专业的独立性和合法性。这种转型具体化为四个向度:
①深度融合——在“全民记者”、“全民监察员”的自媒体崛起情境下,专业媒体机构维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唯一路径是走向深度融合,综合多种媒体的优势力量重建专业水准更强的组织机构。
②从渠道控制走向内容提供——在“媒介内容融合”、“媒介形式融合”和“媒介组织融合”的大趋势下,专业媒体机构的位置逐渐后移,更多不应是充当传播渠道控制者的角色,而是充当内容提供商的角色。
③从大众化走向真正意义的分众化——新媒体在内容分化以及定位传输技术上的成熟,为真正意义上的受众市场细分提供了条件。
    ④四是从“封闭符码”向“开放符码”转变——当下的内容模式应结合网络新媒体开放性等特征,强化互动性和参与性,不对资讯内容进行严格分类,弱化版面之间的科层区化,取消传播者的单方面控制,为受众预留充足的表达时间和空间。
    2、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身份: 意见领袖——尽管一种反新闻的趋势正在蔓延,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专业新闻工作。在新闻信息数量急剧增加、内容涉及面广、形式多姿多彩的情况下,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鉴别和利用不是更容易,而是更困难了,这对专业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诉求——成为新型的“意见领袖”,专司新闻信息的整合、筛选、解释、引导和管理。
3、新闻价值标准: 高品质互动信息——这意味着必须在原有新闻价值标准基础上注入两层新的含义: 一层是“高品质”,在新媒介环境中,普通的新闻信息完全可以由非职业机构、非专业人士提供,那么职业新闻机构和职业新闻采编制作的新闻只能是“高品质”的信息,以其内容、形式、服务的高端化来体现其专业性,征服受众。一层是“互动性”,这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是滚动性,其次是交互性。增强新闻的交互性设置,比如在网络上开设论坛、开展调查、开通直播间等,既是吸引受众的手段,也是构建“理想的言语情境”的有效路径。
4、新闻伦理: 事实与人文关怀——在传统的新闻伦理中,理性和责任的向度更多是从“事实”层面来加以表现,即在追逐新闻报道真实、全面、客观、不偏不倚的诉求中彰显理性和责任。如今,这种取向应转变为“事实”和“人文关怀”的并重。因为,新媒体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主体的觉醒和解放呼唤着对人的价值之重拾。新闻伦理的重建依靠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 一是职业媒体内部的力量,它们是重新框化新闻伦理范围,并将其付诸实践、作出表率的主导性力量。它们对新闻伦理的重塑和践行依托专业的理念、知识、技能及自律精神。二是职业媒体外部的力量,包括自媒体、普通公众的力量,他们是保障职业媒体所重新塑造的新闻伦理能够被认同、被维系的支撑性力量。他们对新闻伦理的自觉认同和维护依赖于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以及职业传媒机构的正确引导。


专题六  新闻媒介
1、媒介类别与性质
新闻媒介是以传播信息符号为主的物质实体,它包括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互联网等。新闻媒介是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新闻事业发布新闻,引导舆论的物质手段。主要类型:
1、报纸——优点:视觉媒介;保存性强;选择性强;适合深度报道   
        缺点:时效性差;借文字传播,要求读者有一定文化,限制了读者范围;感染力弱。
2、广播——优点:听觉媒介;时效性强;影响面广 
        缺点: 保存性差;选择性差;不适合进行深度报道。
3、电视——优点:视听合一;时效性强;影响面广;适合再现形象,现场,过程,真实可信。
        缺点:保存性差,选择性差,受众参与度低。
4、通讯社—具有庞大的信息采集网络;具有先进的信息传播手段;能够提供量多质高的信息;通讯社的“受众”是其他新闻机构。
5、新媒体:是一种交互式的由数字化技术复合而成的媒体。特点:分众性——受众具有一定的特征,针对他们进行窄播;互动性——新媒体的最大力量莫过于传者与受者之间边界的消解,互动性强;复合性——即多媒体性,内容呈现形式多用化,文字、音频、视频。
新媒体出现给新闻事业带来的巨大变化:
①    传播方式改变: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互动。
②    对传统媒体形成广泛冲击。
③    向媒体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互联网:是目前国际上最大的信息网络。它不但可以提供不同领域的海量资源,而且为人类架起了相互沟通和交流的桥梁。
优点:大容量,高速度,超文本,互动性,多媒体形态。缺点:真实性受到严峻挑战;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知识技术能力,  在客观上为大量的潜在新闻收受者提供了门槛;信息冗杂,垃圾信息,有害信息严重干扰了人们对新闻的有效获取和理解。
基本特点:高度开放性;互动性;个性化;丰富的信息资源
    互联网的负面效应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首先是把关功能缺失问题。播客的出现极大改变了传统被动收听模式。公民共享新闻的发展对以往的大众传播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是一种挑战, 公民新闻的精髓就在于强调公民在信息搜集、传播、发布中的主体性。正是基于这一点, 播客的出现以及它所带来公众自主选择权的多样化使得传统媒介的把关功能受到冲击。其次是色情和暴力问题。
网络新闻发展:
①    拷贝复制阶段,主要是传统媒体上的新闻复制到互联网上,只是简单的翻版,很少顾及互联网本身的特性。“电子报纸”成为这一段的主要形式。
②    加工整合阶段,主要是对传统媒体上的新闻进行加工,或扩展内容,或提供背景,并对热点话题进行多文本专题报道,在综合性和深度上下功夫。新闻网站是代表。
③    独家原创阶段,主要是专业网站派出自己的记者独立采编新闻,充分发挥网络的传播优势。已经开始起步。
网络新闻优越处在于:① 传播上的快捷和时间上的自由性,能随时发布新闻。② 传播的全球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传播突破了国界,使新闻能在全球及时传播;空间的无限性指网络媒体本身在新闻和信息容量上的无限性。③ 传播的多样性和沟通的交互性,传播形式更加多样,不但可以提供详尽的背景材料,还可以随时刷新播出的最新消息,还能提供个性化服务。沟通的交互性指网络可以同时接纳人们对媒体的参与和交流,网民参与到最大程度的互动。
劣势在于:① 权威性和公信力不及传统媒体;② 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缺乏有深度力度高质量的报道。③ 原创性和严肃性不足。网站尚未形成自己的一套独立的高素质的新闻采编队伍,信息重复率高,原创性差。此外网民冲动有余理性不足“网络暴民”;④ 信息冗杂,垃圾信息,有害信息严重干扰了人们对新闻的有效获取和理解。
提高网络媒体公信力的途径:1、重视并占领网络宣传阵地;2、主动进行议程设置;3、掌握网民的接受特点;4、利用各种宣传技巧。
Web2.0时代:是互联网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由原来自上而下的少数资源控制者主导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主导权交还给个人,从而充分发掘个人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从而极大的解放了个人的创作和贡献潜能,使得互联网的创造力上升到了新的量级。
手机媒体——网络媒体的延伸,包括手机报、手机电视、手机广告、手机博客等。群发功能和点对点的技术特点,使传播成本低,速度快,影响面广。缺点:干扰日常生活,甚至成为违法犯罪与传播不健康内容的一个渠道。
数字电视。交互电视(IPTV)
新闻媒介的共性:指包括各个时代、国家、阶级、类型的所有新闻媒介的共同特点,如①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但仅是舆论机构,没有强制力。②以传播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机构。是面向公众的、真实、迅速的反映现实的。
    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它们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与众不同之处。如①以迅速及时见长;②以真实、客观、公正取胜;③以独到评论瞩目;④以编排新颖活泼显眼;⑤以不同新闻类型彰显个性。
新闻媒介的特性:①所有制上:私公国营三类;②与政府关系上:独立、官方、半官方三类;③阶级属性上:无产、资产两类;④宗旨方针上:商业、政治、政企合一三类;⑤内容上:严肃高级、通俗大众两类。
新闻媒介双重属性:新闻媒介具有上层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性。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新闻媒介被定为于“事业单位,企业经营”双重属性,即承认新闻具有商品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要做到一是要坚持党性原则、二是努力适应市场需要。同时防止商品化倾向。认识到我国新闻媒介双重属性,对我国新闻事业有着积极意义:① 经常考虑受众的需要。② 使新闻媒介之间形成积极竞争的形式,促使新闻工作者更好地改进工作。③ 新闻媒介更加注重自身经营管理,同时积极引进人才设备,有利于新闻事业的长远发展。

相关话题/新闻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