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考研复习笔记(8)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3
作 品运用象征手法,颂扬霍去病击败匈奴的历史功绩,用雄骏的战马形象颂扬主人艰苦卓绝、 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
其他石雕原可能散置于墓冢区域周围,还有一些石块散乱立于家上。
跃马后腿曲蹲,前 肢作一跃而起之状,予人以紧张激奋的印象;卧马虽暂作休息,仍昂首注视前方的动静,并 未放松警觉;伏虎爬卧于地上,通过正在咀嚼的嘴部、锐利的眼神和稍稍耸起的肩部,仍使 人感其雄健凶猛。
这些石雕皆巧妙地运用了原来天然岩石的外形, “相石取形” ,将圆雕、 浮雕和线刻技法综合运用,很好地抓住对象的神貌特征加以表现。
野猪、鱼、蟾等石雕更在 巨石上略加雕凿便神态迥出,予人以丰富的想像和无穷的回味。
霍去病墓石雕和散置在墓冢 的巨石共同烘托出祁连山的意境,将雕塑作品与周围环境联系在一起。
霍去病墓石雕群作品 是中国古代雕塑接收外来艺术、明显接收中亚和西亚艺术加以融会贯通的结果。
这种避免早 期雕塑技法尚见生拙的弱点,发扬气势雄浑优势和内在力量处理的方式,成为汉代艺术的一 大特色。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国美术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社会文化-绘画(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仲达、杨子华)-山水画的兴起( 《画山水序》和《叙画》 ) -绘画理论(谢赫《画品》与“六法” )-佛教与石窟艺术(敦煌壁画与彩塑、云冈雕刻、龙门雕刻)-南朝陵墓石雕-佛 教建筑和园林建筑的兴起-“书圣”王羲之和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书法艺术 1、试述顾恺之的时代、生平、重要的传世绘画作品以及在理论方面的贡献。
顾恺之是东晋时代的重要画家,作为一位有生平记载、有作品流传、有理论记述的
画家,顾恺之的出现标志中国绘画艺术摆脱了汉代绘画的稚拙水平进入了成熟的阶段。
顾恺之出身于土族家庭,他一生没有担任过重要的官职,主要从事绘画活动,因多方面的才艺、单纯乐观而富于风趣的 性格,有才绝、画绝、痴绝的“三绝”之誉。
文献记载顾恺之曾画过道释和山水,最突出的是他创作了不少力求摆脱礼教束缚、主张流露本真性情、如表现嵇康等魏 晋以来的名土生活和肖像的作品,体现了他对于那些敢于蔑视虚伪的封建伦理的名士们的赞赏和崇仰。
顾恺之的突出艺术成就, 还表现在塑造人物的形象时并不单纯满足于外表的肖似和姿态动作的生动自然, 从而提出了表 现人物性格特征和内在深度的新要求“传神” 。
理论上明确提出这一要求,标志画家对生活的深入认识,在艺术表现上进入 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新高度。
顾恺之清楚地意识到, 眼睛的刻画在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中的重要作用。
注意为刻画人物性格特征采用多种处理 方法, 人物形象的细节刻画,助成高度传神的艺术效果。
线描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表现手段,在顾恺之的笔下有所创造发 展。
线描不只是描绘对象的形体结构、质感、童感、运动变化的基本手段,而且与艺术形象的风度神采相适应。
他那被后人 形容为“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紧劲联绵,循环超忽”的线描法,正与他创造艺术形象的内心世界相表里, , , 成为与内在心绪、精神面貌水乳交融般的整体。
《女史箴图》 (现存英国伦敦大应博物馆,隋代摹本)是顾恺之根据西晋文学家张华所写《女史箴》而作的设色长卷。
画卷 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有助于我们认识古代宫廷妇女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
传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现存北京 故宫博物院等多处,大多为宋代摹本)是根据曹植的同名文学作品采用连续图画形式画成的长卷。
画卷通过反复出现曹植和 宓妃(洛神)的形象,描绘他们之间的情感动态,形象地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和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
以“美人香草”爱情的抒发展示作者的政治追求,本是自屈原《离骚》之后中国文学艺术创作的传统,曹植《洛神赋》正是 政治斗争失败以后 情绪的传达。
《洛神赋图》画出洛神凌波微步的美丽身姿,表露她“若往若还”的矛盾心态,画奇异神兽具有强烈的神话气 氛和浪漫主义色彩。
表现列女是汉代以来的传统题材,传为顾恺之的《列女仁智图》以汉代刘向文学作 品《列女传》中的“仁智”部类人物为对象,塑造历史上聪明智慧具有远见卓识的女性形象。
该图人物神态情节颇为生动,勾线飘忽超逸富有节奏和韵律感,反映出魏晋之际的绘画水平。
顾恺之在绘画理论方面有卓着越贡献,所著《论画》通过对汉末魏晋以来的画家和作品 的评论阐述自己的艺术主张。
文中顾恺之提出了“迁想妙得”“以形写神”“悟对通神”等观点,成为顾恺之艺术理论和美 、 、 学思想的重要部分。
另一篇《画云台山记》是顾恺之的山水画创作设想,从中可了解早期山水画的部分面貌。
顾恺之是中国绘画史最早有较多史料、有作品摹本及理论著述流传至今的画家,在当时 他就有很高声誉。
顾恺之的艺术思想、绘画题材、艺术技巧,对后来绘画艺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2、谢赫《画品》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六法”的内容是什么?试述“六法”对于中国美术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
魏晋南北朝是绘画评论和绘画史著作创立的重要时期,在此以前绘画评论只有零星片断,且往往依附在经史之中。
东晋顾恺 之的《论画》和南朝宗炳《画山水序》王微《论画》是现存较早的绘画理论著述。
随着绘画实践的扩大和深入,需要对前人 创作给予品评和总结,画家谢赫的《画品》《古画品录》 ( )就是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绘画品评专著。
谢赫大致经历齐梁两朝,生卒年代已不可考。
《画品》写于梁代,书中对魏晋以来 27 位画家进行评论。
《画品》首先阐明了 绘画的功能和艺术要求,即品评绘画的教育功能和艺 术标准。
作者继承秦汉以来重视绘画的教育感化作用的传统,明确提出绘画具有“明劝戒,著升沉,千古寂寥,披图可鉴” 的政治作用,在此前提下列出品评画家优劣的六条标准“六法” ,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采,经营位 置,传模移写。
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使作品具有强大感染力的“气韵生动”列为首要准则,其次为用笔 及形、色、构图、临摹学习等绘画造形技巧。
“六法”的提出具有绘画实践及理论研究的总结意义,对中国绘画理论的发展 产生了重要影响。
谢赫在对画家评论中有许多精辟的主张:强调画家深入生活观察和生动准确地表现对 象,称赞“观察详审”“人马分数,毫厘不失” , ,批评“纤细过度,翻更失真”的倾向;重视深刻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赞 许作品能“颇得壮气”“颇得神气”“极妙参神” , , ;对只停留在外表琐碎“精谨”的描绘而“乏于生气”表示不满;反对“志 守师法,更无新意”的保守作风,认为“述而不作,非画所先” ,只有“师心独见,鄙于综采”“变古则今”“动笔新奇” , , , 才能“有过往哲” ,促使绘画水平得到提高。
《画品》在写作上夹叙夹议,开创了史实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体例,以后中国美术历史及评论研究颇多沿此轨迹进行写作,
出现了不少具有重要影响的著作。
3、简要介绍十六国至北朝中国三大石窟艺术的题材、内容和艺术成就。
魏晋南北朝时代战乱不息、生灵涂炭,社会现实成为佛教传播发展的土壤。
佛教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天堂地狱之说,对人 们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
统治者借助宗教力量巩固的政权,大力提倡修庙开窟、雕绘佛像,佛教艺术因信众的功德行为而流 行世间。
当时许多美术家参加寺庙壁画和佛像雕刻制作。
佛教壁画代表魏晋南北朝时代绘画新水平,反映出中国传统绘画吸 收、容纳外来文化艺术取得的新成就。
中国早期佛教艺术随建筑物的坍毁早已不存,只有地处偏远的一些石窟保存下来,石 窟艺术成为我们了解当时佛教艺术的重要资料。
各地均有石窟发现,现存石窟壁画以敦煌莫高窟为最多,新疆库车地区克孜尔、甘肃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等石窟亦有存 留。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著名的石窟,开凿于符秦建元二年(公元 366 年) ,一说开凿于晋永和九年(公元 353 年) 。
十六国至南北 朝占据此地的统治者都笃信佛教,修建洞窟已具相当规模,至唐代极盛,洞窟达 1000 余座,规模亦极壮丽,五代宋元陆续 开凿或改建,前后历经 1000 余年。
经自然和人为的毁损以及近代盗窃破坏,至今仍保存有从十六国至元代洞窟 492 个,彩 塑 2000 余躯,壁画 45000 余平方米,唐宋木构窟檐 5 座。
位于敦煌西南的西千佛洞和安西万佛峡石窟同属敦煌石窟群,也 有相当数量的壁画遗存。
清末光绪二十六年(公元 1900 年)敦煌发现久被封闭的藏经洞,内藏 5 世纪至 11 世纪的古文献、经卷、丝绣数万件,是了 解古代中国社会历史、宗教、艺术、民族及东西方交 流的珍贵资料。
发现后连续遭到英、法、日、俄、美等国“考古队”和“探险家”的疯狂 掠夺,将绝大部分珍品盗往国外。
目前世界各大博物馆几乎都藏有敦煌文物。
“敦煌学”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显学。
魏晋南北朝时代社会动荡,民众处于深重的灾难之中寻求解脱,佛教把现实看做虚幻的东西,对苦难遭遇要忍辱苦修,以期 来生获得善报或死后进入天国,并以佛前几世舍己为众生的故事为榜样,宣扬忍辱牺牲的精神。
敦煌北朝洞窟中本生故事画 成为流行的题材,常见的有尸毗王本生、萨 那本生、须达那本生等,宣扬牺牲自我、拯救生灵以修正果的思想。
表现与佛 教有关的度化事迹的因缘故事画及宣扬释迎牟尼生平的佛传故事画亦颇为常见。
制作本生画的画工可能有来自西域之粉本, 为了适应信众的欣赏习惯,必须在民族绘画基础上加以吸收与改造。
佛教美术随佛教由印度经中亚传入今新疆地区后,经各 民族匠师创作已带有浓厚之地方色彩,再传至敦煌及内地,又进一步与汉族传统绘画相融合。
从敦煌现存较早之十六国和北 魏各窟壁画(如 275、254、257 等窟)可清楚地看到那些感情强烈外露、动态明显夸张的人物造型,以劲细线条勾勒并注 重晕染的表现方法,以及用赭红色加散花图案装饰衬底的形式,都明显带有域外和今新疆地区的绘画风格;长带形画面为增 强感染力由单幅而发展为连续故事画,画中生活细节形象的处理,则反映出传统绘画的面貌。
249 窟、285 窟西魏壁画便显 示出了外来艺术向民族艺术转变的新成就。
北周时期敦煌作为西北重镇,开窟造像之风不减。
此时石窟壁画出现大幅本生、 佛传故事画,多作长横幅连环画形式,情节复杂,描绘细致,有的上下交错数条,作“Z”形排列,反映外来佛教融入中华 民族文化的倾向。
这些大型本生及佛法故事连环画,皆以白壁为底,用流畅的线描勾勒,造型简赅生动,色彩清淡雅丽,有 的人物肌肤略作立体晕染,尚存西域绘画遗风,整体来看从人物形象到艺术风格已经呈现汉民族传统绘画的面貌。
石窟造像之风兴盛,外来的雕塑艺术给中华民族艺术带来新的营养,敦煌莫高窟泥塑艺术反映出雕塑艺术的新成就。
敦煌的 北朝塑像早期造型、服饰呈现外来的风格面貌,佛、菩萨体态均较为丰满,广额、高鼻、凹目,上身袒露,披缨络,下身着 羊肠大裙,头戴宝冠,坐金狮座。
随着佛教艺术与中原汉民族传统艺术融合,敦煌莫高窟北朝洞窟佛教泥塑也和壁画一样, 逐渐呈现民族艺术的面貌。
北魏统治者统一北方地区后大力提倡佛教,各地大规模展开修建寺塔和开窟造像活动。
著名的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西郊, 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公元 460 年)皇帝任命来自凉州的僧人昙曜为沙门统,凿山石壁,即今云冈石窟中第 16 至 20 窟,世 称“昙曜五窟” ,为云冈最早开凿的一批石窟。
自此之后直到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大规模的开凿工程在云冈迄未间断, 成为云冈石窟造像最为兴盛的时期。
云冈最早开凿的昙曜五窟(第 16 至 20 窟)规模宏大,窟内主要造像为三尊佛,本尊形体高大,占据了窟内大部分空间,面 相方圆丰满,隆鼻薄唇,眼大眉长,后背有华丽的项光和背光,壁间遍雕千佛,有的还以高浮雕手法雕出菩萨和罗汉,气势 在严宏伟。
五个窟的造像和布局各具特色,第 20 窟本尊作结跏趺坐禅定像,一侧立佛已毁,因前壁崩塌大像暴露在外,形 象更显突出,现成为云冈造像的标志;第 19 窟本尊亦为结跏趺坐,右手举于胸前作说法状,两侧的胁侍佛像安置在窟门外 两侧的耳洞中;第 18 窟的大佛身披雕有千佛的袈裟,与两旁的胁侍佛均作立像,本尊举于胸前项大的左手显得圆润而柔软, 完全没有石质的感觉,雕造水平高超;第 17 窟本尊为弥勒菩萨造像,头戴宝冠,交脚而坐,两旁胁侍佛一坐一立分别雕于 龛中;第 16 窟本尊身穿宽大厚重的冕服式袍服,不同于其他洞窟大佛偏袒右肩式的着装,这种着中原汉族袍服的佛像,寓
示鲜卑族的汉化政策的影响,体现佛教雕塑接受外来影响向民族艺术的转变。
昙曜五窟造像以宏伟雄健的姿态展现出中国早期佛教雕塑的面貌。
本尊身躯魁梧,皆高达 13 米以上,第 19 窟本尊更高近 17 米,这种高大的早期佛像雕塑,可以前不久遭毁坏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为代表。
高大佛像在窟中顶天立地,具有压倒一 切的气势。
雕造手法既融入了中亚如巴米扬大佛的外来风格,又具有中国匠师的卓越创造,是现存早期石窟造像的杰作。
龙门石窟在河南洛阳南郊,其地两岸山岩对峙,伊水从中间流过,故称伊阙。
孝文帝在太和十七年(公元 493 年)迁都 洛阳后,大规模在龙门开凿石窟,其后东魏、西魏、北齐和隋、唐诸朝代皆陆续修造,唐代贞观至天宝年间龙门开窟盛极一 时。
龙门石窟今存窟龛 2100 多个,造像 10 万余尊,还有题记碑刻 3600 多品。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甘 肃敦煌石窟一起,号称中国三大石窟群。
甘肃敦煌石窟以洞窟壁画和泥塑最具代表性,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 窟则以雕塑见长。
龙门北魏时期的主要洞窟有古阳洞、宾阳洞和莲花洞等多处洞窟。
古阳洞约始凿于太和十七年(公元 493 年) ,是龙门石窟 开凿年代最早的洞窟。
平面作马蹄形,正中有石雕本尊像,四壁分层成排地凿出佛龛造像,其中有结跏趺坐的释迦佛,也有 交脚的弥勒菩萨以及释迦和多宝佛并坐像。
佛像面型多为秀骨清像,反映了北魏社会对南朝汉文化的钦慕与吸收。
龛额和佛 光的装饰华美,龛侧雕有出资造像者的发愿文,著名的北朝石刻“龙门二十品” ,有十九品出自古阳洞,是研究北朝书法碑 刻的珍贵资料。
宾阳三洞是龙门北魏时期最宏伟的洞窟,北魏时期只完成宾阳中洞,其他两洞并未竣工。
宾阳中洞布局严整,有着完美而周密的设计。
正壁雕像五尊,正中为结跏趺坐于方台上的释迦佛说法像,两侧分列有菩萨和 弟子,南北两壁为一佛二菩萨立像,洞顶雕莲花和环绕莲花的十个迎风飞舞的伎乐天人。
洞口内壁两侧分四排浮雕维摩变、 佛本生故事、帝后礼佛行列及十神王。
洞窟地面雕出走道和莲花图案装饰,应是模仿地毯形式修造。
洞门外两侧高浮雕形式 各雕一孔武有力的金刚力士,南侧一躯已残,北侧一躯筋骨坚实,面部怒目圆睁,气势威猛,是迄今所见年代较早运用夸张 手法雕造的力士形象。
宾阳中洞的佛像面像丰满,慈祥而微露笑意,予人以亲切之感,以阶梯式雕出厚重的衣褶,犹存留云 冈造像风格。
全洞以本尊为中心的 11 尊雕像,互相联系衬托,主从鲜明。
窟内空间高大宏敞,石窟布局和造像都颇为成功。
莲花洞开凿于北魏末年。
正壁有本尊一胁侍菩萨二,佛与菩萨之间浮雕出迦叶、阿难 两罗汉。
其余壁面雕有大小不同、形式不一的佛龛,窟顶浮雕莲花图案和拱门上方的火焰 纹,是石窟装饰雕刻中的精湛之作。
北魏晚期龙门石窟造像的造型特征和服饰样式可以见到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民族大融合进入了新的阶段。
外来 佛教的教义与中国传统忠君孝亲的儒家伦理观念已合为一体。
中国佛教雕塑艺术逐渐摆脱外来的影响, 植于中国社会生活的 土壤之中,呈现浓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第三章 隋唐五代中国美术 与作品)-隋唐山水画(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的“青 隋唐五代的社会文化-唐代人物画(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
绿山水”和王维等人的“水墨山水” )-绘画理论的发展(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隋唐五代的石窟艺术(敦煌壁画与彩塑、 龙门石刻)-隋唐五代雕塑(唐昭陵石刻、乾陵石雕、五代王建墓石雕)-水墨山水的发展(荆浩、关同、董源、巨然及作 品)-花鸟画的发展( “徐黄体异” )-五代人物画(周文矩和顾闳中及作品)-隋唐五代的书法艺术 1、唐代有哪些具有影响的人物画家和作品?按照不同历史阶段试作简要论述。
唐代是中国人物画发展最繁盛的时期,出现了像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 等杰出的画家,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
阎立本的绘画代表初唐美术达到的新水平。
阎立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统治集团的重要成员,长期追随唐太宗李世民,曾继兄阎 立德为将作大匠、工部尚书,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 668 年)升为右相。
阎立本的美术成就主要为绘画创作,唐初政权的建 立和强盛,封建政治宣传的需要为阎立本艺术创作提供了众多的重大题材。
画家大量绘制适应唐王朝巩固政权需要、歌颂唐 帝国的强盛的画作,作品成为初唐政治事业的颂歌。
文献记载阎立本在太宗即位前的武德九年(公元 62 年) ,曾图写《秦府十八学士图》 ,歌颂李世民任秦王时能礼贤下士; 唐太宗即位后,他又多次为太宗画像、描绘重大历史事件。
依照汉代绘制《麒麟阁功臣图》和《云台二十八将》的传统。
贞 观十七年(公元 643 年)阎立本受命在凌烟阁图绘二十四位开国功臣像,唐太宗亲自为赞,是为著名的《凌烟阁功臣图》 。
高宗时他又画《永徽朝臣图》 。
今存传为阎立本的作品有《步辇图》《职贡图》《历代帝王图》等。
、 、 《步辇图》以唐太宗派文成公主人藏,与吐蕃赞普 松赞干布联姻为背景,选择了唐太宗接见吐蕃迎亲使臣禄东赞的情节加以描绘,画卷塑造唐太宗与禄东赞的肖像,通过面部 刻画表露太宗的睿智和禄东赞对他的崇敬之情。
画中对不同人物的身份及民族气质有较鲜明的表现, 突出描绘人物而省略背 景也是这一时期绘画常用的手法。
现存《步辇图》可能是北宋时期的摹本,古时对传模移写的技巧颇重视,该图应基本保留
了原作的面貌和风韵。
经历初唐百年左右经营,唐王朝进入社会富足和文化高度发展的昌盛期。
美术创作水平明显提高,题材广阔,技巧成熟,风 格多样,名手众多。
影响最大的人物画家当推后世称为“画圣”的吴道子。
吴道子是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罕见的多产画家,一生曾作壁画三百余堵,他丰富奇异的 艺术想象,生动的艺术形象,独创的艺术风格吸引了社会群众吴道子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充沛的情感、娴熟的技巧 创造大量气势宏伟感情奔放的宗教壁画,人物形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他笔下艺术形象千姿万态,既有一定的生活基础?
?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吴道子的壁画创作适应当时宗教宣传的需要,一些作品曲折的反映出现实生活的内容, 某种程度流露画家自己的爱憎之情。
他画《地狱变相》 ,为佛教的“阳作阴报”作宣传,地 狱里画了披枷戴锁的官僚资族,表明这些为非作歹的豪门贵族生前依仗特权逍遥自在,到 “冥间”却逃脱不了最后的审判。
据载吴道子作《钟馗捉鬼》 ,画作采用幻想的方式,成功地塑造出外貌不扬而心地正直善 良、疾恶如仇的镇邪捉鬼的神祗形象,反映了人们希图摆脱邪恶势力、与之殊死斗争的强烈愿望。
吴道子的绘画创作风格技巧具有突出的创造。
画家发展了魏晋南北朝时代绘画简括的笔墨技巧, 运用线描的技巧达到了新的 更高的水平,中年以后创造了遒劲奔放变化丰富的“莼菜条” ,表现物像“高侧深斜,卷格飘带之势” ,取得“天衣飞扬,满 壁风动”的效果,人称“吴带当风” 。
为了强调笔墨线条的特殊功能,适当地压缩色彩在画面上的比重,往往“于焦墨痕中, 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 ,创造出突破南北朝以来铁线描施重彩雅致缜丽的风格,展现雄浑奔放墨彩兼备的新画风。
吴道 子立足中国传统绘画、融合外来作风的线、墨、色结合的新风,正是唐代艺术“以我为主”“融汇中外”的气度的具体表现。
、 吴道子还有“只以墨踪为之”的“白画” ,是为后世白描画之先声。
吴道子为历代画工所崇奉,粉本传流,影响后世。
吴道 子成为画塑工匠的行业神。
吴道子的绘画艺术对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反映贵族生活的风俗画在南北朝时代已经出现,唐代描绘仕女生活情态的绘画创作更加 发展,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画家,代表人物有张萱和周 。
张萱、周 画人物端庄丰厚,表现出唐代贵族社会的审美趣味。
张萱活动于盛唐开元年间(公元 713-741 年) ,擅画妇女婴儿。
据载他画贵族妇女“以朱色晕染耳根” ,描写环境“为花蹊 竹榭点缀皆极妍巧” ,说明他对赋色和补景都很注意。
现存的几件作品虽然是后代摹本,描绘盛唐时期贵族妇女的生活情态 反映出张萱绘画的面貌,画卷充满了欢乐情绪,展现出盛唐时代的精神风貌。
《捣练图》 (宋徽宗赵 摹?
┗笞甯九妨贩煲隆?
画家没有停留在劳动程序的单纯图解上,而是抓住劳动中流露情绪的细 节动作, 突出贵族妇女消遣性劳动的愉快情态。
画中的妇女身姿端庄丰厚,色彩柔和鲜艳,捣练的用力、熨练的细心、缝 衣的聚精会神的特点都刻画生动感人。
《虢国夫人游春图》有宋代摹本流传,描绘唐玄宗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和眷属 们的郊游行列。
作品整幅不画背景,着力刻画人物从容欢快情绪,装备华丽鞍鞯的骏马踏着轻快的碎步,从骑前导,整个出 行队伍装饰得花团锦簇,使人联想到春光明媚的季节,突出了杨家姊妹的奢华骄纵。
作品以唐代贵族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反 映了当时贵族审美趣味成为社会审美的主要取向。
周 出身贵族,活跃于唐代后期代宗李豫、德宗李适期间(公元 763-804 年) ,他擅画贵族人物肖像及宗教壁画,尤擅画仕 仕女画创作继承和发展了张萱的画风,画仕女具有“衣纹劲简,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的特点。
画家生活的时 、 女。
周
代已没有开元时期的盛 况,他对上层社会生活较多了解,笔下的贵族妇女已由张萱作品中的欢快享乐人物形象转向精神苦闷空虚,反映生活的深度 也较张萱进了一步,反映唐代绘画艺术的新发展。
《挥扇仕女图》通过一组不同身份的宫廷妇女的闲散生活描写揭示她们的精神状态: 衣着华丽的贵妃懒散无力地怔怔出神,年长的宫女无心刺绣,树下闲谈的妇女也面带愁 容,反映幽禁宫廷里的妇女寂寞无聊的精神状态,寄予了画家对她们遭遇的同情。
现藏辽宁博物馆传为周 作《簪花仕女图》描绘服饰华丽的贵妇人在庭院闲步赏花、 斗狗的休闲状态。
画中人物从容悠散但表情平静冷漠。
画家用简劲的线描、艳丽的设色 成功地表现了肌肤的丰腴和纱衣透体的复杂效果,工笔重彩的绘画技法达到相当高的水 平。
相关话题/美术
中国美术史四套考研试题及答案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1 一、填空题(40分) 1、中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是 时代的美术。 2、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 》,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作。 3、我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壁画墨迹,是辽宁牛河梁 遗址出土的壁画残块 4、我国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分 、 、 、 等四类。 5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国美术史考研复习讲义_五代宋元
五代宋元美术 一、填空题。 1、.宋代风俗画家中以善画婴戏而著称的是(苏汉城),其传世作品有《秋庭戏婴》等。 2、五代山水,北方以(荆浩)(关仝)为代表, 南方以(董源)(巨然)为代表,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 3、北宋(郭熙)在其山水画论钟《林泉高致》中提出,山有三远,即(高远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国美术史考研知识点_填空题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01) 1. 中国新石器时代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_陶器__,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仰韶文化 2. 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出土地点是___1949___年在__长沙陈家山_____ 3. 《步辇图》中所花的皇帝是____唐太宗李世民___ 4. 吴道子的生活时代是___唐朝____ 5. 五代荆浩所著的山水画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国美术史考研知识点_明清
明清美术 一、填空题。 1、明代宫廷花鸟画成就卓越,呈现多种尤其以活动于不同时期的(边景昭)(孙隆)(林良)(吕纪)各擅胜场。 2、明代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和流派,如以(戴进)为代表的浙派,以(沈周)(文征明)为代表的的吴门派,(蓝瑛)的武林派等等。 3、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国美术简史浓缩版考研复习笔记(绝对值得)
网友总结之中国美术简史的笔记 考研试题, 考研资料, 艺术, 设计, 2008年考研中国, 简史, 美术, 笔记, 网友 简单设计论坛各版块版主紧急招募中,欢迎点击申请! 1.隋唐山水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4) 初盛唐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科,到盛唐出现不同的流派,形成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发展体 ...新闻传播艺术设计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 1、 彩陶:是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呈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 2、画像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3、 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是说画圣吴道之创造出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艺术考研中外美术史资料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国美术史部分 重点依次是:文人画史(元明清)、宫廷画史(唐五代两宋)、石窟艺术(南北朝隋唐)、画像石转(秦汉)、文人画史中又以山水画史最为重要,人物画史与花鸟画史次之。 一名词解释 (一)史前及先秦美术 1、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陶胚上用天然的氧化铁和氧化锰作颜料进行描绘,经入窑烧制后,橙红色的胎底上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外美术史考研复习资料
中外美术史复习资料 外国美术史 一.填空 1.按考古学的分期,我们把早期的原始美术分为: 奥瑞纳时期位于法国的奥瑞纳村附近 距今3万年左右 梭鲁特时期位于法国里昂的梭鲁特村 距今2万年左右 马格德林时期位于法国的马格德林地区 距今1万4000年 2.法国 (拉斯科洞窟壁画);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考研题库及答案
中外美术史226;考研核心考点笔记及试题 中外美术史试题一、填空(每空1 分,共15 分) 1.以运用磨制石器和发明__________为主要标志的新石器时代,是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起点。 2.中国的青铜器发端于___________流域。 3.秦汉时期的美术,从历史纪年来划分,应始于公元前221 年,止于公元________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1-032019考研南京师范大学中外美术史真题(网友回忆版)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1-012019考研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史与理论研究真题(网友回忆版)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1-01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外美术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2012年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外美术史考研真题2013年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外美术史考研真题2014年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外美术史考研真题2015年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外美术史考研真题2016年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外美术史考研真题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外美术史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山东大学艺术学院636中外美术史[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录封面内容简介目录2014年山东大学艺术学院636中外美术史[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5年山东大学艺术学院636中外美术史[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6年山东大学艺术学院636中外美术史[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7年山东大学艺术学院636中外美术史[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8年山东大学艺术学院636 ...辅导考试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302019年东华大学621美术理论考研初试大纲
东华大学美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大纲科目编号:621 科目名称:美术理论复习范围:一、美术理论的目的:美术是最古老的艺术门类之一。是人类直观地反映现实和掌握世界的艺术手段。美术是造型艺术中最重要的部分,在感知方式上是属于视觉的。美术理论的目的就是研究美术的类型、艺术语言、艺术风格、时代特征、审美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温州大学美术学院2019年考研大纲
从温州大学研究生院获悉,温州大学美术学院2019年考研大纲已公布,如下:美术学院2019年考研大纲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