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本更新之所以能成为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的物质基础,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为暂时摆脱危机,促进复苏和高涨阶段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当经济进入停滞阶段,出于竞争的需要,资本家开始了新一轮的投资,对原有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并大量增加新的技术含量更高的技术设备。大规模的投资带动了经济的增长,从而使生产摆脱危机。但是,随着经济的复苏,投资以加速的方式进行,把经济迅速推向繁荣的极限,从而为下一次经济的全面失衡创造了条件。
2 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在推动了生产增长的同时,又为下一次危机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大规模的技术更新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更进一步的层次上激化创造了条件,这表现在:一方面,新的、效率更高的技术设备的采用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日益提高的资本有机构成使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或绝对减少,这又进一步推动了相对过剩人口的增加,从而使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进一步减少。这两方面因素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趋尖锐化,并孕育着下一次危机的到来。
4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P236
5 、什么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它在资本主义经济中集中体现为哪些方面? P238
6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 P246
7 、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 P253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一、名词解释
1 、科学社会主义
2 、战时社会主义
3 、新经济政策
二、简答题
1 、怎样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老师说是重点!) P264
经济文化 相对 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1 、 生产力落后因素的制约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前都发生过长期的战争,这些战争,使原本就落后的 生产力 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从而更加落后,在这样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不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是不可能接近或赶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
2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取代旧的经济制度的过程中,充满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即使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起来,它所面临的历史任务依然是非常艰巨复杂的,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最终完成。
3 、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从总体实力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直要比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强大的多,它们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种种形式的武力进攻和和平渗透。这种态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社会主义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社会主义的建设和经济发展将是长期、艰巨的任务。(未更改)
4 、历史上其他社会制度的更替,只是用 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一种剥削阶级代替另一种剥削阶级, 尚且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曲折过程,对此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
2 、谈谈 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 对社会主义 经济制度 一般特征的理解。(重点!)
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P270
社会主义 经济制度 的一般特征可以概括为: P273
1 )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不是判断社会经济制度的唯一标准,也不能说生产力发达的制度就是社会主义,但 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社会主义一定要有不断发展并最终高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
2 )建立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公有制形式和所有制结构。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之一在于他们的生产关系不同。 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公有制在整个社会主义经济中占的比重大小和采取的形式,要与社会主义不同的发展阶段相适应。
3 )实行与生产力发展要求和所有制关系相适应的分配形式。分配关系是所有制关系的实现,其宗旨是要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究竟实行何种分配形式,要根据生产力发展和所有制关系的要求而决定。
4 )建立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社会主义上层建筑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而不断改革、不断完善, 使之成为保护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 主义 制度完善的重要力量。
3 、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立的历史事实?
4 、试论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经济制度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P277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P282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 PP91
二、简答题
1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如何实行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P291
如何实行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P298
1 ) 要妥善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 讲求效率 ,就是在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时,把劳动报酬同劳动效率挂起钩来,不仅要衡量投入劳动的量,更要衡量劳动的质和劳动绩效;在按生产要素分配中,则要把生产要素获得的收益同各种生产要素的经济效率联系起来。 讲求公平 ,就是在分配中允许拉开合理差距的同时,要防止两极分化。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
2 )要建立、健全市场分配机制,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以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界定和制约个人收入分配,是从根本上实现分配公平和效率的保证。
① 要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及其客观调节机制,使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从事各种具体劳动的 每个劳动者的收入分配,都置于同一规范和调节机制之下,受客观的市场分配规律的制约,实现公平合理的分配;
② 要建立、完善其他生产要素市场及其运行机制,特别要建立、健全和完善 由市场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决定形成的 价格机制,使价格真正成为调节收入分配的客观的指示器;
③ 要通过企业改革,塑造合格的市场主体 ,以防止由于企业行为的扭曲而导致价格和分配的混乱和不公 。
3 )要加强宏观调控、健全法制,对个人收入分配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
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程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具体措施有:
① 制定并实施价格政策;
② 加强税收政策调节;
③ 加强法制建设。
4 )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2 、为什么说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P277 )认识这一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P278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P279 )和根本任务( P280 )是什么,为什么?
4 、确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是什么? P283
收入分配(仅调整格式,未对照教材)
一、名词解释
1 、国民收入
是与收入分配关系最密切的经济范畴,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土地和资本等)通过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的总和,即工资 利息 利润 租金的总和。
国民收入与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净值有如下关系:
1 )国民生产净值 = 国民生产总值 — 折旧
2 )国民收入 = 国民生产净值 — 间接税
2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生产部门中进行的,参与收入分配的主体主要有 3 个:政府、企业和个人。与参与初次分配的 3 个主体相对应,整个国民收入也划分为 3 部分:
① 政府收入。主要表现为财政收入,其主要来源有各种形式的税收和政府凭国有产权获得的收入;
② 企业收入。指企业的销售收入减去各种成本,再减去向政府缴纳的各种税后和利润后的剩余部分;
③ 个人收入。指个人劳动或由于提供各种要素获得的收入减去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后的剩余部分。
经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形成的上述三种原始收入构成了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出发点。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