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再分配,它主要是通过政府的财政支出实现的。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调整再贴现率等货币政策来进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4 、公平与效率
公平首先是指收入水平有道德的标准,即用收入购买的全部生活资料“应当足以使劳动者个体能够在正常生活状态下维持自己”;其次,公平含有对收入差距的判断。而效率是指人们对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二、简答题
1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非重点)
1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联系:
① 二者都反映了社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都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的主要指标;
② 二者都是以市场价格来计算的;
③ 二者经常相互替代;
④ 二者的联系是: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来自国外要素的收入净额。
2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
国内生产总值是以国土原则计算的,包括外国居民在本国领土内从事生产经营和投资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但不包括本国居民在国外创造的增加值。
国民生产总值则是以国籍原则计算的,包括了本国居民在国外创造的增加值,但不包括外国居民在本国领土内创造的增加值。
2 、试述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原则、内容和意义。
1 )原则:初次分配优先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
2 )内容:即前面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定义。
3 )初次分配的意义:
是社会总产品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是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此外也作为再分配的出发点。
4 )再分配的意义:
① 是实现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职能的需要;
② 是政府宏观调控国民经济的需要;
③ 是发展基础产业部门 薄弱环节和落后地区的需要;
④ 是维持社会公平的需要;
⑤ 是社会保障基金 社会后备基金和国家物质储备建立的保证。
3 、如何解决分配中效率和公平的矛盾?
1 )效率和公平的含义:
公平首先是指收入水平有道德的标准,即用收入购买的全部生活资料“应当足以使劳动者个体能够在正常生活状态下维持自己”;其次,公平含有对收入差距的判断。
效率是指人们对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2 )市场运行机制决定了效率和公平之间存在矛盾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要有效率就必须给生产要素所有者以相应的报酬,这些报酬构成了他们的收入。而人们占有要素的状况是不一样的,因此根据要素供给分配收入则必然导致收入差别。如果缩小这种差别以实现收入均等化,则必然损害效率。
3 )如何解决:
总的原则是效率与公平兼顾,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① 在效率优先的条件下兼顾公平。
首先,只有效率的提高才能为公平的增长提供物质基础,所以实现公平必须服从于提高效率;
其次,在效率优先的原则下也要尽可能兼顾公平,让差距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内。
② 要针对效率和公平在不同时期内表现的不同特点,抓住问题的主要倾向来协调二者的关系。因为虽然公平和效率的矛盾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但有时候公平可能更重要,而另一些时候效率则更突出。
③ 要首先保证遵循公平和效率兼顾的某些原则,此外也要在其他方面找到一些以尽可能小的不公平换取尽可能高的效率,或者以尽可能小的效率损失来换取尽可能大的公平的途径,以降低效率和公平替代的机会成本。一般来说,如果某项政策的实施让大多数人都比较满意,则说明它比较公平,也具有效率。
总之,初次分配服从于效率目标,由市场调节;再次分配服从于公平目标,由政府调节。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
一、解释下列概念
1 、要素市场(未找到相应内容)
是指能形成生产能力的各种基本要素的交换场所及其交换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金融市场、技术和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和产权市场等。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简答题
1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P30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它强调的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 而不是说市场经济本身还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性质的区分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又具有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特殊性。
2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 P45
(第二章,第三节的相关内容)
3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自己的特点: P303
①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
②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结合在一起,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
③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的方向服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大目标。
2 、如何建立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P305
3 、谈谈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性质、道路和认识。 P309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一、名词解释
1 、 市场经济中的 交易主体 P314
在市场活动中,交易关系是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市场作为交易关系的总和,将各个由社会分工所形成的处于分离状态的利益主体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形成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交易关系和协作关系。这些参与市场交易的利益主体,就是市场交易主体。经济学中一般将市场交易主体概括为三类:个人、企业和政府。
2 、现代企业制度
3 、公司治理结构
二、简答题
1 、作为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企业具有哪些基本特征?(重点!) P320
1 )自主经营,即企业拥有自主的经营权。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独立的经营主体和交易主体,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有权决定自己的经营方向和经营目标,有权决定经营什么、经营多少和怎样经营,有权按效益最优化原则配置资源。
2 )自负盈亏,即扣除成本、税收后的盈利归企业所有,亏损由企业自己负责,这是核心特征。只有自负盈亏,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才有足够的经营动力和压力。
3 )自我发展,即企业规模的扩张、经营链条的延伸、跨行业甚至跨国经营,都取决于企业自身的能力并由企业根据市场状况及其预期的利润空间自主决策。企业投资资金主要靠自我积累,或主要凭借自身能力或信誉通过直接融资、间接融资途径获得。规模扩张受硬预算的约束。
4 )自我约束,即企业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要在成本与收益、风险与收益的比较中,形成自觉的约束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
2 、为什么作为计划经济体制微观经济基础的国有企业不能直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P322
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存在以下几个弊端:
1 )产权不清,因而不具备作为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企业那样的投资主体责任,不能形成有效的委托——代理关系,从而也无法形成有效的 克服代理问题的 激励——约束机制。
2 )政企不分,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应该是自主经营的,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缺乏基本的自主经营权,企业的基本权利分散的掌握在与企业发生直接和间接关系的各级政府部门手中。
3 )权、责、利不明,在市场经济中,不仅权、责、利应该分明,而且对于每一主体,权、责、利既要具有统一性,又要具有对称性,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具有竞争动力和约束力。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中的国有企业在各个方面的主体之间不仅权、责、利的界区不明确,而且不统一、不对称。普遍存在有权无责、有责无权或有权有责而无利等情况。同时在分配中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
4 )管理不科学,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在利润动力和市场竞争压力的双重驱使下,不断的进行制度创新,加强管理。而计划经济中的国有企业由于产权不清、政企不分和权责利不明,行政管理代替企业管理,尤其是企业缺乏进行制度创新和加强管理的动力,因而,不可能形成科学的管理制度。
3 、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制度创新?(重点!) P324
1 )国企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产权明晰、政企分开、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 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也称现代公司制度,其基本形式是股份制 。
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是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所谓公司治理结构,即以股东为核心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相制衡关系的泛称,其核心是在法律、法规和惯例的框架下,保证以股东为主体的利益相关者利益为前提的一整套公司权利安排、责任分工和约束机制。在我国,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3 )公司治理结构是否有效发挥作用,关键是组成治理结构的各个权益主体能否充分发挥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同时能够对他们的行为实施有效的制约。从一般意义上讲,要形成有效的 能克服代理问题的 治理结构,需形成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