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1-12 13:33:17 来自: iPad (5th generation)
在“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的内容第595页备注了学习笔记
的记忆,即根据记忆进行了重新创造,其感受的侧重点或有变化,这正是文学作品或文学创作过程的记忆的独特形态,是作家发挥主动性的结果。作家在艺术构思中常用的回忆方式有: a.直接回收法,即把那些对自己刺激最强(或最熟)的信息直接与中心意念挂钩。 b.扫描提取法,即从记忆中去扫描提取有用信息,是一种目的性活动。 总之,只有通过有目的有逻辑的推理回忆,形象地再现当时获得精神刺激的活动情景,通过创作主体的意识作用和创造能力的加工,才能实现文学艺术的最终形式。 ②沉思 a.沉思是在寂静和孤独中对内心某个形象或某种意念的深沉思索。 b.沉思是一个情感的酝酿、发酵、升华的过程,正如席勒在《论朴素的诗与感伤的诗》中所说的那样,“他沉思事物在他身上所产生的印象;他的心灵中所引起的和他在我们心灵中所引起的感情,都是以他的这种沉思为基础”。这是因为,在相对平静的沉思、回忆中再度生长出来的审美情感,已按照作家的审美理想进行了精心梳理和重新熔铸,与现实拉开了适当距离,超脱了世俗、功利的影响,并经过深度体验,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意义、价值形成了更深刻的感悟。这种审美情感正是文学所需要的,也正是作家的艺术想象所依托的。 (2)想象与联想
点击查看资料全文:前往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用户188****8628正在学习的资料简介: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手机扫码阅读全文
第一编 导 论
第1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详解
第2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编 文学活动
第3章 文学作为活动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三编 文学创造
第6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详解
第7章 文学创造过程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考研真题详解
第四编 文学作品
第9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9.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0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0.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1章 叙事性作品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2章 抒情性作品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2.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3章 文学风格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13.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五编 文学消费与接受
第14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14.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5章 文学接受过程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15.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6章 文学批评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16.3 考研真题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