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笔记第448页《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本站小编 Free考研/2022-01-12

用户: 188****8628
时间: 2022-01-12 16:30:31 来自: iPad (5th generation)

在“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的内容第448页备注了学习笔记
③燕卜逊《朦胧的七种类型》 a.《朦胧的七种类型》是燕卜逊的文学理论代表作,在这一书中他将意义含混引入新批评,奠定了他在新批评流派中的崇高地位,其影响也波及中国现代诗歌的创作。 b.意义含混是指文学语言的多义形成的复合意义。意义含混是指一个语言单位(字、词)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一句话可以有多种理解的现象,是指某种修辞手段所产生的多种效果。意义含混以往被视为文学创作的一大弊病,而新批评则把它视为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使之大致接近“丰富”“巧智”的意思。意义含混这一术语的提出和运用将使人们从语言学的角度更好地对诗歌的复杂性和幽微曲折性加以解释,从而丰富诗歌的意蕴。 ④布鲁克斯《精致的瓮》 《精致的瓮》是布鲁克斯最为知名的文学理论著作,也是美国“新批评”理论的经典之作。布鲁克斯对新批评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反讽、隐喻的理论观点。 a.反讽 布鲁克斯对反讽做了最详备的解释。他把反讽定义为“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语境能使一句话的含混意颠倒,即为反讽。当反讽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时,读者根据特定的语境,可以透过字面的意思领会到相反的实际含义。反讽的直接效果,是增进了语言表达的深度,加强了语言表达的多义性。反讽具有一定的嘲讽意味,但又不同于那种轻松幽默式的讽刺,体现的是一种严肃深邃的思考,常常含有较浓重的不满与愤懑。反讽的对象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自身。反讽可以
点击查看资料全文:
前往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用户188****8628正在学习的资料简介: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手机扫码阅读全文

第一编 导 论
 第1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3 考研真题详解
 第2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2.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二编 文学活动
 第3章 文学作为活动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3.3 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4.3 考研真题详解
 第5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5.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三编 文学创造
 第6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6.3 考研真题详解
 第7章 文学创造过程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7.3 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8.3 考研真题详解
第四编 文学作品
 第9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9.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0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10.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1章 叙事性作品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11.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2章 抒情性作品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2.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3章 文学风格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13.3 考研真题详解
第五编 文学消费与接受
 第14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14.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5章 文学接受过程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15.3 考研真题详解
 第16章 文学批评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16.3 考研真题详解



相关话题/文学理论 考研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