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1-15 19:01:32 来自: iPad (5th generation)
在“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的内容第467页备注了学习笔记
诗,更表推崇。事实上,“萧散简远”的风格一直贯穿于苏轼的文艺作品当中,并且蕴含了他对于言意、形神间关系之见解。 ②高韵乃在笔墨蹊径之外 从创造的角度,肯定了李、杜“以荚璋绝世之姿,凌跨百代”,极尽诗家之变态。这是苏轼所不难于追踪的。在肯定李、杜的基础上,再提高一步,则觉得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高韵乃在笔墨蹊径之外,而不可企及。回头来看李、杜,才有“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的不足之感。 ③纤秾与简古艺术风格 本文谓“发纤秾于简古”,是把两种对立的艺术风格,看成是可以相互渗透、相反相成的关系,纤秾与简古相统一,才可以达到“寄至味于澹泊”的妙用。这种诗谕,和司空图的《诗品》有渊源关系。《诗品·绮丽》“浓尽必枯,浅者屡深”,本文于此作了进一步的阐说,显示了文学批评工作的细致和深入。 (3)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的意义 ①学古而不拘于古 苏轼这样的论点,曾经不止一次地阐述过,周紫芝《竹坡诗话》说:“作诗到平淡处,要似非力所能。”东坡尝有书与其侄云:“大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余以不但为文,作诗者尤当取法于此。”《诗人玉屑》引苏轼另一段话:“书之美者莫如颜鲁公,然书法之坏自鲁公始;诗之美者莫如韩退之,然诗格之变自退之始。”都是从艺术上着眼,用意相同。后来元好问在《东坡诗雅
点击查看资料全文:前往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用户188****8628正在学习的资料简介: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手机扫码阅读全文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一、填空题
二、名词解释
三、句子解释
四、简答题
五、分析题
六、论述题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第1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第2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第3章 文学作为活动
第4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第5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第6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第7章 文学创造过程
第8章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第9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第10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第11章 叙事性作品
第12章 抒情性作品
第13章 文学风格
第14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第15章 文学接受过程
第16章 文学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