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全身:激素影响,发热,恶病质。 一些非内分泌腺肿瘤能产生和分泌激素或激素类物质,引起内分泌紊乱的临床症状,肺燕麦细胞癌就是其中一种,电镜可观察到其胞质内有神经内分泌颗粒。
第五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一、分化程度:
1、良性:分化好,异型性小,与原有组织的形态相似。
2、恶性:分化差,异型性大,与原有组织的形态差别大。
二、核分裂:
1、良性: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核分裂。
2、恶性:多见,并可见病理核分裂。
三、生长速度:
1、良性:缓慢
2、恶性:较快
四、继发性改变:
1、良性:较少发生坏死,出血
2、恶性:常发生坏死,出血,溃疡形成等
五、生长方式:
1、良性:膨胀性生长和外生性生长,常有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一般分界清楚,故通常可推动
2、恶性:浸润性生长和外生性生长,无包膜,一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通常不能推动
六、转移:
1、良性:不转移
2、恶性:可有转移
七、复发:
1、良性:很少复发
2、恶性:较多复发
八、对机体影响:
1、良性: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作用,根据发生部位而有不同的表现,因此良性肿瘤主要的危害是局部阻塞和压迫,不能算做良性肿瘤的一般特征。
2、恶性:较大,除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组织引起出血合并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第六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一、良性肿瘤:
1、来源组织名称+瘤
2、瘤形成特征+来源组织名称+瘤
二、恶性肿瘤:
1、癌:上皮来源的恶性瘤 光镜上区分癌与肉瘤的主要依据是实质与间质分界是否明显。
2、肉瘤: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瘤 肉瘤的肉眼特点有:质软、湿润;结节状,有假包膜;色淡,粉红或暗红;常有出血、坏死,但最主要的是呈“鱼肉状”(肉瘤因为其外观似鱼肉状才得名的)。
三、特殊命名原则:
1、以人名命名的恶性瘤
2、肿瘤名称前加“恶性”两字
3、以母细胞命名的恶性瘤
第七节 常见肿瘤的举例
一、上皮性肿瘤:
(一)良性:起源组织之后+瘤
1、乳头状瘤:根部狭窄呈蒂与正常组织相连,外耳道、阴茎、膀胱及结肠乳头状瘤。无浸润性和膨胀性生长。易恶变为乳头状癌。
2、腺瘤:囊腺瘤、纤维腺瘤、多形性腺瘤、息肉状腺瘤 卵巢囊腺瘤的类型包括:卵巢浆液性腺瘤、卵巢粘液性囊腺瘤、卵巢多房性乳头状囊腺瘤、卵巢多房性粘液性乳头状囊腺瘤等。卵巢皮样囊肿是指发生在卵巢的畸胎瘤,不属于卵巢囊腺瘤。
(二)恶性:起源组织之后+癌
1、鳞癌:宫颈、肾盂、口腔粘膜、支气管上皮均可发生鳞状上皮化生,因而可发生鳞癌。多经淋巴道转移,可有角化珠形成。
2、基底细胞癌
3、移行上皮癌
4、腺上皮癌:腺癌、粘液癌、实性癌。
实性癌又称单纯癌,癌巢为实体性,无腺腔样结构,癌细胞成条索状排列。硬癌指的是腺上皮来源的实性癌,硬癌因癌巢小,间质结缔组织多,质地硬而得名。是低分化腺癌,恶性程度高,癌细胞异型性高,核分裂象多见。癌巢为实体性,无腺腔结构。软的实性癌叫髓样癌,而不是软癌。
印戒细胞癌属于粘液癌(腺上皮癌),镜下可见粘液聚积在细胞内,将核推向一侧,使细胞呈印戒状。
(三)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
1、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某些有恶变潜在可能的良性病变。
(1)粘膜白斑:常发生在食管、口腔、子宫颈及外阴等处粘膜,主要病理改变是粘膜的鳞状上皮过度增生和过度角化,并出现一定的异型性。
(2)慢性宫颈炎及子宫颈糜烂
(3)纤维囊性乳腺病
(4)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息肉性腺瘤)
(5)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
(6)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7)皮肤慢性溃疡
(8)肝硬化
2、非典型增生(dysplasia,atypical hyperplasia):指增生上皮呈现一定程度异型性,但不足以诊断为癌。可分为三级。轻度和中度非典型增生分别累及上皮层下部的1/3和2/3,重度非典型增生累及上皮2/3以上尚未达到全层,常转变为癌。
3、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位于皮肤表层,尚未侵犯基底膜或虽侵犯但未突破基底膜的早期癌,不可能发生转移。粘膜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的重度不典型增生,几乎累及全层,但未穿过基底膜。 肝癌和胃粘膜内癌、大肠粘膜下癌均易侵犯粘膜下层,早期食管癌已包括粘膜下层的癌肿,均不属于原位癌;乳腺导管内癌癌细胞位于扩张的导管内,基底膜完好,属于原位癌。 基底细胞癌,多见于老年人面部如眼睑、颊及鼻翼等处,由表皮原始细胞或基底细胞发生,生长缓慢,表面常形成溃疡,并可浸润破坏局部深层组织,但很少发生转移,对放射治疗敏感。
二、间叶组织肿瘤
1、良性:纤维瘤(fibroma)、脂肪瘤(lipoma)、脉管瘤[分为血管瘤(hemangioma)和淋巴管瘤(lymphangioma),其中血管瘤肉眼上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平滑肌瘤(leiomyoma)(最多见于子宫,其次为胃肠道)、骨瘤(osteoma)、软骨瘤(chondroma)。
2、恶性:纤维肉瘤(fibrosarcoma)、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脂肪肉瘤(liposarcoma)、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血管肉瘤(hemangiosarcoma)、骨肉瘤(osteosarcoma)、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一般在恶性间叶组织肿瘤中常存在可嗜银纤维。
3、癌与肉瘤的鉴别
癌 肉瘤
组织来源 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
发病率 较常见,约为肉瘤的9倍,多见于40岁以后成人 较少见,大多见于青少年
大体特点 质较硬、色灰白、较干燥 质软、色灰红、湿润、鱼肉状
组织学特征 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 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
(光镜下主要依据)分界清楚,纤维组织每有增生 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
网状纤维 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 肉瘤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
转移 多经淋巴道转移 多经血道转移
三、神经外胚叶源性肿瘤:视网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皮肤色素痣(pigmented aevus)、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的瘤细胞胞浆内可有黑色素颗粒,没有黑色素颗粒的称为无黑色素性黑色素瘤,但二者多巴反应(DOPA)均为阳性)(melanoma)
四、多种组织构成的肿瘤:
1、畸胎瘤(teratoma):有良恶性之分
2、肾胚胎瘤(embryonic tumor of kidney)
3、癌肉瘤(carcinosarcoma)
常见的肿瘤:良性:神经鞘瘤(因此在手术切除时要防止同时切除贯穿其中的神经组织)、葡萄胎(是胎盘发生的良性肿瘤) 恶性:淋巴瘤、黑色素瘤、精原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骨髓瘤、无性细胞瘤、白血病
第八节 肿瘤的病因与发病学
一、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一)癌基因(oncogene):是原癌基因由多种因素作用被激活而形成的具有潜在的转化细胞能力的基因。
(二)肿瘤抑制基因也称抗癌基因(Rb基因、P53基因、P16基因)。P53基因定位于17号染色短臂上。正常的P53蛋白(野生型)存在于核内,在磷酸化时活化,有阻碍细胞进入细胞周期的作用。P53基因编码的核磷酸蛋白,能与SV40的大T抗原形成复合物,P53对于细胞的正常生长是必需的,其突变对于细胞的恶性转化是必要条件,故认为P53基因可能是一种抗癌基因。在乳腺癌、结肠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中都发现P53基因的点突变或丢失。
(三)逐步癌变的分子基础
二、环境致癌因素及其致癌机理:
(一)化学因素:亚硝胺的致癌谱很广,近年来发现其主要引起人类消化系统的癌变,如食管癌、胃癌和肝癌。
(二)物理因素(电离辐射、热辐射、慢性刺激、异物、创伤等)
(三)生物因素
1、RNA病毒:人类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HILV病毒):与发生在日本和加勒比地区的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有关;
2、DNA病毒:
(1)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与人类上皮性肿瘤,主要是子宫颈和肛门生殖器区域的鳞癌的关系密切;
(2)EB病毒(EBV):是一种疱疹病毒,与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某些霍奇金淋巴瘤和免疫抑制病人发生的B细胞淋巴瘤有密切关系;
(3)乙型肝炎病毒(HBV):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的发生有关。
3、幽门螺杆菌
4、黄曲霉毒素:广泛存在于高温潮湿地区的霉变食品中,尤以霉变的花生及谷物含量最多。黄曲毒素有许多种,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的致癌性最强,而且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加热分解,煮熟后食入仍有活性,主要诱发肝细胞性肝癌。
三、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
(一)遗传因素:遗传性肿瘤的特点包括①发病年龄较年轻②常为多发性肿瘤③家族史阳性④第一次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 与性别无关(家族性大肠腺瘤病、神经纤维腺瘤病、视网膜母细胞瘤、多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等较为公认的遗传性肿瘤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性别无关)。
根据一些高癌家族系谱的分析,遗传因素对肿瘤的影响有以下三种情况:⑴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协同作用;⑵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遗传综合征,如Bloom综合征易患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⑶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肾上腺和神经节的神经母细胞瘤等,结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神经纤维瘤病等,虽不是恶性肿瘤,但恶变率极高。
(二)宿主对肿瘤的反应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一节 风湿病(rheumatism)
一、概述:
1、风湿病概念: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结缔组织,以形成风湿小体为其病理特征。
2、好发部位、好发年龄、地区特点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炎。
三、基本病理变化:
(一)非特异性炎
(二)肉芽肿性炎:
1、变质渗出期:结缔组织纤维粘液样变性,胶原纤维肿胀。继而肿胀的胶原纤维断裂、崩解成无结构的颗粒状物,发生纤维素样坏死。少量浆液和炎症细胞(淋巴细胞、个别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2、增生期(肉芽肿期):风湿性肉芽肿,即Aschoff小体(Aschoff body),近似梭形,中心部为纤维素样坏死灶,周围有各种细胞成分:风湿细胞(Aschoff细胞):可能为巨噬细胞源性,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嗜碱性,核大,呈卵圆形、空泡状,核膜清楚。染色质集中于核的中央,核的横切面状似枭眼;纵切面上,染色质状如毛虫。少量淋巴细胞(主要是T细胞)和个别中性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