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增生:包括实质细胞(如鼻粘膜上皮细胞和腺体细胞)和间质细胞(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第三节 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一、炎症的经过
1、急性炎症的特点: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全身表现为发热、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增加。
2、慢性炎症的特点:持续几周或几月,可发生在急性炎症之后或潜隐逐渐发生。
二、炎症的结局
(一)痊愈
1、完全愈复
2、不完全愈复
(二)迁延为慢性炎症
(三)蔓延扩散
1、局部蔓延
2、淋巴道蔓延
3、血行蔓延:
(1)菌血症(becteremia);细菌从局部病灶入血,并从血中查到细菌。
(2)毒血症(toxemia);细菌毒素吸收入血,机体有明显中毒症状。
(3)败血症(septicemia);致病力强的细菌入血后,在大量繁殖的同时产生毒素,机体有明显中毒症状、可出现皮肤粘膜出血点、可有肝、脾和淋巴结的肿大,血培养阴性时也不能排除败血症。
(4)脓毒败血症(pyemia):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败血症。
第四节 炎症的类型
一、炎症的一般分类原则:概括的分为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和增生性炎。
二、变质性炎:以变质变化为主的炎症,渗出和增生改变较轻微,多见于急性炎症。
1、部位:心、肝、肾、脑等实质性器官。
2、疾病举例:急性重型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
三、渗出性炎:以浆液、纤维蛋白原和嗜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的炎症,多为急性炎症。
(一)浆液性炎:以浆液渗出为其特征(不是以血浆渗出为主)。浆液性渗出物以血浆成分为主,含有3%~5%的蛋白质,其中主要为白蛋白,同时混有少量嗜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
1、部位:发生于粘膜——浆液性卡他性炎
浆膜——体腔积液。风湿性关节炎
疏松结缔组织——局部炎性水肿
2、对机体的影响
(二)纤维素性炎: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有少量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继而形成纤维素。HE切片中纤维素呈红染交织的网状、条状或颗粒状,称为假膜性炎。在急性纤维素性炎症中,很少甚至无纤维母细胞(肉芽组织的主要成分)的存在。
1、部位:发生于粘膜——假膜性炎(纤维素、白细胞和坏死的粘膜上皮常混合在一起,形成灰白色的膜状物,称为假膜)如急性细菌性痢疾。咽部假膜不易脱落。
浆膜——如“绒毛心”。 浆膜的纤维素性炎在纤维素发生粘连以后才机化。
肺组织——见于大叶性肺炎
2、纤维素性炎症的预后。在纤维素性炎症时,少量的纤维素可被中性粒细胞释放的蛋白溶解酶溶解后吸收;若纤维素过量、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或组织内抗胰蛋白酶过多可导致纤维素吸收不良,而发生机化,形成浆膜的纤维性粘连,或大叶性肺炎肉质变。纤维素性炎时,单核细胞渗出量的多少,对其预后无多大影响。
(三)化脓性炎:以嗜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并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点。
1、表面化脓和积脓(empyema):皮肤疖肿
2、蜂窝织炎(phlegmonous inflammation):指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发生于皮肤、肌肉和阑尾。主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链球菌能分泌透明质酸酶,能降解疏松结缔组织中的透明质酸,还能分泌链激酶,溶解纤维素,因此细菌易于通过组织间隙和淋巴管扩散,表现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或脓细胞弥漫性浸润。而脓肿很少形成。
3、脓肿(abscess):指局限性化脓性炎,可发生于皮下和内脏。主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产生血浆凝固酶,使渗出的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素,因而病变比较局限。肾盂肾炎、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小叶性肺炎、流行脑膜炎。
4、出血性炎(hemorrhagic inflammation)
上述各型炎症可单独发生,亦可合并存在。
四、增生性炎
(一)非特异性增生性炎
(二)肉芽肿性炎(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以肉芽肿形成为其特点,多为特殊类型的慢性炎症,组织损伤不很明显,血管反应也很轻;纤维细胞和小血管都有增生。慢性炎症内浸润的细胞成分主要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急性炎症内浸润的细胞成分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的浸润对慢性炎症十分重要。巨噬细胞积聚的原因有三:①单核细胞持续渗出②局部巨噬细胞分裂增生③局部巨噬细胞寿命长并长期潴留。
1、肉芽肿的定义:由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呈局限性浸润和增生所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麻风杆菌的感染可形成类结核肉芽肿,霉菌感染部分可形成肉芽肿性炎,手术的缝线可引起异物肉芽肿,粟粒性结核病形成结核结节,而阿米巴病则以组织的溶解坏死为主要病理特征,不属于肉芽肿性炎症。伤寒是以单核巨噬细胞增生为主要特点的增生性炎症。结核病的典型病变是形成结核结节(肉芽肿性炎,属增生性炎),但是结核病在机体抵抗力低、细菌毒力强的时候,也会发生渗出性病变和变质性病变。
2、常见病因
3、肉芽肿的形成条件和组成:巨噬细胞在不同的炎症衍生出不同的细胞。
(1)异物性肉芽肿:多量异物巨细胞
(2)感染性肉芽肿:在结核肉芽肿内可转化为类上皮细胞,在伤寒肉芽肿中可转化为伤寒细胞。
4、肉芽肿性炎病理变化:
以结核结节为例:中央——干酪样坏死
周围——放射状排列的上皮细胞
可见郎罕氏巨细胞
外围——淋巴细胞、纤维结缔组织
*由血吸虫感染引起的急性虫卵结节中,最突出的炎症细胞是嗜酸性粒细胞,又称为嗜酸性脓肿。
第五节 影响炎症过程的因素
一、致病因子的因素
二、全身性因素:
1、免疫状态
2、营养状态
3、内分泌状态
三、局部因素:
1、局部的血液循环状态
2、炎症渗出物和异物是否被清除或通引流情况
第五章 肿 瘤
肿瘤(tumor,neoplasia)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中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一类疾病。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和基本形态
一、肿瘤的概念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掉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二、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
(一)肉眼观形态(大体形态各异,反映良恶性)
1、数目和大小
2、形状:肿瘤形状上的差异一般与其发生部位、组织来源、生长方式和肿瘤的良恶性有关。
3、颜色:一般肿瘤的切面多呈灰白色或灰红色,但可因其组织来源、含血量的多寡、有无继发改变(变性、坏死、出血等),以及是否含有色素等而呈现各种不同的颜色,与肿瘤生长的时间无关。
4、硬度:肿瘤一般较其来源组织硬,其硬度与肿瘤的种类(组织来源、良恶性)、瘤实质与间质的比例以及有无变性坏死有关。
(二)组织结构多样、基本成分均分两类
1、实质(肿瘤细胞):
(1)肿瘤的主要成分,大多一类,少数两或三类
(2)决定该肿瘤的性质,命名,生长方式,形状结构
(3)按分化程度分高(良性)和低(恶性)
2、间质(结缔组织、血管、免疫细胞)。肿瘤间质不发生转移。
(1)结缔组织、血管——支持和营养肿瘤实质(2)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机体抗肿瘤反应(3)肌纤维母细胞——限制肿瘤细胞扩散
第二节 肿瘤的异型性
肿瘤的异型性(atypia):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异型性。 炎性增生属于正常新陈代谢细胞的更新,增生的细胞分化成熟,能恢复正常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而肿瘤性增生是基因对生长的失控引起的,肿瘤细胞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肿瘤性增生具有异型性。
异型性小——分化程度高,生物行为表现为良性过程。
异型性大——分化程度低,生物行为表现为恶性过程。
一、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良性瘤:异型性不明显
恶性瘤:异型性明显
二、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良性瘤:异型性小
恶性瘤:异型性显著,表现为以下特点:
1、瘤细胞的多形性:
2、核的多型性:恶性肿瘤的超微结构同样具有异型性,如核膜的内陷、怪形核,核仁体积增大、数目增多,细胞间连接减少,细胞器数目减少、发育不良或形态异常;但是目前尚未发现可据以诊断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特异性超微结构的改变
3、胞浆改变
第三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一、肿瘤生长的生物学:
1、肿瘤生长动力学:肿瘤的生长速度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
(1)肿瘤细胞倍增时间
(2)生长分数:是指肿瘤细胞群体中处于复制阶段(S+G2期)的细胞比例。在细胞恶性转化的初期,绝大多数的细胞处于复制期,所以生长分数很高,随着肿瘤的生长,发生分化的瘤细胞越来越多,离开增殖阶段的细胞越来越多,因此即使生长迅速的肿瘤其生长分数也只在20%左右。
(3)肿瘤细胞的生成与丢失
而肿瘤血管的生成是肿瘤能生长、浸润与转移的前提之一,与生长速度无关。
2、肿瘤血管的形成:VEGF、b-FGF
3、肿瘤的演进(progression)与异质化(heterogeneity)
二、肿瘤的生长:
1、生长速度:差异很大
2、生长方式:
(1)膨胀性生长:大多数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2)浸润性生长: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3)外生性生长:是良、恶性肿瘤共同具有的生长方式。
三、肿瘤的扩散:是一种恶性行为。
1、直接蔓延:肿瘤组织从原发灶沿组织间隙等部位直接侵入周围组织和器官,并呈连续性生长的过程。
2、转移(metastasis):肿瘤组织从原发灶侵入血管、淋巴管和体腔,被带到它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肿瘤的过程。对于转移瘤的命名,通常是在发生转移的肿瘤名字前加上肿瘤转移到的器官。如:肺转移性肝癌指的是肝癌转移到肺。
(1)淋巴道转移:是癌常见的转移途径,常先转移到局部引流区的淋巴结。早期胃癌可以发生转移,粘膜内癌可有5%的病例有第一站淋巴结的转移。
(2)血道转移:是肉瘤常见的转移途径,但癌也可以发生,血道转移的运行途径,与血栓栓塞过程相似;以肝、肺最常见。直肠癌通过门静脉可转移到肝脏。绒毛膜(上皮细胞)癌以出血坏死为特征,滋养层细胞浸泡在血液中,其本身无血管等间质,营养来自其宿主的血管,因此最容易通过血道转移。
(3)种植性转移:体腔内器官的肿瘤(如肺癌、胃癌、肝癌、卵巢癌等)蔓延至器官表面,瘤细胞脱落,种植在体腔内各器官表面,继续生长形成多数转移瘤。胃癌常发生种植性转移,当胃癌破坏胃壁侵及浆膜后,可种植到大网膜、腹膜、腹腔内器官表面(如肠壁、子宫、卵巢)等处。而肾脏属于腹膜外器官,因此胃癌不可能种植到肾脏。肺癌也常在胸腔内形成广泛的种植性转移。膀胱不在腹腔内,不能发生种植性转移。
3、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途径
(1)局部浸润:分四步完成:第一步是细胞粘附分子介导的肿瘤细胞彼此之间的粘附力减少;第二步是癌细胞与基底膜的紧密附着;第三步是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第四步是癌细胞的移出。
(2)血行播散
(3)肿瘤转移的分子遗传学
肿瘤性增生的特点:①相对无止境生长②细胞分化成熟能力下降③细胞分裂能力加强④常形成肿块⑤生长具有相对自主性(一旦形成,致癌因素的存在与否与肿瘤的增生无关)⑤可具有分泌功能(如分泌浆液、粘液,甚至激素)。但无代偿能力。
四、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一、良性:良性肿瘤一般对机体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表现为局部压迫和阻塞症状,其影响的发生主要与其发生部位有关,如消化道的良性肿瘤可引起肠梗阻或肠套叠;颅内的良性瘤可压迫脑组织、阻塞脑室系统而引起颅内压升高等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
1、局部:压迫,阻塞;出血,感染。
2、全身:激素
二、恶性:
1、局部:压迫,阻塞;破坏组织结构,溃疡,穿孔;出血,感染;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