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针灸学笔记(七版教材为主)(6)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3



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为“腹募穴”。“募”,有聚集、汇合之意。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十二个。
募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临床应用:
①由于背俞穴和募穴都是脏腑之气输注和汇聚的部位,在分布上大体与对应的脏腑所在部位的上下排列相接近,因此主要用于治疗相关脏腑的病变。
如肺热咳嗽,可泻肺之背俞穴肺俞;寒邪犯胃出现的胃痛,可灸胃之募穴中脘。

②背俞穴和募穴还可用于治疗与脏腑经络相联属的组织器官疾患,
如肝开窍于目,主筋,目疾、筋病可选肝俞;肾开窍于耳,耳疾可选肾俞。

③根据“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俞在阳。”、“从阴引阳,从阳引阴”,脏病(阴病)多与背俞穴(阳部)相关,腑病(阳病)多与募穴(阴部)联系。临床上腑病多以其募穴,脏病多选其背俞穴。

④“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腧。气在腹者,止之背俞,……”。说明了脏腑之气可通过气街与其俞、募穴相联系。
由于俞、募穴均与脏腑之气的密切联系,因此,临床上常常把病变脏腑的俞、募穴配合运用,以发挥其协同作用,就是俞募配穴法,是前后配穴法典型的实例。
《素问》载:“口苦者……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为之口苦。治之以胆募、俞。”即是最早记载的俞募配穴法。

   六脏六腑背俞穴与募穴表
六脏    背俞穴    募穴    六腑    背俞穴    募穴

心包



肾    肺    俞
厥 阴 俞
心    俞
脾    俞
肝    俞
肾    俞    中  府
膻  中
巨  阙
期  门
章  门
京  门    大肠
三焦
小肠


膀胱    大 肠 俞
三 焦 俞
小 肠 俞
胃    俞
胆    俞
膀 胱 俞    天  枢
石  门
关  元
中  脘
日  月
中  极



8. 八脉交会穴的概念和临床应用

八脉交会穴: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腧穴,又称“交经八穴”。八脉交会穴均位于腕踝部的上下。
八脉交会穴是古人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可治疗奇经八脉病证的八个腧穴,认为这八个腧穴分别与相应的奇经八脉经气相通,
 “周身三百六十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这里的“八穴”就是指八脉交会穴,足见古人对其的重视。

①在临床上当奇经八脉出现相关的疾病时,可以对应的八脉交会穴来治疗。
如督脉出现的脊柱强痛,可选后溪;冲脉出现的胸腹气逆,可选公孙。
②临床上也可把公孙和内关,后溪和申脉,足临泣和外关,列缺和照海相配,治疗有关部位的疾病。
③按时取穴的灵龟八法和飞腾八法,也是以八脉交会穴为基础。
       
[附]八脉交会八穴歌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蹻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蹻照海膈喉咙。
             八脉交会穴及主治表
穴名                    主治    相配合主治
 公    孙                冲脉病证
 内    关                阴维脉病证    心、胸、胃疾病
 后    溪                督脉病证
 申    脉                阳蹻脉病证    目内眦、颈项、耳、肩部疾病
 足 临 泣                带脉病证
外    关                阳维脉病证    目锐眦、耳后、颊、颈、肩部疾病
 列    缺                任脉病证
照    海                阴蹻脉病证    肺系、咽喉、胸膈疾病

9. 八会穴的概念和临床应用
八会穴: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聚会的八个腧穴。其中脏、腑、气、血、骨之会穴位于躯干部;筋、脉、髓之会穴位于四肢部。
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
临床应用:
①这八个穴位虽属于不同经脉,但对于各自所会的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相关的病证有特殊的治疗作用,临床上常把其作为治疗这些病证的主要穴位。如六腑之病,可选腑之会穴中脘;血证可选血之会穴膈俞等。
②八会穴还可治疗相关的热病。《难经》说:“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穴也。”
10. 郄穴的概念和临床应用
郄穴: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郄”有空隙之意。
郄穴共有十六个,除胃经的梁丘之外,都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临床应用:
郄穴是治疗本经和相应脏腑的重要穴位,尤其在治疗急症方面有独特的疗效。
如急性胃脘痛,取胃经郄穴梁丘;肺病咯血,取肺经郄穴孔最等。脏腑疾患也可在相应的郄穴上出现疼痛或压痛,有助于诊断。
   十六经脉郄穴表
经脉                       郄穴    经脉                郄穴
手太阴肺经               孔最
手厥阴心包经                       郄门
手少阴心经                         阴郄
手阳明大肠经                           温溜
手少阳三焦经                       会宗
手太阳小肠经                       养老
足太阴脾经                         地机
足厥阴肝经                         中都    足少阴肾经             水泉
足阳明胃经             梁丘
足少阳胆经             外丘
足太阳膀胱经           金门
阴维脉                 筑宾
阳维脉                 阳交
阴蹻脉                 交信
阳蹻脉                 跗阳
11. 下合穴的临床应用
下合穴:六脏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腧穴,又称“六腑下合穴”。
下合穴共有六个,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
临床应用:
①合穴主要用于治疗六腑疾病。《灵枢》指出:“合治内腑”,概括了下合穴的主治特点。
六腑胃、大肠、小肠、胆、膀胱、三焦的下合穴依次分别为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阳陵泉、委中、委阳。
临床上六腑相关的疾病常选其相应的下合穴治疗,如肠痈取上巨虚,泻痢选下巨虚。
②合穴也可协助诊断。

12. 交会穴的临床应用
    交会穴: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腧穴。交会穴多分布于头面、躯干部。交会穴具有治疗交会经脉疾病的特点。
如三阴交本属足太阴脾经腧穴,它又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因此,它不仅治疗脾经病证,也可治疗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的病证。
如关元、中极,是足三阴经与任脉的交会穴。
如会阴,是任脉、督脉、冲脉的交会穴。
中府是手足太阴经交会穴。
大椎是足三阳经与督脉交会穴。
13. 头痛
【经络辨证】按照头痛的部位辨证归经,前额痛为阳明头痛,
侧头痛为少阳头痛,
后枕痛为太阳头痛,
巅顶痛为厥阴头痛。
【治疗】
(1)外感头痛
治法    祛风通络,止痛。以督脉及手太阴、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列缺    百会    太阳    风池
配穴    阳明头痛者,加印堂、攒竹、合谷、内庭;
少阳头痛者,加率谷、外关、足临泣;
太阳头痛者,加天柱、后溪、申脉;
厥阴头痛者,加四神聪、太冲、内关;
风寒头痛者,加风门;
风热头痛者,加曲池、大椎;
风湿头痛者,加阴陵泉。
方义 百会、太阳可疏导头部经气。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功长祛风活血、通络止痛。列缺为肺经络穴,可宣肺解表,祛风通络。

(2)内伤头痛
○1实证
治法    疏通经络,清利头窍。以督脉及足阳阴、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百会    头维    风池       
配穴    按头痛部位配穴同上。肝阳上亢者,加太冲、太溪、侠溪;痰浊头痛者,加太阳、丰隆、阴陵泉;瘀血头痛者,加阿是穴、血海、膈俞、内关。
方义    百会、头维疏通头部经络气血。
风池活血通经,清利头目,调和气血。
○2虚证
治法    疏通经络,滋养脑髓。以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百会    风池    足三里
配穴    按头痛部位配穴同上。血虚头痛者,加三阴交、肝俞、脾俞;肾虚头痛者,加太溪、肾俞、悬钟。
方义    百会疏调气血以养脑髓。
风池活血通经,调和气血。
足三里补益气血,滋养脑髓。
14. 面痛
【经络辨证】眼部痛,主要属足太阳经病证;上颌、下颌部痛,主要属于、足阳明和手太阳经病证。
【治疗】
治法  疏通经络,祛风止痛。以足太阳及手足中明经穴为主。
主穴  攒竹   四白   下关   地仓   合谷   风池
配穴  眼部痛者,加丝竹空、阳白、外关;上颌部痛者,加颧髎、迎香;下颌部痛者,加承浆、颊车、翳风、内庭;风寒证者,加列缺;风热证者,加曲池、尺泽;气血瘀滞者,加太冲、三阴交。
方义    攒竹、四白、下关、地仓,疏通面部经络。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面口合谷”,与风池相配可祛风、通络、止痛。

15. 落枕
【经络辨证】本病属手三阳和足少阳经筋证。
【治疗】
治法    舒筋通络,活血止痛。以局部阿是穴及手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外劳宫     阿是穴      肩井     后溪    悬钟
配穴    风寒袭络者,加风池、合谷;气血瘀滞者,加内关及局部阿是穴;肩痛者,加肩髃、外关;背痛者,加天宗。
方义    外劳宫是治疗本病的经验穴。
手太阳、足少阳循行于颈项侧部,
后溪、悬钟分属两经腧穴,与局部阿是穴合用,远近相配,可疏调颈项部经络气血,舒筋通络止痛。

16. 漏肩风,是以肩部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症的疾病。
【经络辨证】手太阳经“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其病“肩似拔”,当肩后部压痛明显是时,为手太阳经证;
手阳明经“上肩,出髃骨之前廉”,其病“肩前臑痛”,当肩前部压痛明显时,为手阳明经证;
手少阳三焦经“上肩”,其病“肩、臑、肘、臂……外皆痛”
当肩外侧压痛明显时,为手少阳经证。兼有明显的感受风寒史,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为外邪内侵;
肩部有外伤或劳作过度史,疼痛拒按,舌暗或有瘀斑,脉涩,为气滞血瘀;
肩部酸痛,劳累加重,或伴见头晕目眩,四肢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为气血虚弱。
【治疗】
治法    通经活血,祛风止痛。以局部阿是穴及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    肩髃    肩髎      肩贞    肩前    阿是穴
配穴    手太阳经证者,加后溪;手阳明经证者,加合谷;手少阳经证者,加外关。外邪内侵者,加合谷、风池;气滞血瘀者,加内关、膈俞;气血虚弱者,加足三里、气海。
方义    肩髃、肩髎、肩贞分别为手阳明经、手少阳经、手太阳经穴,加阿是穴和奇穴肩前,均为局部选穴,可疏通肩部经络气血,活血祛风而止痛。
17. 腰痛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经络辨证】疼痛在腰脊中部,为督脉病证;
疼痛部位在腰脊两侧,为足太阳经证。
【治疗】
治法    活血通经。以局部阿是穴及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    阿是穴  大肠俞  委中
配穴    寒湿腰痛者,加腰阳关;瘀血腰痛者,加膈俞;肾虚腰痛者,加肾俞、命门、志室。
方义    阿是穴、大肠俞可疏通局部经脉、络脉及经筋之气血,通经止痛。
委中为足太阳经穴,“腰背委中求”,可疏调腰背部膀胱经之气血。

18. 痹症
是由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辨证】
主症   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
若疼痛游走,痛无定处,时见恶风发热,舌淡苔薄白,脉浮,为行痹(风痹);
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为痛痹(寒痹);
若肢体关节酸痛重着不移,或有肿胀,肌肤麻木不仁,阴雨天加重或发作,苔白腻,脉濡缓,为着痹(湿痹);
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可累及多个关节,伴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苔黄燥,脉滑数,为热痹。

【治疗】
治法    通痹止痛。以病痛局部穴为主,结合循经及辨证选穴。
主穴    阿是穴  局部经穴
配穴    行痹者,加膈俞、血海;痛痹者,加肾俞、关元;着痹者,加阴陵泉、足三里;热痹者,加大椎、曲池;另可跟据部位循经配穴。
方义    病痛局部循经选穴,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痹痛遂解。
风邪偏盛为行痹,取膈俞、血海以活血,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
寒邪偏盛为痛痹,取肾俞、关元,益火之源,振奋阳气而祛寒邪。
湿邪偏盛者为着痹,取阴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
热痹者,加大椎、曲池可泻热疏风、利气消肿。



19. 坐骨神经痛
【经络辨证】主要属足太阳、足少阳经脉和经筋病证。
【治疗】
治法    通经止痛。以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大肠俞  腰夹脊  环跳  委中  阳陵泉  悬钟  丘墟
操作    诸穴均用捻转提插的泻法,以沿腰腿部足太阳、足少阳经产生向下放射感为度,不宜多次重复。
   
20. 面瘫
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证,又称口眼斜。
【经络辨证】足太阳经筋为“目上冈”,足阳明经筋为“目下冈”,故眼睑不能闭合为足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所致;
口颊部主要为手太阳和手、足阳明经筋所主。
【治疗】
治法    祛风通络,疏调经筋。以手足阳明和手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    攒竹    鱼腰    阳白    四白    颧髎    颊车    地仓    合谷    昆仑
配穴    风寒证加风池;风热证加曲池;恢复期加足三里;人中沟歪斜者,加水沟;鼻唇沟浅者,加迎香。
方义    面部腧穴可疏调局部筋络气血,活血通络。合谷、昆仑为循经远端选穴,急性期用泻法可祛除阳明、太阳筋络之邪气,祛风通络。
在恢复期,加足三里用补法,可补益气血,濡养经筋。

21. 痫证
又称癫痫、痫证,俗称“羊痫疯”,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
【治疗】
(1)发作期
治法    醒脑开窍。以手厥阴经、督脉及足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    内关    水沟    百会    后溪    涌泉
方义    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神。水沟、百会为督脉穴,后溪通督脉,督脉入络脑,故针刺可醒脑开窍。涌泉为肾经井穴,可激发肾气,促进脑神的恢复。(2)间歇期
治法    化痰熄风。以督脉、任脉及手足厥阴经穴为主。
主穴    印堂    鸠尾    间使    太冲    丰隆
配穴    痰火扰神者,加曲池、神内、内庭;风痰闭阻者,加合谷、阴陵泉、风池;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足三里;肝肾阴虚者,加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瘀阻脑络者,加膈俞、内关。
方义    印堂可调神开窍。鸠尾为为任脉络穴,任脉为阴脉之海,可调理阴阳,平抑风阳。
间使为心包经穴,可调心神、理气血。太冲平熄肝风。丰隆为豁痰化浊的要穴。
22. 痿症
痿病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主要表现为手不能握,足不能行,肌肉消瘦呈枯萎状态。
西医的运动神经元疾病及此神经末梢病变引起的肢体运动障碍性疾病,如肌营养不良、脊髓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神经炎、脑炎后遗症及外伤性截瘫等,均可参照痿病治疗。
是指肢体经脉迟缓,痿软无力,日久不能随意活动,或伴有肢体麻木、肌肉痿缩的一类病证。

【辨证】
主症    肢体软弱无力,筋脉弛缓,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
兼见发热多汗,热退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心烦口渴,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细数,为肺热伤津;
肢体逐渐痿软无力,下肢为重,微种而麻木不仁,或足胫热感,小便赤涩,舌红,苔黄腻,脉细数,为湿热浸淫;
肢体痿软无力日久,食少纳呆,腹胀便溏不华,神疲乏力,为脾胃虚弱;
起病缓慢,下肢痿软无力,腰脊酸软,不能久立,或伴眩晕耳鸣,甚至步履全废,腿胫肌肉萎缩严重,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为肝肾亏损。

【经络辨证】(无)

【治疗】
治法    祛邪通络,濡养筋脉。以手足阳明经穴和夹脊穴为主。
主穴    上肢:肩髃    曲池    合谷    颈胸部夹脊穴
        下肢:髀关    伏兔    足三里    阳陵泉    三阴交    腰部夹脊穴
配穴    肺热伤津加尺泽、肺俞、二间;
湿热袭络加阴陵泉、大椎、内庭;
脾胃虚弱加太白、中脘、关元;
肝肾亏损加太溪、肾俞、肝俞。
上肢肌肉萎缩加手阳明经排刺;下肢肌肉萎缩加足阳明经排刺。
方义    阳明经多血多气,选上、下肢阳明经穴位,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
夹脊穴为督脉之旁络,又与膀胱经第1侧线的脏腑背俞相通,可调脏腑阴阳,行气血。
三阴交健脾益肾,濡养筋脉。筋会阳陵泉,可疏调经筋。





23. 中风
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
【治疗】
(1)中经络
治法    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以手厥阴经、督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内关    水沟    三阴交    极泉    尺泽    委中
配穴    肝阳暴亢者,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者,加丰隆、合谷;
痰热腑实者,加曲池、内庭、丰隆;
气虚血瘀者,加足三里、气海;
阴虚风动者,加太溪、风池;

相关话题/中医

  • 领限时大额优惠券,享本站正版考研考试资料!
    大额优惠券
    优惠券领取后72小时内有效,10万种最新考研考试考证类电子打印资料任你选。涵盖全国500余所院校考研专业课、200多种职业资格考试、1100多种经典教材,产品类型包含电子书、题库、全套资料以及视频,无论您是考研复习、考证刷题,还是考前冲刺等,不同类型的产品可满足您学习上的不同需求。 ...
    本站小编 Free壹佰分学习网 2022-09-19
  • 中医内科学证型分类与治法方药精心整理
    (一)肺系病证 一、感冒 1.风寒束表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用药:荆芥穗5 防风5 羌独活各5 柴胡6 茯苓6 甘草3 枳壳6 桔梗5 川芎5 党参6 薄荷3 两方均为辛温解表剂,前方疏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轻证;后方辛温发汗,疏风祛湿,用于时行感冒,风寒夹湿证。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3-13
  • 2019年研究生考试中医综合真题
    更新中...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2-31
  •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考研历年真题
    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中医学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五行中,具有升发、条达特性的是( ) A金 B木 C土 D水 2.能行于脉内、具有营养作用的气是( ) A营气 B卫气 C元气 D宗气 3.血与精共同具有的作用是( ) A运输废物 B营养滋润 C生长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2-31
  • 考研|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硕士生导师介绍
    白洁 教师简介 白洁,女。 1981年 11 月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制药系教师。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理事、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大健康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中药协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世中联经皮给药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与重点领域:中药新剂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2-23
  • 2019年复旦大学849中医基础考研大纲
    复旦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849中医基础一、考试内容范围编写建议:可概括,也可列举。要尽量覆盖到该科目的知识结构和内容,可结合本校人才培养和招生的要求对某些方面的知识、能力予以适当强调,体现出导向性,但要防止以偏概全。500字左右为宜。考试目的硕士研究生入学《中医基础》考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云南中医学院2019年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考试大纲
    据云南中医学院研究生院消息,云南中医学院2019年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考试大纲已公布:(100504)方剂学专业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考试大纲.pdf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云南中医学院2019年全日制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云南中医学院2019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308)护理综合考试大纲.pdf(349)药学综合、(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701)中药学综合、(702)药学基础综合考试大纲.pdf(706)西医综合考试大纲.pdf(707)中医综合考试大纲.pdf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中南大学781西医综合和782中医综合(自命题)考试大纲
    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781西医综合(自命题)、782中医综合(自命题)考试大纲见附件。附件:附件1:2019年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781西医综合(自命题)考试大纲.doc附件2:2019年中南大学硕士研究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天津中医药大学2019年考研大纲
    天津中医药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大纲附件【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研大纲.rar】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安徽医科大学2019年《中医综合》考试大纲
    安徽医科大学《中医综合》考试大纲《中医综合》考试内容主要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四门课程。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1)中医基础理论:90分(2)中药学:60分(3)中医内科学:90分(4)针灸学:60分2.考试方式闭卷、笔试。3.试卷题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硕士统考自命题参考书目
    2019年硕士统考自命题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已公布,如下: 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全国统考自命题考试内容 科目 代码 科目名称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江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
    临床医学院2019年各专业考试科目参考书【初试科目】698中医综合二①中医内科学 100分 《中医内科学》薛博瑜、吴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第3版)。②中医基础理论100分 《中医基础理论》 郑洪新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十三五规划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云南中医学院全日制研究生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相关说明
    2019年关于报考云南中医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相关说明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2018〕5号)规定: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且毕业后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定向就业的少数民族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或者工作单位和户籍在国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福建中医药大学2019年导师研究方向及招生计划
    2019年硕士招生公告5-2019年导师研究方向及招生计划(9.22更新)附件5-1:2019年各专业导师招生计划及研究方向(学术及护理药学中药学专硕)9-20.pdf5-2:2019年各专业导师招生计划及研究方向(中医专业学位硕士)9-22.pdf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
  • 2019年贵阳中医学院研究生招生考试网报公告
    一、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时间是:2018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18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二、请考生在填报报考信息前,仔细阅度我校研究生招生 ...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