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第三版)_张国庆_2011考研笔记(38)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1-02
二、公共危机的类型
1、按照危机持续的时间以及影响可分为以下4个类型:
(1)“龙卷风型”——危机突然发生后会很快平息,来去匆匆,不会给社会带来长久的影响 .(2)“腹泻型”——危机发展酝酿有一个过程,但爆发后很快便会结束
(3)“长投影型”——危机爆发具有突然性,后续影响深远长时间内难以平息
(4)“文火型”——危机缓慢形成,逐渐升级,缓慢结束,代价巨大
2、按照危机的领域,可分为以下5个类型
(1)政治性危机:包括战争、入侵、武装冲突、革命、政变,也包括大规模的政治(民主化)变革、公共政策变迁、大规模恐怖主义活动、政治腐败、民族分裂主义活动以及其它政治骚乱。
(2)社会性危机:包括社会热点问题的变迁、社会不安(social unrest)、社会骚乱(Riots)、游行示威、罢工、小规模的恐怖主义活动等。
(3)经济性危机:包括恶性通胀或紧缩、汇率巨幅波动、证券市场大幅度振荡、失业率高攀、利率的急剧变化等。经济性危机领域广泛。
(4)生产性的危机:包括火车相撞、飞机失事、船舶沉没、化学物品或核泄露、强电磁辐射、空气污染、水污染、职业病,以及各种各样的偶然性因素的单一或共同作用引发的危机。
(5)自然(灾害)性危机:包括干旱、洪涝、火山爆发、暴雪、冰雹、地震、流行性传染病以及其它的自然灾害等。
三、公共危机管理
1、公共危机管理的定义:
(1)所谓政府危机管理,就是政府通过监测、预警、预控、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
(2)危机管理的本质是:它需要一个既使用权威又使用民主的决策程序,在此环境中激发反应者做出一个富有弹性但又极具力度的决定
(3)危机管理的核心问题在于“在一个分散无际、嘈杂混乱的环境中做出及时适宜的决策
2、公共危机管理的观察角度:
(1)时间周期和序列
公共危机管理包括三个阶段:
一是在危机未发生时限制危机源,尽可能避免危机的发生;
二是在危机发生时尽可能控制事态的蔓延和恶化,减少损失;
三是在危机发生后尽早从危机中恢复过来。
(2)法律规范
公共危机管理必须纳入法制化的轨道。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有利于危机管理的正当性和时效性。
应对危机专门法律的意义,在于明确界定危机状态,规定启动危机应对机制的条件以及颁布进入危机状态的程序、方式、期限、终止方式,规定危机管理的领导体制和组织体制、权力和责任、预警和预演方式以及其它相关事项。
3、领导体制和政府组织体制
就领导体制而言,最重要的问题是公共危机管理需要单一、明确、强大的,承担危机管理的核心或关键决策职能和指挥职能的权力中心
就政府组织体制而言,最重要的问题则在于相关职能部门和不同层级政府的协同力、执行力
4、危机管理
按照罗伯特•希斯的“4R”危机管理理论,危机管理的主要内容集中在4个方面,这4个方面同时也是衡量政府应对能力的主要标准
(1)缩减力(reduction)危机缩减管理是任何有效的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
(2)预备力(readiness)危机预备管理的要义在于增强初始反应能力。
(3)反应力(response)危机反应管理涵盖三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能够获得更多的时间,二是如何尽可能多地获得全面、真实的信息,三是如何减少损失;
(4)恢复力(recovery)危机恢复管理是在危机过后如何恢复状态和如何评估
5、整合应对资源(力量)
整合的基本问题,在于形成官民协同的多维公共危机应对体制:
政府与媒体的关系
从发达国家的政策实践来看,这种关系的要义在于两者之间的以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为主旨的相互信任的、稳固的良性互动关系。
政府与专家的关系
一般而论,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专家因其专业判断能力和社会公信力而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力量。所以,在各国的实践中,专家的作用历来受到重视。
政府与和非政府组织的关系
非政府组织的兴起和普遍化,是21世纪组织社会的新的发展特征。非政府组织可以承担和更多地承担包括应对危机在内的许多社会功能。
第十九章 当代中国政府改革
第一节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一、建国初期的政府机构的改革
1、1954年政府机构改革
1954年,首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并在此基础上对政务院进行较大的调整:改政务院为国务院,撤销了四大综合性委员会;设立了分别协助总理处理政务的8个办公室;对部委进行了较大调整,设立了24个主管部门。调整后的国务院一共设置了64个工作机关。
2、1958年政府机构改革
1958年,中央开始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将中央直属的大部分企事业单位下放给地方管理,同时对国务院行政部门进行了精简调整。到1959年底,国务院所属部门减少到60个,小干1954年的规模,形成了第二次较大的国家行政改革。这次改革是建国后关于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分权的第一次尝试
3、“文革”时期政府机构设置
十年动乱期间,国务院受到严重破坏,到 1970年,国务院工作部门只剩下32个,行政管理工作几乎瘫痪。这是一种由外力发动的、极不正常的“变革”。 1975年,在周恩来、邓小平同志主持下,国务院部门恢复到 52个,但其行政管理职能仍受到极大限制。
二、“改革开放”初期的政府机构改革
1、1982年政府机构改革
(1)改革国务院领导体制,国务院副总理由原先的13人减少为 2人,同时设置了国务委员
(2)大幅度精简机构,国务院部、委由52个裁并为42个,直属机构由42个裁并为15个,办公机构由5个裁并为3个
(3)大幅度减少各级领导干部职数
(4)实行干部离退休制度,废除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生制
相关话题/公共行政学
2016华北电力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张康之《公共行政学》精编资料分享
公共行政学 第六章公共行政的运行机制 一、名词解释。张康之 1、领导:是指社会组织中承担主管职能的个人或集体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依据特定的行为规范(法律或组织规章制度),行使其职权,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共同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过程。 2、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行政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共同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 3、非强制性权力:是指非职位的行政领导权力,一般并不是由组织授予的,而完全是因行政领导者个人威信而使部属信服并遵从行政领导的影响力。非强制性权力包括:崇拜性权力、专家性权力、代表性权力。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3-012016华北电力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张康之《公共行政学》课件
公共行政学 第八章公共行政的保障 一、名词解析。张康之 1、公共决算:是年度公共预算收支的最终结果,也是国家政治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 决算草案由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在每一预算年度终了后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时间编制。国务院财政部门编制中央决算草案,报国务院审定后,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2、税收制度:简称税制,它是规范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税收分配关系的各种法律、法规、条例、实施细则和征收管理制度的总称,是国家税收政策的具体化。税收制度由征税人、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种和税目、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免税、法律责任等要素构成。 3、财政收入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3-012016华北电力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张康之《公共行政学》内部辅导讲义
公共行政学 第九章公共行政的效率 一、名词解释。张康之 1、绩效:一般解释为成绩、成效,含有成绩和效益的意思,它最早用于社会经济管理方面,后来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该词用在经济管理活动方面,是指社会经济管理活动的结果及成效。 2、政府绩效: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出的管理能力。 政府绩效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①政治绩效 ③社会绩效②经济绩效④文化绩效 3、绩效管理:就是指收集绩效信息,进行绩效衡量,设计绩效标尺与执行有效管理,推动公共部门组织绩效不断持续改进的整体活动和过程。 要正确把握绩效管理的含义,必须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3-012016华北电力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张康之《公共行政学》终极笔记
公共行政学 第五章政府职能与公共事务管理 一、名词解释。张康之 1、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基本职责和功能作用,涉及到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政府职能是行政管理职责与功能的有机统一。 2、政府职能模式:是指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模式,是政府如何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对经济的运行加以调控的方式、方法的总和,集中反映在政府所确立的经济体制和政府参与的经济运行机制之中。 3、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是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经济腾飞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政府职能模式,这一职能模式既能保证社会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又能充分发挥政府作为社会总体利益代表者而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协调与控制。在这种模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3-012016华北电力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张康之《公共行政学》重点总结
公共行政学 第十章行政生态与行政发展 一、名词解释。张康之 1、行政环境:是指与行政系统有着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以及对行政系统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客观因素的总和。理解这个概念,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行政环境指的是对行政系统产生各种影响的环境要素的总和。 ②行政环境与行政系统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③行政环境的具体性和差异。 2、文化环境:是指由一定的世界观、理想、信念、伦理、价值、心理、文化程度等构成的综合体。 3、行政改革:是指为了适应行政环境的变化和行政系统内部的要求而对公共行政的组织、人员、技术、制度和观念等进行的有意识地创新、发展和调整的过程。 4、行政改革的模式:就是在行政改革理论和经验的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5-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