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公共管理学》陈振明版考研复习笔记(7)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7-31


(4)共同学习的政策过程。网络治理中的政策是公共行动者共同学习的产物,而不是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安排。这意味着集体行动变成一种自下而上的过程,成为“涉及特定政策问题的行动者的集合”
4.网络治理的实践模式
(1)全球治理:为了维持正常的全球秩序,国际社会通过有约束力的制度安排,对全球生活中出现的生态、移民、毒品、地区冲突、贫富差距和国际共同财产等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
特点:①治理主体是世界范围的公共行动者。②治理客体是正在影响或有可能影响全人类的跨国性问题,包括公益问题和公害问题。③治理机制是一系列用以解决跨国性问题和管理全球公务事务的制度安排。
当然,全球治理虽是一种“没有政府的治理”,但它并没有否认民族国家政府或次国家政府的重要作用,而只是强调大量的非政府组织也处在权威空间之内。
(2)民族国家的治理:特指在民族国家的范围内对政府主导的公共物品供给过程的管理。政府部门除直接提供某些公共物品外,还要动员和利用各种社会力量来组织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①政府间合作网络:很多公共事务不是单一的行政辖区所能解决的,像污水处理、废物排放、公共交通、供水供电就需要多个辖区政府的共同努力和联合行动。②政府项目执行网络:通过服务网络来执行供给项目,不必通过科层制度亲自提供。在当代国外行政改革中,合同外包是建构政府项目执行网络的主要方式。③公私合伙网络:通过财政补助、特许经营权、公私合营企业等来吸纳民间资源和社会力量共同承担公共事业责任常见的方式有财政补助、特许经营权和公私合营企业。
(3)社区治理:社区治理是对社区合作网络治理,社区部门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供公共服务,促成公民与政府进行合作:①志愿服务,即由社区发动公众参与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②利用各种NPO和私营机构来整合社区的公共服务资源。常见的方式有农民合作社、信托联盟、住宅公社等。③消费者控制。其优点:第一,更能制定符合成员需求的政策。第二,推动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发展计划,使公共服务直接处于社区民众监控之下。
网络治理的根本任务是提供各种类型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网络治理是由三大部门以多种合作方式组成的公共行动体系。网络治理包括全球治理、国家治理和社区治理等基本类型,在实践中,这些治理类型交叉在一起。
5.网络治理的多重困境
(1)可治理问题:①在市场和政府起不了作用的地方,合作网络不一定能有效发挥作用,并非所有社会问题均可通过合作网络解决。②合作网络可解决的问题由于合作与竞争的矛盾、开放与封闭的矛盾、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矛盾而无法解决。
(2)合法性问题。指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下,社会公众对民主政治的认同危机。一方面,许多公众认为由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联合提供是不合法的,提供公共物品是且只能是政府的职责。另一方面,合作网络的有效运作是由于许多公共物品由社区部门自行组织或由第三部门提供,不再由政府部门提供,这或多或少转移了公众对政治系统的认同,减少了对政府的“忠诚投入”。
(3)有效性问题。治理能力与治理需求之间的差距是产生有效性问题的直接原因。通过以下途径可提高合作网络的治理能力:①明确网络的能力限度,一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网络才是有效的网络。②开发新的管理工具,如战略性会谈、公共论坛、电子布告栏等。③培养高素质的网络管理者。④网络中的行动者要有行动意识,要学会在对话中互相理解,在互动中彼此尊重,并约束自己的不合理需求。
(4)责任性问题。由于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共享权力、分担责任,带来公私界限模糊、责任认定困难的问题,公共行动者互相推诿、转嫁责任成为可能。改善:①加强行政化理建设,重塑职业主义精神。②完善公共责任制度,确保公民权利实现。③政府特殊的责任定位――确立合意,保持社会的凝聚力;“元治理”角色,即采取最后补救措施重塑合作网络。

二、当代西方政府改革
1.西方各国政府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1)经济和政治因素在将改革提上议事日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石油危机后经济萧条,福利国家不堪重负是引发政府改革的直接原因。
(2)经济全球化的出现是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一个推动力。经济全球化对政府的公共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信息革命是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催化剂。它打破了长期以来政府对公共信息的垄断,使公民和社会团体更容易参与公共管理活动,这要求政府组织及其运作过程做出变革和调整。
(4)传统的官僚体制的失效和商业管理模式的示范性影响是当代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另一个动因。
2.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内容及措施
(1)政府职能的优化
通过采取民营化、放松管制以及压缩式管理等途径将政府兴办和管理的大部分公共企业交给市场和社会,尽可能地将公共部门承担的社会服务出租和承包出去。
(2)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
具体说来,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在实践中主要采取以下形式:①政府业务合同出租②以私补公,打破政府垄断,建立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的伙伴关系。③公共服务社会化。
(3)分权
这一改革实现了上下级由直接隶属到合同关系的转变,体现了决策与执行分离和分权制度化的趋势。实践表明,实行合理分权,把公共服务让独立机构、社会和非政府组织去承担有很大的好处,这些组织比集权的机构拥有更多的灵活性。它们对于情况和公共需求能迅速地做出反应,而且效率更高、责任性更强、更有创新精神。
(4)引入现代化管理技术
引进现代化管理技术尤其是私营部门的管理技术来“重塑政府”,实现政府管理的现代化,建立一个“市场化”、“企业化政府”。西方各国的行政改革广泛应用了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
(5)人力资源管理改革
①放松管制、增强灵活性。②公共管理者的非职业化。③绩效评估以及灵活的付酬制度。
(6)机构的重组
机构的重组是对公共部门组织实质性的调整,其目的是使政府活动更有计划性和协调性。

相关话题/公共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