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公共管理学》黎民考研复习笔记讲义(38)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6-07-31


(4)信息系统及执行环境高度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如分散处理、多媒体等新技术的运用;积极筹建智慧型办公环境。
(5)通信网络高度化。积极推动省厅内通信网络及主管机关与所属机关通信网络的建置;尽快完成省厅间广域网络之运用管理及接续方式等。

11.1.4电子政府在中国的发展
(一)我国电子政府建设面临的困难
(1)经费不足,建设电子政府需要一笔庞大的经费开支。
(2)基础差,我国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提高,个人计算机拥有量和网上人数占总人口比例比发达国家低得多。
(3)全民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4)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信息化规划、建设方面的制度、政策有待健全,网络活动还缺乏法律规范。
(5)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防护力量还相当薄弱,防范意识不强。
(二)构建和完善我国电子政府的措施
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我国电子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公开政府信息,建设开放政府。在现代社会中,不仅政府有获取信息的需求,人民也基于政治参与、经济活动和个人发展,强化了对政府信息的需求。从民主政治的角度来看,要求国家信息公开,乃是人民所拥有的基本权利,即“知情权”。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社会对政府信息的需求与政府信息供给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有很多信息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际利益衡量上,都应对外公开,但未能公开,造成获得政府资源的困难。因此,构建我国电子政府的基础性工作是将大量的政府信息向公众公开,建设开放的政府。
(2)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电子政府的运作平台。首先是抓紧政府信息和通信网络的建设。构成电子化政府最底层的是政府的信息和通信的基础结构,考虑到政府信息化涉及政治、经济、国家安全等重要问题,有必要思考建立政府信息化的通信网络的基础结构,以作为政府信息交换及资源共享平台。其次要继续推进政府上网工程。再次是建设公用电子资料库,这是构建电子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要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管理的需要和重点,加快建立经济贸易、工商管理、社会保障与福利等政府部门主导的电子公共资料库。
(3)推进政府业务电子化。政府业务电子化就是用现代信息及通信技术代替传统的政府机关的办事方式和手段,逐步推进电子公文、电子邮寄、电子决策等,促进政府信息流通,提高施政效率和效能。
(4)建立法律、法规保障体系。电子政府健康、有序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完整、统一的法律和制度框架。它涉及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如政府信息公开法、政府公报法、行政程序法;政府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如个人资料、隐私保护法、商业保密法;政府信息存储管理与内部传递方面的法律,如统计法、档案法;政府信息获取方面的法律,主要涉及政府因行使管理权力而向人民强制获得同意从而取得相关信息的法律制度。
(5)加强培训和教育,逐步提高公民的现代信息意识和通信技术水平。一方面,要加强公务员的培训,提高公务员的信息素质和信息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要抓好中小学计算机知识的普及教育。此外,还要鼓励各类成人技术学校即社会培训机构举办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班,逐步提高全体公民的现代信息意识和通信技术水平。

11.2公共危机管理
11.2.1公共危机概述
1.内涵
公共危机是指由于缺乏准确预测和有效预防而发生的某种突发性事件,对公共秩序形成巨大冲击、对社会造成极大破坏,对不特定人群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明显危及公共安全,需要政府动员社会采取紧急措施加以应对的危险状态或危险事件。
2.特征
(1)发生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公共危机往往是在意想不到、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爆发的,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和破坏力,往往使人们措手不及。如果处理不当会给社会生活和公共秩序带来巨大的破坏。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对突发公共危机的相关信息缺乏了解,这又造成了公共危机发展和处理的不确定性。
(2)决策的紧迫性和无序性。危机管理者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依靠有限信息作出重大决断,这就给决策者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由于危机的发生是突然的而且在某一区域是首次发生的,因此一开始就呈现出无序发展,使人们难以把握,给管理者处理危机增加了难度。
(3)传播的公开性和扩散性。信息传播的渠道多样化、高速化和广泛化,使危机信息迅速公开化,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由于公共危机的发展具有动态蔓延并迅速扩散的特点,在危机来临时,如果事前缺乏准备,事后处置不当,就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引发次生或衍生危机。
(4)结果的威胁性和破坏性。公共危机既可能造成对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威胁,又可能对社会秩序、稳定造成威胁。公共危机的发生必然会对个人、组织、国家和社会造成政治、经济和精神方面的诸多损失。

11.2.2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1.内涵
公共危机管理又称为“政府危机管理”,是政府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是解决政府对外交往和对内管理中处于危险和困难境地的问题而直接采取的对策及管理活动。
2.特征
公共危机管理具有以下五个主要特征:
(1)主体的整合性。对公共危机事件进行管理应是以政府部门为主体的公共组织的职责所在,企业等私人部门的相关活动主要局限于使其自身免受公共危机的侵害。然而,有效的危机管理需要政府、公民社会、企业、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之间的协作伙伴关系,危机管理主体的整合性强调的是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危机管理体制。
(2)处置的时效性。公共危机管理的重点在于预防,应力争将危机控制在萌芽之中。危机一旦发生,有效的危机管理则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危机处置得当,力争做到危机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
(3)过程的阶段性。完整的危机管理过程分为疏缓、准备、回应、恢复四个阶段,其中,“回应”是危机管理过程中最核心、最具挑战性的活动。
(4)手段的强制性。在实际的危机管理活动中,政府可以运用行政紧急权力,采取一系列紧急措施,包括大量的即时行政强制措施,必要时还可中断某些法律法规的实施,甚至暂停或限制公民的部分宪法权利。

相关话题/公共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