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
“现代文学”部分
绪论
一、中国历史的分期与中国文学的分期
(一)中国的历史分期
古代:1840年鸦片战争前,分远古、中古、近古
近代:1840年—1919年
现代:1919年-1949年
当代:1949年后
(二)中国文学分期的几个概念
中国文学:包含古代、近代、现代、当代文学。
古代(古典)文学:先秦——清朝末期的文学(1840年前)。
近代文学:1840年-1917年的文学,是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过渡时期。是文学现代性的累积时期。
现代文学:1917年——1949年创作的文学(40年代前称“新文学”)。也有的将1917年后的文学统称为现代文学,如朱栋霖编教材。
当代文学:1949年7月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以后创作的文学(5O年代后期提出这一概念,70年代前与新中国文学、“建国以来的文学”、“建国后文学”等名称可互指)。
近现代文学:一般指的是1840年后的文学。
现当代文学:是现代、当代文学的合称。
晚清以来中国文学:一般指1840年后的中国文学
近百年来中国文学:一般泛指的是近现代、当代文学。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在80年代后期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将近代、现代、当代文学整合成一个整体看待,以揭示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关于现代文学课程:1932年周作人在清华大学讲新文学的源流,是现代文学作为学科研究的开始;1940年代,朱自清把现代文学作为中文系课程开设,一直延续至今。现为中文及相关专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
二、中国现代文学释义
(一)中国:民族性、传统性。历史的传统文化和文学的承传(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具有中国的民族性。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影响艺术的三因素:种族、时代、环境。
(二)现代:现代性,时间上的不可逆性;文学中精神和思想的现代性;文学价值上的原创性;语言上使用白话文;文体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现代性是一种社会现象,标志着一种断裂或一个时期的当前性或现在性,它既是一个量的范畴,一个可以界划的时间断,同时又是一个质的概念,即根据某种变化的特质来标识这一时段。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现代性总是和现代化过程密不可分,工业化、城市化、科层化、世俗化、市民社会、殖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族国家等历史进程,就是现代化的种种指标。现代性赋予改变世界力量的同时,也在改变人自身。)
(三)文学:艺术、审美属性,具有艺术的规定性,属于人类的精神的艺术性创造。
关于现代文学性质的两种观点:
其一: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心理和现代审美意识的文学。(文学的艺术性质)
其二:无产阶级影响和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文学。(文学的时代和社会性质)
三、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观
(一)内容思想:
第一个十年(1917-1927):民主意识、科学精神、社会主义思想。
第二个十年(1927-1937):阶级解放意识,左翼革命文学的社会主义意识,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人文主义文学意识并存。
第三个十年(1937-1949):民族解放意识和人民解放意识,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学。
(二)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现实主义为主潮。
(三)代表作家:鲁迅、沈从文、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张爱玲、徐志摩、闻一多、丁玲、赵树理、艾青、戴望舒、萧红、艾芜、钱钟书、艾青、路翎、穆旦等。
(四)主要作品:
鲁迅的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野草》;郭沫若的《女神》、《屈原》;茅盾的《子夜》、《林家铺子》;徐志摩、闻一多的诗歌;沈从文的《边城》、《柏子》;巴金的《家、春、秋》、《寒夜》;老舍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曹禺的《原野》、《雷雨》;赵树理的小说;艾青、穆旦的诗歌;张爱玲的小说等。
四、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生存背景
(一)文学成为重大社会事件的构成部分,文学呈现出明显的阶级、政党、政治意识。社会革命和政治运动往往以文学作为发端和具体表现。
(二)社会意识对文学审美意识具有重要影响,文学主体性弱化,文学有社会革命附属物倾向。
(三)社会政治事件往往成为文学创作的题材源,引发文学创作和理论论争。
五、学习和研究方法:历史的美学的研究和学习方法
为此,要加强:
(一)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树立历史观念和分析方法。
(二)重要政论的学习:《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生长的政治土壤。
(三)具备较为广博的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知识,以及社会学、文化学、美学知识。
(四)注意作品原文的读解,不虚推古人,不迷信权威——“拿来主义”。
也就是要:
将中国现代文学放在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中去把握其发生、发展,要把文学放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去把握,同时,要把文学作为艺术来进行研究。
树立历史在场观念:用美学的眼光、审美的观念,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中去分析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作家创作和作品生成以及文学的接受过程和对创作的影响。
避免“无限衍义”,一家之言和自圆其说必须建立在学理基础之上。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研究的对象:中国现代文学既是作家作品的历史,也是文学和文化思想的历史,也是中国社会接受和运用现代文学的历史。同时,现代文学为中国的近现代社会创造了民族共同的想象空间,对中国近现代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凝聚,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六、教材和参考书
建国前的文学史教材主要有:
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亚东图书馆,1924年1月)
周作人的《新文学的源流》(人文书店,1932年9月)
陈子展的《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中华书局,1929年4月)
王哲甫的《中国新文学运动史》(杰成印书局,1933年9月)
王丰园的《中国新文学运动述评》(1935年)
吴文祺的《新文学概要》(1936年)
赵家璧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年)等
建国后的文学史:
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开明书店,上卷1951年9月,下卷1958年8月)
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作家出版社,1955年7月)
蔡仪的《中国新文学史讲话》(新文艺出版社,1952年11月)
张毕来的《新文学史纲》(1955)
刘绥松的《中国新文学史初稿》(1956)
唐弢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许志英、曾华鹏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
孙中田等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57年)
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组学生集体编写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册,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
吉林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史教材编写组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册,吉林人民出版社1959)
复旦大学中文系1957级文学组学生的《中国现代文艺思想斗争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60)
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文史教研室现代文学组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61年)
黄修己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
杨义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钱理群等编撰的《现代文学三十年》
孔范今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朱栋霖等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胡国强、苏光文等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
十四院校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新编》等。
引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19、20世纪之交社会变革对文学的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时期,但以鸦片战争后的近代文学为其先导。是文学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激变。(史学家认为,“变”有三个级度:一是十年期的时尚之变;二是百年期的缓慢渐变;三是不基于时间维度的激变或称为“剧烈脱节”,现代文学的“变”在三个维度上都有表现。)
1、西方知识观念对文学的促进
西学动渐,中国知识分子逐步接受西方的近代科学观念,以此为基点思考国家和民族命运,变革和维新成为时代主潮。
2、社会变革对文学的促进
晚清社会组织机构的变革,引起文化机制和文学的变化。
1)文学活动和创办报刊有了法律保障,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了言论、著作、出版等自由。
2)具有大众化、平民化、民主特征的现代出版业逐步兴盛,为现代知识分子提供了理性交往的空间,为文化和文学的普及奠定了传播基础。
3)知识分子传统地位和角色的转换(科举制度的废除,传统知识分子学而优则仕的路子被阻断),社会出现了知识分子为主体的自由撰稿人队伍,出现了职业作家群。
4)文学平民化、大众化的价值取向,使传统的文学接受主体发生变化,文学成为民众文化参与的工具,培养了多样化的读者群。
3、文学自身发展的促进。
古典文学的式微,新的文学形式的孕育。文学自身发展的现代性追求导致传统文学产生新的质变。
二、文学革命的准备:文学观念的变革
晚清社会的封闭:列宁在《亚洲的觉醒》中称中国是“被称为长期完全停滞的国家的典型”,黑格尔说“中国只有在他人的逼迫下,才能重返历史”。马克思在《鸦片贸易》中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清朝在落后中妄自尊大,在皇帝的批谕中却说《南京条约》是“妥为招抚”,被迫五口通商皇帝的批谕是“自宜酌量日期,暂令入城瞻仰”。晚清一方面是保守、落后,一方面在西方文化科学的冲击下,又不可避免的要被动接受西方新思潮、文化、科技的冲击和洗礼。文学革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准备的一场思想和文学观念的变革。
1、晚清“诗界革命”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下形成的一次广泛的政治和文化运动。
梁启超、夏曾佑、谭嗣同等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梁启超是首倡的人物,黄遵宪为其主将。“诗界革命”主张诗歌要有新意境,要有新语句,要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旧瓶装新酒”由于酒与瓶的不匹配要求保留诗歌旧形式的变革不彻底。其目的主要是以诗歌革命的旗帜为政治改革张目。
黄遵宪:出生商人致富的官僚家庭。任过驻日、英使馆参赞,受西方文化、政治思想影响较深。提倡以我手写我口,把新思想新材料入诗。他最早提出了用白话文进行文学创作。
“诗界革命”在观念上影响到后来(1918年)的新诗运动。
2、文界革命
梁启超在1899年提出文界革命的口号,力求借鉴日本和西方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创造出一种“新文体”。其特点是思想新颖,文白夹杂,平易畅达,笔锋饱含感情,具有很强的鼓动力的文体。以把文辞从古文的“义理、考据、辞章”中解放出来,以西方近代思潮替代圣贤经典章句的义理,以丰富的世界维新史实突破拘谨的考据,以俗语、外来语入文以丰富文章的表达方法。
“文界革命”催生了大量政论散文的诞生。
3、小说界革命:小说救国论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此“小说”指琐碎的言谈。《汉书•艺文志》有“小说家者流,盖处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古代把小说视为“游戏笔端,资助谈柄”,小说在文学中一直处于边沿地位。一批晚清政治改良思想家希望让小说承担社会教育职责,希望小说对现实社会政治改良有所补益。梁启超在《译印政治小说序》(1896),《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1902)、《告小说家》(1915)等文中阐释了他小说革命的主张。认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提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等观点,认为小说的不可思议之力具体表现为“熏、浸、刺、提”四个方面。重点表达了他小说新民救国的主张。
小说界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小说的现代化变革进程,推动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发展和新小说的产生。强化了文学,尤其是小说与社会、民族、政治的关系,初步确立了文学尤其是小说的社会价值模式。
后来的五四文化运动基本继承了这一文学与社会政治结婚的思想,思想家、政治家常常把文学作为改良社会、育治人心,配合革命的工具,张显了文学的社会现实功能。
4、白话文运动
文言文已经无法表现现代人丰富复杂的思想、精神和繁复的内心世界,无法表现现代人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当语言无法表现它的对象时,变革就成为一种必然。
最早提出“言文合一”的是黄尊宪,他认为言文合一使西方国家文化普及,科技发达,社会进步,中国言文分离是落后的根源,是愚民的工具。认为文言误国。
胡适提出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主张。1917年1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一时代应有一时代之文学”,“今日之文学应以白话文为正宗”的观点。主张做“实写今日社会之情状”的“言文合一”的“活文学”。号召使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
5、新的文学观念的产生:鲁迅兄弟的文学观念,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和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提出“文章者,国民精神之所寄也”,强调文学的长远功效,而非现实的实用性,希望文学通过对民族精神、国民灵魂的熏陶和改造来达到振兴民族的目的。即鲁迅后来的文学“立人”思想。
6、域外小说翻译运动:一批知识分子认为西方的强大主要得益于文学尤其是小说的教化与新民,尤其强调小说对政治思想的宣传与政治运动的配合。于是,翻译西方小说成风,使中国文学受到西方文学的广泛影响。
晚清的器具革命和政治改良维新的失败,自上而下的改良反而使社会更加病入膏肓,从对制度本身的改良转向新的革命,新兴知识分子寻找改造社会的新途径。器具革命、体制改良都是社会外部的调整,一些接受了西方政治观念的知识分子希望从社会的外部手术转而为人内在精神和思想观念的更新。
文学革命的倡导者,多数是文化批评者,以思想启蒙和道德革新为出发点讨论文学革命,所以容易导致让文学承担启蒙任务的功利目的和对传统文化一棍子打死的极端立场。
三、文学革命前20年中国文学概况(文学的过渡性特征)
成就最高,对后来文学革命造成了直接影响的是政论散文、小说翻译和创作。
1、政论散文:以梁启超成就最高,梁启超把自己的新文体作为新民的觉世之文,以此传播西方的政治思想,鼓吹立宪、新民、强国,是富含感情,汪洋恣肆的魔力文字。如《少年中国说》、《新民说》等。
2、革命派散文:以章太炎(有学问的革命家)成就最高。文章动人心魄,自由尖锐,富于创造。革命派散文具有革命性、斗争性、鼓动性与通俗性的统一。
3、政治、问题小说:宣传政治观念,关注社会问题。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等。
4、谴责小说:讽刺带谩骂。出现了四大谴责小说:刘鹗的《老残游记》、吴沃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
5、鸳鸯蝴蝶派小说:市井通俗言情、奇侠、黑幕小说,倡导文学是消遣的游戏的金钱的文学观念,主要以《礼拜六》杂志为代表。有影响的有:徐枕亚的《玉梨魂》,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广陵潮》等。
6、翻译小说:林纾的《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迦因小传》等,周作人兄弟的《域外小说集》等。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一、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一)文学革命的兴起
“文学革命”的正式提出是一九一七年二月。
1、 肇始于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的需要。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旨在打破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专制主义文化对人的精神束缚)。五四精神一是主观精神,二是人文精神,三是启蒙精神,四是科学精神。民主和科学是两面大旗。
《新青年》: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时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创刊号登载陈独秀的《敬告青年》一文,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端。早期所刊文章全部为文言,1916年起,白话文开始增多。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1917年编辑部迁到北京。1920年编辑部迁回上海,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1923年迁往广州,成为中共的机关刊物,由瞿秋白主编。1926年7月终刊,前后共出版63期。
最早《新青年》是一个综合性的文化评论刊物,是青年的总动员令,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重在“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后提倡文学革命陈独秀、胡适等在上面发表文章和通信,初步宣扬了文学革命的理论基础,还广泛介绍了俄国等外国文学,以及欧洲文艺复兴后的文艺思潮。1918年5月第四卷第五期上发表了鲁迅的《狂人日记》,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
《新青年》是中国现代思想的发端。
主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周作人、傅斯年等(都是学贯中西、学养深厚,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青年知识分子)
陈独秀:《敬告青年》,是新文化振聋发聩的宣言书。向青年提出“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伪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六点希望。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文学而新政治、新社会;要写平民、写实、社会的文学,废除贵族、古典、山林的文学。“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触及文学形式而忽略人心和精神的变革是其局限。陈独秀主要以一个社会革命者来谈论文学。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阐释文学的进化论,提出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号召。《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作为文学革命的宗旨。胡适主要侧重于语言、形式等文学外部因素谈论文学变革。
胡适(1891-1962):诗人、学者。1891年生于浙江绩溪,1904年到上海读书,信奉进化论。1910年考取清华学堂庚款留美管费生,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修习农学、哲学、文学,师从主张实用主义哲学的哲学家杜威。1915年获博士学位,1917年毕业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校长等职务。1938年任驻美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名誉顾问,哈佛、哥伦比亚、加利福尼亚、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获得过35个博士头衔。1958年回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一生在文学、哲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等方面卓有成就。
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应该重新发现“人”,在于助成人性的健全发展。周作人以人道主义的观念,从文学与人的精神联系出发谈论文学变革。
2、受外国文学的影响。西方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入侵,大量翻译著作的进入,在落后与先进的碰撞中导致文学的改革。
胡适从欧美的意象派诗歌的启发下提出了《文学改良刍议》的主张,胡适、陈独秀都受到西方进化论的影响,推行文学的历史进化论。
周作人从欧洲文艺复兴中找到了人道主义的“人的文学”观念。
李大钊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中确定了后来革命文学的观念。
文学革命的发起和参与者大多有翻译西方文学的经历,西方文学的题材、创作手法、表现方法等广泛影响了早期新文学作家的创作观念。
外国文学为新文学提供了滋养和借鉴,为中国新文学提供了榜样,也培养了新文学的读者群。但外国文学是在特定的时间广泛进入中国的,由于时代对文学启蒙的功利化要求,以及译介者对外国文学的不全面充分了解,导致了中国读者对外国文学接受的片面性和有限性,中国文学对外国文学的接纳是在匆忙中进行的,从古典到现代,从一流作品到三流作品金子和泥沙俱入,造成了外国文学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的复杂性、丰富性和驳杂性。(带有吃得过多过杂而消化不良的倾向)
3、文化革命发难者的特色所在:胡适、陈独秀、周作人、李大钊、鲁迅他们处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新旧民主革命交替,封建王朝解体和共和交替时代,青年心理的时代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努力探索中国的新出路,他们深感中国传统古典文学对人精神的闭锁和弊害而要求文学革命。这是处于历史中间地带的知识分子常有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道义和良知意识。
(二)文学革命的过程
1、前期:(1917-1918)
1917年1月,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章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大力倡导白话文。
1917年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主张,提出三大主义:平民的文学、写实的文学、社会的文学。
2、后期:(1918-1921)
沈雁冰《现在文学家之责任是什么》、《新旧文学评议之评议》,现在的文学应该是为人生(普通男女的悲欢离合)的文学,后形成文学史上的人生派文学。
周作人:《人的文学》、《思想革命》、《平民文学》
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新文学应该有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
瞿秋白《俄罗斯短篇小说序言》中,提出文学必须是社会的反映,作家必须是社会的喉舌,提出了文学的道路问题。重视文学的宣传效果,认为文学的道路是与社会革命结合。
李大钊和瞿秋白企图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文学,在当时没有形成大的影响,但影响到后来革命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三)文学革命的内容
1、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求得了语言和文体的解放,解放了禁锢上千年的文学形式。
2、批判封建文学观念(文以载道,代圣人立言思想),提倡新文学的观念(国民文学,社会文学,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恢复文学中人的尊严,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学是人学”)。
3、注重吸收外国文学的影响。尤其是注重吸收苏俄文学的影响,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这影响到后来文学的发展潮流。
4、创作方法提倡以现实主义(写实主义)为主要方法。
(四)文学革命的实绩
1、文言统一:白话文取得了对文言文的胜利。
2、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生态环境,新文学社团大量出现,文学思潮的论争和文学创作逐步出现繁荣。
3、理论建设:提出了新文学创作的新观念。
4、出现了一批创作成果
鲁迅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
冰心《斯人独憔悴》、许地山《命命鸟》、郁达夫《沉沦》、胡适《尝试集》、郭沫若《女神》、汪静之《惠的风》等出版。
(五)文学革命的特征
1、 理论预设,创作滞后;
2、 功利为主,审美为辅;
3、 反封建,重启蒙为主,文学自身本体追求为辅;
4、 语言、形式变革为主,文学的内涵更新相对滞后;
5、具有未完成性。提出了文学革命的目标,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都是去实现其目标的过程。
(六)文学革命的意义
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由旧到新的伟大转折点,它宣告了承传几千年的中国旧文学的终结和一个新的时代的民族文学的开始。
1、体现了思想解放和思想启蒙特征。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因此它与中国社会、人的思想意识变革紧密结合,彻底批判和否定了封建制度及其整个思想文化体系。
2、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力量。发生发展于五四运动前后,紧密配合了政治革命,成为推动中国进步的重要力量。
3、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文学和文化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新文学获得了古典文学语言和文体的解放,使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进程成为可能。实现了中国文学的思想革命,中国传统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产物,建立在文以载道的基础之上,在“儒释道”的背景上生长;现代文学建立在个人主义、人道主义、科学民主观念基础之上。
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教案讲义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2019-03-13
相关话题/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 第1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1.新民体 答:新民体是梁启超在报章杂志上创立的新的散文体裁,因发表于早期《新民丛报》而得名。新民体是中国传统文体的一次解放,打破了古文、时文、散文、骈文、的界限和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9-01-052019年浙江财经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研初试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涵盖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内容,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课程。考试目的:测试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运动、文学现象 ...专业课大纲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2019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专业目录
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9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专业目录已经公布,详情如下: ...专业目录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11-04武汉大学考研资料-现当代文学笔记
武汉大学考研资料-现当代文学笔记 本文由独白如歌贡献 现代文学总复习 TIPS: 因为是中国文学,所以课本上的外国文学部分,我们不予关注。 只关注课本上有的作者和篇目。超出范围的不用关注。但需要注意的是,关于该作者的一些基本情况,应当了解。如:徐志摩,书本上只有他的一篇《再别康桥》,所以他的其他作品我们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25内蒙古民族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必读书目
必读书目: 1.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2.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香港昭明出版社,1980. 3.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4.郭志刚、孙中田.中国现代文学史.1999. 5.黄修已.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 6.钱理群、温儒敏、 ...文学硕士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3-02中国现当代文学试题——考研专用343页大礼包资料
1. 年9月, 主编的《新青年》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2.《新青年》杂志第1卷原名《 》。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口号是拥护德先生(民主)和拥护 (科学)。 4. 年1月和2月,《新青年》杂志分别发表了胡适的《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8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版)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 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八事 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 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 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 不讲对仗,不 ...文学中文行政哲学笔记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81995-2017南京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汇编
南京大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吴文亮整理 【现当代文学】 【19952017】 历年真题按题材分类(时间顺序且不含名词解释): 小说 1.比较新时期新写实小说与二三十年代的现实主义小说的异同。 2.三十年代新感觉主义小说创作的基本特色。 3.试析贾平凹近期创作的得失。 4.试析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21北京师范大学2017年文学考研723考研试题(中国古代文学史+现当代文学史)
北师大2017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75分) 一、论述题(共20分) 《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请以《诗经》具体作品为例,解释兴观群怨的意义。 二、材料题(共35分) 相 思 ① 【唐】王维 红豆②生南国,春③来发几④枝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2-01西南大学现当代文学2007年-2011年文论与写作考研真题
2011年《文论与写作》真题 研究100篇左右的文章(积累理论和语言)然后再开始练笔(练习5-10篇即可) 一、简答 1、什么是游戏发生说? 2、什么是文艺学? 二、论述题 联系具体的文学现象,谈谈什么是文学接受中的共鸣,以及共鸣产生的三个原因。 三、文学评论(在以下三个作品中任选一个:) 1、《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9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复习重点知识点梳理
第1章:新时期文学历史语境与文学思潮正门对面 1、 新时期历史语境给文学带来了哪些影响? 济 答:这是因为:①在思想政治方面,粉碎四人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强调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标准等使国家政治生活正常化。②在经济方面,经济体制的推行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给新时期的文学带来了巨大影响。 正门所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8现当代文学考研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 绪论 中国历史的分期和中国文学的分期 历史分期: 古代(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远古、中古、近古 近代:1840-1919 现代:1919-1949 当代:1949年至今 文学分期: 中国文学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当代 古代文学(古典文学):先秦-清末(1840年鸦片战争) 近代文学:184 ...专业课考研资料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 2018-01-28北京大学2010年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试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1.学衡派2.都市风景线3.白马湖作家群4.《中国新文学的源流》5.李劼人6.《申报—自由谈》二选做四个1.试论三十年代“现代派”对中国新诗所做的贡献2.谈谈《憩园》、《寒夜》对巴金写作的意义3.比较田汉与曹禺的戏剧4.论左翼文学和京派文学的“乡土观”5.试论林语堂对中国现代散文做出的贡献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北京大学2010年现当代文学专业基础考研试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1.学衡派2.都市风景线3.白马湖作家群4.《中国新文学的源流》5.李劼人6.《申报—自由谈》二选做四个1.试论三十年代“现代派”对中国新诗所做的贡献2.谈谈《憩园》、《寒夜》对巴金写作的意义3.比较田汉与曹禺的戏剧4.论左翼文学和京派文学的“乡土观”5.试论林语堂对中国现代散文做出的贡献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浙江大学2010年706中外文学史现当代文学部分考研试题(回忆版)
专业课考研经验 本站小编 FreeKaoyan 2018-01-23